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式与方程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间的关系。对于等式和方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2.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1~2页。探究过程:1.阅读教科书第1页,并将例1和例2下面的式子填写完整。2.在你写出的5道式子中,等式有哪些?将这些等式分分类。3.你写出的等式中,方程有哪些?试着写在下面。4.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试一试"。探究指导:什么叫方程?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探究质疑: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提问: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1。=1\*GB2⑴出示例1的天平图,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2\*GB2⑵同桌交流: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几个吗?=3\*GB2⑶全班交流: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苹果,这时的天平会怎样?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右边加上一个苹果呢?=4\*GB2⑷交流小结: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大小比较来说,主要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关系,可以分别用符号">"、"<"、"="连接。2.交流例2。=1\*GB2⑴出示例2中的天平图,全班交流: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GB2⑵小组交流: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你是怎么分的?分的标准是什么?=3\*GB2⑶汇报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分类方法。=4\*GB2⑷小组讨论:如果将这里面的等式再分一分,该怎么分?你是怎么想的?分开后的每一类各有什么特征?=5\*GB2⑸交流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6\*GB2⑹自己写一个方程和同桌交流。3.交流"试一试"。=1\*GB2⑴全班交流:你列的方程是什么?〔教师板书出学生列出的不同方程。=2\*GB2⑵讨论并交流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方程。=1\*GB3①"x+x=500”与"2x=500”哪个方程更简洁?=2\*GB3②"12+x=20”与"20-x=12”哪个是顺着题意表示的?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1\*GB2⑴学生独立判断。=2\*GB2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区分等式和方程的?2."练一练"第3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GB2⑵学生订正。3.练习一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4.练习一第2题。=1\*GB2⑴全班交流:各图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3\*GB2⑶全班交流并订正。五、总结延伸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X+50=1502x=100方程等式50+50=100X+50=1502x=100方程等式50+50=100教学后记:等式的性质〔一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3~4页。探究过程:阅读教科书第3页。将各天平图下面的式子填写完整。观察你写出的每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在下面的○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例4,并完成"试一试"。在解答方程"x-30=80”探究指导: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探究质疑: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3.=1\*GB2⑴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天平图,全班交流:右边的天平和左边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两个天平图的状况?〔板书:20=2020+10=20+10=2\*GB2⑵出示第二组天平图,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表示这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板书:x=50x+20=50+20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图及黑板上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3\*GB2⑶同时出示第三组天平图和第四组天平图。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表示这两组图中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的?〔板书:50+a=50+a50+a-a=50+a-aX+20=70X+20-20=70-20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天平图及相应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4\*GB2⑷引导学生观察四组天平图及相应的等式,小组讨论: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你们刚才的发现吗?全班交流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2.交流例4.=1\*GB2⑴出示例4中的天平图,全班交流:根据天平两边的状况,你能列出什么方程?〔板书:x+10=50=2\*GB2⑵小组讨论: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3\*GB2⑶全班交流:如果利用等式的性质求x的值,等式的两边要怎么变化?〔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怎么知道x=40是不是方程的解呢?=4\*GB2⑷交流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首先要写"解"字,每行的等号要对齐,不可连等,解方程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3.交流"试一试"。=1\*GB2⑴展示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全班交流:解题格式是否正确。=2\*GB2⑵学生订正。四、巩固拓展1."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注意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2."练一练"第2题。 =1\*GB2⑴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GB2⑵全班交流:怎么检验?=3\*GB2⑶学生订正。3.练习一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再全班交流。4.练习一第5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订正。5.练习一第6题。=1\*GB2⑴出示天平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GB2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五、总结延伸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后记: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0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第7~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解方程时能自觉运用简化书写。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熟练地解含有加或减的简单方程。