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出现肘外翻的危险因素探究,儿科论文_第1页
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出现肘外翻的危险因素探究,儿科论文_第2页
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出现肘外翻的危险因素探究,儿科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出现肘外翻的危险因素探究,儿科论文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影响因素。方式方法回首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5月进入该院治疗的14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行肱骨外髁骨折术后能否出现后肘外翻分组,将肱骨外髁骨折后无肘外翻患儿80例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并将肱骨外髁骨折后出现肘外翻患儿60例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记录并分析其可能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手术入路方式、寓居地、术后能否镇痛、术后出现并发症、内固定方式及营养状况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10岁)、骨折分型(C型)、复位质量(复位不良)、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14d)、有骨质疏松、手术机会(≥7d)及肥胖患者占比分别为26.67%、90.00%、81.67%、76.67%、70.00%、41.67%及75.00%,高于对照组的12.50%、65.00%、55.00%、65.00%、53.75%、40.00%、78.75%及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0岁)、骨折分型为C型、复位不良、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14d)、有骨质疏松、手术机会(≥7d)及肥胖是儿童肱骨外踝骨折后发生肘外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45、3.645、4.846、2.827、3.500、2.556及2.714,均P0.05)。结论年龄、骨折分型为C型、复位质量、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及手术机会是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要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本文关键词语:肱骨外髁骨折;肘外翻;儿童;影响因素;肱骨外髁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和部分会引起滑车骨骺的关节内骨折[1]。肱骨外髁骨折在儿童肘关节创伤中是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儿童和青少年间较为常发,假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2]。临床针对肱骨外髁骨折只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但在术后会引起后肘外翻畸形,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时会明显增加肘部外翻角,可超过30°,影响患儿后期肘关节正常发育[3]。因而,对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代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发生率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根据。1、资料与方式方法1.1、资料来源回首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5月进入本院治疗的14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行肱骨外髁骨折术后能否出现肘外翻分组,将肱骨外髁骨折后无肘外翻患儿80例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并将肱骨外髁骨折后出现肘外翻患儿60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观察组:女30例,男30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0.83±1.56)岁;肱骨外髁骨折病程1d~6个月,平均病程(3.23±1.50)个月;收缩压(SBP):15~18kpa,平均SBP(16.65±0.05)kpa;舒张压(DBP):11~14kpa,平均DBP(12.65±1.05)kpa;心率(81~99)次/min,平均心率(90.00±6.60)次/min;骨折部位:左侧25例,右侧35例;骨折原因:摔伤30例,挤压伤10例,撞击伤20例。对照组:女40例,男40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10.03±1.26)岁;肱骨外髁骨折病程1d~7个月,平均(3.50±1.33)个月;SBP:15~17kPa,平均SBP(16.62±0.03)kpa;DBP:11~15kpa,平均DBP(12.67±1.03)kpa;心率(80~98)次/min,平均心率(89.95±7.00)次/min;骨折部位:左侧35例,右侧45例;骨折原因:摔伤40例,挤压伤10例,撞击伤3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肱骨外髁骨折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相关标准:上臂远端肘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疼痛压痛部位在上臂远端,偶然可扪及骨擦感,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肘关节一般呈现半屈曲状。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类型。排除标准:患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明显病变者;中重度骨质疏松者;患传染性疾病者;患免疫系统疾病者;患精神疾病者;开放性或多发性骨折病史者;凝血功能受损者。1.2、方式方法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制作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并记录其年龄、性别、寓居地及肥胖情况等;通过查阅病案明确患儿能否有术前合并症、骨折分型、手术入路方式、内固定方式、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能否镇痛、复位质量、术后有无并发症、能否有骨质疏松异常感觉和状态及手术机会选择等。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比拟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手术入路方式、寓居地、术后能否镇痛、术后出现并发症、内固定方式及营养状况情况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年龄(10岁)、骨折分型(C型)、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14d)、有骨质疏松、复位质量(复位不良)、手术机会(≥7d)及肥胖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0岁)、骨折分型为C型、复位质量不良、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14d)、有骨质疏松、手术机会(≥7d)及肥胖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表1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单因素分析[例(%)]表2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Logistic回归分析3、讨论肱骨踝骨折往往发生于肱骨干以及肱骨踝的交界处,会于肱骨干轴线以及肱骨踝轴线间产生前倾角,一般为30°~50°,此为发生肱骨踝骨折的解剖因素。