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2022年智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领英-2022年智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领英-2022年智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领英-2022年智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领英-2022年智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行业概况电梯行业是生产销售电梯产品的行业。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的出行成为了我们每一个广大市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既有住宅上加装电梯不但可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幸福感、舒适感,还可以适当的解决居家养老的出行就医便利,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是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家重点民生工作。传统的电梯、加装电梯模式:大规模的桩基、底坑开挖;沉重的钢结构主体井架及廊桥(总重量20多吨)、高昂的成本(以上海地区为例人民币70万以上);加装电梯施工工期3-4个月;由此带来的老百姓负担重、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大、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后期维护保养工作繁杂、安全系数低、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创新型智慧电梯”加装通过筏板基础及沉箱一体式底坑新技术;通过模块化、达到标准化、工业化、工厂生产装配建筑新工艺;通过钢芯碳纤维、玻璃丝纤维等其他新型复合材料右);综合制造成本人民币45万左右(以上海地区为例),加装电梯施工工期可缩短在7日内,最大限度减轻广大老百姓加装电梯的经济负担、使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工程对居民生活、社区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采用物联网的全天候数据自动监控,电梯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预警、对正在发生的故障直接预报警,维保人员立即进行电梯的维修、维护,真正做到后期维护、安全系数高、成本低,降低电梯使用成本(在现有维护成本上降低40%左右)。“创新型智慧电梯”通过融入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信息系统,赋予电梯以生命智慧物联网技术,将做到生物智能识别技术(人身成像、红外检测等),让社区更加安全、和谐;无接触式的信号传输及控制,将确保完全切断疫情传染源;电梯安全性能的物联网全自动传感检测与监控,实现预诊维保;“创新型智慧电梯”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垂直交通工具,而且将成为老百姓依赖的信息平台,使之成为未来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的关键技术系统枢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总体特征。同时,是统筹考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环保、生态等要素,实现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全过程一体化,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应全面体现绿色要求,有效降低建造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整体提升建造活动绿色化水平;宜采用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一体化装修的方式,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整体提升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宜结合实际需求,有效采用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整体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整体提升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图产业链上游行业电梯整机厂商的上游行业主要为板材、有色金属、曳引机等系统配套零部件行业。电梯轿厢、轿架、轿门、厅门、上下梁等钣金加工件的原材料主要为钢铁与有色金属,钢材的质量对电梯的安全性、稳定性、耐腐蚀性都有一定影响,钢材价格波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梯整机生产企业成本,从而影响到电梯行业的采购成本和盈利水平。我国是钢铁与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市场供应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竞争十分激烈,上游钢铁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利好电梯整机厂商。同时曳引机、扶梯、门机、导轨和其他上游零部件行业的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也直接影响电梯产品的品质。电梯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并带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电梯行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下游行业电梯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建筑业,包括住宅、商业配套、基础设施等。电梯行业与居民住宅、商场超市、市政工程等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电梯行业的发展。下游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政策影响较大,其中住宅市场受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受前期政策调控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速趋缓,存在因下游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致电梯市场增长趋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旧楼改造等项目的推进为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2商业模式以上海电气为例分析商业模式:图营业收入结构(按行业分)图营业收入结构(按产品分)图营业成本结构(按行业分)图营业成本结构(按产品分)2.3技术发展对国内智慧电梯行业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电梯行业依次为康力电梯、快意电梯、梅轮电梯、森赫股份、远大智能、展鹏科技、华菱精工、世嘉科技、同力日升、沪宁股份。表上市企业专利数纵观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电梯发展趋势,预计“十三五”规划期间电梯重点科技攻关方向如下。下(1)适应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超高速电梯技术。目前建筑业已经能建成1000m以上甚至更高建筑,而担负垂直运输任务的超高速电梯技术成为了发展瓶颈。超高速电梯涉及超大容量电动机、曳引悬挂系统、高精度导轨、高性能微处理、减震降噪技术、智能减震滚轮导靴、轿厢气压缓解等技术研究,将成为超高速电梯发展的关键技术。(2)多轿厢技术。传统的有井道电梯,每个井道内仅一台轿厢运行。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而言、存在运输效率低、候梯时间长、井道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多轿厢电梯包括双层轿厢电梯、双轿厢电梯、环形电梯、分叉环形电梯和梭形电梯等。