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不解答,说一说怎样做就可以使下列方程左边只剩下"x"。X+1.5=36+X=23X-1.5=3X-6=23学生口答后提问: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x―20=303.6+x=5.7解:x―20○□=30○□解:3.6+x○□=5.7○□x=□x=□想一想: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中,是怎么运用等式的性质的?3.完成练习一第7题。=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2\*GB2⑵小组交流:这里解方程的过程与此前的解方程的过程比较,省略了什么?=3\*GB2⑶全班交流:解方程时,先要在脑子里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什么数,因为左边加上或减去的数和原来的数抵消了,所以可以省略不写,但右边的过程要写完整。4.完成练习一第8题。=1\*GB2⑴出示第8题的方程,像第7题那样,简化解方程的过程。=2\*GB2⑵学生独立练习。=3\*GB2⑶集体交流,学生订正。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9题。=1\*GB2⑴课件逐题出示错题,全班交流:错在哪儿?=2\*GB2⑵学生独立订正后小组交流。2.完成练习一第10题。=1\*GB2⑴学生独立练习。=2\*GB2⑵展示交流。=3\*GB2⑶学生订正。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1题。=1\*GB2⑴学生独立练习。=2\*GB2⑵展示交流:展示列出不同方程的同学作业,比较哪种方程更简洁,哪种方程是顺着题意列的。=3\*GB2⑶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一第12题。=1\*GB2⑴学生独立思考,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2\*GB2⑵小组交流想法。=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GB3②要让等式左边只剩下一本练习本,等式两边怎么变化?=4\*GB2⑷交流小结:可以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3枝铅笔的钱数。板书:1本练习本的钱数+3枝铅笔的钱数=7枝铅笔的钱数,1本练习本的钱数=4枝铅笔的价钱。四、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练习教学后记:等式的性质〔二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5、例6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学生会用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解简单的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7~8页。探究过程:阅读教科书第7页,将例5下面的式子填写完整。观察你写出的两组等式,你发现什么?自己写一个等式,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呢?能同时除以"0”探究指导: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探究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探究质疑:阅读教科书第7~8页,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5。=1\*GB2⑴出示例5中的天平图,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用式子表示各图中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2\*GB2⑵小组讨论:观察这些天平及下面相应的等式,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3\*GB2⑶全班交流: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任意一个相同的数都可以吗?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4\*GB2⑷自己任写一个等式,验证等式的性质是否适用。=5\*GB2⑸全班交流小结:我们一共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一个适用与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等式,一个适用于只含有乘法或除法的等式,要注意区分。2.学习例6。=1\*GB2⑴出示例6,全班交流: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能列出怎样的方程?〔板书:x×40=960=2\*GB2⑵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3\*GB2⑶小组讨论:解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检验?=4\*GB2⑷全班交流: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3.交流"试一试"。=1\*GB2⑴出示"试一试",同桌交流:要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两边该怎么办?=2\*GB2⑵展示学生课前的探究方案,注意解方程的书写格式。=3\*GB2⑶学生订正。4.交流"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口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5.交流"练一练"第2题。=1\*GB2⑴媒体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GB2⑵学生订正。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二第1题。=1\*GB2⑴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解每一个方程?=2\*GB2⑵学生独立练习。=3\*GB2⑶交流展示。=4\*GB2⑷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2题。=1\*GB2⑴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2\*GB2⑵全班交流:这里的解方程过程,省略了什么?和例6的解方程过程相比,哪种更简洁?3.完成练习二第3题。=1\*GB2⑴出示题目,提出要求:你能用简洁的过程解这些方程吗?=2\*GB2⑵学生独立练习。=3\*GB2⑶展示交流。=4\*GB2⑷学生订正。4.完成练习二第4题。=1\*GB2⑴课件出示第4题的线段图和平行四边形,全班交流:你从图中能得出什么方程?〔师逐一板书:x+x+x=30,3x=30;18×x=450,540÷x=18=2\*GB2⑵小组交流:左图的两个方程,哪个更简洁?右图的两个方程,哪个是顺着题意列的?=3\*GB2⑶学生独立解答方程。=4\*GB2⑷全班交流后订正。五、总结延伸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二40x=960解:40x÷40=960÷40→利用等式的性质x=24〔两边同时除以40教学后记: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7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8~9页。探究过程:1.右面是某次跳高比赛的领奖仪式,从小刚的话中,你能得出什么数量关系式?试写出来。如果将小军的跳高成绩设为x米,根据自己写出的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例7,比较自己的想法和书上的是不是一样。探究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7.=1\*GB2⑴出示例7情境图,全班交流: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小军的跳高成绩和谁的跳高成绩有关?=2\*GB2⑵小组交流:从小刚的话中,你能得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小军的跳高成绩-小刚的跳高成绩=0.06米=3\*GB2⑶全班交流:如果将小军的跳高成绩设为x,对照数量关系式,可列出怎样的方程?〔板书:x-1.39=0.06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这题的数量关系式还可以怎么写?相应的方程是什么?你更喜欢哪种解法?=4\*GB2⑷交流小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GB3①根据关系句找到等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2\*GB3②写设句,将关系式中未知量设为x。=3\*GB3③列方程解答。=4\*GB3④自觉检验。2.交流"试一试"。=1\*GB2⑴课件出示"试一试"的题目。