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试题卷文档_第1页
仿真试题卷文档_第2页
仿真试题卷文档_第3页
仿真试题卷文档_第4页
仿真试题卷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绝密★启用前科目: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3)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3.本试题卷共9页。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姓名准考证号祝你考试顺利!

永顺一中2015届高考仿真试题语文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一、语言文字应用(12分,每小题3分)太平桥镇水围村。邱少求翻出家中珍藏的资料,浏阳古乐在资料扬起的灰尘中一一还原——头戴方巾身穿蓝衫的乐生,奏响手中的八音乐器,邱之稑所创的浏阳古乐声响起,八音齐鸣,绕()不绝。已入耄耋()之年的邱少求,仍然有心再跳上一段舞,但已腿脚不便,“我已经是最后一代学习古乐的邱家人了。”=1\*GB3①。一并尘封的,还有那错落有致的大宅院。邱先坦铺开自己亲笔绘制的老屋原貌图——学堂岭,数十栋厅堂,回廊,青翠()目,云雾缭绕,错落有致地分布着。“=2\*GB3②。”惊叹,大气,繁杂的风景,尽在这句简练的诗文中,一段精美的地理就此再现。他们两个人,都曾随先祖处在繁华的中心;而现在又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越过时间的无情,到达回忆的核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很好奇,在太平桥集镇上飘了上千年的阵阵豆豉()香,为何依然如此浓烈?是什么,赋予了它们超越时间的能力?1、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梁mào嶂gǔB.梁dié障chǐC.粱dié嶂chǐD.粱mào障gǔ2、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横线=1\*GB3①处,没有语病且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叹息,眷恋,以至遗憾的情感,浓缩在这句简短的话语中,一段精致的人文就此尘封。B.浓缩在这句简短的话语中的叹息,眷恋,以至遗憾的情感,精致的一段人文就此尘封。C.眷恋,遗憾,以至叹息的情感,浓缩在这句简短的话语中,精致的一段人文就此尘封。D.眷恋,遗憾,以至叹息的情感,浓缩在这句简短的话语中,一段精致的人文就此尘封。3、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横线=2\*GB3②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B.繁华昔日皇封院,尽付丹青一纸中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D.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4、下列文字节选自一位高三学生写给某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的自荐信,其中划线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高中三年,①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此外,我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②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③曾荣获市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④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我还取得过校运动会400米第一名的优秀成绩。⑤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6\*GB3⑥我将加倍努力,力争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A.①③B.②⑤C.③=6\*GB3⑥D.④=6\*GB3⑥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22分)用药如用兵论徐大椿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制之,()后无丧身殒命()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全:保全B.必能知彼知己必:果真,如果确实C.所以老其师老:衰老D.本和平之药本:主要,以……为主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多方()制之,()后无丧身殒命()忧。A.而然以B.以而之C.其乃所D.于且者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A.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B.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C.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D.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8.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可见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隐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显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隐的转换成外显的,浅显易懂。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让人更易接受。