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南四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案PAGEPAGE58乐学合作自主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第一节长度和时间测量课型:新授教材内容:10页-14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10页-14页内容,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自学指导(自学教材10-14页)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还有其他单位2.各单位同米的换算关系:千米:1km=1000m=103m;分米:1dm=0.1m=10-1m;厘米:1cm=0.01m=10-2m;毫米:1mm=0.001m=10-3m3.单位换算:一般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m=cm=mm;太阳半径为7×108m=km;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当相当于__________m;4×105μm=_______m;7.8dm=______m=_______mm;二、长度的测量1.在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什么?2.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应怎样放置刻度尺?3.测量时,应怎样读数?应怎样记录数据?例:读出左右两图中木块的长度: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如何测量纸的厚度?(2)如何测量硬币直径?(3)如何测铜丝直径?(如右图)(4)如何测地图上株洲市到茶陵县的距离?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2.其他单位及换算:1h=min=s;3.测量工具:四、误差1.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2.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例: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当堂达标1.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2.如图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课后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教材内容:16页-18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根据参照物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运动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16页-18页内容,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根据参照物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运动情况。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情境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合作探究一、机械运动的概念1、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现象?2、总结: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思考:什么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课堂小结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课堂练习(1)、动手动脑学物理。(2)、补充练习1、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2、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3、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4、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课后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教材内容:19页-22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19页-22页内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一、创设情景导课任务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借助图3-2-1所示的短路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二、新课讲授:任务二: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1m/s=3.6km/h例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任务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路程-时间图像。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例2:下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有火箭发射升空;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沿操场匀速跑圈;以上都不正确。S/mt/sS/mt/s0甲乙丙任务四、平均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公式:例3:一人骑车前100米路程用30秒,后80米用了20秒。请问:这个人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会看车票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一定短

C.在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长D.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长2、小红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合km/h;她家距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min从家里出发.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30s内的速度是______m/s。课后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课题: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授教材内容:23页-24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23页-24页内容,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自学自测(自学教材23-24页)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数据记录: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例2.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路程/m010203040时间/s03.25.36.89.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当堂达标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min内、第2min内、第3min内的路程都是300m,在这3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h。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m/s。课后反思:第二章声现象课题: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新授教材内容:27页-30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27页-30页内容,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课堂导学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1)实验器材:(2)研究方法:(3)实验过程: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课后练习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课后反思:第二章声现象课题: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型:新授教材内容:32页-35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2页-35页内容,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导学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有关。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课堂导学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3)实验结论: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3)实验结论:3、知识延伸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课后练习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课后反思:第二章声现象课题:第三节声的利用课型:新授教材内容:38页-40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8页-40页内容,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导学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2、蝙蝠飞行时发出,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根据回声到来的和,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超声探伤对人体伤害。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外科医生利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课堂导学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测量方法: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m远?(当时气温是15℃)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冲击波B.水波C.次声波D.超声波(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A.速度快B.抗干扰能力强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D.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课后练习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的性质。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C.蝙蝠的回声定位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课后反思:第二章声现象课题: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型:新授教材内容:42页-44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42页-44页内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导学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从环保的角度讲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_、。课堂导学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2)对人的危害:如90dB以上的会150dB会3、控制噪声: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课堂练习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2.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图1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图1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课后练习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在教室周围植树。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6、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课后反思: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一节温度课型:新授教材内容:47页-50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47页-50页内容,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二、想想做做1.温度。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2.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给学生提示: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1℃如何刻度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3.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4.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②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5.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学生实验: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教师讲述: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下面再向大家介绍几种温度计。数字式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彩色温度表、:气体温度计、辐射高温计、光测高温计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教材内容:53页-57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53页-57页内容,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阅读课本53页第一、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2、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3、熔化的定义:举例:4、凝固的定义:举例:知识点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课前学生根据个人能力选做)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假设与猜想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3.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课本表中)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课本图3.2-2和图3.2-3中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归纳: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归纳: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阅读课本55页至56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晶体的定义:非晶体的定义:2、熔点的定义:凝固点的定义:3、在图3.2-4甲中,AB、BC、CD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4、在图3.2-5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5、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知识点四: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阅读课本56页至57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2、在北方的冬天,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随堂训练: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如图2-3-8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CD段表示的是_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_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课型:新授教材内容:58页-61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汽化和液化,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能区分沸腾和蒸发。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58页-61页内容,了解汽化和液化,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能区分沸腾和蒸发。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引入: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从变为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知识点一: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图3.3-2(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时间012345。。。温度