=2\*GB2⑵小组交流:从题目中你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你是怎么解答的?=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比较不同的解法,总结解题的步骤。=4\*GB2⑷学生订正。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1\*GB2⑴出示"练一练"第1题的情境图,全班交流:你从图中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哪个量不知道?=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肯定不同的解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1\*GB2⑴出示情境图,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能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解法,比较哪种方程更简洁?3.完成练习二第5题。=1\*GB2⑴全班交流:=1\*GB3①电子秤上显示的质量是多少?你从图中得出什么数量关系?=2\*GB3②电视机的原价和现价之间有什么关系?=3\*GB3③每盒的枝数和总枝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GB3④红彩带与绿彩带之间是什么关系?=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方程及解方程过程,评议不同的解法。4.完成练习二第6题。=1\*GB2⑴学生独立解答。=2\*GB2⑵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列方程时的思考过程。=3\*GB2⑶学生订正。5.完成练习二第7题。=1\*GB2⑴学生独立解答。=2\*GB2⑵全班交流: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解方程依据是什么?归纳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主要有哪些步骤?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军的跳高成绩-小刚的跳高成绩=0.06米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x-1.39=0.06=1\*GB3①找等量关系。x=0.06+1.39=2\*GB3②写设句。x=1.45=3\*GB3③列方程并解答。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教学后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0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第8~12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教学难点:正确寻找题目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8题。⑴课件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2\*GB2⑵全班交流:你填写时是怎么想的?〔先把x的值代入"○"左边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再与"○"右边的数比较大小。=3\*GB2⑶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9题。⑴课件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你能找到吗?〔板书:一万平方米森林一年蒸发的的水×6=4.8万吨=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时指名板演=3\*GB2⑶全班交流讲评。=4\*GB2⑷学生订正。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0题。=1\*GB2⑴课件出示题目,小组交流:题目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并检验。=3\*GB2⑶全班交流:题目中的未知量是什么?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解方程时利用了等式的什么性质?=4\*GB2⑷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11题。=1\*GB2⑴课件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分别是什么?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20XX造林面积+135=20XX造林面积=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4\*GB2⑷学生订正。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2题。=1\*GB2⑴课件出示题目,全班交流:你能从题中找到哪些等量关系?板书:=1\*GB3①小瓶容量×3=大瓶容量=2\*GB3②大瓶的单价-3.2=小瓶的单价=2\*GB2⑵小组交流: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3\*GB2⑶学生列方程解答。=4\*GB2⑷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问题及不同的解法。=5\*GB2⑸学生订正。2.王老师有4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本数的3倍还少15本。王叔叔有故事书多少本?=1\*GB2⑴全班交流:题中有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故事书的本数×3-15=科技书的本数=2\*GB2⑵学生练习。〔指名板演=3\*GB2⑶全班交流讲评:这题的方程与前面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需要几次才能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板书:3x-15=453x=45+153x=60x=60÷3x=20=4\*GB2⑷学生订正。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小瓶容量×3=大瓶容量大瓶的单价-3.2=小瓶的单价↓↓↓↓X×3=1.5x-3.2=1.8教学后记:整理与练习⑴上课时间:月日课型:复习课总课时编号:0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GB2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GB2⑵等式的性质:=1\*GB3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GB3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GB2⑶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2.小组交流:⑴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⑵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2\*GB2⑵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3\*GB2⑶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1\*GB2⑴学生独立。=2\*GB2⑵全班交流:你连线时是怎么想的?<可以解左边的方程求出x的值,也可以把未知数x的值代入方程,看两边是否相等,再连线。>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1\*GB2⑴小组交流:你从各图中得出什么数量关系?=2\*GB2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说一说每种解法分别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式?可以怎样检验?=4\*GB2⑷学生订正。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1\*GB2⑴全班交流:你从表格中知道哪些信息?表中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2\*GB2⑵学生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讲评:=1\*GB3①水的单价是多少?你列方程时是怎么想的?=2\*GB3②钢笔的数量是多少?你列方程时怎么想的?解方程时是怎么想的?=4\*GB2⑷学生订正。