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目录TOC\o"1-3"\h\u1143摘要 224849Abstract 27398引言 327884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概况 318681(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33174(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 4183191.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严厉化 485002.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疏离化 424727二、语文课堂中和谐教学的功能 58111(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628893(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素质 621377(三)策励语文教学动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618566三、怎样构建中学语文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625538(一)设计准确和谐的语文教学内容 627368(二)注意选择发展性语文教学评价 718309四、结束语 724996参考文献 8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摘要:和谐教学主要是通过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法、教材、教学目标等环节之间的和谐关系及作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和谐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可以说良性健康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和谐的教学,和谐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和谐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模式策略Abstract:Harmoniousteachingismainlythroughthescienceandartofteachingmethods,studentsinapleasantandharmoniousatmosphereoflearning,greatlyimprovingtheeffectofclassroomteaching,torelievetheburdenofstudents,makestudentsin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ndotheraspectsofcomprehensiveandharmoniousdevelopment.OnHarmoniousLanguageinclassroomteaching,givefullplaytoteachers,students,teachingmaterials,teachingmethods,teachingobjectiveslinkbetweenharmoniousrelationshipandaction,soastomakestudentsall-roundandharmoniousdevelopment,thisisweareadvocatingtheharmoniousteachinggoal.SowecansaythatthebenignandhealthymiddleschoolChineselanguageteachingistheessenceofharmoniouseducation,harmoniouseducationisthesoulofChineseteachinginthemiddleschool,the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istheexternalmanifestationofharmoniousteaching.Keywords:harmoniou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modelstrategy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学校伦理组织中最重要、最经常的人际关系,如何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的特性与本质,历来是中外教育家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对师生关系有过这样的阐述:“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同志式的关系。”李龙辉,林良章.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企业教育,2008,江泽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细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切磋。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李龙辉,林良章.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企业教育,2008,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它的课文具有丰富细腻多彩的情感,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感知的形象、直观,高度的感染力,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抽象说教、传授灌输,而是必须借助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激发热情、激发兴趣,在独特的艺术享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教育,实现其个人素质发展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概况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语文教师的语言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能被学生迅速捕捉并及时消化的,特别是内蕴极深的语文教师讲出的一句哪怕是很普通的话,都会因为过于深刻过于成熟而无法让学生及时把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话语会丢失,恰恰相反,这些话语会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合在学生的心灵里产生作用。所以,我们注意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所有学科教师中,只有语文教师对一些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影响与效果正是通过“事后性”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的。学生对过去事件的记忆痕迹的透析,精神或心理上真正触摸到当时接受“风暴”时的情景的回忆,才复苏那种接受话语影响的心境。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肃过于严厉,这种关系是不正常的;教师对待学生过于宠爱过于宽容,这种关系也是不正常的。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中间人”,对师生关系错误定位,就会导致师生关系非正常化。1.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严厉化。现代语文教育的面目是严厉的,过于科学主义,单把语文的工具性拿出来,把它放大,无限的放大,这一理念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疾言厉色。不少语文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在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对待学生疾言厉色,禁止学生做一切有违于高考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可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所以,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说,要按照教师总结的答题模式来说。一总说,二分说,三总结;第一说情境,第二说语言,第三说修辞;比喻必是生动形象,排比必是气势恢宏,至于学生自己的理解,打住,肯定不正确,因为不符合标准答案。学生作文中一旦有些不合常规的东西,例如新鲜词汇,在名家那里是仿词,到了学生这就成了“无意义”;例如颓废色彩,在名家那里是怀旧色彩,到了学生这就成了“不健康、不积极”。社会对待教师与学生也过于严厉。社会对待教师也是疾言厉色的,运用所谓正统的思维意识和模式框架去禁锢与限制教师,不容许教师有个性的思维方式,有创造的发展空间,要求教师一板一眼地在磨盘上数十年如一日地转,不能越雷池一步。教师又以这些来禁锢和限制学生,让学生也亦步亦趋地在磨盘上转。教师是在被迫中教学,学生是在被迫中学习。在这双重的被迫中,语文教师无法体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雍容与大度,更不用说语文教师以学生为本,从而对学生进行真正的人文关怀了。语文老师只能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每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生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而学生面对这样一些带着严厉、严肃面孔的语文老师,他还能有什么学习兴趣?学生稚嫩的心被这副面孔吓坏了,再也不敢去奇思异想,再也不敢去看教师的眼睛,只能沮丧地低下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罢了。2.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疏离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但是在集体教育的条件下,当语文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他一方面要指导全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维持学生集体的秩序,这时,学生集体成了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中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中性的、普遍的,是与个别学生有距离的。同时,学生所面对的也不只是教师本人,还有教师背后的一套制度化的教育措施——成绩、升学、奖惩等等。这样,教师的身份已经部分“非人格化”,檀传宝.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出现了疏远化的趋势。马健生,赵纯海,赵美艳.教帅伦理规范专题[M]一人连:辽宁帅范人学出版礼.2004檀传宝.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马健生,赵纯海,赵美艳.教帅伦理规范专题[M]一人连:辽宁帅范人学出版礼.2004无论是“尊师爱生”也好,还是“尊师重道”也好,这其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确定并不科学。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是绝对权威,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即使是“爱生”,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影响。