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第八章_第1页
植物保护技术第八章_第2页
植物保护技术第八章_第3页
植物保护技术第八章_第4页
植物保护技术第八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5次课第8章第一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8章油料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节大豆主要病虫害一、大豆食心虫(一)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越冬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各虫态习性各虫态发生时期因地区、年份不同而异。▲成虫有趋光性。晚上到15:00时多隐藏于豆丛中,极少活动。下午15:00—16:00时以后开始活动。▲产卵的特点:在豆株上部0.5m处飞舞,雌雄进行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产卵期为2〜8天。▲幼虫活动特点:初孵出的幼虫先在豆荚表面活动一段时间,后在豆荚边缘结一白色丝网,咬食荚皮穿孔进入。与环境的关系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消长,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与品种的关系一般荚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荚毛少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其它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另外,和播期的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三)综合防治对大豆食心虫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虫品种。(2)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3)合理轮作。(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1)利用赤眼蜂灭卵。(2)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物理防治二、豆荚螟(一)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越冬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6cm处结茧越冬,有的地区也可以蛹越冬。卵孵化时间因地而异,成虫羽化时间也因代数而不同。成虫白天多栖息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间活动,对黑光灯趋性较弱。各虫态习性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荚毛少或无荚毛的豆荚上很少产卵。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上。与环境的关系温、湿度对豆荚螟的发生为害程度有很大影响。在适温下,湿度对其影响更大。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高,尤其在越冬期间,如果土壤饱和水分达到50%以上时,越冬幼虫多不能结茧而死亡,越冬率和土壤湿度关系十分密切。与品种的关系虫害的发生程度还与品种特性等有关,一般结荚期长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受害重。其它旱田比水旱轮作的受害重,中间寄主多的地区受害重,此外还与天敌的种类、数量等有关。(三)综合防治三、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的出现频率占我国大豆病毒病的90%以上,发生十分普遍。(一)症状识别淤典型症状为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并形成褪绿花叶,叶缘向下蜷曲。有的沿叶脉形成许多深绿色泡状突起。淤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纹,斑纹有的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有的则通过脐部呈带状。斑纹色泽与脐色一致。

(二)病原特征大豆花叶病的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SMV),属马铃薯Y病毒组。该病毒只能侵染豆科植物。(三)发生规律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幼苗后,在适宜条件下发病。田间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和蚜虫传染。影响大豆花叶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早期出现的毒源数量、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气温及品种抗病性。一般早春气温较高,少雨,病苗出现早且数量多,有利于蚜虫繁殖与活动,品种抗性差,花叶病就可能流行。(四)综合防治(1)严格控制带毒种子调运,防止病区扩大。(2)采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不在菜地、绿肥、牧草和荒地附近设立种子田或尽可能减少蚜虫传病,精选剔除有病种子。(3)加强防蚜治蚜工作(方法详见昆虫部分)。(4)改善栽培管理。适期早播,清除田间杂草。(5)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四、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长期以来在我国东北西部干旱、盐碱、沙土地带为害较重,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也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一)症状识别大豆受害后,植株矮化,叶片变黄褪绿,生长瘦弱,花期延长。地下根系发育不良,根瘤稀少,侧根增多,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米粒状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变褐色,落入土中。(二)病原特征(三)发生规律越冬病原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也可随带有胞囊的土块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各虫态习性胞囊的抗逆力极强,其中的卵可存活多年。线虫一年可产生多代。线虫在田间主要通过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种子中夹杂的胞囊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般通气性良好的沙土和沙壤土,或干旱、贫瘠的土壤适于线虫生长发育。碱性土壤更适合线虫的生活和繁殖。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的土壤温度为17〜28°C,低于10°C线虫停止发育,35°C以上不能发育成成虫。在高湿水淹的土中胞囊很快失去活力。其它连作地发病较重,品种抗性也有明显差别,但我国目前尚无在生产上种植的抗病品种。(四)综合防治对该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积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病情监测、重点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大豆主要害虫的生活习性;大豆花叶病和胞囊线虫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掌握: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了解:大豆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病害的病原特征;学会:大豆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大豆主要病虫种类的诊断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难点是学会大豆病、虫种类的诊断识别。♦教法建议:为解决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顺利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可以借助课件和标本促进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思考题:大豆上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大豆花叶病靠什么方式传播?防治该病的关键是什么?大豆胞囊线虫在田间如何传播?远距离传播靠什么?大豆食心虫的成虫有哪些主要特征?其产卵有什么特性?豆荚螟的成虫有什么主要特征?其产卵有什么特性?♦教学进程:教学进程表内容回顾、提问讲授小结、布置思考题用时(分钟)5755♦复习思考题答案:答: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花叶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答: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幼苗后,在适宜条件下发病。田间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和蚜虫传染。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带毒种子调运,防止病区扩大。采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不在菜地、绿肥、牧草和荒地附近设立种子田或尽可能减少蚜虫传病,精选剔除有病种子。加强防蚜治蚜工作。改善栽培管理。适期早播,清除田间杂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丰产良种。