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20160208_第1页
七年级下册(教案)20160208_第2页
七年级下册(教案)20160208_第3页
七年级下册(教案)20160208_第4页
七年级下册(教案)2016020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七年级下册(供双语班维吾尔族学生使用)初一年级组艾比拜.玉苏甫【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

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团结是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课题】第一课醒悟第一课时词语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2)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2.过程与方法:教法:讲述法、激励法、对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模方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学习词语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操心,异样,宁愿,长进,悠久”等词语,并掌握个别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注意所学生字词与一些形近字的区别。【教学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会用重点词语。【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寓言、移民、瞌睡、操心、震撼、悠久、唠叨、责备2.比一比,再组词。

操(操心)喊(大喊)桥(桥头)澡(洗澡)撼(震撼)侨(华侨)噪(噪音)感(感恩)娇(娇嫩)二、导入新课 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词语“醒悟”。首先学习“醒”是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回复兴奋状态;“悟”是觉悟,了解,领会悟出一个道理。“醒悟”是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其实呢,学习汉语很有趣,很有意思,但有一少部分同学的认识也就是对学习汉语的认识不太清楚。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要知道汉语是我国的国语,作为中国人有义务要学好自己国家的国语,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肯定会“醒悟”过来的对不对?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醒悟”这篇课文。三、讲练词语。(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2)讲解重点词语并板书。1.寓言:①有所寄托的话。②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质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例:你听过“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吗?2.操心:费心考虑和料理。近义词:担心反义词:放心例:为子女~/为国家~父母整天为我们操心。3.移民:居民由一地或一国迁移到另一地或另一国落户。例:~海外/~政策他们一家从中国移民到美国。4.纸团:把纸弄成球形的东西;纸团。例:他扔给我一个纸团。5.开小差:比喻思想不集中。近义词:走神儿反义词: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例:半路~/工作~/服务~他上课总是开下差。6.震撼:①指心里收到强烈冲击②摇动人的心灵。近义词:震动,震荡,振动例:~全世界/~了所有人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小女孩的话震撼了全场上所有人。7.异样:与寻常不同,特殊。近义词:异常反义词:正常,寻常。例:我看到了大象,它和平常没有什么异样。他从一样的眼光看着我。8.宁愿:表明两者相较,情愿选取某一方面。近义词:宁可,宁肯,情愿例:宁愿吃苦受累,也要把工作做完。我宁愿走路去学校也不在这等车浪费时间。9.长进:①上进,在学问,技艺,品行等方面有所进步。②增长,增进近义词:出息,进步,上进。反义词:退步,落后。例:他们的技艺大有长进。你真是没有长进,教不改的。例:~的文化传统/~历史喀什市座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城市。四、巩固练习课后第六页第一、第二题。五、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1.听写第一页词语,并组词,造句。2.预习课文部分。【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一课时重点词语解释寓言、操心、移民、纸团、开小差、震撼、异样、宁愿、长进、悠久【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平等团结的含义:1.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的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3.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课题】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阅读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品读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疑难词语。(2)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2.检查学生课文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 一个即将离开祖国的学生,感到学习课文的重要,他后悔平时没有好好学习。老师关心他,帮助他,使他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无论走到何处都要学好国语,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我”到底领会了什么?醒悟了没有?三、阅读理解课文。(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课文。(2)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疑难词语,疑难句子,多音字,量词。疑难词: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吓得心理怦怦直跳。抽屉:桌子,椅子等家具中可以抽拉的盛放东西用的部分。颤抖:哆嗦,发抖。冻得全身颤抖。/树枝在寒风中颤抖。灿烂:光彩鲜明,耀眼。星光灿烂/灿烂辉煌/灿烂的笑容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沉寂的深夜/音信沉寂相聚:集合;彼此聚会。近义词:集中,联合,相逢。反义词:分开,分手,离别,分离。难得相聚,好好聊一聊。那次会议使他们又相聚在一起。激励:激发和鼓励。近义词:鼓励,勉励,鼓舞。