(3)基于直线电机和磁悬浮技术的无缆式电梯技术。传统的曳引式电梯由于受曳引绳和电缆的限制,通常只用于垂直运输,基于直线电机和磁悬浮技术的无缆式电梯,去除了传统电梯的钢缆、曳引机、配重、限速器、导向轮、配重轮等复杂的机械设备,可实现井道中运行多台轿厢的布置方式,甚至突破了传统的垂直运行,可以纵横交叉运行到建筑物的预定位置,可大大提升电梯和井道的使用效率。(4)新材料在悬挂曳引媒介中应用技术。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传统的曳引钢丝绳面临自身重量和抗拉强度的问题。复合钢带和裹塑钢丝绳的使用能够减小曳引轮和导向轮的直径,从而使曳引轮的体积减小,使电梯整体布置更加紧凑,节省空间。非金属悬挂绳(带)和非金属曳引轮的应用,大大提高绳和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曳引轮的直径减小,减低电梯曳引机转矩要求,可以减少曳引机的体积,降低曳引机制造的材料消耗。另外,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震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曳引机运行震动向轿厢的传递,以及曳引绳和曳引轮运行时的噪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悬挂曳引媒介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使曳引轮使用寿命提高,并降低系统成本。(5)电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深度融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电梯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行业的应用,它集成了电梯控制技术、信息化感知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电梯监察、维保管理、使用管理、安全预警、应急处置、人性化服务乃至检验模式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电梯与用户、物业管理单位、维保单位、制造单位、检验机构和监察机构的信息和数据互换。通过电梯物联网技术,将建立电梯动态监测、应急处置、风险预警、统计分析、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综合管理系统,创立电梯科学监管长效机制。电梯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电梯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必将影响电梯行业的深远发展。(6)电梯安全性及可靠性关键技术。我国电梯品牌众多,产品和安装质量良莠不齐,电梯维护与管理不到位;同时随着电梯使用时间增加,电气部件、机械装置进一步磨损、老化,电梯可靠性下降、故障率增加,电梯使用安全及可靠性运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电梯关键部件可靠性及测试技术研究十分重要。电梯关键部件可靠性研究包括:新型曳引系统制动器、安全钳等部件动力学建模、数模仿真、可靠性评价、失效机理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制动器制动性能、永磁同步材料的退磁失效等;门机门锁、机械导向装置的可靠性;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附加制动器可靠性研究等。关键部件测试技术研究包括: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或软故障)检测与预判技术研究;高速电梯无载荷情况下制动器及安全钳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大负载电梯的制动器及安全钳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大提升高度的自动扶梯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性能测试技术研究;电梯的使用寿命评价(或报废技术鉴定、经济寿命)技术研究。(7)节能环保技术。电梯节能关键是基于机、电传动技术的进步。永磁同步曳引机的普遍使用已经大幅提高了电梯节能效率,但电梯节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可推广应用能量反馈技术,逐步取消“制动电阻”。目前在用大部分中低速电梯还带器”,不仅回收了制动能量,还改善了电网的功率因数和谐波污染,降低了机房工作温度和噪声。二是可应用超级大电容等储能元件。早几年已有实用的案例,节能效果好,但因体积大、价格贵,没能大量推广。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石墨烯锂离子超级大电容,已经通过产品鉴定。单体容量17000F,功率密度8kW/kg,应组织应用研究。三是开展清洁能源在电梯上的应用研究。屋顶太阳能(包括风能)组成区域微电网,可作为电梯的补充能源,但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占地较大,难以推广。这些年出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可铺设在屋面、墙面帘面,有足够的光照面积,可产生一定的能量。将超级大电容和石墨烯电池组成储能元件,这一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在电梯上如何应用,需要找到合理经济的解决方案。2.4政策监管行业监管体系及主管部门电梯行业主管部门原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电梯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监督检查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按规定权限组织调查处理电梯事故并进行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质资格。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的职责整合,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因此,自2018年3月起,电梯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全国唯一的电梯标准化技术管理组织,承担电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宣传、解释、复审以及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8对口的各项日常工作,负责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我国电梯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建议,是全国电梯标准化领域中具权威的技术组织。中国电梯协会是我国电梯行业的自律组织,承担全行业生产经营、市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发布工作,沟通、协调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协助政府部门完成跨国和跨地区的行业交流和合作。主要法律法规电梯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如下表所示:际投行主要行业政策涉及电梯行业的相关发展规划及政策如下表所示:际投行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和历史比较图指数市场表现图指数市场表现(主营收入)图指数特征图指数趋势比较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行业发展电梯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萌芽阶段-蒸汽驱动导入阶段-电力驱动导入阶段-现代-电梯成长期-成熟发展期。萌芽时期始于18世纪,该时期的“电梯”主要以人力作为驱动1800-1849年,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驱动,电梯进入蒸汽驱动时代,伦敦建筑师伯顿和霍默建造了“上升房间”,这是一个由蒸汽驱动的旅游景点,可以观看伦敦全景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发明家WernervonSiemens设计了第一台电动电梯。20世纪由ElishaOtis创立的OTISElevators将负责在纽约新落成的帝国大厦中安装电梯,该电梯能够以每分钟1,200英尺的速度运行——无缝穿越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之一。