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后记:整理与练习〔2上课时间:月日课型:复习课总课时编号:0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和"探索与实践"的第8、9题及"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自觉地选择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1\*GB2⑴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2\*GB2⑵小组交流:你列方程时是怎么想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有哪几步?=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4\*GB2⑷学生订正。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1\*GB2⑴学生独立解答。=2\*GB2⑵小组交流: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的?=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GB2⑷学生订正。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1\*GB2⑴出示题目,全班交流: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每千瓦时电的价格〔0.52×用电的数量=23.4=2\*GB2⑵学生列方程解答。=3\*GB2⑶全班交流后订正。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8题。=1\*GB2⑴全班交流:"a、b、c表示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2\*GB2⑵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3\*GB2⑶小组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可用什么数量关系式表示?=4\*GB2⑷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如果3个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x的值吗?其余的两个数分别是几?算出结果后自主进行检验。②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n的值吗?让学生分别写出5个连续的奇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再比较和与中间一个数,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后,各自列方程求n的值。③如果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吗?试试看。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9题。⑴出示天平图,全班交流: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水果的质量关系吗?=2\*GB2⑵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一个梨和几个苹果的质量相等的?一个梨与几个猕猴桃的质量相等呢?=3\*GB2⑶全班交流:①从第一个天平两边盘子中分别拿掉2个苹果,可以得到:1个梨子的质量=3个苹果的质量。②从第二个天平可以得到:3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③可以用"="连接。1个梨子的质量=3个苹果的质量=6个桃的质量1个梨子的质量=6个桃的质量三、评价与反思1.小组交流:对照评价与反思的各项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2.全班交流: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得几颗星?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四、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4页的"你知道吗?"2.组内交流:在阅读后,你对方程有哪些新的认识?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用数对确定位置〔一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简洁与准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15页。探究过程:1.观察课本第15页例1图,你是怎么确定小军的位置的?记下来:。2.把自己的想法和例题的做法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法?3.生活中列和行指的什么吗?先想一想,再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探究指导: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探究练习:完成第15页的"练一练"。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1。=1\*GB2⑴课件出示例1的座位图,全班交流:从座位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小军坐在哪儿?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2\*GB2⑵小组交流:行和列是怎么定的?第几行是怎么确定的?第几列又是怎么确定的?小军坐在第几列、第几行?你是怎么知道的?=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课件出示座位的抽象图,学生在大屏幕上指一指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么确定第几行和第几列。〔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2\*GB3②怎么用数对表示小军的位置?〔4,3这儿的4和3分别表示什么?=3\*GB3③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怎么写?〔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2.交流"练一练"。=1\*GB2⑴同桌交流:在书上第15页的圆圈图中,在第2列第4行的圈上打"√",并用数对标示。=2\*GB2⑵同桌交流:在圆圈图中找到〔6,5所表示的位置,这个位置表示第列第行。=3\*GB2⑶全班交流:媒体展示学生的书本填写,说一说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三第1题。=1\*GB2⑴小组交流:我们班级的座位有几列、几行?你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2\*GB2⑵全班交流:要站在讲台的位置〔教师的方向,确定行和列、确定第几列和第几行。随机点一些同学,大家用数对表示这些同学的位置,教师随机报一些数对,大家找出这个位置上是谁。2.完成练习三第2题。=1\*GB2⑴课件出示瓷砖图,小组讨论:四块装饰瓷砖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2\*GB2⑵学生在书上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砖的位置。=3\*GB2⑶全班交流:同一行、同一列瓷砖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3.完成练习三第3题。=1\*GB2⑴课件出示会议室地面瓷砖图,学生在书上用数对标明每一块花色瓷砖的位置。=2\*GB2⑵展示交流:指名口答,课件同步出示结果。=3\*GB2⑶全班交流:观察这些瓷砖所在的列与行,你发现什么规律?〔花色瓷砖都在奇数列;第4行有3块、往下或往上每行都依次少一块;第7列有3块,往左或往右都依次少1块;地砖排列的图案是对称的。=4\*GB2⑷游戏练习:〔根据数对找瓷砖=1\*GB3①教师随机报出一些数对,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相应的瓷砖。=2\*GB3②同位协作:一人报数对,一人找出相应的瓷砖。五、总结延伸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竖排叫列横排叫行〔4,3↓↓第4列第3行教学后记用数对确定位置〔二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4题。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和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点的位置。2.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数对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16页。探究过程:阅读教科书第16例题2。在方格图上,列与行的数序都是从0开始,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请你分别用数对表示出儿童乐园、水池……的位置。书报亭〔,;水池〔,;儿童乐园〔,;假山〔,盆景园〔,;大门〔,;草坪〔,;饭店〔,。