反义词:打击激励将士/激励同学老师激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课文中的量词:一(篇)寓言,一(根)探索,一(口)气,一(个)念头,一(本)书,一(份)礼物,一(堂)语文课,一(句)话,一(段)话,一(阵)难过,一(个)包裹,一(套)课本。多音字:将jiāng(将来)重zhòng(重要)相xiāng(互相)Jiàng(将士)chóng(重新)xiàng(相貌)四、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上语文课时,老师为什么总是站在“我”的前面?2.“我”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3.张老师是如何关心,鼓励“我”学习中国语文的?4.从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学习进步了?5.最后一堂课张老师对“我”说了些什么?这些话有什么教育意义?6.学习课文以后,你有些什么感想?五、巩固练习:做第6页课后第3题。六、课后小结。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3、预习课文。八、【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疑难词语:量词:多音字:思考题:【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四维两反”教育。“四维”: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二反”: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课题】第三课时深学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深学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2)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能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对话。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深学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教学难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提前测评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让你懂得了什么?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吗?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看法。三、深学课文。本文共有23个自然段,分为五个大段:第一段(1~3自然段):作者讨厌语文。1.上语文课我看打瞌睡。2.关键词:怦怦,直跳。3.思想开小差。第二段(4~7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全家移民。关键词:乐开怀,不用再听写,没有烦恼。第三段(8~12自然段):张老师送书,“我”认真读书,开始醒悟。关键词:老师没有责备,却把书送来,心里好激动这堂课过得很快。第四段(13~20自然段):我十分懊悔以前没有学好语文,但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关键词:老爸很担心,小允梦中醒,努力学好语文课。第五段(21~23自然段):告别张老师,老师在送我一套语文书,还鼓励我学习语文。四、总结课文:作者从印象最深的几位老师来写,抓住我对语文课的各种感觉突出了对祖国母亲的爱与思念。五、课后小结。六、巩固练习课后第七页中的第六,七题。七、布置作业1.预习本课句型。2.完成练习册阅读部分。八、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三课时深学课文“我”上课不注意听讲每次听写不及格为不在听写而高兴老师的话激励着“我”学好中文“我”收到了多次表扬和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终于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关键词】1.上语文课我打瞌睡。2.怦怦,直跳。3.思想开小差。乐开怀不用再听写没有烦恼。4.老师没有责备,却把书送来,心里好激动,这堂课过得很快。5.老爸很担心,小允梦中醒,努力学好语文课。【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平等团结的含义:1.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的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3.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课题】第四课时巩固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讲练句型,复述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相关句型,并能够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教法:激励法、点拨法,举例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巩固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型。【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复述课文大意。【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检查学生预习句型情况。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让你懂得了什么?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吗?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看法。三、运用课文学习句型。(1)“宁愿……”这是一个取舍选择句,省略了从句“宁愿”的意义和作用同“宁可”,只是“宁愿”还可以出现在单句中“宁可”则不行。如:①我宁愿逃学,也不参加这次活动。②我宁愿淋点雨,也不在这儿等。(2)“……居然……”“居然”表示对事情的发生不可理解,出乎意料。如:①平时他很少运动,今天居然也参加排球赛了。②他居然这么快就到家了。(3)“……哪怕……”“哪怕”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表示退一步说的条件。我反正一定要去,哪怕你们都不去。②他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哪怕刮风下雨。四、学习新知。(一)复述课文。1.分组复述。2.推荐代表在班里复述。3.师生一起复述总结。五、课后小结。六、巩固练习课后第六,七页中的第四,五题。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预习下课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四课时巩固课文句型。“宁愿……”我宁愿淋点雨,也不在这儿等。“……居然……”他居然这么快就到家了。(2)复述提纲。作者讨厌语文课-作者全家准备移民-老师送书“我”认真读书-开始醒悟张老师鼓励我努力学习语文。PAGE“……哪怕……”我反正一定要去,哪怕你们都不去。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

