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_第1页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_第2页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_第3页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_第4页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化痰药第十三章

化痰药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化痰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注意事项、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2.掌握半夏、贝母、桔梗的功效、应用,相同药物异同点。3.熟悉燥湿化痰、温肺化痰、清化热痰等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含义: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二、

适应症:主治痰证、咳嗽和喘息。一、含义:

1.痰证: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眩晕;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

2.咳嗽、气喘。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1.痰证:

三、应用注意:

1.注意配伍: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①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配伍其他类药物。②“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③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

三、应用注意:

四、分类:

1.温化寒痰药—性味苦温,以温化寒痰为主。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及痰浊流注之证。2.清化热痰药—性寒凉,以清化热痰为主,用于热痰燥痰引起的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干咳少痰及惊痫癫狂、瘿瘤、瘰疬等证。3.止咳平喘药—性味辛苦,有寒、温之分别,以降气宣肺平喘为主,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喘息证。四、分类: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外用有消肿止痛作用。

适应症: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

常用配伍: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第一节温化寒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半夏《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处方名】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制半夏生半夏半夏《神农本草经》【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味辛性温而燥,为温化脏腑寒痰、湿痰之要药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辛散温通、燥湿行气、祛痰散结、散痈消肿【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味辛性温而燥,为温化脏腑【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胃热、寒、虚)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痰饮或胃寒配生姜-----如小半夏汤,胃热呕吐-----配黄连,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如大半夏汤【应用】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如半夏泻心汤;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气郁痰凝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瘿瘤痰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或毒蛇咬伤——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4.瘿瘤、痰核、痈疽【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过用。外用适量。

生半夏散结消痈,

清半夏化痰止咳,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使用注意】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过用。外用适量。本品中毒时可用生姜汁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除。附:水半夏功同半夏,但无降逆止呕之功。歌括:

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功首。消痞散结和胃,有毒并反乌头。本品中毒时可用生姜汁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除。止呕药之比较生姜:胃寒呕吐

紫苏:气滞呕吐石膏、芦根、枇杷叶:胃热呕吐陈皮: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的呕吐半夏:胃寒呕吐、胃热呕吐、胃阴虚呕吐、胃气虚呕吐止呕药之比较生姜:胃寒呕吐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

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

天南星《神农本草经》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来源】为【处方名】天南星南星制南星【药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利膈下气、消痰定眩,涤痰祛风止痉、生用又能攻坚散结、解毒消肿。【处方名】天南星南星制南星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利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湿痰阻肺,咳喘痰多——与半夏相须为用,并配枳实、橘红,如导痰汤。

热痰咳嗽——配黄芩等,如小黄丸。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局方》);破伤风角弓反张——如玉真散。癫痫——与半夏、全蝎、僵蚕等同用,如五痫丸(《杨氏家藏方》)。

【应用】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

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宫颈癌:生天南星外用治疗有效;腮腺炎:生天南星研粉醋浸5天后外涂局部。【用法用量】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

【鉴别用药】

相同: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

不同: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

天南星则走经络,偏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鉴别用药】

附药:胆南星

功效: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主治:痰热咳嗽、痰热神昏、惊痫抽搐及中风痰迷、舌强不语等症。附药:胆南星半夏-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消痞,主脘腹痞闷,呕吐反胃,燥湿化痰妊娠恶阻。为降逆止呕良药消肿散结南星-善祛经络风痰,又能解痉主风痰癫痫,中风、惊风、破伤风。为祛痰止痉良药