探究练习:完成第16页的"练一练"第1题。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有哪些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2。=1\*GB2⑴课件出示例2场景图〔不标行和列,全班交流:要想确定各景点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它在第几列和第几行,你会给这幅图标上行和列的数字吗?〔先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一指,再出示正确的标法。=2\*GB2⑵小组讨论:这儿行和列的标法和例1中行和列的标法有什么不同?=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把以前的第几列、第几行分别抽象成竖线和横线,使整张图变成了方格图,图中的景物也抽象成了点,画在横线和竖线的交点处。=2\*GB3②为了表示行与列,画出了纵轴和横轴,并把表示第几行、第几列的数字分别标在纵轴与横轴上。=3\*GB3③在图的左下角增加了一个数字0,表示行与列的数序都从0开始,0既是列数的起点,也是行数的起点。=4\*GB2⑷小组交流:现在,你能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吗?你是怎么想的?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5\*GB2⑸全班交流: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6,可能是哪里?2.交流"练一练"第1题。=1\*GB2⑴展台展示学生在书上的完成情况。=2\*GB2⑵全班交流: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时,你是怎么想的?顺次连接D、E、F、G、D后,它是一个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确定的?=3\*GB2⑶学生在书上订正。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2题。=1\*GB2⑴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GB2⑵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用平推的方法检验连接好的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3\*GB2⑶交流小结: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数对中列和行的位置不能搞错;写数对时,要先写第几列,再写第几行,即先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找数对所对应的点要准确;正确选择要连接的点,要注意连接时的顺序等。2.完成练习三第4题=1\*GB2⑴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先在图上用数对表示各场所的位置。=2\*GB2⑵全班交流:实验小学的位置〔5,5中的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图上〔3,2和〔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3\*GB2⑶小明从实验小学到图书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同桌先交流。=4\*GB2⑷小强家的位置在〔2,7,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家到实验小学的路线吗?先在书上画一画,再展示不同的路径画法。4.读一读教科书第17页的你知道吗?=1\*GB2⑴学生自主阅读。=2\*GB2⑵课件出示地球仪,介绍经线和纬线,简单说明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教学后记: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1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练习三第5~8题及"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能力。2.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对确定旋转或平移后的几何图形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5题。=1\*GB2⑴课件出示各个班级在礼堂的位置图,全班交流:这儿的行和列怎么确定?行和列的序数怎么标呢?=2\*GB2⑵小组交流:=1\*GB3①说出各年级二班所在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2\*GB3②表示某班位置的数对是〔x,5,可能是哪个班?=3\*GB3③表示某班位置的数对是〔5,y,可能是哪个班?=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要用数对表示各年级二班的位置,先在图上圈出各年级二班,再看清它所对应的列和行,写出相应的数对。=2\*GB3②〔x,5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个班?〔5,y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个班?〔这两个数对中都含有一个未知的量,只能确定在哪一列或哪一行,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个班。=3\*GB3③这里的x和y可能分别表示哪些数?为什么?〔这里的x表示第几列,y表示的是第几行,所以x和y可能分别表示的是1~5这些数。2.完成练习三第6题。=1\*GB2⑴出示第6题的题目要求及方格图,全班交流:=1\*GB3①你打算用什么符号代表鲜花?用什么符号代表绿色植物?=2\*GB3②放在交叉点上是什么意思?怎么放请你在大屏幕上指一指。=2\*GB2⑵学生自主设计、画图。=3\*GB2⑶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4\*GB2⑷全班交流:展示各组推荐的设计,比较哪些设计更美观。二、提高练习完成练习三第7题。1.课件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吗?〔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如果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1\*GB2⑴自己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并用数对标出平移后三角形各顶点的位置。=2\*GB2⑵小组交流:比较平移前后三角形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平移图示,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移前后三角形对应顶点位置的数对的后一个数字相同,因为平移是在同一行。3.将三角形围绕c点顺时针每次旋转90°,先画出第一次旋转后的图形,再分别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旋转后的图形。=1\*GB2⑴全班交流:把三角形围绕c点旋转90°,怎么旋转?旋转90°后,CA、CB两条直角边分别在哪儿?A、B两个顶点的位置在哪儿?=2\*GB2⑵教师在多媒体上示范第一次旋转。=3\*GB2⑶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出三次旋转后的图形。=4\*GB2⑷全班展示交流。4.用A1、A2、A3分别表示A点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再顺次连接A、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相应点的数对,并按要求连线。=2\*GB2⑵展示交流:连接这些点后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8题。=1\*GB2⑴出示第8题国际象棋场景图,教师介绍国际象棋棋盘的小知识: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行。国际象棋的八条竖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2\*GB2⑵棋盘上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和用数对记录位置的方法是一样的,用第一个字母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行。=3\*GB2⑶学生先在书上填写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再交流答案。=4\*GB2⑷如果有一枚棋子走一步的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1\*GB3①小组交流,在棋盘图上先指出是哪枚棋子,再指一指它的行走路线。=2\*GB3②学生独立在棋盘上标出。=3\*GB3③全班展示交流。=4\*GB3④学生订正。2.学习"你知道吗?"