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_第1页
清涧县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_第2页
清涧县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_第3页
清涧县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_第4页
清涧县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强劲推动,陕北农村沿袭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经济——小农经济纷纷解体。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大改变,人口经济政策发生了大改变,广大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移,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流动和转移,大批农村人全家融入城市,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房屋闲置或废弃,大片耕地撂荒,农业主体弱化,农村产业萧条,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社会功能整体衰退的村落,出现了大量的老龄化村庄。我们通常把常年外出人口达到本村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村界定为空壳村。空壳村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两多两少”(“两多”,即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多、留守人员“老少病残弱”多。“两少”即学龄儿童少、青壮年劳动力少。);房屋大量闲置毁坏、农田大量荒芜,路、水、电等设施落后,灌溉、垃圾场、路灯、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级组织严重弱化、功能丧失;农村经济衰落;科学、教育、医疗、金融等社会保障不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村民责任、道德意识退化。一、清涧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状况1.清涧县经济社会、人口老龄化概况清涧县位于榆林市最南端,境内山大沟深,地下矿产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全县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个办事处,639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2013年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219887人,其中农业人口190118人,18岁以下36441人,18岁至35岁76675人,35岁至60岁75364人,60岁以上33400人,70岁以上13090人,80至89岁2916人,90至99岁412人,100岁以上8人。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5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2元。2、清涧县“空壳村”老龄化发展现状关于清涧李家塔镇空壳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村名户籍户数常住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占常住人%村是否合并合并后村名是否空壳村楼上村251081181056%是铁连沟村是上惠家圪崂村8536329694667%是惠家圪崂村是军家屯村145784341456545%是军家屯村否后蒋家塔村5229162502550%是惠家圪崂村是王家沟村7923238423071%是惠家圪崂村是军庄村5414159211467%是铁连沟村是董家沟村6430301562950%是大舍沟村是腮罗也村2914122231774%是铁连沟村是大舍沟村12749442866373%是大舍沟村是铁连沟村7830292563563%是铁连沟村是三合村113984051785129%是军家屯村否前蒋家塔村3220113341750%是惠家圪崂村是长柏沟村4017174282486%是铁连沟村是张家沟村3413113201680%是郝家石硷村是高柳树村1606048510810496%是高柳树村是上郝家沟村5218202261350%是惠家园则村是郝家石硷村115724471387252%是郝家石硷村是后韩家山村5419131321753%是韩家辛庄村是西山里村231370201365%是郝家石硷村是刘家圪崂村29994161488%是惠家园则村是交草沟村33101121414100%是惠家园则村是邵家坪则村9843335784355%是高柳树村是前韩家山村7025223402768%是李家川村是李家川村1828065914510069%是李家川村是惠家园则村19548589896978%是惠家园则村是辛庄村5521191402870%是韩家辛庄村是贺家圪崂村30860121083%是韩家辛庄村是邓家圪崂村6735232634368%是邓家圪崂村是冯家庄24997171165%是凡家岔村是凡家岔村10640349765978%是凡家岔村是刘家石克村154497571%是凡家岔村是李斗家渠村6720212383695%是李家坪村是高家沟村33131102020100%是李家坪村是李家坪村13845383877283%是李家坪村是井河峁村221195181372%是凡家岔村是西里洼村6735232673045%是凡家岔村是安家畔村3316982424100%是邓家圪崂村是席家圪崂村7128215502448%是邓家圪崂村是李家沟村17827247453782%是凡家岔村是李家塔村1291204802107134%否否郝家坪村161092191579%是陈家山村是沙家河村251782301240%是官家沟村是韩家沟村7745289853845%是韩家沟村是韩家坪则村10731372565598%是韩家坪则村是霍家沟村61161892831111%是韩家沟村是生家洼村4017133261973%是韩家沟村是下郝家沟村7612251241875%是韩家坪则村是下惠家圪崂村6330244563257%是官家沟村是薛家渠村222184401230%是官家沟村是关家沟村7220214343294%是官家沟村是王家山村251288201785%是韩家坪则村是陈家山村116635661328061%是陈家山村是杨家渠村8229319534585%是杨家渠村是郝家畔村5124171432456%是后腰里村是吕家山村6435245674567%是杨家渠村是王马家圪崂村42191683636100%是王马家圪崂村是榆树腰村203987861897741%否是小庄则畔村28129022941%是后腰里村是西则洼村1245466100%是后腰里村是后腰里村3526128511733%是后腰里村是黄土洼村7617213302687%是王马家圪崂村是东拉河村153705691347858%否是李虎家坪村4554174402050%是王马家圪崂村是李家山村24163是杨家渠村是寺家塔村56802441563422%是呼家洼村是呼家洼村1361365112636224%是呼家洼村否榆树洼村7834270673552%是榆树洼村是曹家洼村6534214623658%是曹家洼村是薛家山村5420178362467%是榆树洼村是上山里村1484812975%是榆树洼村是葛家渠村4116131292276%是曹家洼村是林家圪崂村2517411100%是杨家渠村是梁家渠村5417215312683%是曹家洼村是下山里村65233133%是曹家洼村是左家山村120593501106761%是左家山村是闫家圪崂村9846121083%是左家山村是上石峪村1593614429%是左家山村是关于清涧乐堂堡办事处空壳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村名户籍户数常住户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占常住人%村是否合并是否空壳村合并后村名赵家沟村165587131355138%是是赵家沟柳沟村7323246521630%是是主腰坪村4916160321134%是是杨家畔杨家畔村11234464852630%是是榆山沟村5416214261038%是是麻则岔张家坪则村6222188541528%是是麻则岔村8023310462043%是是奥林寺村7224238321856%是是高山河高山河村9530358502550%是是陈家井沟村162606141423525%否是陈家井沟村陈家圪坨村15942604884147%否是陈家圪坨村周家圪崂村5821234621727%是是涧沟峪涧沟峪村8326358722231%是是李家石克村9225344732534%是是李家石克村薛家渠村5718245582035%是是高家硷村5416225602338%是是董家沟村李家岔村4413165301550%是是董家沟村5916241352057%是是李家沟村164554901234234%否是李家沟村乐堂堡村234709602306528%否是乐堂堡村曹家沟村8346315952122%是是曹家沟刘家河村5216164381642%是是杨家沟村7222291512243%是是薛家坪村11036449933133%是是薛家坪师家沟村8026303792025%是是寨则湾村8638586893438%是是寨则湾廿里铺村10429452602542%是是陈家河村178658211606239%否是陈家河村坡家沟村114456821224134%否是坡家沟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清涧小农经济不断萎缩,出现了空壳村。