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团结是进一步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课题】第五课时真实交际与写作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通过真实情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话题交际和真实交际的提示内容。(2)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2.过程与方法:教法:引导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真实交际与写作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背诵课文。2.用句型造句。二、课前引入:你在哪些方面按老师讲的方法学习了?取得了什么成就?三、老师分配任务:1.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2.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3.各组组长上交讨论结果。四、老师提出交际话题:1.老师是如何帮助我们学习汉语的?你在哪些方面按老师讲的做对了?2.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汉语?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看法。3.如何学好汉语?兴趣在学习汉语中有什么作用?五、写作训练。写一段你对学好汉语的打算。六、巩固练习课后第八页中的第七,八题。七、课后小结:八、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二)(2)写一段你对学好汉语的打算。板书设计:第一课醒悟第五课时真实交际与写作训练1.老师是如何帮助我们学习汉语的?你在哪些方面按老师讲的做对了?2.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汉语?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重要性的看法。3.如何学好汉语?兴趣在学习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课题】第六课时课文二【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扩展词汇量。(2)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教法:激励法、点拨法,举例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学习课文二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字词,并能运用。【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检查预习情况。二、课前引入:有一位年轻的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同学们的答案是否让老师满意呢?一起来学习“弯弯的月亮”这篇课文。三、讲练词语1.豆角:豆类的果实。例:我喜欢吃豆角。2.镇:(1)压;抑制。~怒火/~痛(2)安定,镇静;镇定。~定/~静(3)较大的集市或市镇。城~/乡~3.镰刀:收割庄家和割草用的一种工具。4.少言寡语:平时说话不多。例:她天生少言寡语,即使跟好朋友在一起也是如此。5.见解:看法,观点。提出不同~/~独到/~新颖(ying)例:他对中医理论有独特的见解。6.哄笑:嘲笑。例:他读课文时老发错音,大家都哄笑一场。7.启发:说明实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例:他受到启发后,学习上大有进步。8.出版: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音像磁带等制作出来。例:~新书/自费~/~计划/~自由他的新书出版了。四,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文中几次提出哪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的回答都惊人的一致?2.星子和星子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的态度有哪些不同?3.你认为“弯弯的月亮”还可以像什么?4.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五、课文主要内容:星子是个不同见解的孩子,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其他孩子的看法有所不同,这让老师很不高兴,从此她变得不爱说话,但她长大了,读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师。她独特的教法赢得了同学们的喜欢,她交给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多想出和别人不同的答案。她退休后收到了毕业学生的感谢信。六、【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一、十二页的课后练习题。七、课后小结:八、【布置作业】1、复习全课的内容。2、预习新课词语。【板书设计】课文二讲练词语:豆角,镇,镰刀,少言寡语,见解,哄笑,启发,出版【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词语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2)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2.过程与方法:教法:讲述法、激励法、对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模方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学习词语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操心,异样,宁愿,长进,悠久”等词语,并掌握个别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注意所学生字词与一些形近字的区别。【教学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会用重点词语。【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跪、腊日、混乱、安顿、磨难、阻挡、开辟、清理、漆黑、坚定)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混(混乱)