60年代和70年代,磁感应调平、组控制和先进设计的滚轮导轨成为标准设备。早期的固态控制,先进的液压阀和泵组,并且出现了移动电缆的新设计。2000年后,随着集成电路、固态门探测器边缘、LED、计算机集成控制器和“智能”系统的出现,电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从目前电梯产量来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便捷生活要求的提高,电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全球电梯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的60.8万台增至2017年的113.1万台,年均增长率达9.51%。根据2015-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测算出2018-2019年的产量数据分别为115万台、118万台。从全球电梯需求量来看,结合KONE公布数据及测算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电梯新装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01年全球电梯新装量仅为28.8万台,2020年全球电梯新装量已达(5)管理风险到100万台。其中主要受益于近2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3.3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宏观环境波动、政策波动风险电梯与下游房地产行业、基建息息相关,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环境的影响。如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将影响电梯行业市场预期,给电梯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应对措施: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走势,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行业的不断延伸,各类参与主体明显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需求的多元化、精细化、综合化要求不断提高,只有高质量的产品、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如果不能正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根据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客户需求及时革新技术和业务模式,将存在因竞争优势减弱而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应对措施: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新经营方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动态,不断完善产品及解决方案,提升核心竞争力。(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受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对本的毛利率及盈利水平带来较大影响,若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无法同比上涨,则可能导致的利润水平受到挤压,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①加强与供应商沟通,积极拓宽业务渠道,通过多种采购模式合理控制采购成本。②全面推进精益生产,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降本增效。(4)产品质量风险生产的电扶梯产品,属于特种设备,有着众多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应用要求,下游客户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自成立以来一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严格而规范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尽管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任何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或重大产品质量纠纷,但仍不排除可能因其他某种不确定或不可控因素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给造成质量索赔等经济损失,还将对品牌、市场声誉及后续供货资格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①从严控制各项材料的进场复检工作,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②把好自检、专检、抽检三道工作,严格管控产品质量。③注重售后服务,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方法,提升各机构。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不断发展带来的管理问题,将对未来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向优秀企业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实践经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水平。3.4中国主要参与企业中国主要企业有上海电气[601727.SH]、江特电机[002176.SZ]、上海机电[600835.SH]、电梯[002367.SZ]、新时达[002527.SZ]、广日股份[600894.SH]、广东鸿图[002101.SZ]、远大智能[002689.SZ]、快意电梯[002774.SZ]、世嘉科技[002796.SZ]、赛福天[603028.SH]、沪宁股份[300669.SZ]、梅轮电梯[603321.SH]、展鹏科技[603488.SH]、神力股份[603819.SH]。表中国智慧电梯行业上市企业总市值Top10制图: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上海电气[601727.SH]公司是一家大型综合性装备制造集团,主导产业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火力发电机组(煤电、气电)、核电机组、风力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环保设备、自动化设备、电梯、轨道交通和机床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电气诞生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创新产品,如首套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三代四代核电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大型海上风电设备、西气东输的高频电动机等。上海电气品牌在国际和国内多个榜单中名列前茅,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江特电机[002176.SZ]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特种电机和锂电新能源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电机行业骨干企业,江西省100强企业。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产品获得中国船级社船用产品型式认证、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认证、欧共体安全认证(CE认证)、GB12996认证、ROHS检测等。近年来公司加快了电机产品升级,朝智能、节能、高效电机方向快速发展;并不断寻求并购合作机会,目前成功介入机器人软件行业、自动化数控设备及机器人精密驱动电机行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伺服电机生产企业。