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濒危海洋生物_第1页
海洋生物学:濒危海洋生物_第2页
海洋生物学:濒危海洋生物_第3页
海洋生物学:濒危海洋生物_第4页
海洋生物学:濒危海洋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2016–2017学年秋学期《海洋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号:071K0050__,开课学院:____生命科学学院____考试形式:开卷,允许带_________入场考试日期:2016年11月8日,考试时间:分钟考生姓名:徐浩杰学号:3160100566所属院系:海洋学院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评卷人题号:59题目:海洋濒危物种有哪些?其濒危的原因有哪些?濒危海洋物种濒危海洋生物,是指海洋中处于濒临灭绝境地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石雅君,2003)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录的濒危海洋生物已达556种。(王以斌,缪锦来,臧家业,2011)《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对我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等级划分,其中包括海洋动物30种。其中海鸟或生境与海洋有关的鸟类13种。海洋爬行类8种。与海洋有关或生活史中一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的鱼类有7种。与海洋密切相关的哺乳种类4种。书中没有列举全部濒危的鲸类,但是说明了世界上80多种鲸的数量都在减少,都处于濒危状态,在我国海域中出现过的鲸类有30多种。(马英杰,2008)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二两个等级。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海洋野生动物有儒艮、中华白海豚、中华白鲟、中华鲟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鹦鹉螺、短尾信天翁、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海洋野生动物有鳍足目的所有种,和除中华白海豚以外的其它所有鲸豚、鹈鹕属1种、鲣鸟属4种、海鸬鹚、黑颈鸬鹚、白腹军舰鸟、骳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文昌鱼、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库氏砗磲、红珊瑚等。(石雅君,2003)这些都是濒危海洋生物。1.1重要的濒危的海洋生物1.1.1儒艮体长约2.4-2.7米,3米以上的个体相当少见,一般而言,雌性的体型气比雄性大一点。其皮肤光滑,外观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体表毛发稀疏。(沈婷婷,2013)由于人为捕捉,渔业拖网、海边保护游泳者的防宣鱼网、捕海龟网以及原油污染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干扰,儒艮种群数目急剧减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冯景春,敬志明,2009)而海草与儒艮也有较大的联系,海草一旦衰退,将显著影响儒艮的生活史,降低雌性儒艮的繁殖。而大规模的海草丧失将直接导致儒艮的大量死亡,加剧儒艮的濒危程度。(邱广龙等,2013)儒艮1.1.2中华鲟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1988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年6-8月为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崇明浅滩集中分布的时间,但此时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经济鱼类对中华解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庄平,2010)加上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例如污染物沉淀富积、大坝截流、水流大小改变等,这些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正常、产卵和幼鱼的存活,导致了种群明显衰退。(王成友,2012)中华鲟1.1.3绿海龟、骳龟、棱皮龟、玳瑁等大型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棱皮龟不仅体形巨大,还是现存龟鳖类最古老的,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尽管体形巨大和善于游泳,但在人类的肆意捕捉和环境污染面前。棱皮龟的数量正日益稀少.其雌性个体在全球海洋里已不足4万只。(汪洋,2008)而棱皮龟面临的其他威胁还包括误吞致命的海洋废物,如塑料和焦油等。此外,它们的卵被别的动物偷吃甚至被人类偷窃也是导致其数量愈来愈少的原因之一。(闻一歌,2008)棱皮龟绿海龟是一种濒临灭绝的海洋洄游性生物,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在中国大陆沿海曾经都有分布,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海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绿海龟种群数量在过去的50年中急剧减少。(魏文芝,2016)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每年4月是玳瑁的产卵期,雌性在白昼上陆,在海岸沙滩挖穴产卵,一个繁殖期可以产3次卵,每次产卵130-250枚。(李湘涛,2016)玳瑁的甲片、血、肉均可入药。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长期以来,绿海龟、玳瑁等被人狂捕滥杀,数量在一年年地锐减。(荆海燕2002)玳瑁1.1.4鲎是一种具有极其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的古老的海洋底栖动物。由于其蓝色血液蕴藏着许多功能特殊的生化活性物质,因而鲎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医药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现存鲎的种类很少,分布狭窄.根据其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大二亚科三属四种。(翁朝红,洪水根,2001)圆尾鲎和南方鲎仅分布于中国湛江以南、爪哇岛以北的狭窄区域。中国鲎仅分布于日本九州岛以南、中国长江口以南,爪哇岛以北海域。(廖永岩,李晓梅,2001)南方鲎在太平洋分布的最北限是越南的西贡,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侧起到爪哇岛北岸一带及加里曼丹岛周围和菲律宾南部沿岸一带均有南方鲎分布,但数量极少。(廖永岩,刘金霞,2006)我国己出版很多药物学和药用海洋生物的书,都提到中国鲎的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痪,解毒作用。(廖永岩,叶富良,洪水根,1998)鲎1.1.5中华白海豚,也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比较广,从太平洋的西南沿岸,到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西部;沿印度洋海岸从东南亚到南非的许多沿海国家都有中华白海豚出现的记录。(陈裕隆等,2004)整个厦门海域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它可溯河至近淡水的河道,但不游出外海。厦门西港和同安港口内的近岸最多,跃出海面的次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5月最多。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估计不足100只,仅40只左右有确切记录。