清涧空壳村出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85年到1991年),主要特征为“个别性、临时性外出打工”。中期阶段(1992年到2002年),主要特征为“半工半农、离土不离家、少数人出现了在城里定居”的状态。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候鸟式”的流动,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之间流动;二是“兼业式”往来,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季节外出打工。高峰阶段(2003年到现在)主要特征为“半工半农”向“全职非农”的离土离乡、全家外出转变,农民在城市里出现了大量买房定居的现象,房地产空前繁荣,城市房价直线上升,农村房无人问津,村庄到处是塌墙烂圐圙,窟窿眼窍,出现了大量的空壳村。清涧县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经历着由离土不离乡、到临时性外出、再到离土离乡举家外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居住人口急剧下降,孤弱老病留守,有的地方基层建设严重“缺血”,甚至连种地也有“断层”现象,山地全部撂荒。2013年,清涧县共有建制村639个,农村人口19万人,占总人口86%。从“空壳村”的数量看,全县目前出现的“空壳村”有570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89%,“中心村”54个,占9%,其中接近无人的村15个(留守人数10人以下)。据调查统计,除秀延街道办事处以外的14个乡镇(办事处),暂时性或永久性离开户籍所在地,不在农村固定居住的占到户籍总人数的80%,而且留守人口中60%以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3人口常年外出的村600多个,1/2人口常年外出的村400个,2/3人口常年外出的村570个;全县总户数50000多户,外出户数就达40000多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0%;劳动力外出务工5万多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2%,撂荒耕地4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二、“空壳村”都是“老龄化村”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夺,李鸿章感叹中国碰上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其实,21世纪中国的今天,条件不好的农村,出现大量的老龄化村庄,生存了几千年的村庄马上就要消失,也将同样碰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只是这一变局没有19世纪时来得那么直白,也更容易被忽视——就是中国的人口问题。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预计到2040年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0.56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村地区的平均生育水平高于城市,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地区更为严重。我们对李家塔镇78个村进行了空壳村老龄化调研,就有69个村庄是空壳村,5个无人村,只有军家屯、三合、李家塔、呼家洼4个条件好一点不是空壳村。乐堂堡办事处28个村庄全是空壳村,空壳村里60岁老年人占50%以上,随着这些老人年龄逐渐增大、消失,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不想回去,这些村庄也会变为无人村。三、空壳村人口老龄化建议通过上述对清涧县“空壳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可以得知,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所导致的农村劳力短缺是空壳村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又是治理空壳村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吸引青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经济因素。目前我县旧的农业体系小农经济已基本解体,新的农业组织形式现代农业还只是星星点点。农村要留住青年劳动力,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尽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据调查,当前我县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推进农业现代化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造成众多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萎缩,农民结构老龄化,平均年龄接50岁以上,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80%以上。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谈种地现象比较普遍,解决未来10年20年后“地谁来种”“农业靠谁来发展”的问题已很迫切。同时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更是让推进农业现代化缺乏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力资本。简而言之,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缺失。再加上清涧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荒山石坡,实现现代农业困难重重,农村现在基本上是一个老弱病残养老的地方,积贫积弱的留守群体越来越依靠政策性收入维持低水平的生活,用群众的话讲:“前庄住一个老汉,后庄住一个灰汉,中间住一个队干,广场人最多坐四个老汉”。所以空壳村问题,就是农村老龄化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解决空壳村的根本问题。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为主线,以推进老龄政策落实、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老年人优待水平、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需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空壳村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标志着经济、文化、卫生和社会安定的水平。当然,我们也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这个问题,空壳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1.