上海机电[600835.SH]公司是一家引领中国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的大型上市公司,是其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承担着机电一体化板块的发展重任。公司业务涉及电梯制造、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焊接器材制造、合同能效管理、人造板机器制造和工程机械制造七大领域,与美、日、法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共同组建了多家合资企业。下属各独资、合资企业均全部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公司不仅拥有“上海三菱”这一著名品牌,而且与有着“世界空调之父”之称的美国开利公司共同组建、经营其在华企业,形成了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带动了公司其它领域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产业板块,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康力电梯[002367.SZ]公司是集设计、制造、销售、安装和维保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电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电梯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A级资质,获得欧洲CE认证、韩国KC认证、俄罗斯EAC认证、德国TUV认证。公司主要从事电梯、扶梯、自动人行步道整机产品、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相关安装、维保、改造服务;整机产品广泛应用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城市交通、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等建筑交通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康力机器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投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投资平台。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建设机械与电梯行业质量金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新时达[002527.SZ]公司是电气传动及运动控制专家,业务涉及电梯控制与驱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物联网、工业传动、新能源等领域。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器,高/中/低压各种变频器、一体化驱动控制器,电梯控制与驱动系统、电梯人机界面及专业线缆,电梯星辰物联网等;广泛应用于电梯、港机、起重、橡塑、煤矿、冶金、发电、机床、包装、物流、汽车等行业。公司是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重要竞争者2020年8月,根据“2020全球电梯产业峰会”发布的“2020全球电梯制造商10强”来看,全球领先电梯制造商有奥的斯电梯、迅达集团、通力集团、蒂森克虏伯电梯技术、三菱电梯、日立电梯、富士达株式会社、东芝电梯株式会社、现代电梯和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4家来自欧美,4家来自日本,1家韩国企业和1家中国企业。国际电梯知名品牌的主要代表有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德国蒂森克虏伯、芬兰通力、日和日等六大品牌占全球市场份额比重高达76%,六大巨头瓜分国际市场。其中奥的斯的全球市场份额最大,为17%。表全球智慧电梯行业上市领军企业奥的斯奥的斯电梯公司是由世界电梯工业的发明者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先生于1853年在美国创造、安装、维修、保养、更新改造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运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电梯、扶梯及人行走道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其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目前,有200万部奥的斯产品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转着,每三天就能运载全球人口一次。从纽约帝国大厦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迪拜哈利法塔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界各国20座著名地标性建筑中,有12座使用了奥的斯电梯。讯达迅达集团是一家以生产优质电梯为主业的公司,由罗伯特·辛德勒先生于1874年在瑞士创立,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卢塞恩,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一大自动扶梯生产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迅达集团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多个控股公司,设立了一千余家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瑞士法郎,每天全球有超过10亿人次乘坐迅达的电梯及自动扶梯。通力1910年,通力集团在芬兰成立,是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产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通力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800多个地区的建筑商、开发商、业主及建筑设计师提供本地化服务。通力现拥有员工39,000人,年净销售额约56亿欧元。公司B股股票于1967年在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上市。通力的产品由其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各个子公司生产制造,并为全球的客户提供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销售、安装及维保服务。同时,通力也是开发节能环保的先锋,长久以来以其创新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蒂森克虏伯电梯蒂森克虏伯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大型跨国工业和技术集团。蒂森克虏伯员工以其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卓越的专业技能专注于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坚定承诺是我们成功的基石。蒂森克虏伯在2018/2019财年的销售额约为420亿欧元。蒂森克虏伯携手客户共同研发在“材料”、“机械”和“工程”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迎接未来挑战。凭借卓越工程优势,我们助力客户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竞争,并以节能高效的方式共同打造创新型产品。第四章未来展望智能制造成为电梯企业的转型改革方向2015年,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务院下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提出我国制造业应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其中机器替代、自动化生产线成为未来中国制造发展趋势,以智能机器为代表的工业4.0将极大地改变众多传统行业的生态。