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化高级研讨会全程录像-day1am_第1页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化高级研讨会全程录像-day1am_第2页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化高级研讨会全程录像-day1am_第3页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化高级研讨会全程录像-day1am_第4页
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化高级研讨会全程录像-day1am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12济南游戏课程双核论是幼教课程各种难题的渊源。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变双核为单核。游戏课程化是双核合一的途径。陈鹤琴认为,儿童是独特的、发展的、应受尊敬的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陈先生在提倡游戏化教学的同时,特别推崇“自由教法”(自主游戏)(一)现行游戏理论的局限性(二)对游戏理论的重构(三)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的性质(四)关键是划清工具性游戏与假游戏的界限(一)现行游戏理论的局限性现行游戏理论基本上是对自然状态下动物行为的描述,没有反映出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反映出幼儿园游戏的普遍性质。幼儿园游戏,是社会条件下的教育行为。“纯粹”的自主游戏,在幼儿园中是有条件的。在幼儿园中,除了自主游戏,还有附有教育功能的游戏,不承认这一点就割裂了游戏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幼儿园的游戏必须是复杂的、高品质的游戏。所谓高品质的游戏,指的是教师与幼儿共构的成熟的与统整的游戏,是由老师负责规划并促进儿童参与的游戏。这里强调的是游戏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只有师幼互动,才有高品质的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的根本特点。发展心理学注重形式化的游戏的分类和游戏论偏重技术化的游戏分类不适合幼儿教育的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对游戏的分类应该体现儿童发展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和需要,而不是简单地比照和照搬。2.游戏=学习(二)对游戏理论的重构对游戏的基本认识(“公理”):1.游戏是儿童的天性3.游戏是儿童的权利由此推出的一个基本认识(理论假设)是:游戏是幼教的手段,也是幼教的目的。幼儿园里的游戏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幼儿园游戏的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是游戏课程化的理论核心。幼儿教育实践(三)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的性质02工具性游戏01自主游戏幼儿自己发动、自导自游、自始自终的游戏活动。是蕴含教育意图的游戏。具体地说,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含有一定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的游戏,都属于工具性游戏。工具性游戏包括:1.成人发起和幼儿主导的合作性游戏3.由成人发起和主导儿童参与的教学游戏2.儿童发起和成人主导的指导性游戏010203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都是游戏,共同构成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工具性游戏不能冲击和限制、更不能替代自主游戏。两类游戏的共同因素:正向情绪身体动作心理表征虚拟强化有效调节活动方式适应行为02040601030507游戏是具有正向情绪、身体活动和心理表征的、具有虚拟强化和有效调节作用的适应行为和活动方式。所谓游戏精神,就是一个人自主地创造和愉悦地体验生命的能力、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幸福的积极精神。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变化的,但游戏的本质及其内核游戏精神是不变的。这也是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力主游戏的手段与目的是统一的理论依据。游戏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观念,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游戏课程化,是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可见,游戏课程化是一个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游戏链,其出发点是幼儿的游戏,包括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一)什么是游戏课程化所谓生长点,是指围绕着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生发出来的各种活动。游戏课程化最后又回到游戏中去,这里的游戏同样包括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游戏链的延伸也不是传统课程那样根据学科知识的线性递进,而是跟随着儿童的游戏的发展。通俗地说,游戏课程化就是让游戏一直有戏。PtoP“”(FromaPlaytoanewPlay...)如果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达游戏课程化,就是:“游戏—生长点—新游戏......”,蕴含着各种可能方向的“结构—解构—重构......”的无限链接。(二)游戏课程化的内涵和意义1.游戏课程化,本质上是构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游戏课程化遵循的正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和课程目标的过程模式的原则,因为创生取向和过程模式不把课程看作是传递知识的简单过程,而是把课程当作幼儿成长的过程。游戏课程化把游戏既当作幼儿园教育的手段,又当作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这一课程取向与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学者E琼斯和J尼莫归纳的“生成课程”有本质的相似之处。生成课程强调“生成课程其重视游戏的价值,将之视为课程的发生器。”1“课程应该是从孩子的特定的环境中生成的,同时也应该是对年幼的学习者有意义的。对于理解《生成课程》,最重要的是理解课程是如何‘生成’的。”21.史黛丝:早期教育中的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叶小红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51页。2,E.琼斯、J.尼莫:生成课程,周欣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文版序,第2页。2.游戏课程化是根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显性和隐性两类表现方式。只能通过贯彻落实游戏课程化这种新型课程模式,把目标模式的学科教育转变成以过程模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来根治。3.游戏课程化也是打破幼儿教育现行的僵化模式的好方法实践已经开始证明,游戏课程化以及生成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师幼的创造性和责任性,培养思维活跃、手脑并用、善于合作、热爱发现的新型人才。4.游戏课程化也是区别幼儿园游戏与游乐场游戏的本质标志5.游戏课程化是最佳的园本课程(三)游戏课程化与游戏生发教学的关系《生成课程》的作者说:“我们希望教师把自己的作用理解为发现儿童已经在探索的课程主题,而不是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按一个主题来上课。”还是皮亚杰说得好:“每次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些东西有真正的理解。”

“游戏生成教学”只是在双核条件下的一种链接传统游戏与传统课程的一种表面形式。没有可能实现游戏课程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生成教学”不过是一件新马甲而已。归根结底,游戏课程化是一种带有价值观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游戏课程继承了陈鹤琴活教育的遗产,推进活游戏理念

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和儿童学习、发展的需要萌发于近年来我国幼教改革的实践符合脑科学和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四)如何实现游戏课程化1.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游戏和课程整合的新理念在教育中幼儿将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不能再继续那种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的小学化教育的课程老路。游戏课程化恰恰是适应时代变迁、培养幼儿独立自我的最佳课程模式。2.向游戏的实践学习,向安吉游戏学习,向一切开展“游戏革命”的幼儿园学习这些幼儿园的经验证明,游戏课程化是能够实现的,也是必需实现的。任何开展真游戏、探索游戏与课程关系和关注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最终都会认识到游戏课程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否则,幼儿园的游戏会出现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问题,失去游戏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会观察、分析、抉择、生发、综合利用资源和反思的能力游戏课程化需要教师有趣味、有爱心、有专业知识和观察技能、有创造性,换言之,教师需要具备游戏精神。人们常说的“观察”就要求教师能观察出儿童游戏的兴趣点、表征和变化节点。而不是简单的拍摄和录像。在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发挥发现、发明和创造的作用。发现-发明-创造,是教师在游戏课程化进程中的职业价值,是实现游戏课程化的保障。4.加强理论研究,做自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游戏课程化,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是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表达,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发展。陈鹤琴先生在谈到活教育时指出,“我们必须把儿童教育的范围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