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文化探析,中医养生论文_第1页
云南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文化探析,中医养生论文_第2页
云南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文化探析,中医养生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文化探析,中医养生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人文与医学的视野出发,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挖掘云南地方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内容,按四时节气不同对立春、春节、立夏、端午节、立秋、中秋节、冬至及腊八节等节日饮食加以分类阐述,并以中医阴阳四时学讲为理论基础,分析岁时节日饮食民俗中深切厚重的中医养生文化内涵。本文关键词语:岁时节日;饮食民俗;天人相应;四时养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古代天文、历法、气候、地域以及节气相关,能够讲节气同时也就是节日,节气与健康息息相关。(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讲: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这里的八正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它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以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节气前后,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生物节律和新陈代谢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发病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人们在生活中逐步构成了一些古老的节日民俗,用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到达健身防病的目的。俗话讲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健康、延年益寿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国家最早的一部医药文献(黄帝内经〕中,牵涉饮食方面的阐述就有40多篇,华而不实提到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的理论,华而不实(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岁时节日饮食民俗是传统节日民俗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选择和食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正如中药有五性和五味之分,食物也同样讲究性味,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华而不实生动地诠释了古老朴素的中医养生文化。1春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场上升,春属木,通于肝气,此时人体的肝气也随之升发。春天肝气最足、肝火最旺,因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1]。唐代名医孙思邈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气过旺容易克伐脾土,进而引起脾胃病。因而,春季的饮食原则是减酸益肝而养脾气,由于酸是肝的本味,所以应该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春天人们要注意少吃酸性食品,多吃甜味的饮食,这样才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1.1立春饮食春季应该吃一些辛温发热和升提的食品,以帮助体内郁积的阳气向外发散。[2]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一般在冬至后46日或大寒后15日。立春有特定的饮食风俗,通常有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之讲。春饼是以优选的面粉、加水,发酵后制成春饼皮,馅选豆芽、韭菜、笋丝、肉丝等,用春饼皮卷包而食。春卷则是将制好的馅摊放在春饼皮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外酥内嫩,香脆可口。在云南昆明,人们在立春这天吃春卷,俗称咬春。春卷皮用面粉制成,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有健脾益气的成效。春卷馅用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华而不实一定要有韭菜和豆芽。春季养阳,春天气候乍暖还寒,需要保卫阳气,中医以为韭菜味辛甘,性温,有温中补虚,调和脏腑的功能。而豆芽味甘性凉,具生发之性,有清热和胃的功能,温凉相配,补而不热。春季的很多疾病都与外阳引动内热有关,因而春季要顺从阳气向上向外生长的特性,使人体的阳气得到长养和疏放。1.2春节饮食春节是我们国家农历的年节,节期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场到正月十五,俗称过年。春节时令饮食主要以糯食为象征性代表,如年糕是民间除夕和元宵必备的美食,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因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年年高升。云南鹤庆地区的白族人,在大年初一那天全家都要吃米糕,被称为吃熟年。中医以为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生津止渴等成效。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如布朗族、佤族、傣族、德昂族等过年时都会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德昂族的春节是受汉族的影响而过的,在过年时要准备青糯米粑粑。布朗族的年节一般过三天,第一天类似汉族的除夕,要打理清扫寨内,家里的卫生,第二天就是杀猪宰牛,做糯米食品。壮族有在春节食用花糯米饭的风俗,花糯米饭是把糯米洗净放在几个土碗,再把几种可食的野生植物根、茎、叶、花分别捣碎,将其色汁分别拌在浸泡过的糯米里,经过一段时间,颜色浸透糯米,再把糯米蒸熟捏成饭团。这种糯米饭颜色多达六七种,色彩斑斓,壮族人在过年时相互赠送花糯米饭,意思是祝愿一年到头吉祥如意、愉快幸福。新平的花腰傣有一项很有意思的过年传统风俗,每年春节大年初一,这天的早饭要由家里的男人们来做,当公鸡鸣叫时,男人们就会去挑新水,回来包汤圆,以此慰劳辛苦了一年的女人们。[3]汤圆是过年常见的食品,十分是元宵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食用汤圆,吃汤圆主要突出一个圆字,象征合家团聚,和和美美。汤圆主要以糯米粉为原料,一般会参加芝麻、大枣、花生或豆沙等作馅。大枣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作用;黑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成效。大理地区正月初五还有葛根会,这天人们会纷纷身着盛装,有的挑着小吃,很多人则挑着黄白鲜嫩的葛根,摆摊叫卖葛根。中医四季养生倡导春夏养阳,春天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补充人体阳气,有助于加强抵抗力,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2夏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一年四季中,夏季气候炎热,生机盎然。对于人来讲,此时是阳气最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泼踊跃于机体外表。[4](摄生消息论〕讲:夏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夏五行属火,火克金,肺脏精气在夏季下降到最低,所以夏季的饮食原则应该是减苦增辛而养肺。2.1立夏饮食立夏是夏天的开场,温度明显升高,所以立夏的饮食风俗以平补为主。唐代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云南白族每年立夏要吃松花麦饭。所谓松花麦饭就是把松树细花抖落在提篮里,倒在煮熟的小麦饭里,再加上麦芽糖即可食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松花味甘性温,润心肺,主头痛眩晕。中医学以为夏属火,火属心,养肺当降火,所以宁心才可养肺。小麦味甘性平,有补益脾胃、除热止渴、养心安神的成效,麦芽糖味甘性温,补虚健脾。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夏季食用小麦制品有利于健脾养心,符合夏季饮食宜清淡的原则。