漆(漆黑)

磨(磨石)堪(不堪一击)跪(跪下)棍(冰棍)

膝(膝盖)

摩(摩擦)基(基础)脆(干脆)昆(昆仑)魔(魔鬼)甚(甚至)二、【导入新课】 地震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中国人已经历过两次最大的地震所带来的磨难。一次是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一次是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地震让人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损害,同时也放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不同的故事呢?三、讲练词语。(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2)讲解重点词语并板书。1.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例:~下/~拜/~在地上他两膝跪在地上求我。精神: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例:~面貌/~上的负担改革开放后,农村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②宗旨,主要意义。例:领会文件的精神。了不起(形):①不平凡;有点突出。例:他的本事真了不起。/了不起的发明家。②重大;严重。例:没什么了不起的困难。4.混乱(形):没条理,没秩序。反义词:杂乱;错乱。例:思想~/秩序~。现在学校的秩序变得十分混乱。5.废墟(名):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荒凉地方。例:一片~/成了~大地震后,整个城市成了废墟。6.漆黑(形):像油漆一样非常黑。近义词:乌黑反义词:明亮今晚没有一点星光,整个天空漆黑一片。7.起火(动):①点火做饭。例:你现在回家起不起火?在食堂吃饭比自己起火方便。②着急发脾气。例:你别起火,听我慢慢对你说。8.失常(形):失去正常的状态。反义词:正常例:态度~/精神~/举动~这次考试他发挥失常而没有考好。这位年轻的父亲因失去女儿而精神失常了。9.开辟(动):①打开通路。例:~航线②开拓扩展。例:~市场/~边疆③开创,创立。例:~历史新纪元例: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10.磨难(名):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例:童年的磨难铸(zhù)就了他那刚强的性格。磨mó磨难mò磨面/磨叽11.安顿(动):安排处理使有着落。近义词:安排。例:客人安顿在他家了。这么多行李,无处安顿。12.挖掘(动):挖发掘。例:被人~/不停地~/没有~出来他们从土层里挖出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勘探队员已挖掘出了好多地下宝藏。13.阻挡(动):阻止;阻拦。近义词:阻拦例:他一定要去,就不要阻挡了。我怎么也阻挡不了她。【巩固练习】课后第17页第一、第二题。【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听写第一页词语,并组词,造句。2.预习课文部分。【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重点词语解释)跪、精神、了不起、混乱、废墟、漆黑、起火、失常、开辟、磨难、安顿、挖掘、阻挡【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阅读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品读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疑难词语。(2)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2.检查学生课文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 文章的标题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请同学们顺着这条线索,看看地震之后父亲和儿子所经历的磨难从中体会伟大的父爱和儿子与父亲之情感。三、阅读理解课文。(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课文。(2)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疑难词语,疑难句子,多音字,量词。疑难词:猛地: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逃出来。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感到~/~的呼喊。爆炸: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产生巨大的声响。炮弹~/气球~呼喊:喊;嚷。大声~/~口号课文中的量词:一(个)父亲,一(层)教学楼,一(片)废墟,一(片)漆黑,一(个)出口。多音字:着zhe(活着)磨mó(磨难)zháo(着急)mò(磨面)zhuó(穿着)四、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地震给城市带来了哪些灾害?2.地震后的学校是怎样的情形?父亲为什么要坚定地向那片废墟走去?3.孩子们的家长为什么不支持父亲的行为?他们分别说了些什么?4.父亲是怎样救出孩子们的?5.“我”和其他13个同学为什么能活下来?6.文中为什么要反复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这句话?每次说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五、课后练习:做第17页课后第3题。六、课后小结。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2、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3、预习课文。八、【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疑难词:猛地: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逃出来。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感到~/~的呼喊。爆炸: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产生巨大的声响。炮弹~/气球~呼喊:喊;嚷。大声~/~口号课文中的量词:一(个)父亲,一(层)教学楼,一(片)废墟,一(片)漆黑,一(个)出口。多音字:着zhe(活着)zháo(着急)zhuó(穿着)磨mó(磨难)mò(磨面)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地震给城市带来了哪些灾害?2.地震后的学校是怎样的情形?父亲为什么要坚定地向那片废墟走去?3.孩子们的家长为什么不支持父亲的行为?他们分别说了些什么?4.父亲是怎样救出孩子们的?5.“我”和其他13个同学为什么能活下来?6.文中为什么要反复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和你在一起”这句话?每次说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教学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三课时深学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深学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2)初步具备概括能力,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能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对话。2.过程与方法:教法: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深学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提前测评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今天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表现在哪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危急之时的亲情是怎样表现的?请举例说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起来体会一下危急之时课文中的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三、深学课文。1.本文共有23个自然段,分为六个大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洛杉矶,地震使许多人受到伤害。第二段(2~3自然段):年轻的父亲见到儿子的学校变成一片废墟十分悲伤,下定决心救儿子。第三段(4~11自然段):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救儿子。第四段(12~17自然段):父亲艰难地挖着,终于发现了孩子。第五段(18~22自然段):父亲和其他人救出了孩子。第六段(第23自然段):总结全文,父子相见。2.确定深学本课课文内容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同时进行并推荐代表发言。(1)文章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答:课文中提到的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非常的了不起。课文结尾提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再去一起。”)(2)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评价这对父与子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答: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歌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希望孩子能够平安。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3)课文作者是抓住了父亲的哪些方面的描写,突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答: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冲”这个词语。动作与语言描写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对比父亲和他人对比。)(4)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答:①“我”告诉其他同学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听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②儿子很了不起,7岁的阿曼达能在没有水,没有食物的,只有恐惧和危险的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他一直坚信父亲对他的承诺。