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肱骨踝内部或者踝前方,且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出现骨折,将很容易的损伤神经血管[5]。肱骨踝的内侧、外侧分别有尺神经及桡神经,肱骨踝骨折的侧方移位也会损伤以上神经。肱骨踝骨折患儿的肱骨下有骨骺,若是骨折线穿过骨骺板,会对骨骺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钉扎或切开复位入路及经皮针刺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后,固然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时常出现肘外翻,影响其预后[6,7]。正常的肘关节处于完全伸直状态下也会有轻度的外翻现象,男性和女性外翻角度大概为10°、15°,除此之外翻角又叫携带角[8]。假如此携带角增大,前臂外展严重,称为肘外翻,此时属于关节畸形[9]。早期肘外翻一般无明显异常感觉和状态,肘关节活动也无明显障碍,伴随外翻病情的不断发展,手部内在肌无力,萎缩后会造成上臂远端或者肘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10]。针对外翻较为严重的患者,由于尺神经一直被高张力牵拉,或者在遭受外界损伤后会因尺神经粘连而被摩擦,有可能引发迟发性尺神经炎,尺神经损伤等异常感觉和状态,一般在不自觉状态下出现手尺神经支配区刺痛和感觉障碍(小指及环指一半),甚至还会引起肘管综合征、肘关节骨关节,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肘外翻发生对改善其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年龄、骨折分型为C型、复位质量、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手术机会及肥胖是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在发生肱骨踝骨折后,假如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患儿的血运、肌肉及关节组织均会被影响,且会因疼痛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响,此时会加剧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治疗难度加大,错过最佳固定复位机会,加大术后肘外翻概率[11]。一般而言,骨折分型程度越严重,复位固定手术的难度越大,对四周软组织的损伤越大,且患儿的机体耐受力较差,加大术后肘外翻概率[12]。儿童发生肱骨踝骨折且经手术治疗后,其受伤时年龄越小,软骨性骨折占的成分越大,且该类患儿好动、自主意识差,不能很好地遵医嘱进行术后骨折修养,会增加肘外翻风险[13]。并且,患儿假如出现骨质疏松,骨密度较低,将造成骨质不稳定情况加剧,会减弱手术治疗效果,且术后肌肉容易疲惫甚至痉挛,易造成肢体功能障碍,肘外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14]。有研究[15]表示清楚,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的质量可能与术后出现肘外翻等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复位不良,骨折断端不能较好的进行愈合,在外力或本身病理因素的作用下,移位严重,肘部的屈曲和伸展会向上延伸,外翻也随之产生。肥胖是复杂骨折以及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突出的内侧棘可与肌肉受压和骨折线倾斜有关,这可以作为骨折不稳定性的间接发现。同时肥胖患者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内棘角较小,切开复位难度加大,手术风险加大,且肥胖患儿机体愈合能力较弱,术后出现肘外翻概率由此增加。而术后假如在较短时间内就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处还未有效愈合,锻炼活动会加大前臂收缩程度,牵拉撕裂附着的骨质,使得骨折块不断活动,产生移位,继而产生外翻[16]。因而,要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发生后尽早进行骨折手术治疗,并关注年龄较小、肥胖及骨折类型为C型患儿的骨折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干涉措施[17]。同时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其骨质疏松情况,选择科学的机会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提升固定复位质量,以此来减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发生概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18]。综上所述,年龄、骨折分型为C型、复位质量、术后开场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手术机会及肥胖是引发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的危险因素,要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肱骨外髁骨折后肘外翻。以下为参考文献[1]封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及肘外翻畸形的防治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7:1-50.[2]DelValle-HernandezE.Marrero-BarreraPA,BeatonD,etal.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pediatricsupracondylarhumeralfractures[J.PRHealthSciJ,202136(1):37-40.[3]KarimMA.HosnyA,AbdelatifNMN,etal.Crossedwiresversus2lateralwiresinmanagementofsupracondylarfractureofthehumerusinchildreninthehandsofjuniortrainees[J]JOrthopTrauma,2021,30(4):123.[4]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605-606.[5]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635-637.[6]KzlayYO.AktekinCN,OzsoyMH.etal.Gartlandtype-3supracondylarhumeralfracturesinchildrenwhichopenreductionapproachshouldbeemployedafterfailedclosedreduction[J]JOrthopTrauma,2021,31(1):1.[7]马超,肖鲁伟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时关节功能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当代医生,2020,52(16):13-16.[8]朱峰,宋相建,珍分期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继发肘外翻畸形[J]临床骨科杂志,2022.,22(3):379-380.[9]肪,郭琰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06,8(1):13-15.[10]郝强,刘凯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期间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20.4(29):141-142.[11]StefanovicB,VukasinovicZ.StankovicS,etal.Emergencyordelayedsurgicaltreatmentofunstablesupracondylarhumeralfracturesinchildren[J].SerbJExpClinRes,2021,18(2):145-150.[12]胡国鹏,桂凯红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I]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3(3):263-266.[13]LyuJM,LinCF,LanLQRiskfactorsofcubitusvarusinhumeralcondyarfractureafterconservativetreatmentinchild[J].ChinJOrthopTraumato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