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穴位埋线法课件_第1页
头针、穴位埋线法课件_第2页
头针、穴位埋线法课件_第3页
头针、穴位埋线法课件_第4页
头针、穴位埋线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皮针目的要求熟悉:头针的定位、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耳穴分布规律、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耳穴的临床应用、耳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头针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头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之上通于天下通于经水也。水皆注于海。《灵枢卫气》曰:“头气有街。故气在于头者,止之于脑“(头气之街,络脉尽于脑)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十二经脉及其各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头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头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头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头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头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要部位,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常用头针

针灸界关于头针有不同的学术见解,目前形成了自己的头针穴名体系者主要有:焦顺发、方云鹏、汤颂延、张鸣九、朱龙玉等。临床应用较广泛,有一定影响力的是焦顺发、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以及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和在该方案基础上提出自己治疗带的朱明清头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该方案是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制定的,并于1984年在WHO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WHO于1991年将该方案公开颁布于世,向世界各国针灸界推荐。该方案,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穴点连线”的原则,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确定14条治疗线,分属额、顶、枕、颞4区。头穴线-额区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精神疾病、癫痫、鼻病。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头穴线-额区额旁1线-胸腔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冠心病、哮喘、失眠等。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头穴线-额区额旁2线-胃区、肝胆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足临泣穴(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精神疾病,胃、肝胆疾患。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头穴线-顶区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从百会(前发际直上5寸)至前顶穴(前发际直上3.5寸)之间连线。主治:腰腿病证、遗尿、高血压等。刺法:从百会向前顶穴方向沿皮向下刺,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顶区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前发际直上4寸、旁开1.5寸)向后引1.5寸的直线。主治:腰腿足等病证,如瘫痪、疼痛、麻木等。刺法:从通天向后沿皮向下刺,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顶区顶旁2线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穴(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主治:肩、臂、手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刺法:从正营穴向后沿皮向下刺,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颞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之间连线。主治:对侧感觉障碍。刺法:用长针从前神聪向曲鬓方向刺入,或分段刺入,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颞区颞前线部位:在头侧部,从颌厌(头维至曲鬓弧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的交点)至悬厘穴(头维至曲鬓弧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的交点)之间连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面瘫、口腔疾病。刺法:从颌厌穴向悬厘方向刺入,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颞区颞后线部位:在头侧部,从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至曲鬓穴(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之间连线。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刺法:从率谷穴向曲鬓方向刺入,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枕区

枕上正中线部位:在后头部,从督脉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至脑户穴(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之间连线。主治:眼病、颈项强痛、癫狂、痫病等。刺法:强间向脑户方向刺入后,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枕区

枕上旁线部位:在后头部,从督脉脑户穴(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约1.5寸。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刺法:由脑户进针向上沿皮刺入后,行快速捻转手法。头穴线-枕区

枕下旁线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枕外隆凸上缘,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向下上引一长约2寸的直线。主治:小脑性眩晕、后头痛、后枕痛等。刺法:由玉枕穴进针向下沿皮刺入后,行快速捻转手法。

头针的适应症

脑源性疾患

如脑血管意外、皮质性视力障碍、小脑平衡障碍、皮质性多尿、遗尿、帕金森病、舞蹈病等。

头针的适应症

非脑源性疾患如腰腿痛、神经痛、哮喘、呃逆、耳源性疾患、听力障碍、子宫脱垂等。外科手术麻醉

头针的操作方法

穴位选择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头针线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头针线内脏全身疾病或不易区别左右的疾病,可双侧取穴。

头针的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选用28-30号的1.5-3寸的毫针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刺入抵达帽状腱膜后与头皮平行刺至一定的深度(即各头穴线的长度)

头针的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选用28-30号的1.5-3寸的毫针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刺入抵达帽状腱膜后与头皮平行刺至一定的深度(即各头穴线的长度)

头针的操作方法

针刺手法

头针的运针多为捻转而不提插一般以拇指指腹和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选择捻转速度约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约2-3分钟留针后20-30分钟,中途行针2-3次

头针的操作方法

头针的操作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在留针过程中,应配合肢体活动(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用电针替代,频率200-300次/分

头针的操作方法

起针

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动松动针身,押手固定针刺穴区周围的头皮,若针下无沉紧涩滞感,即可快速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头针的操作方法

疗程

头针一般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日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

头针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预防晕针选择适宜人群急性期患者病情不稳定高热、炎症、心衰患者慎用预防出血、皮下血肿谢谢穴位埋线临床针灸教研室杨丹基础针灸教研室谢敏穴位埋线法定义

将羊肠线植入穴位内,利用人体吸收羊肠线过程中,有类似的炎症反应,可以对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分类

穿针埋线法三角针埋线法切开埋线法简易穴位埋线法简易穴位埋线法的操作选用7-8号的注射针头截取1-2cm已消毒的羊肠线将截取的羊肠线用消毒止血钳从注射针头的顶端送入注射针头内用消毒的小号毫针作为送针器从注射针头尾端插入放入埋线针包内简易埋线法操作辩证选取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