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智能化将成为电梯企业转型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在电梯制造过程中,电梯企业要实现智能化转型,需要促进电梯制造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对现有生产设备及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探索电梯领域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让电梯产品在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决定电梯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优劣,也是行业进步的关键。电梯企业要加大在智能化、高端技术领域上的投入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才能不断升级电梯体系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服务智能化,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民族电梯品牌地位。物联网推动电梯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实现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物联网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社会服务与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物联网在交通行业(车载GPS)、电力行业(电网监控)、改善民生(食品安全)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在电梯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电梯保有量的增加,对电梯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庞大的电梯保有数量,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率,成为监管部门、电梯企业和用户亟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在电梯安全监管中逐渐崭露头角,电梯物联网通过配置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功能的数据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的智能化监管。未来,通过建立电梯信息交流网络将每一台电梯的实时运作信息和各关键指标参数上传互联网,由电梯制造厂商或其他负责机构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物联网技术和电梯体系的结合,可有效解决电梯安全监控问题,体现我国电梯产业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走向。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应用对打造电梯信息化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推动电梯行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使电梯整机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和房产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运行的可靠性。一方面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大量的电梯运行数据辅助分析故障原因,提高维修效率;另一方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可以提前维护提前处理,避免电梯故障的发生,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因此,电梯物联网成为多家企业安全维修新的利润点,将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电梯体系中,也是未来电梯后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电梯制造商只有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电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电梯故障诊断、远程监控以及智能维护方面的效率,实现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才能率先进入智能电梯市场,成为民族电梯品牌中的领跑者。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电梯企业提高维保服务品质,实现服务产业化电梯具有较高的安全要求,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厂,总装配在工地现场进行,通过机械零部件间的装配和机械装置与土建结构间的衔接完成安装,但精心的制造和安装不能完全保证无故障运行,其运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维修保养。目前我国的电梯维保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各维保企业服务水平不一。201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电梯保有量激增和老龄电梯数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以维修保养安装为特征的电梯后市场已经成为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电梯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未来电梯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电梯维保由大量第三方维保负责逐步走向由厂商专业化维保为主成为趋势。目前主流电梯制造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产业化,纷纷建立以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服务网络,网络建设由原来的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市场延伸。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模式是电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电梯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所构建的智能化系统可以使楼宇具备了“聪明”的大脑,从而对建筑物内外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做出适当反应,为楼宇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给住户带来多元化信息以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电梯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电梯作为信息入口的特点,通过融合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电梯运行、使用、维保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来提高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来构建智慧建筑。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时代推动电梯行业进入自动化和高效率时代,成立云服务数据安全中心有利于对电梯运行状态实施远程监控及获得大量可获取分析数据,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研究和验证以作出精准判断,从而使安全运行效率得到重大改善。例如,基于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电梯群控等技术使电梯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动态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