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3分)译文: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3分)译文:(3)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4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渔村夕照明·沈明臣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4分)答: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11、古诗文默写(5分)(1),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3)山寺钟鸣昼已昏,。(孟浩然《夜归鹿门歌》)(4)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5)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①唐诗和宋诗之优劣,在后代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对唐宋诗不同风格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致激情发越者多喜唐诗,性格沉潜者多爱宋诗。唐诗太辉煌了,以至使人发出一切好诗皆以被唐人作完的感慨。它像一座座巍峨的高峰威压在宋诗面前,成为宋诗难以回避与超越的文化背景。但宋人又不甘心不超过它,于是有了种种考虑,种种安排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点,种种利弊。其中有些人认为宋诗的毛病在过于追求理致,驰骋辩驳,喜好奇特,这样就不如唐诗真率多情,兴致盎然。如严羽批评宋人之诗时说道:“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而理在其中。”还说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尚理”的批评,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者,吟咏性情也。”这样,“理”就被排斥在诗歌艺术本质特征的大门之外了。

②客观而论,宋诗胜于唐诗之处在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进步,意境的深刻,取材的扩大。大量“有理趣无理障”的哲理诗应被视为宋诗的一大成就。在宋人之前,也曾多次出现过以诗表达哲理的诗风,如山水诗之前的玄言诗,王维等唐人诗中表现佛理禅思味道的诗都是一种哲理诗,但前者由于“质木无文,淡乎寡味”而很快被山水诗取代,后一类的诗歌在大量光彩夺目的意象诗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构不成一代诗风的主流。至宋王安石,苏轼时代,诗含哲理渐成风气,诗歌“尚理”才成为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③宋诗中的“理趣”诗更多的是哲理、意象、情感、议论这四个要素的结合体。宋人遨游于精神领域,习惯于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主体置于广袤的宇宙空间,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对于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都以意象与议论结合的方式表达于深含情感的哲理诗中。至此,文言理,诗言情这种机械性的划分被打破了,唐诗言情,宋诗言理这种抑此扬彼的绝对批评也不攻自破。宋诗以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就构成了所谓的“理趣”,这个“理”绝非抽象的“玄理”,也不同于封建礼教的“理”,而是从一般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的具有普遍规律的生活真理。这类诗的特点,可再次借用钱钟书先生的话:“不泛说理,而状物态以明理;不空言道,而用器物之载道。拈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使寥廓无象者,托物以起兴,恍惚无朕者,著述而入见,……举万殊之一殊,以见一贯之无不贯。”12、本文以为比照,主要谈了宋诗的特点。13、下列关于“宋诗中的理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诗中的理趣是由“哲理、意象、情感、议论”这四个要素结合形成的。B.宋诗中的理趣是诗人对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C.宋诗中的理趣并不是抽象的“玄理”,它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D.宋诗中的理趣是从一般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的具有普遍规律的生活真理。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和宋诗风格不同,它们的读者也有相应的区别。而激情发越者都喜唐诗,性格沉潜者都爱宋诗。B.宋人以意象与议论结合的方式,把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于“质木无文,淡乎寡味”的玄言诗中。C.在宋代之前,哲理诗就已经出现了,只是由于它们的写作水平比较低,因此没有构成一代诗风的主流。D.钱钟书对宋代哲理诗中的“理趣”有深刻的见解,他说“理趣”诗不空泛的说理,而是通过描摹物态来表现生活真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村有杏花许冬林杏花的气质,很像是邻家小妹。隔着幽凉的二十多年光阴回眸看去,她疏淡,清美。但是多年不见杏花,杏花于我脑海已然有了远意【甲】。每年春天,去山里看桃花,桃花烂漫到放肆。回程的路上,总会在心底想一想杏花,像怀着越轨的相思。杏花不曾看。杏花似乎太远了,远到隐居在中国画里,在唐诗里。想起曾经看过一个画家的作品,是水墨。淡墨扫几笔过去,扫出三五重远山,远山推挤着,拱出一座略微湿重的近山。