答:线虫在田间主要通过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种子中夹杂的胞囊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答:成虫有趋光性。晚上到15:00时多隐藏于豆丛中,极少活动。下午15:00—16:00时以后开始活动。产卵特点:在豆株上部0.5m处飞舞,雌雄进行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产卵期为2〜8天。答:成虫白天多栖息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间活动,对黑光灯趋性较弱。产卵特点: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荚毛少或无荚毛的豆荚上很少产卵。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上。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6次课第8章第二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8章油料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二节花生主要病虫害一、花生蛴螬蛴蜡是花生的重要害虫,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一)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大黑齿爪鳃金龟▲越冬: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习性:翌年成虫出土活动,幼虫则上移继续为害。卵多产在花生墩周围,深5〜10cm,1墩花生可有卵3〜5粒,或更多。卵期一般10〜20多天,随天气条件而异。因两年一代,故有成虫、幼虫交替盛发现象。暗黑齿爪鳃金龟▲越冬:山东以南各省一年一代,东北各省两年一代,均以老龄幼虫在土中越冬。▲习性:在四川内江地区幼虫多自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中旬。成虫产卵有选择性,一般丛生型花生多于蔓生型花生,地势高的花生田多于地势低的花生田。卵多产在花生窝下5〜10cm土内,每窝花生有卵3〜10多粒。铜绿异丽金龟▲越冬:一年发生一代,以三龄幼虫在土中越冬。▲习性:成虫出现盛期各地不尽相同,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成虫多在黄昏出土,群集在刺槐、杨、柳、梨、枫杨等树上取食交尾。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成虫活动25°C以上为宜,一般在闷热无雨、无风的夜晚活动最盛,低温雨天活动较少。(三)综合防治要加强农业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花生蛴蜡为害。农业防治(1)精耕深翻,合理轮作。(2)适时灌水,合理施肥,及时除草。(3)人工捕杀。.化学防治二、花生锈病(一)症状识别以叶片受害为主,地上所有部位都可受害。叶片发病首先在小叶背面出现白色小疱,与其相对应的正面出现黄色小点,1〜2天后,小疱扩大,叶片正、反面均可形成黄褐色锈状夏孢子堆。病重时叶片坏死、干枯,不易脱落。(二)病原特征病原物为花生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三)发病规律在我国广东、海南等亚热带一年多熟的花生产区,病菌以夏孢子阶段在田间循环,不存在越冬、越夏问题。夏孢子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至一年一熟的花生产区,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夏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导致流行。▲病害流行主要受气候、栽培条件、菌源数量及品种抗性的影响。▲播期和病情关系也十分密切,春花生迟播发病重;秋花生则早播发病重。连作发病重于轮作,连片种植重于零星种植。此外,地势低洼、氮肥过多、越冬菌源量大,发病重。▲一般蔓生型较直立型易感病。(四)综合防治目前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喷药保护,尽可能利用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消灭菌源。春花生播前要彻底清除自生苗,秋花生收后要将病蔓沤肥,减少菌源。(2)调整播期。春花生适期早播,秋花生适期晚播。(3)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和大面积连片种植。(4)注意排水,科学施肥,促进花生生长健壮。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隔10天一次,连续3次。.利用抗病良种三、花生青枯病花生青枯病是一毁灭性病害。(一)症状识别青枯病是一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花期发病最重。病菌主要从根部侵染,使主根尖端变色软腐,后病菌通过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横切根茎部可见整个维管束变为深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有污白色菌脓渗出。初期病株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前闭合,主茎顶梢第二叶片首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下垂,1〜2天后整株死亡。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可与其他病害区别。(二)病原特征病原物为青枯假单胞菌。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茄科、菊科、蝶形花科等35科的200多种作物。(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在田间主要借助流水、昆、人畜及农具等传播蔓延,通过根部伤口侵入。▲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连作病重。

▲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地下害虫为害严重中耕时伤根较、地势低洼、排水不及时等可导致发病较重。▲从环境条件看,青枯病多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高温型病害,一般土温30°C左右发病最重。▲品种间抗性存在着差异,一般蔓生型品种比直立型品种抗病。综合防治对青枯病的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辅以农业防治的综合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排灌条件。四、花生根结线虫病症状识别病原线虫主要侵染花生地下部分的根、果和果柄。幼虫从根尖侵,根尖逐渐膨大,形成小米至绿豆大小的不规则根结,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根结上可长出许多不定须根,须根受侵后又形成根结,根结上又长出许多小须根。如此多次反复侵,根系便形成乱发状须根团。在根颈、果柄及果壳上也可形成褐色瘤状突起。根结与花生固氮根瘤的区别。根结一般着生在根端,不规则,表面粗糙,常长出许多不定根,剖开检查,可见乳白色砂粒状雌虫。根瘤则着生在主根或侧根旁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无须根,剖开可见粉红色或绿色固氮菌液。发病规律▲越冬:病原线虫主要以卵和幼虫附着于病根、病果,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习性:次年条件适合时,卵孵化出幼虫,从根端侵入,在根部细胞中移动,并分泌毒素破坏寄主细胞,引起薄壁细胞发展过速产生巨型细胞,形成根结。▲病害的传播:线虫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农事活动,雨水及灌溉流水也可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土温影响线虫的孵化、侵入等,侵入的适温15〜20C。适宜侵入的土壤湿度为土壤含水量占持水量的70%左右。▲其它:连作地重于轮作,早播重于晚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也重。综合防治防治该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严格检疫尽可能不从病区调种或引种,必要时要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调整播期,适当晚播。化学防治重病田可用药剂处理土壤。♦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花生青枯病和锈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2.掌握:花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学会:花生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花生主要病虫种类的诊断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难点是学会花生病、虫种类的诊断识别。♦教法建议:借助课件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并用图片和标本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思考题:1.花生锈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流行?花生根结线虫病的根结和固氮根瘤有什么区别?为害我国花生的蛴螬主要有哪些种类,有什么主要差别?花生青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什么?♦教学进程:教学进程表内容回顾、提问讲授布置思考题用时(分钟)10755♦复习思考题答案:答:多雨、多雾、高湿利于病害流行。答:根结与花生固氮根瘤的区别。根结一般着生在根端,不规则,表面粗糙,常长出许多不定根,剖开检查,可见乳白色砂粒状雌虫。根瘤则着生在主根或侧根旁边,圆形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