空壳村适度消亡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空壳村、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空壳村逐渐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规律优胜劣汰发展的结果。50%至60%空壳村适度消亡是必然的,也是科学合理的,是现代大农业战胜小农经济的必然结果,对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和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党和政府不应该强迫和强制保留。把用于这些村的经费用于加快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档次适宜、设施配套、服务优质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体系。“十三五”期间,城市以街道、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5个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乡镇新建和改扩建30个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敬老院,用几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县、乡有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有活动中心和敬老院,居委会有活动站点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网络。2.撤村并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让空壳村适度消失针对我县“空壳村”“小、弱、差、散”的特点,以镇村综合改革中的撤乡并村工作为契机,对布局相对分散的“空壳村”,采取“大并小、强并弱、好并差”的办法就近并入附近的中心村。同时,要紧紧围绕以合理调整镇村规模、加快职能转变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状况等因素,结合移民搬迁、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等,注重长远,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村(社区)规模,整建制撤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一是合理调整村规模。将原有639个行政村分批次整合撤并为351个行政村,撤并比例为45.07%。一是对人口不足800人的614个行政村按照撤并原则,撤并288个行政村;二是保留原有800人以上的25个行政村和4个城区社区居委会。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撤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生存条件极差、经济落后的小村和空心村,以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人口较多的村为基础,建立大村或中心村。原乡镇撤并后,以撤销后的乡镇驻地村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和村(居)民自治服务职能。在条件成熟的大村或中心村、移民搬迁安置点设立新型农村社区,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切实提高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体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政府公共服务、村民互助服务、商业经营、文体活动等。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培养有理想的知识青年作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参与村务管理。积极引导迁出农民参与本村“空壳化”问题治理,摒弃原始、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小农经济意识,逐步走上发展特色产业、种养专业合作、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之路。3.空壳村的消失有利于陕北生态的恢复我市共有建制村5367个,农村人口163.48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农民38人。清涧共有建制村639个,农村人口19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农民112人,清涧人口密度明显大于全市。空壳村的适度消失,人口的大量转移,减轻了人们对生态的索取,有利于陕北生态的恢复,善待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才能恢复生态。只有从思想上认清退耕还林(草)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从行动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生态建设的自然规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从以前“人定胜天”,忽视自然界自我修复力,企图在干旱区造林“挡”沙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保护好当地现有的树种、草种,发挥其自然演替的优势。利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步伐,靠经济建设客观规律转移贫困地区人口,减轻人们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合理减少村庄密度、人口密度,减轻大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只有给大自然恢复的机会,它就会给你满意的奉献。4.树立生态大市、生态强市的思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实施”绿色养老工程”,向大自然要“养老金”,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家庭生活不够富裕的地方,对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优,同时大大减轻了社会的养老负担。森林生态系统维持了土壤、空气和水的平衡、气候稳定、氧气循环、降低污染、净化大气和水源,并且对流域保护、土壤形成、碳固定和野生动物栖息至关重要。森林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美对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娱乐不可缺少、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不可缺少。满眼绿色、鲜花盛开、优美清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陶冶人们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从生态立国、生态强国的高度认识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通过植树造林解决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两大心腹之患。一是解决无定河、黄河上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水患。二是加大沙漠化的治理力度,实现人进沙退而不是沙进人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准确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评价机制,建立起完善的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国家的造林款由给造林者补转变给有林者补,成立西部生态购买局,政府由自己建生态向买生态过渡,农民由种树种草向护树护草过渡,退耕还林还草走向市场化。5.开发空壳村,建设生态村,变输血为造血,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