=1\*GB2⑴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GB2⑵教师在电脑上调出word界面,示范表格绘制的过程。=3\*GB2⑶小组讨论:如果想绘制一张你们组同学近几年身高变化情况统计表,表格应设计成几列?几行?=4\*GB2⑷全班交流:你们组的表格共有几行?分别表示什么?共有几列?分别表示什么?〔要从组内人数和统计的年份是几年两个方面考虑需要几行、几列。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各一张;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探究过程: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40以内2和3的倍数。〔12的倍数有:〔23的倍数有:〔3〔、〔、〔……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它们就是2和3的公倍数。在2和3的公倍数中,〔最小,〔就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2.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和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估一估,可以正好铺满边长〔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探究练习: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试着写下来。探究指导: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想想,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1。=1\*GB2⑴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小组交流: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验证给小组里的同学看。=2\*GB2⑵展示交流:为什么能铺满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而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8不是2和3的公倍数。=3\*GB2⑶全班交流:用长是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只要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铺满它。归纳总结:什么叫公倍数?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能写完吗?〔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两个数的公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2.交流例2。=1\*GB2⑴课件出示例2题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2\*GB2⑵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展示学生中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方法。=2\*GB3②出示教材中的集合图,说一说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3\*GB3③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GB2⑵全班交流展示,你是怎么找2和5的公倍数的?怎么找到2和5的最小公倍数的?2.完成练习四第1题。=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2\*GB2⑵小组交流:右边的集合圈中有三部分,先填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3\*GB2⑶全班展示、交流。3.完成练习四第2题。=1\*GB2⑴学生将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2\*GB2⑵小组讨论:观察表格,从哪些行可以找到4和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和6、5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3\*GB2⑶学生独立填写后全班展示交流。可以先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4和5、4和6、5和6的公倍数,再完成对应的填空。4.完成练习四第3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2\*GB2⑵全班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最简洁。5.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1\*GB2⑴课件出示第4题,全班交流:哪些方格两种棋子都会走到?这些方格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2\*GB2⑵学生独立在方格上涂一涂。=3\*GB2⑶展示交流,红棋走到的方格里的数都是3的倍数,黄棋走到的方格里的数都是4的倍数,红棋和黄棋都走到的方格里的数是3和4的公倍数。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后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1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求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5题。=1\*GB2⑴课件出示第5题左边四组题目:8和23和95和104和8=1\*GB3①学生独立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GB3②小组讨论:观察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什么?=3\*GB3③全班交流: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几组数都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那个数。=2\*GB2⑵课件出示第5题右边四组题目:5和78和39和101和5=1\*GB3①学生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GB3②组内交流:这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3\*GB3③全班交流:右边这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2.完成练习四第6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2\*GB2⑵讨论交流:根据第5题的规律,哪些组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直接写出来?你是怎么判断的?=3\*GB2⑶交流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选择简捷的方法。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7题。=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将第7题的表格填写完整。=2\*GB2⑵小组讨论: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与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相差多少分钟?间隔的时间与两车相隔发车的时间〔7分和8分之间有什么关系?=3\*GB2⑶全班交流: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和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相差56分钟,也就是两车间隔发车时间7分和8分的最小公倍数。除了用列表的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求出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2.完成练习四第8题。=1\*GB2⑴课件出示第8题题目要求及8月份的日历。=2\*GB2⑵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林每6天去一次是什么意思?你能从日历上指出小林第二次去的日期吗?你是怎么数的?小军每8天去一次,你能从日历上指出他第二次去的日期吗?=3\*GB2⑶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4\*GB2⑷小组讨论:他们再次相遇的日期和第一次相遇的日期相差多少天?这个天数与6天和8天是什么关系?