二者均治痰饮喘咳,中风眩晕及痈疽,瘰疬等。半夏-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

白附子—功同南星,且能引药上行,善治

痰湿阻滞头面经络疾患及正偏头痛,又能止痒。

白芥子—善治经络之寒湿之痰而利气,又燥湿化痰能温肺止痛,善治痰滞经络之胁肋胀痛,肢节麻木疼痛,阴疽痰核等。

旋覆花-偏行水、降气、止呕。用于噫气、呕吐及水肿。均可治寒痰、湿痰之咳嗽痰多和痰浊流注之证。白附子—功同南星,且能引药上行,善治白前—降气消痰。专治寒痰湿痰咳嗽。皂荚、皂刺—祛痰开窍消肿(皂刺—排脓、杀虫)猫爪草-散结消肿,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白前—降气消痰。专治寒痰湿痰咳嗽。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豆科皂荚豆科皂荚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第二节清化热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适应症: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并适用于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常用配伍: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使用注意: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第二节清化热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桔梗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处方名】桔梗白桔梗粉桔梗玉桔梗炒桔梗桔梗《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辛开苦泄、宣散开提、祛痰利气宣肺泄邪、利咽开音,利气排脓【药性】苦、辛,平。归肺经。辛开苦泄、宣散开提、祛痰利气【应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宣肺、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咳痰——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风热咳痰——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外邪犯肺,咽痛失音——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咽喉肿痛、热毒盛者——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应用】

3.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常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亦可增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l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3.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使用注意总之,桔梗为升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之舟楫,善载药上行,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高分,使清气得以上升,浊气自可下降,治一切咳嗽之证,又因其宣肺气,而又能治失音癃闭、痢疾等。此法称谓“提壶挚盖法。歌括:载药上行桔梗,宣肺祛痰排脓,肺痈咳吐脓血,善治咽喉肿痛。总之,桔梗为升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之舟楫,善载药上行,能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处方名】川贝母川贝

川贝母《神农本草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性寒味微苦,清泄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能开郁结、行滞气、清痰热、破痰结、消肿痛【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性寒味微苦,清泄肺热化【应用】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肺阴虚劳嗽——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肺热肺燥咳嗽——配知母,如二母散。

2.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痰火郁结之瘰疬——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浙贝母

《轩岐救正论》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处方名】

浙贝母浙贝象贝大贝

浙贝母《轩岐救正论》【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药性】苦,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寒清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苦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痈【药性】苦,寒。归肺、心经。寒清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应用】

1.风热、痰热咳嗽。风热咳嗽咳嗽——配桑叶、牛蒡子同用,痰热郁肺咳嗽——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本品苦泄清解热毒痰火瘰疬结核——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瘿瘤——配海藻、昆布;疮毒乳痈——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桃仁【应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鉴别用药】

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

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咳嗽为宜。而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用法用量】煎服,3~10g。【鉴别用药川贝—甘寒滋润,长于清热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化痰止咳浙贝—苦辛寒开泄,善于清热散清热散结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痈肿瘰疬疮毒。二者均治痰热咳嗽瘰疬疮毒。

川贝—甘寒滋润,长于清热止咳,瓜蒌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葫芦科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处方名】瓜蒌栝楼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瓜蒌《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葫芦科本植物【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甘苦而寒,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开胸除痹、散结消痈种仁体润而滑,润燥滑肠【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甘苦而寒,善清肺热、

【应用】

1.痰热咳喘。

痰热阻肺,咳嗽痰黄——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燥热伤肺,干咳无痰——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胸痹、结胸。

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配薤白、半夏,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痰热结胸——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应用】

3.肺痈,肠痈,乳痈。

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肠痈——配败酱草、红藤等,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4.肠燥便秘。

瓜蒌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3.肺痈,肠痈,乳痈。4.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鉴别用药】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兼有瓜蒌皮、仁之功效种仁去油——瓜蒌仁霜:功同瓜蒌仁而力缓根——天花粉:长于清热解毒、生津【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竹茹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

【处方名】

竹茹竹茹《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甘寒性润入肺,善清化热痰清胃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甘寒性润入肺,善清化热痰清胃热【应用】

1.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肺热咳嗽,痰黄稠——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胃热呕吐——常配黄连、黄芩、生姜,如竹茹饮胃虚有热呕吐——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胎热之恶阻呕逆——配枇杷叶、陈皮等。

【应用】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清化热痰药比较桔梗:宣肺排脓,善利胸膈咽喉,无论寒热消肺痈清瓜蒌: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消乳痈肠痈,除胸痹贝母:偏润,善治内伤久咳,燥咳,化清热化痰止咳,浙贝母:散结消痈偏燥,善治风热、痰热咳嗽热竹茹:善祛燥痰,热痰,除烦止呕