2.2端午节饮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已接近盛夏,天气越来越炎热,暑夏容易耗气伤津,使人体阳气外越,表气不固,可致多汗、倦怠、心烦、口渴等异常感觉和状态。夏天应该尽量减少阳气外泄,以到达春夏养阳的目的。粽子是汉族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但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在端午节也同样食用粽子,如大理白族在端午节时不仅要互相馈赠粽子,还要互赠衣鞋、茶食等。粽子是由苇叶、竹叶或者荷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生津止渴、固表止汗等成效;苇叶能够除烦止渴、清热生津;竹叶能利尿排毒、清热除烦;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老昆明人在端午节当天都会包粽子、煮芽豆、煮鸡鸭蛋,十分是煮大蒜。民间传讲早餐空腹食用大蒜鸡蛋能够避五毒,大蒜一定要煮到软烂为止,从早晨就开场食用。中医以为大蒜味辛热,能开胃健脾、消积化食,驱秽邪、解暑气、辟瘟疫、消痈肿。普洱地区的端午节还有一项特殊的饮食民俗,俗称吃百草根。每逢端午节,普洱的大街小巷便开场摆满了各种各样药效各异的药根,有茴香根、鸡刺根、小红蒜、重楼、何首乌、理肺散、满山香、牛膝、当归、牛蒡子根、天冬等,构成了普洱独具特色的端午药市。由于普洱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瘴气比拟重,十分是在端午节前后,当地人往往会出现浑身无力、茶饭不思的异常感觉和状态,因而食用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根茎,能够驱逐一年来体内的浊气,同时补益正气以抵抗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疾病。2.3特殊民族节日饮食云南少数民族在农历五月还有一些比拟十分的节日,花街节是云南地区傣族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各地、各支系中稍有不同。元江的花街节大多在农历五月举行,华而不实,吃秧箩饭的民俗比拟有特点,女孩会把盛装在小竹箩里的糯米饭亲手喂给小伙子吃,以表示出爱慕之情。[5]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浩大节日,在彝族、白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和普米族中都流传甚广,通常都在夏日举行。云南彝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荞麦味甘微酸性寒,有健脾消食、解毒敛疮的成效。这些饮食民俗都符合中医夏季养生原则,富含深切厚重的中医理论。3秋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气候由热转凉,逐步变得枯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转为阴盛的时期。中医学以为,秋气多燥,燥邪伤人,容易损伤津液。秋天应该注意滋养肺脏,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于季节为秋,此时容易发生咳嗽或口干舌燥等异常感觉和状态,所以秋天要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清和均匀。3.1立秋饮食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场,这天的饮食有很多的讲究。在云南镇雄,立秋这一天会用布袋盛红豆放入井底,及时取出后,男女老幼各吞服数粒,饮生水一盏,[6]当地以为这样能够预防痢疾。从中医角度来讲,红豆能够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秋天吃红豆能够养生,这是由于,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调理脾胃,饮食方面药注重清热、利湿、健脾,红豆正好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红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能够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3.2中秋节饮食秋季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中秋节,如壮族的拜请月神节、拉祜族的月亮节等。月饼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最早是用于祭祖、拜月的供品,主要用面粉制成,馅心有蛋黄、火腿、五仁、豆沙、玫瑰、莲蓉等。由于中华民族在节日中强调血缘家族团结,此后月饼才有了团聚的意义。中医以为,燥为秋令,肺为秋脏,燥胜则易伤肺,秋季要防燥,饮食宜辛平,而月饼甘润,润可去燥,起到保养肺气的作用。4冬季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思想冬季草木凋谢,兽藏虫伏,是自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饮食养生也进入藏的阶段,即进补。萌育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为下一年开春直至全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7]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冬季养生的宗旨是敛阳保阴,使二者协调。中医以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在冬季主令。因而冬季养生应以护肾为主,适度服用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等。4.1冬至饮食冬至是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十一月。冬至表示严冬就要到来,是阴阳转折的时间,此时阳气渐生,阴气渐降。在云南,冬至普遍流行的食品是汤圆,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讲法,天代表阳,吃汤圆是为取其圆以达阳气,食用象征阳的圆子,以庆贺阳生。昆明、禄劝一带食用豆面团,实际上也是同样的寓意。相对于其它季节,冬季人们会感到食欲比拟旺盛,此时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也较好,饮食中可适当参加高热、高营养,补益力强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动物类食品,对阳虚寒盛的人十分有效。云南很多地方在冬至日都有食用羊肉的风俗,如大理在冬至日会烹牛羊肉羹,昭通则以热药和羊肉食之,从中医角度来讲,羊肉味甘性温,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冬季食用羊肉能够滋补身体、暖身驱寒。文山马关还盛行食用狗肉,民间谚语有:三伏天吃狗肉避暑,三九天吃狗肉驱寒的讲法,中医以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成效,食用狗肉具体表现出了中医冬令进补的养生观念。4.2腊八节饮食十二月俗称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节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主要的节日饮食是腊八粥。相传fo祖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fo,后来fo教信徒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供fo,因而腊八粥又称fo粥。粥是民间百姓的主食之一,人类食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讲:糯米、秫米、黍米粥,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等作用,食粥益寿是古人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腊八粥主料是米和豆,除此之外还参加红枣、莲子、白果、花生、核桃、桂圆、栗子等,腊八粥暖和滋补,具有健脾、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的效用,还有驱寒的作用,是很好的冬令补品。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讲: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饮食民俗中,人们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既加强了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又有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讲: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相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