=5\*GB2⑸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的?〔可以在日历上圈一圈,也可以直接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再用7月31日加24天,便是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捷?三、拓展练习完成思考题。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求三个人第二次相遇的日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先求出3、4、6的最小公倍数,再用8月1日加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便是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8和410和5→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5和78和3→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教学后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探究过程:1.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6和4的因数。=1\*GB2⑴6的因数有:=2\*GB2⑵4的因数有:=3\*GB2⑶〔和〔既是6的因数,也是4的因数,它们就是6和4的公因数。在6和4的公因数中,〔最大,〔就是6和4的最大公因数。2.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猜一猜,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探究练习: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试着写下来。探究指导: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想一想,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有哪些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3.=1\*GB2⑴课件出示例3题目,小组内交流:=1\*GB3①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你是怎么想的?=2\*GB3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2\*GB2⑵全班交流:=1\*GB3①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为什么正好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因为6既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是18和12的公因数。=2\*GB3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这些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6这些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3\*GB3③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因为4只是12的因数,不是18的因数,不是18和12的公因数。2.交流例4。=1\*GB2⑴课件出示例题,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2\*GB2⑵全班交流:=1\*GB3①展台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找?=2\*GB3②比较刚才不同的找公因数的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GB3③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很多,你能用下图表示8和12的公因数吗?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应先填写哪一部分的内容。3.总结交流: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找公因数和找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1\*GB2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GB2⑵全班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2.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先在书上填写,再展示交流。〔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右图,说出15和20的因数、公因数分别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3.完成练习五第2题。=1\*GB2⑴学生在书上完成。=2\*GB2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从表格中看出哪些数是8和10的公因数,哪些数是8和20的公因数?哪些数是10和20的公因数的?4.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展示交流:列举的方法是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常用的方法。5.完成练习五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哪一组数有公因数2?哪一组数有公因数3?哪一组数有公因数5的?全班交流:有公因数2的一组数肯定符合2的倍数的特征,有公因数3的一组数肯定有3的倍数的特征,有公因数5的一组数肯定有5的倍数的特征。6.完成练习五第5题。=1\*GB2⑴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2\*GB2⑵全班展示交流。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学后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1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练习五第6~11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适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简捷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组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109和152和610和15=1\*GB2⑴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练习〔同时指名板演。=2\*GB2⑵全班交流讲评。2.完成练习五第6题。=1\*GB2⑴学生练习。=2\*GB2⑵小组交流:你在找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GB2⑶全班交流:观察左边四组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右边四组数呢?〔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7题。=1\*GB2⑴出示题目,你能很快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2\*GB2⑵学生在书上写出答案,再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3\*GB2⑶全班交流: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观察每组数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课件出示第8题题目,你能很快说出每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3.完成练习五第9题。=1\*GB2⑴学生独立填写表格。=2\*GB2⑵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3\*GB2⑶全班展示交流,3与表中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按1、1、3的顺序循环排列的。=4\*GB2⑷小组合作,找出2、4、5分别与1、2、3、4、5……20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10题。=1\*GB2⑴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先思考,再用铅笔画一画。=2\*GB2⑵全班交流: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既要是20的因数,也要是12的因数,因而,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2.