(刘文华,黄宗国,2000)陈炳耀等人在2004-2007年进行的调查,通过截线抽样法计算,估计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为70-100只。(闫晨曦,2012)根据厦门出海调查的结果,厦门一年四季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但是调查结果认为,中华白海豚在该水域的活动已大幅度减少。(吴福星,2013)从我国中华白海豚分布与活动状况可以看出,中华白海豚种群正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处于高度濒危状态,特别是厦门和珠江口两个重要的栖息地均处于高度开发利用的海域。(张荔锋,唐森铭,2008)中华白海豚自身具备了许多生存弱点。不利于种群的繁衍增长,但这决不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减少或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的。(王丕烈,韩家波,2007)中华白海豚1.2濒危的海洋植物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它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的植被。属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于南北纬32之间的海岸地带。但绝大部分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世界红树林分为两大群系: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岸的东方群系。(蓝宗辉等,2002)红树林广泛生长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湾和河口。但多数林带狭窄,群落低矮,组成简单,发育保存红树林良好者少。尽管如此,我国红树林湿地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何斌源等,2007)但是红树林数量一直在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华南海岸湿地1972年有红树林6700公顷,到1990年下降为1500公顷。(刘启恒,1997)濒危的原因现在,人类活动已经变为引起物种灭绝的主原因。2.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高度的趋势图表明,从19世纪末期海平面就开始不断地上升。北冰洋的情况不容乐观,冰原融化的速度很快。(Jenny,2015)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沿海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尤其是一些由小岛屿和珊瑚礁组成的岛国。(叶小玲,云泉,2015)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亚极地区、热带地区和半封闭海域中大量本地海洋物种的灭绝。将会促使全球60%以上的海洋生物流动率急剧增大,进一步加剧濒危海洋生物的濒危程度。(李丽年,2009)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增暖幅度超过1.5℃-2.5℃,目前评估过的20-30%物种灭绝的风险将极大增加,超过2℃-3℃,25-40%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将发生极大地改变。(吕佳佳,2009)缓慢的海洋动力学的后果意味着海洋的pH值将会减少,这会影响钙化生物,将需要数万年重新平衡变化前的条件。(AnthonyJ.Richardsonet,2012)而且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包括进化适应。(ElviraS.Poloczanskaet,2013)不难看出,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剧各种濒危生物的濒危程度。2.2海洋污染海漂垃圾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组于2015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达480t-1270t。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海漂垃圾已成为危害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林竹明,2016)目前已有比较严重的工业污染源的冶金、石油、石化、机械制造以及建材等企业环境治理欠账太多,导致部分海域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刘兴亮,2010)海岸带pH值在短期内的变化幅度就可能超过所预测的海洋酸化pH值变化,海胆的生物钙化速率必将受到海岸带酸化的影响,进而使碳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他生物,尤其各种濒危生物。(张锦峰,2016)海漂垃圾2.3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破坏性影响的现象。(马英等,2009)外来海洋物种入侵己成为继海洋栖息地破坏之后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第二个重大威胁。(陆琴燕等,2013)我国对于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入侵监测、入侵机制、入侵危害的程度以及防治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刘艳等,2013)而外来物种入侵可以弱化海洋生态系统群落结构,降低其生物多样性,导致濒危的生物更加濒危。(陆琴燕,2013)生物入侵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质变,对濒危生物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王以斌等,2014)2.4法律不够完善日本捕鲸活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适应保护需求已经成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王宠,2015)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法律手段在野生动物保护方而的作用,己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赵慧斌,2011)但是,我国现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还不够充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也有待完善,尚不能满足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要求。(王晓强,2010)由于我国人口发展过快,法律制度的建设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我国海域中的珍贵濒危物种的数量仍然呈下降的趋势。(马英杰,2008)而且把野生动物当作资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样的立法主旨对民众难以形成有效的道德指引。(莽萍,2016)而像日本一样知法犯法以“科研捕鲸”为名大规模在南极海域开展捕鲸活动,造成了鲸类资源的急剧减少,鲸类有可能面对濒临灭绝的危险。(马燕,2016)日本捕鲸活动2.5缺少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倡导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开发,而非简单粗暴;以科学的态度对社会加以改造,而非自私逐利。(马凤媛,2014)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过度捕捞已逐渐成为危害海洋环境的重大问题。过度捕捞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洋生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优质生物种类濒临灭绝。