《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第三版)》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本章要点】1、中国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2、道教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3、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历程。4、儒学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儒学的宗教色彩。本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远古宗教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第一节

中国远古宗教一、宗教的起源二、中国远古宗教本节主要内容一、宗教的起源“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联系在一起,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即神)的盲目崇拜是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一。由此看来,宗教的出现,必须有“人”的意识和“神”的意识的存在。当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人类”的意识就产生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使人们幻想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神”的意识由此而产生。因而,宗教是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生活丰富化的体现,可以说,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促进了宗教的产生。原始宗教是早期人类包罗万象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后来各种文化形态的重要源泉。二、中国远古宗教自然崇拜:把各种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图腾崇拜:被认为是某个氏族的起源和祖先,并被当做氏族的保护神,因而受到尊敬和崇拜。祖先崇拜:尊敬和崇拜自己逝去的先人鬼魂崇拜:对死者身上的未知神秘的崇拜中国古代宗教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这些古老的宗教形态在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烙下了深刻的印痕,至今仍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一、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二、道教的神仙系统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道家与道教道家道家是春秋时以老子著《道德经》为代表创立的以道为理论基础的学派道教道教则是汉末张陵首先创立的以道为信仰的宗教。二者皆以老子的道为根基,道家是道教的哲学支柱,道教是道家的宗教形式。一、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创立时间东汉时期早期宗派张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道”和张角在中原创立的“太平道”发展张鲁:建立政权,“五斗米道”的名称逐步被“天师道”代替。张角: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灭亡。魏晋时代“五斗米道”由于张鲁降曹而北迁,其后该教派逐渐分流:一部分仍在民间流行,另一部分则向上层权贵发展,许多贵族开始信仰道教。葛洪《抱朴子》南朝陆修静与陶弘景唐宋至金元繁荣时期明清日渐衰落二、道教的神仙系统特点:杂而多端演变:总的来看是从中国远古宗教的天神、地祇、人鬼三大系统衍变而来,再加上后世道教中出现的神,就形成了由众多天尊上帝、仙真鬼神构成的庞大的神仙系统。三大系统:道教尊神、道教神仙和道教俗神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哲学思想古代科学古代文学艺术民俗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佛法之东传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佛法之东传基本教义:佛陀向社会宣说的佛法包括四圣谛、缘起法、四法印、八正道等教义,解释人生和世界的问题。修行方法:最主要的有“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后来,这些方法又被进一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到大乘佛教,“三学”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派别:大小二乘、空有二宗佛法东传佛教创建以后,迅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主要沿南北两路进行。南路首先传入斯里兰卡,再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云南边境地区,形成南传佛教系统。北路又可分两条:一条从印度北部的乾陀罗越过葱岭(今阿富汗的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的大夏、安息、大月氏诸国,再由西域传入我国汉族地区,若干年后再由中国传往朝鲜、日本、越南。另一条是从中印度传入尼泊尔,然后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对佛教究竟于何时传入中国,佛教界、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已正式传入中国。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佛教自两汉之际进入中国以后,一直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并在隋唐时代走完了中国化的历程。以后历代不过是在中国化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深化。佛教东传之初,正值东汉谶纬神学和黄老思想盛行之际,因而它只是被当做神仙方术的一种,在皇室和上层权贵中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乘政治、文化动荡之机,假玄学清谈的余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创立宗派是此时佛教最重要的活动。佛教在中国的宗派第一类是三论宗、律宗和净土宗,这都是依据早已译出的各种印度佛典形成的。第二类是依据新译经典建立的宗派,有法相唯识宗和密宗。第三类是天台宗和华严宗。第四类是禅宗,因其以“直证本心”为宗旨,故亦称“佛心宗”。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自传入之日起,就以自身的文化优势呈现出对中国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并对汉以来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哲学:自魏晋以后,中国古代哲学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艺术: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全面的、长期的,它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巨大推动和变化。中国古代科学:佛教与自然科学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本节主要内容儒学是不是一种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始终占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很难回避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儒家思想是不是一种宗教,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历史上有过的“儒教”之教,是教化之教、名教之教、学说之教,而非宗教之教。宗教是一种信仰的学说体系,有教主、教义、教规、经典,随其发展会有教派,而这些儒学都不具备。儒学不讲出世,不主张有尘世之外的天国,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的理性主义学说。应该明确肯定,儒学不是宗教,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学不具有任何宗教色彩和某种意义上的宗教功能。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儒学从其源头开始,便被浸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夏、商、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神”观念。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继承了三代思想而又加以改造。董仲舒——儒家神学。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还表现在修行理论和方法上。儒家坚持性善的信念,认为人性中具备了道德的一切要素与可能,因而“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分,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由此儒家逐步建立了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宗教式的向内探求,主观内省。举例: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必须十分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思想,使之合乎道德准则,因为尽管你之所为无人知晓,但天地鬼神是洞察幽微的。这种修行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上帝临汝,无贰尔心”的宗教色彩。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由魏晋南北朝开始,代表着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潮流的儒、释、道一直处于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摄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儒家为了弥补自身在与佛、道交涉中显出的缺陷,保持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正统地位,自觉不自觉地大量吸收佛、道二教的有关思维方法和思想内容,建立起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宋明理学。这种新儒学把佛、道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