完成练习五第11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2\*GB2⑵全班交流:每根短彩带的长和这两根长彩带的长是什么关系?四、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5和1521和7→最大公因数是每组中较小的数。8和93和5→最大公因数是1教学后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比较练习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1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练习五第12~14题、思考题及"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学重点:巩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每组数的特点,选择灵活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和108和128和14=1\*GB2⑴学生分组练习。=2\*GB2⑵展示、交流。〔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要加省略号。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和108和128和14=1\*GB2⑴学生独立练习。=2\*GB2⑵分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3\*GB2⑶全班交流、展示。3.完成练习五第12题。=1\*GB2⑴学生在书上连线。=2\*GB2⑵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13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2\*GB2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求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哪些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直接写出来?2.完成练习五第14题。=1\*GB2⑴学生独立完成。=2\*GB2⑵展示交流:哪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直接写出来?总结:无论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还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要根据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关系特点,选择灵活的方法。三、拓展练习1.完成"思考题"。=1\*GB2⑴学生独立思考。=2\*GB2⑵组内交流:准备多少块水果糖和多少块巧克力就刚好分完呢?小组人数和分掉的水果糖的块数和巧克力的块数有什么关系?=3\*GB2⑶全班交流:=1\*GB3①水果糖实际上分掉〔46-1块,巧克力实际分掉〔38-3块。=2\*GB3②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最多人数就是45和35的最大公因数。2."你知道吗?"=1\*GB2⑴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GB2⑵组内交流:从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自己对哪部分比较有兴趣,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知识?=3\*GB2⑶自己写两个数,尝试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四、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公倍数和公因数练习一般→列举法特殊→根据两个数的关系直接写数字与信息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活动课总课时编号:1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教学目标:1.认识编码和生活的联系,了解编码的作用。2.了解一些编码的结构和含义,知道数字描述的信息。3.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编码。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编码和生活的联系,了解编码的作用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编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1.调查110、112、114、120、121、122、147、119、12315等特殊号码是什么号码;2.调查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3.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了解生活中用常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下面是一些特殊的号码,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吗?11011212112211411711912012315=1\*GB2⑴小组交流对这些号码的理解。=2\*GB2⑵全班交流:110……报警112……故障申告117……报时119……火警120……救护121……天气预报114……本地号码查询122……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3\*GB2⑶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号码?这些数字组成的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小结:将数字进行有规则的编码后,就能准确地表达信息了。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在班级里的编号。3.生活中有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开头是0,这是为什么呢?二、看一看1.分析研究。=1\*GB2⑴课件出示信封图片。=2\*GB2⑵小组交流:信封上各有哪些内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里隐含哪些信息?=3\*GB2⑶课件介绍邮政编码中每一部分数字的含义。=4\*GB2⑷全班讨论交流:在信封上填写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填上邮政编码的信件,便于工人师傅分拣和投递信件。2.实际应用。=1\*GB2⑴写出我们学校所在地或你家所在地的邮政编码。=2\*GB2⑵小组交流:其中每一部分数字表示什么信息。三、比一比1.小组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及身份证号码。2.小组讨论:=1\*GB2⑴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2\*GB2⑵不同人的身份证中为什么有相同部分?相同部分隐含什么信息?3.全班交流:=1\*GB2⑴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第1~6个数码代表行政归属;第7~14个数码代表出生年月日。第15~17个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脊柱术后康复指导考核
- 哈尔滨市中医院整形手术术前设计能力考核
- 中考株洲生物试卷及答案
- 大同市人民医院心脏CT与心脏MR基础读片考核
- 圆木加工算法题库及答案
- 中考数学夺冠题库及答案
- 天津市中医院生活质量评估考核
- 2025家装水电工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员工合同范本「版」
- 2025年茶馆舞蹈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工业皮带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新生儿患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便携式风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救护车司机驾驶员资格考试考前真题训练题库及答案
- 公路工程重大风险安全管控方案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
- 机场绿色能源管理与实践
- 新入职财务人员培训方案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洗涤厂合伙协议
- 信息系统权限审批表医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