③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这位儿子不但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他这种给予为人的品质真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3.拓展练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亲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四、总结课文:在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五、课后小结。六、【巩固练习】课后第18页中的第四题。七、【布置作业】1.预习本课句型。2.完成练习册阅读部分。八、【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三课时深学课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有责任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守诺言父亲了不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儿子没有动援对父亲的信念儿子了不起坚持生的希望给予为人的品质【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四课时巩固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讲练句型,复述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相关句型,并能够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教法:激励法、点拨法,举例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巩固课文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写一位乡村女教师,歌颂她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型。【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复述课文大意。【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检查学生预习句型情况。二、【导入新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表现在哪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危急之时的亲情是怎样表现的?。三、运用课文学习句型。(1)“…便…”在句中是副词,表示“就”之意。如:①他说了几句话,便急急忙忙地走了。②他把话说完,转身便走了。(2)“不论……都(总)……”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不变。如:①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考虑一下。②不论你怎么说他,他总是不在乎③不论天气怎么恶劣,他总是准时到校。四、学习新知。(一)复述课文。复述提纲: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地震过后,历尽难辛,最后就出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的故事,也充分体现出父爱的伟大以及父子间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五、课后小结。五、【巩固练习】做练习册中相关练习。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预习下课内容。七、【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四课时巩固课文)句型。(1)“…便…”在句中是副词,表示“就”之意。如:①他说了几句话,便急急忙忙地走了。②他把话说完,转身便走了。(2)“不论……都(总)……”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不变。如:①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考虑一下。②不论你怎么说他,他总是不在乎③不论天气怎么恶劣,他总是准时到校。复述提纲:(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地震过后,历尽难辛,最后就出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的故事,也充分体现出父爱的伟大以及父子间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PAGE【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五课时真实交际与写作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通过真实情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话题交际和真实交际的提示内容。(2)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2.过程与方法:教法:引导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真实交际与写作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背诵课文。2.用句型造句。二、课前引入:请谈一谈,你周围的人,如:父亲,母亲,亲朋好友…他们对你怎么样?三、老师提出交际话题:1.假如你生病住院了,你的父母会怎样关心你?2.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里人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的?3.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谈谈你所知道的情况。四、老师分配任务:1.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2.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3.各组组长上交讨论结果。五、写作训练。以“亲情”为题写一篇你的亲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故事。注意选取典型的事例,叙述清楚。六、【巩固练习】课后第十八页中的真是交际,写作训练。七、课后小结:八、【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二)(2)写一段你对学好汉语的打算。【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五课时真实交际与写作训练)请谈一谈,你周围的人,如:父亲,母亲,亲朋好友…他们对你怎么样?交际话题:1.假如你生病住院了,你的父母会怎样关心你?2.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里人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的?3.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谈谈你所知道的情况。【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六课时课文二我依然是你心目中的英雄【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扩展词汇量。(2)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教法:激励法、点拨法,举例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学习课文二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字词,并能运用。【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检查预习情况。二、课前引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及地震,这次地震的危害有多大?发生了很多故事,谈谈你所知道的情况。三、讲练词语1.企业(名):从事生产,运输,贸易,服务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等。例:他是一个有名的企业家。2.厕所(名):专供人大小便的地方。3.派出所(名):我国公安部门的基层机构,管理户口和基层治安等工作。4.渣(名):(1)渣滓。油~儿/豆腐~。(2)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5.缝隙(名):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例:从大门的缝隙向外张望。我从门缝隙中看到了一个人在屋里。6.依然(副):依旧;仍然。~年轻/~没变例:她依然那么漂亮。7.剧烈(形):猛烈。~运动例:饭后不宜剧烈运动。8.即将(副):将要;就要。例:~来临/~毕业他们即将毕业。9.信赖(动):相信依靠。例:我们依然还信赖他。四,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地震发生时,李国林他们是怎样自救的?2.李国林是怎样指挥救人的?3.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五、课文主要内容:六、【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一、十二页的课后练习题。七、课后小结:八、【布置作业】1、复习全课的内容。2、预习新课词语。【板书设计】第二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二)讲练词语:企业,厕所,派出所,渣,缝隙,依然,剧烈,即将,信赖。【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第三课醉人的五月风第一课时词语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2)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2.过程与方法:教法:讲述法、激励法、对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法,模方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2.导入新课3.学习词语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操心,异样,宁愿,长进,悠久”等词语,并掌握个别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注意所学生字词与一些形近字的区别。【教学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会用重点词语。【教学用具】三本,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晕、邀请、自卑、啤酒、缘故、象征)2.比一比,再组词。

啤(啤酒)

添(添加)

邀(邀请)象(大象)卑(自卑)

舔(舔爪子)

激(激动)

像(像样)牌(名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