(吉樱等,2012)我国在1996年已确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刘瑞玉,2004)但是实施得并不好。如果由于自然栖息地的破坏而失去遗传物质和物种的多样性,需要花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得以改正,所以如果一味的过度捕捞而缺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话,濒危的生物将会不复存在。(房艳,2008)参考文献【1】石雅君,2003,海洋中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大自然,ChinaNature,(6),9-12【2】王以斌,缪锦来,臧家业,2011,中国濒危海洋生物现状及其保护,自然杂志,ChineseJournalofNature,33(3),137-142【3】马英杰,我国珍贵濒危海洋动物保护法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149【4】沈婷婷,2013,不美的美人鱼——带你走进海牛和儒艮的世界,(8),48-51【5】冯景春,敬志明,2009,儒艮,百科知识,EncyclopedicKnowledge,9,36【6】邱广龙,周浩郎,覃秋荣,范航清,2013,海草生态系统与濒危海洋哺乳动物儒艮的相互关系,海洋环境科学,MarineEnvironmentalScience,32(6)【7】庄平,罗刚,张涛,章龙珍,刘健,冯广朋,侯俊利,2010,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与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及食物竞争,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30(20),5544-5554【8】王成友,2012,长江中华鲟生殖洄游和栖息地选择,华中农业大学,1-148【9】汪洋,2008,龟王棱皮龟生死穿越大西洋,聪明泉(EQ版),44-47【10】闻一歌,2008,拯救棱皮龟一个加拿大科学家的贡献,海洋世界,OceanWorld,(9),59-61【11】魏文芝,2016,中国南海绿海龟Cheloniamydas保护生物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1-77【12】荆海燕,陶军,高青枝,陈同坡,2002,海洋中药玳瑁的药用价值,海峡药学,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14(1),31-32【13】李湘涛,保护玳瑁和它的同类已刻不容缓,科技智囊,ThinkTankofScience&Technology,(9),80-85【14】翁朝红,洪水根,鲎的分布及生活习性,动物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Zoology,36(5),2001【15】廖永岩,李晓梅,2001,中国海域鲎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资源科学,ResourcesScience,23(2),53-57【16】廖永岩,刘金霞,2006,亚洲海域鲎的种类和分布,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25(6),85-90【17】廖永岩,叶富良,洪水根,1998,鲎,一种珍贵的海洋药用动物,中国海洋药物,ChineseJournalofMarineDrugs,68,34-40【18】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吴玉萍,2004,中华白海豚保护与研究进展,海洋环境科学,MarineEnvironmentalScience,23(3),65-70【19】刘文华,黄宗国,2000,厦门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数量,海洋学报(中文版),ACTAOCEANOLOGICASINICA,22(6),95-101【20】闫晨曦,2012,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保护和管理的分析与评价,山东大学,1-95【21】吴福星,2013,福建沿海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与种群数量调查,山东大学,1-85【22】张荔锋,唐森铭,2008,中国沿海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分布区,台湾海峡,JournalofOceanographyinTaiwanStrait,27(1),79-86【23】王丕烈,韩家波,2007,中国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现状与保护,海洋环境科学,MarineEnvironmentalScience,26(5),484-487【24】蓝宗辉,詹嘉红,杜联穆,2002,红树林及其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anshanTeachersCollege,23(2),63-67【25】何斌源,范航清,王瑁,赖廷和,王文卿,2007,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27(11),4859-4870【26】刘启恒,1997,大黄鱼•珊瑚礁•红树林——亟待保护的海洋资源,统一论坛,ReunificationForum,6,63-64【27】Jenny,2015,应对气候变化——后哥本哈根时代,环境与发展,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27(6),115-120【28】叶小玲,云泉,2015,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农民致富之友,11,290-291【29】李丽年,2009,欧美科学家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现代渔业信息,ModernFisheriesInformation,24(8),20-21【30】吕佳佳,2009,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影响及其适应对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132【31】AnthonyJ.Richardson,ChristopherJ.Brown,KeithBrander,JohnF.Bruno,LaurenBuckley,MichaelT.Burrows,CarlosM.Duarte,BenjaminS.Halpern,OveHoegh-Guldberg,JohnnaHolding,CarrieV.Kappel,WolfgangKiessling,PippaJ.Moore,MaryI.O'Connor,JohnM.Pandolfi,CamilleParmesan,DavidS.Schoeman,FrankSchwing,WilliamJ.Sydeman,ElviraS.Poloczanska,2012,Climatechangeandmarinelife【32】Poloczanska,ElviraS,2013,Globalimprintofclimatechangeonmarinelife【33】林竹明,2016,海上养殖区海漂垃圾收集方法研究综述,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42(27),182-184【34】刘兴亮,2010,渤海海域海洋倾废区现状调查与评估研究,大连海事大学,1-68【35】张锦峰,2016,海洋酸化与海岸带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归趋及形态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1-134【36】马英,熊何健,林源洪,唐森铭,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水产学报,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33(4),617-623【37】陆琴燕,刘永,李纯厚,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