学生对教师就会有一种防备心理,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从而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赫尔巴特语)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有句名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句话本适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我认为它同样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主动放弃作为权威的优越感,尽可能地摒弃高高在上的“讲台情结”,要走进学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民主对话,要善于体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要善于“换位思考”,檀传宝.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檀传宝.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二、语文课堂中和谐教学的功能(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个体和谐发展,是指人的才能和品质得到协调发展。早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提出和谐教育的思想主流是强调个人理性、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0世纪b0年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认为人是环境的主体,都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倾向。语文课堂中的和谐教学所实现的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知、情、意、行领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讲究和谐语文的文与道关系,并将这两者的关系解剖归纳为道即人文性,文即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工具,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能力,鉴赏能力等知识技能;人文性则是指语文学科必须直面人的生活和生命,解决人的情感与理智、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等,最终确立人的尊严与价值,实现人的人格完美,心理健康,与群和谐等人的精神层次的目标。语文课堂和谐教学将文与道和谐统一起来,让整个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又注重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思想道德的熏陶,使学生德与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二者兼备;情知交融,使认识指导情感,情感激励认识,二者彼此渗透,互相交融;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统一,从而达到让学生在知、情、意、行领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素质。良好的社会素质的根本表现则是与群和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群和谐是人的本能和内在特性的要求,是人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首先在与教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以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协调,团结合作等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处理好在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和谐关系。(三)策励语文教学动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程的动力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重视。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是由多重教学矛盾组成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获得智力上的发展,而且还要形成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个性的成熟。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动力结构系统有求知层面的,有情感交流层面的,也有精神发展层面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化,创造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氛围,为推动语文教学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策动力,深刻地影响着语文教学动力系统的有机构成与功能发挥。社会历史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学生个体语言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现有语文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从客观上构成了学生认知格式塔的“缺口”,为激发学生“完型”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兴趣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这种客观层面上的差距如何成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的作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成为将教学动力由客观层面向主观层面的转化,培植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情景和教学氛围中,外在于学生内在需求的教学要求才能显得愉悦、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在教师亲切和蔼的话语、富有启发性的讲述中,在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中,在师生之间平等热烈的讨论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互动创造出一种活跃、民主、平等、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被带进那个原以为高不可攀的文学殿堂、走出那令人仿徨掷踢的语言迷宫。原来笼罩在文本之上的客观化的冷漠面孔渐渐消失,学生心中会慢慢萌生出求知的冲动、交流的渴望、表达的需要,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正是在这样的和谐化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动力才能由可能成为现实,由潜在发展为“此在”,由静止走向运动。因此,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动力系统的策励作用是保障语文教学过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对推动语文教学过程的发展,激发语文教学的活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育旨。三、怎样构建中学语文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设计准确和谐的语文教学内容基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教学应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视人文熏陶而只让学生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师生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应视为一种理解关系,这种理解关系并不是浅层次的弄懂或了解,而是一种对教材与自我双重的理解。教师理解教材并不是只找出教材背后的原有之意,而是结合自身的阅历、能力与经验,对教材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教材内化为教师授课行为的一部分。学生理解教材则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教材所包含的方法、知识、技能,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接受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教育。如:高中人教版教材中有《胡同文化》一课,“胡同”是老北京的特殊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理解时可能会有些许偏差,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青岛的人文特色地理特色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审美情趣,选择“青岛方言”、“青岛多国建筑”“青岛老街”、等研究对象,模仿《胡同文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完成各自的研究报告,这种教学内容设计事实证明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注意选择发展性语文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用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要求,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是封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打破“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知识中心”的评价方式,要求能够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课堂教学,不带任何偏见和成见,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发展性评价,以激励为主。重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并使学生充分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这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有效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功能,是通过鉴定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的。教师可以从过程评价的结果中,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地判断,这也弥补了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