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6世纪:17世纪:18世纪:人文主义文学(如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启蒙文学(孟德斯鸠、伏尔泰)19世纪以来呢?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世界文学发展历程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并对现实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法·巴尔扎克法·罗曼罗兰法·雨果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俄·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以来的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2)现代主义文学(3)苏联文学(4)亚、非、拉文学19世纪

第一篇章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2.典型作品有哪些?3.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点?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材料二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1、背景(1)启蒙思想理性王国的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2)知识分子寻找新的精神寄托。2、典型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区别是内在的!思想内涵:赞美美好心灵,揭露社会黑暗、堕落。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美丽、善良、纯洁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阴险狠毒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潇洒风流、卑鄙自私2、典型作品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阿波罗的太阳车里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他的痛苦要持续三万年。而他坚定地面对苦难。最后,赫拉克勒斯为寻找金苹果来到悬崖边,把恶鹰射死,因而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西风颂》雪莱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感悟历史*《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写的是海涅从巴黎返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亲,沿途的所见所闻和主观感受。诗人用冬天的寒冷、荒凉、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教会的伪善,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给予无情的嘲讽,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海涅(1797—1856)2、典型作品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作者国家作品主要内容英国德国法国雪莱海涅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巴黎圣母院》总结: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重点抨击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歌颂人世间美、善和光明,鞭挞丑、恶与黑暗3、特点思考: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分析这些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文学特点?创作风格: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思想感情: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理性,发掘人的感情世界,憧憬未来。4、社会影响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1、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2、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欧美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和多次战争B.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

C.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D.工业革命后欧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A及时巩固D

第二篇章

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1.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2.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点?3.代表作品有哪些?合作探究二1、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材料“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共产党宣言》下面是1839年英国政府蓝皮书记载的斯皮特菲尔兹一个丝织工的证词。问:“你有孩子吗?”答:“现在没有了,以前有两个,都死了,谢上帝开恩!”问:“你是说对孩子的死亡感到满意吗?”答:“正是这样,谢谢上帝!我因此卸下了养育他们的重担;他们呢,可怜的东西,则免除了尘世间的许多苦难。”1、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的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特点:(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3、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共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因而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葛朗台是吝啬鬼的典型:一年四季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妻子生病了怕出钱找医生,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巴尔扎克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这主要是指他的作品()A.描写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B.表达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民的失望C.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D.用小说的形式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大卫·科波菲尔》作者:英国狄更斯体裁:自传体小说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其他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一生中创作了25部戏剧,被誉为与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代表作:《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主要情节》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国籍文学家代表作法国英国俄国丹麦挪威美国英国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安徒生作品都对社会弊端无情揭露和批判易卜生马克·吐温萧伯纳《苹果车》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总结: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重点1、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特点:(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3、代表作品:4、社会影响: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的罪恶1、不再强调情感与辞藻,而是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上。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叶普盖尼·奥涅金》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2、有关近代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它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社会问题逐渐暴露有关②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③它将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作为唯一内容④它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及时巩固C

第三篇章

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晚期—20世纪)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2.典型作品有哪些?3.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点?合作探究三

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点:(反传统反理性)

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表现精神危机

1、背景:

3、典型作品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主题: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爱:咱们干吗不上吊呢?弗:用什么?爱:你身上没带绳子?弗:没有。爱:那么咱们没法上吊了。弗:咱们走吧。爱:等一等,我这儿有裤带。弗:太短啦。爱:你可以拉住我的腿。弗:可是谁来拉住我的腿呢?爱:不错。弗:拿出来我看看。2、特点:(反传统反理性)

1、背景:3、典型作品4、社会影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与人格自由发展的冲突1、“一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的流浪者”指的是A.现实主义作家B.现代主义作家C.浪漫主义作家D.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反传统和荒诞的特点主要是反映了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②西方精神生活的危机③现代西方人内心的迷惘④对自由精神的背离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及时巩固B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流派时间背景代表特点

1.发掘人的感情世界;2.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1.真实反映社会,暴露黑暗,批判现实罪恶.2.塑造英雄与正面人物1.集中表现自我2.采取反传统的形式,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9世纪30年代起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对“理性王国”失望,寻找精神寄托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两次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法·雨果英·雪莱德·海涅法·巴尔扎克

俄·托尔斯泰美·海明威爱·贝克特总结归纳重点(2012·广东文综)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临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细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A高考链接(2011·北京文综)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A高考链接

第四篇章

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20世纪)产生的背景、代表作品、特点?合作探究四

一、苏联社会主义文学1、背景:2、代表: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其他作品:散文诗《海燕》等《母亲》通过描写巴维尔及其母亲尼洛夫娜的遭遇,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保尔·

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036)

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凌辱。十月革命后十六岁的他参加红军,无论在战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复期,他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无限的忠诚。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及劳累过度,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战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来歌颂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英雄。

二、亚、非、拉文学2、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3、代表:印度:泰戈尔《戈拉》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索因卡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1、背景:泰戈尔散文诗欣赏:《采果集》节选泰戈尔(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爱情对我说:“时光流逝,但我等着你。”死亡对我说:“我驾驶着你的生命之舟穿越大海。”

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妹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泰戈尔

泰戈尔与徐志摩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戈拉》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创作的《人民的意志》是今天印度的国歌。马尔克斯(1927—)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这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沃莱·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剧作家,尤其在戏剧创作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并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非洲人。流派时间背景代表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欧洲动乱,人们对理性王国失望雨果、雪莱、海涅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以后至20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巴尔扎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