(4)沸腾: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2.阅读教材60页:“小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知识点二:蒸发1.阅读教材60页“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①②③(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拓展延伸: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现象,并且都要热不同点1只发生在液体2在温度下进行3比较缓慢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和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3汽化影响因素1液体高低2液体大小3液体表面积流动速度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影响沸点的高低知识点三、液化阅读61页有关“液化”内容自我归纳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液化的两种方法:、液化过程要热随堂训练:1.妈妈总是把衣物晾晒在有阳光的地方,原因是;爸爸总是把稻谷摊开来晒,原因是;有时候为了让衣服快一点干,我们还会用电风扇吹它,原因是2.烧水时,从壶嘴处冒出“白气”,从水到“白气”的过程是。3、夏天的早晨,在草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而成的。皮肤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程度要严重些,这是因为4、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逐渐升高B.不变C.逐渐降低D.忽高忽低5.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扇了冷风B、带走了热空气C、降低空气温度D、加快汗蒸发在生活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教材内容:64页-65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和凝华要放热。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64页-65页内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和凝华要放热。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可以知道:加热前,碘是____态物质;加热时,碘由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_____(有或没有)出现液态碘;这个过程需要____(吸或放)热。冷却前,碘是____态物质;冷却时,碘由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条件是____(吸或放)热。2、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3、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有哪些?A、升华现象:B、凝华想象:4、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A、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B、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C、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D、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5、教材65页想想议议,说明水的三态间的转化过程名称及吸热、放热的关系。随堂训练: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碘加热成蒸汽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C.海面上的大雾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2.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B.江面上形成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3.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4.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汽化、凝固、液化C.凝固、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凝华5.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A.冰的质量增加B.冰的质量减小C.冰的质量不变D.都有可能6.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A.二者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7.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四章光现象课题: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授教材内容:69页-71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光源及光源的大致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69页-71页内容,了解光源及光源的大致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预习】1、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光源和光源,从光源发出的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m/s。2、由于光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3、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月亮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知识点一:光源1.阅读课本,回答:(1)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光源?(2)这些光源如果让你来分成两类,你能分成哪两类?2.预设追问:月亮发光,它是光源吗?(特别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3.练习一:有下列各种物体:a、太阳b、月亮c、烛焰d、电灯e、反光镜f、灯笼g、萤火虫h、闪亮的钻石i、日光灯管其中光源是:非光源是:知识点二:光是如何传播的活动1:阅读课本P56“凿壁偷光”的故事,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你还可以通过那些实验来支持你的猜想。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观察与实验]小孔成像成像特点:。成像原理:。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阅读“光的传播速度”,找出光的传播和声音传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入表格。声音光在固、液、气中都可以传播;一般情况下,传播的速度v固>v液>v气;在空气中15℃,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2、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km)练习三: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m。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四章光现象课题:第二节光的反射课型:新授教材内容:73页-75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73页-75页内容,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课前预习1、光遇到水面、玻璃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________都会发生______2、填图:()()()()O__角__角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1)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3)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5、漫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学点一: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太阳发光,我们能看见;桌凳不发光,我们也能看见,为什么?跟踪练习1:人眼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A.物体一定是光源B.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C.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人眼D.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学点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演示:用一激光灯斜照射镜面,让反射光线射到墙上提出问题:光照镜面,但是光却照到了墙上,光是怎样传播的?在这个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猜想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同学先看书,然后小组之间利用桌面器材完成实验。

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当把纸片从中间向后折,不成一平面时,会承接到反射光线吗?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可得光反射时遵守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上课偷偷的照镜子,认为别的同学看不见,真的看不见吗?自己做试试看。我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踪练习2:(1)同桌分别画出入射角为0度和45度的反射光路图,在图中标出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课本41页题一:如图所示.学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上面的甲乙两图分别是光的反射的两种现象:镜面发射和漫反射。你认为两种反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观察课本41页图2.2-7)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四章光现象课题: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教材内容:77页-79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77页-79页内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一、复习回顾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不透明的物质的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的。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定律。二、学生自学自学内容: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察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问题(1)此实验是研究的与的关系。(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1虚像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1)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3)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2.球面镜阅读科学世界回答问题(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自学检测: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凹面镜的例子如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自学反思: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四章光现象课题:第四节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教材内容:81页-82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做折射。光从空气到水中或者玻璃折射的的大致方向。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81页-82页内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做折射。光从空气到水中或者玻璃折射的的大致方向。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一、自主学习:1、迁移与思考: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2、阅读课本P81,《光的折射》,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改变”或者“保持不变”),我们发现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现象叫做光的折射。3、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折射现象,先来认识一下几个物理量:PQPQN一面:界面为:;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与界面垂直)。二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角二、互学探究:目标1:观看《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现象,同时发生现象。(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大于”或者“小于”)入折角。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折角(“大于”或者“小于”)。(3)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4)把白色屏Q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玻璃面,看不到水中的光线。分析得出结论:(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3)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折射角(5)让光垂直射向玻璃面,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传播,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度、度。分析得出:(1)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改变.(2)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折射角也为。目标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还是“远离”)法线,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靠近”还是“远离”)法线。结论:角在空气中大目标3:做出下列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三、精讲点播:彩虹、海市蜃楼、筷子变弯,池水变浅,都是光的折射现象。结论:不管是我们看水中的鱼,还是水中的鱼看我们,看到的都不是本身,是本身所成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作业:课后题课后反思:第四章光现象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课型:新授教材内容:81页-82页总序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副备人: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提示:1.课标要求: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做折射。光从空气到水中或者玻璃折射的的大致方向。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81页-82页内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做折射。光从空气到水中或者玻璃折射的的大致方向。3.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学习之旅:学习拓展一、自主学习:1、迁移与思考: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2、阅读课本P81,《光的折射》,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改变”或者“保持不变”),我们发现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现象叫做光的折射。3、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折射现象,先来认识一下几个物理量:PQPQN一面:界面为:;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与界面垂直)。二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角二、互学探究:目标1:观看《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现象,同时发生现象。(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大于”或者“小于”)入折角。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折角(“大于”或者“小于”)。(3)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4)把白色屏Q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玻璃面,看不到水中的光线。分析得出结论:(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