山脚下,卧一村庄,赭墙墨顶,至简至朴。难忘的是墙角斜倚一树杏花,浅粉色的花朵点点簇簇,乱纷纷,似乎好轻,风一起就能抹去。风未起,那杏花还开在宣纸上,透着少年的清凉,和江南的湿意。那是杏花。我固执地认为,画家以水兑就的曙红,极淡极淡,染出的,一定是杏花。是的,不是桃花。桃花太冶艳,太热烈,太容易骚动。桃花缺少淡雅,缺少内敛,缺少一种静气和远意【乙】,缺少一种少年岁月所特有的凉意和萧淡。记得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柴师父》里面有一句:“如果他不是等待那个年龄可以做他孙子的女孩,像料峭春寒里等待一树颤抖泣开的杏花,他不会知道已经四十年过去。”是啊,杏花就是这样一个清凉的少女,等待,她如远如近。等待这样的女孩,如同等待一块绿洲,如同等待悦耳的乡音。然而,青春到底是远了,等待中,青春到底不能复活。女孩去了远方,说是下个月回来,回来后她会再来吗?只有她少女小手的软凉还似乎袅袅于他的手指之间,提醒他,杏花已经开落,青春已经远走,只剩下这暮年岁月的寂寥和杂乱。到池州去,去杏花村,去唐人杜牧喝酒的那个杏花村。秋日晴和,烟树满晴川,立在杏花村公园里,一阵恍惚。眼前的砖墙,杏树,未凋的绿草,未浅的池塘……一切皆陌生,陡然间,又觉得如此熟悉。果真是一个杏花的村子,植了那么多杏树!仿佛唐代的一滴墨,落进了宣纸里,洇开来,又漫漶又生动,便成了眼前这“杏花春雨江南”的园子。遥想千百年前的那个清明,草木萋萋,山花绽放,诗人杜牧一身青衫来踏青,想想谪居生涯,离家千里,自是惆怅几分。恰此时,春雨纷纷而下,路上行人,或冒雨,或撑伞,相携赶路。瞧瞧自己,无伴,无伞,青衫半已软软地湿了,怎么办?喝酒吧!消愁,也取暖。酒家在哪里呀?问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遥指啊,远,可是也能看见,冒雨走一截就到。杏花村,不远不近。要感谢这青山林泉之间,有一座盛开杏花的村子,感谢黄家的酒店,收留一个内心微凉的诗人,在清明,在酒后,由他散发他灵魂的芬芳。这芬芳的诗句,也像是杏花,萧淡又圆满,凄迷又清凉。时间之河里,杜牧已驾舟杳然,但《清明》诗还在,杏花村,所幸也在。秋阳融融,沐浴其中,身在杏花村,觉得自己也仿佛被杏花的气息濡染,虽然杏花早已开过。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株摇曳在唐诗里的植物,是草本植物吧。又绿又柔软,又轻又透明,颤颤地,像少女在晚风里,素白裙子轻轻摆动。与杏花为邻。可是还不够,还想在来年春天,去一趟杜牧的池州。看水波潋滟,看照水的杏花,在春风里婆娑盛开。如果一个人的魂魄可以像裙子一样脱下又穿起,我多么想,让魂魄游离,穿在一朵杏花上。我多想在一个露水微凉的晨晓,在一个古意尚存的村子,做一朵旧年的杏花。多年之后的你呀,看没看见,我都盛开。风来不来,芬芳和清凉都在。(选自《散文》2014年第2期)文中两次写桃花有何用意?(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文中甲、乙两处“远意”的词义是否相同,请作解释。(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不是矛盾句?为什么?(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注重“炼意思路”,请阅读全文,理出作者对杏花的思想感受历程。(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如何理解文中“杏花”的意蕴。(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注意:选做题共3道小题,请任选其中2道作答。)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买大象安德烈•茹尔金某动物园想购买一头大象。园长把采购处处长叫到了办公室,不紧不慢地开了腔:“谢苗诺维奇,动物园需要进口一头大象,你跑一趟吧。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哪个国家购买。钱不是问题。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谢苗诺维奇心领神会,认真地把园长的话做了记录,点了一下头就轻轻地出去了。谢苗诺维奇从小就梦想着能去一趟澳大利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至于澳大利亚有没有大象,是本地出产的,还是进口的,现在都不必考虑,到时候自有办法。一个星期后,谢苗诺维奇来到园长办公室办理出差手续,并把护照、签证和去悉尼的机票呈给了园长。园长看都没看一眼,就签了字。谢苗诺维奇在澳大利亚参观博物馆,游览保护区,游泳,晒太阳……总之,玩得开心极了。半个月后,他搜集了满满一大包难得一见的古董、工艺品和名牌商品,委托在澳大利亚经商的熟人捎回俄罗斯,转交给了园长。一个星期后,谢苗诺维奇接到了园长的电话。园长告诉他,园里已不打算进口大象了,想进口一头灰熊。希望他马上转道加拿大办理此事,钱不是问题。谢苗诺维奇长出了一口气后,打开了一张世界地图。(选自《格言》2014年7月,有删节)请赏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的特色。答: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题目。(6分)公益晨跑:南开学子助力“扶贫日”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也是南开大学建校95周年纪念日。南开大学从上个学期延续至今的“公益晨跑”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平均每天参与人数近40人,累计圈数达1198圈,累计里程近48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天津距离的4倍左右。另外,已实现为甘肃贫困小学生捐赠字典240本,爱心书包60个。“公益晨跑”活动是南开大学学工部、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发起的,旨在“以锻炼带公益”,定点支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贫困小学生的活动。每位学生参与晨跑的里程累计达到2公里后,南开大学对口支援的庄浪县贫困小学生将收到一本写有南开学子寄语的全新字典;累计8公里后,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