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_第1页
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_第2页
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_第3页
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_第4页
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共9页一、选择题:1、历史老师在介绍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右边组图是山顶洞人时期留下的遗物,图中不可能反映山顶洞人的历史信息是A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B会缝制衣服C会人工钻木取火D懂得爱美3、下列哪些活动生动展现了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图景?①山顶洞人采集、狩猎、捕鱼②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③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粮食作物粟④商周时期人们种植五谷,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4、右边图片1、图片2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造成这种建筑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双方A建筑观念不同 B生活习惯不同C使用的工具不同 D所在地气候、环境不同5、2012年4月3日起大型史诗纪录片《黄帝》通过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在全球播出。下列哪一情景或介绍不可能在片中出现A黄帝与炎帝结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B黄帝创建第一个王朝——夏朝C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黄帝的事迹D炎黄子孙在黄帝陵拜祭6、《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氏族时期C尧舜禹时期D西周建立初期7、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A商B秦C夏D周8、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反映了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郡县制代替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9、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爱民如子10、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奴隶制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与②③对应的是A夏朝、商朝B西周、东周C商朝、西周D商朝、东周11、读右边《周初形势图》,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诸侯国,众多诸侯国的诞生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12、学习《春秋五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原因是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13、某名胜有一副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A大禹陵B古运河C都江堰D武侯祠14、七年级某班同学张华,在编排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时,为商鞅设计了下列言论,你认为哪项不恰当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C保留没有军功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5、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是全国上下关心的焦点。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B免除徭役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16、成语“因祸得福”、“否极泰来”包含对立的双方可以转化的道理,春秋晚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辩证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韩非D墨子17、下列战役中,决定秦王朝成与败的关键战役是①城濮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桂林之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8、每个节日都承载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熏陶、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认同。由于人们对屈原的认同,端午节便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人们对屈原的认同”集中体现在A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C孜孜以求的探索品质

D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1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24个节气之一。我国历史上最早测定一年有24个节气并指导农业生产是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商朝20、2012年12月京广高铁全线运营,而历史上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万里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2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世袭制2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B秦始皇镇压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C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D秦始皇统一六国23、我国幅员辽阔,历史上曾不断出现割据局面,各地方言不一致,但文字始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史实,它是A西周大篆B秦朝隶书C秦朝小篆D汉朝隶书24、从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可以看出,秦朝的暴政突出地表现在A生活的奢侈B可怕的殉葬C繁重的徭役D残酷的刑罚25、右边示意图反映出的信息有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②沿用了西周分封制③废除了地方分封制④采纳了韩非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6、春秋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改变上述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的是A周文王B齐桓公C秦始皇D汉武帝27、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秦始皇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A御史大夫 B太尉C丞相 D县令28、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夏朝C汉朝D商朝29、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中医的理论被中国人称为“国粹”。以下著作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水经注》30、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商朝B秦朝C汉朝D三国31、《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许相诈相攻”,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历史画面有关ABCD32、提示一: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示二: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提示三:重视“以德化民”。与以上提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江南开发C文景之治D丝绸之路33、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D汉武帝时匈奴的势力衰弱34、冠军的典故源自霍去病。十七岁时,他在反击匈奴的战斗中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给她这一封号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始皇D汉武帝35、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3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从中读不到的人物传记是A秦始皇B陈胜吴广C汉武帝D诸葛亮37、下表是同学甲在复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制作出的简表(部分),其中错误的是A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C秦朝雕塑艺术兵马俑D西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38、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39、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40、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古代取得的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A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C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D华佗编写医学体操“五禽戏”41、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加强思想控制和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C社会大变革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42、七年级(4)班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曹操故事”,情节安排错误的是A在官渡,曹操亲率精兵出击袁绍大军B在赤壁,曹操中了火攻之计C在书房,曹操仔细阅读《伤寒杂病论》D在洛阳,曹操废汉建国号魏43、杜甫诗赞诸葛亮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其中“三分国”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B魏、蜀、吴的建立C“挟天子以令诸”D官渡之战44、关于三国时期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经济明显恢复和发展B三国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D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45、下列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和结果搭配错误的是A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了基础B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巨鹿之战项羽打败了秦军的主力D淝水之战南方混乱割据,北方社会稳定4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东晋②前秦③北魏④西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4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纷纷“南渡”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49、某同学想写一篇关于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小论文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50、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C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D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5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大变革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形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生产工具的变革: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牛耕图(1)图片中的两种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至迟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对当时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二)社会制度的变革材料二: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先后在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2)根据材料二的叙述,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了什么新的社会制度?(3)结合课本所学,说说商鞅变法有哪些“显著”的“效果”?(三)“百家争鸣”的出现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4)关于战争的争鸣: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符合儒家“仁”的思想。墨家创始人墨子关于战争的主张是什么?兵家鼻祖孙武关于战争的军事格言是什么?(5)如果你也加入关于战争的争鸣,你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6)关于治理国家的争鸣:道家继承人庄子认为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继承人孟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7)你认为这些治国主张中哪些观点具有现实意义?(1分)52、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课本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