竹沥:滑痰力胜,善疗热痰咳嗽清热力胜,定惊利窍痰

天竺黄:善清热痰而安神

前胡:宣散风热,降气化痰,善治外感凤热咳嗽清化热痰药比较桔梗:宣肺排脓,善利胸膈咽喉,无论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为治瘿专药,清热解——多用治痰毒,凉血止血海蛤壳火郁结的瘰疬清肺,利尿制酸。海藻、瘿瘤、痰核利水清热作用较强。昆布等。消肿软坚作用较强。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瓜蒌—(全、皮、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润肠、主结胸、胸痹症及疮痈肠燥便秘。竹茹—除烦止呕,主燥烦不宁,胃热呕吐。(附:竹沥-清心胃豁痰利窍,天竺黄-清心祛痰,定惊,主小儿惊风)清化热痰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主顽痰结聚,痰壅生风之惊风癫痫,抽搐等。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主肺热及外感咳嗽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主瘿瘤、瘰疬昆布痰核、水肿胀满、脚气肿痛等,反甘草

均治热痰咳嗽等。瓜蒌—(全、皮、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化痰药小结温化寒痰药★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南星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祛风止痉○禹白附解毒散结,止痛○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旋覆花降逆止呕降气化痰○白前化痰药小结温化寒痰药小结半夏:湿痰、寒痰要药,尤善治湿痰;止呕良药。有毒,内服宜制用。反乌头。南星:燥湿化痰力强,善治寒湿顽痰;又为肝经风痰之要药。有毒,内服宜制用。白附子:风痰要药,尤善头面诸疾。有毒,内服,宜制用白芥子:温肺祛痰善治寒痰,尤善治“皮里膜外之痰”;又祛经络之痰。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忌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易发泡,皮肤过敏者忌用。旋覆花:功善降肺、胃之气,为治肺、胃气逆病证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包煎。白前:微温不燥,专入肺经长于降气祛痰而止咳,治多种咳嗽痰多。温化寒痰药小结半夏:湿痰、寒痰要药,尤善治湿痰;止呕良药清化热痰★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川贝母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开郁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竹茹除烦止呕○竹沥(豁痰),定惊利窍▲海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昆布清化热痰桔梗:性平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宣肺化痰,尤多用于外感咳嗽痰多;宣肺利咽,善治咽痛音哑;又为治肺痈之良药。轻浮上升,有“舟楫”之称,能载药上行,上焦病证多用之。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过量易致恶心呕吐。桔梗:性平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宣肺化痰,尤多川贝:甘寒清润,治多种咳嗽,尤宜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又治痰火、热毒壅结之证。浙母:功似川贝而偏苦寒清泄,清热、散结力强,善治风热、痰热咳嗽,又善治痰火、热毒壅结之证。

象贝母。瓜蒌:清肺润肺而化痰,善治痰热、肺燥之咳喘;又善宽胸利气,为治胸痹要药(配薤白);散结消痈,治内痈及乳痈;还润肠通便。瓜蒌皮:长于清热化痰,宽胸利气。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竹茹:清热化痰;又为胃热呕吐之佳品。竹二青。竹沥:清热豁痰。冲服。海藻:消痰软坚,善治瘿瘤(配昆布),亦治瘰疬。反甘草。昆布:消痰软坚,善治瘿瘤(配海藻),亦治瘰疬。川贝:甘寒清润,治多种咳嗽,尤宜于肺虚久咳、肺热第十三章化痰药一、单项选择题1.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A.降气祛痰B.宣散风热C.清肺化痰D.润肺止咳E.化痰软坚A2.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A.白前B.旋覆花C.桔梗D.前胡E.白芥子B第十三章化痰药3.为治疗湿痰、寒痰与呕吐之要药的是A.天南星B.半夏C.桔梗D.苦杏仁E.紫苏子B4.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喎斜的药物是A.桔梗B.苏子C.天南星D.苦杏仁E.半夏C5.半夏、天南星均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止痉B.消痞散结C.降逆止呕D.燥湿化痰E.利气通络D

