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积累课件_第1页
每日积累课件_第2页
每日积累课件_第3页
每日积累课件_第4页
每日积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积累一日一记,厚积博发.孔子孔子,子姓,孔氏[2],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申时(儒略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以今格里历则为西元前55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世界十大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先祖是宋国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存疑),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圣人降世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于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两长女皆不愿,唯小女颜征在愿嫁叔梁纥。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落水救人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学而》【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圣人与魔鬼

有个画家很想画耶稣,但苦于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来做模特。后来,修道院里的一位年轻修士使画家如愿以偿。圣像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财源滚滚来,那位模特儿修士也获得一笔丰厚的赏金。 后来,画家觉得画了圣人耶稣,就该再画一幅魔鬼撒旦才对。世上怎么会只有圣人而没有魔鬼呢?于是,画家就决定画魔鬼撒旦。很快,他在监狱里找到了魔鬼撒旦的模特。 谁知那位即将被画成魔鬼的犯人面对画家失声痛哭道:“您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想不到您现在画魔鬼找的还是我!”。 画家大惊失色地说:“这怎么可能呢?” 那人痛哭流涕地说:“我得了你那笔赏金后再也无心修道了,便一味地去寻欢作乐。钱用光了,欲望却已遏制不住,只好去骗、去偷、去抢……最后案发被捕入狱。” 画家掷笔长叹而去。风俗习惯【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这里的“南向坐”的位置最尊贵,“东向坐”也是比较尊贵的位置。林俊德(1938.03~2012.05)男,福建永春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住进医院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天,林院士仍然坚持每天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他却说:“坐着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来了。”直到将所有资料整理完毕才答应卧床休息,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为政》【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为政》【译文】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为政》【译文】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女"通"汝"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里仁》【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孔子语录】三人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孔子《论语.述而》【译文】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孔子语录】岁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孔子《论语.子罕》【译文】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此语出于《论语》,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词类活用得:名词作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背景资料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生于忧患(生)、死于安乐(死)恒过(过)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苦恼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挨饿空乏其身: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扰乱所以动心忍性:动,使……心动:忍,使……坚忍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并且得到任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任用。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之苦,使他遭受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作品赏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在。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1]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2]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当权者在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入朝廷拜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与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这只是些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祭品,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只是些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作战,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击了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下令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曹刿下车观察齐军车轮辗过的痕迹,登上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完了。齐军士气枯竭而我军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担心有埋伏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辗过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背景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进攻今义:讨伐)。2.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5.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6.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7.<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8.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9.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诚信)。10.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11.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1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3.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4.<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15.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6.<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民弗从)从:跟从。(战则请从)跟随。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按照(必以信)。把(必以分人)5.请:请求(曹刿请见)。允许(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8.间:暗暗地,私自(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当中(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表示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会儿,顷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虽与外人间隔)。时刻,(奉命于危难之间)。偶尔,(时时而间进)。9.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大败。7.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文言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6]7.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公元前512~前441年待考,其家世代为鲁国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由于世家为史官,因此左丘明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在战国初期依照《春秋》著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氏春秋传》,上起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鲁隐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下止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结束,记述了二百四十六年的春秋历史。《左氏春秋传》完成不久,左丘明因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口述笔录,不懈努力,用十一年时间在周思王姬叔元年(鲁悼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41年,待考)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史《国语》,上起周穆王姬满十二年(公元前990年)亲率大军西征犬戎,下止周贞定王十六年(晋出公姬凿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伯氏族集团被灭,包括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诸侯国贵族在五百三十七年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国语》完成不久之后,左丘明即溘然而逝,终年六十一岁左右。《左氏春秋传》侧重记事,《国语》则侧重记言。这两部重典,使左丘明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汉朝著名的太史令司马迁曾钦佩地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并称其为“鲁之君子”。[1]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因此后来一批文学家就开始为它作注。

《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注解最好的为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