3.为治疗湿痰、寒痰与呕吐之要药的是二、配伍选择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B.开宣肺气,祛痰排脓C.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D.温肺祛痰,利气散结E.清热化痰,凉血止血1.竹茹的功效是E2.天南星的功效是A3.芥子的功效是D二、配伍选择题[4~5题共用备选答案]A.旋覆花与赭石B.知母与川贝母C.陈皮与半夏

D.款冬花与紫菀E.薤白与瓜萎4.配伍治疗湿痰咳嗽的药是C5.配伍治疗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的药是B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三、多项选择题1.使用半夏应当注意A.阴虚燥咳忌用B.热痰慎用C.不宜与乌头同用D.出血者忌用E.内服常用炮制品ABCDE2.半夏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B.降逆止呕C.消痞散结D.祛风止痉E.通络止痛ABC3.具有止呕功效的化痰药是A.旋覆花B.苦杏仁C.半夏D.浙贝母E.竹茹ACE

三、多项选择题4.生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的是A.白前B.半夏C.天南星D.白附子E.前胡BCD5.关于瓜萎描述正确的是A.能消肿散结B.瓜萎皮长于润肠通便C.瓜蒌仁长于利气宽胸D.反乌头E.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ADE4.生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的是第十三章

化痰药第十三章

化痰药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化痰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注意事项、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2.掌握半夏、贝母、桔梗的功效、应用,相同药物异同点。3.熟悉燥湿化痰、温肺化痰、清化热痰等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含义: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二、

适应症:主治痰证、咳嗽和喘息。一、含义:

1.痰证: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眩晕;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

2.咳嗽、气喘。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1.痰证:

三、应用注意:

1.注意配伍: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①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配伍其他类药物。②“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③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

三、应用注意:

四、分类:

1.温化寒痰药—性味苦温,以温化寒痰为主。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及痰浊流注之证。2.清化热痰药—性寒凉,以清化热痰为主,用于热痰燥痰引起的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干咳少痰及惊痫癫狂、瘿瘤、瘰疬等证。3.止咳平喘药—性味辛苦,有寒、温之分别,以降气宣肺平喘为主,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喘息证。四、分类: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外用有消肿止痛作用。

适应症: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

常用配伍: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第一节温化寒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半夏《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处方名】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制半夏生半夏半夏《神农本草经》【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味辛性温而燥,为温化脏腑寒痰、湿痰之要药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辛散温通、燥湿行气、祛痰散结、散痈消肿【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味辛性温而燥,为温化脏腑【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胃热、寒、虚)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痰饮或胃寒配生姜-----如小半夏汤,胃热呕吐-----配黄连,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如大半夏汤【应用】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如半夏泻心汤;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气郁痰凝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瘿瘤痰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或毒蛇咬伤——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4.瘿瘤、痰核、痈疽【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过用。外用适量。

生半夏散结消痈,

清半夏化痰止咳,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使用注意】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制过用。外用适量。本品中毒时可用生姜汁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除。附:水半夏功同半夏,但无降逆止呕之功。歌括:

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功首。消痞散结和胃,有毒并反乌头。本品中毒时可用生姜汁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除。止呕药之比较生姜:胃寒呕吐

紫苏:气滞呕吐石膏、芦根、枇杷叶:胃热呕吐陈皮: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的呕吐半夏:胃寒呕吐、胃热呕吐、胃阴虚呕吐、胃气虚呕吐止呕药之比较生姜:胃寒呕吐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

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

天南星《神农本草经》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来源】为【处方名】天南星南星制南星【药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利膈下气、消痰定眩,涤痰祛风止痉、生用又能攻坚散结、解毒消肿。【处方名】天南星南星制南星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利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湿痰阻肺,咳喘痰多——与半夏相须为用,并配枳实、橘红,如导痰汤。

热痰咳嗽——配黄芩等,如小黄丸。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局方》);破伤风角弓反张——如玉真散。癫痫——与半夏、全蝎、僵蚕等同用,如五痫丸(《杨氏家藏方》)。

【应用】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

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宫颈癌:生天南星外用治疗有效;腮腺炎:生天南星研粉醋浸5天后外涂局部。【用法用量】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

【鉴别用药】

相同: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

不同: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

天南星则走经络,偏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鉴别用药】

附药:胆南星

功效: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主治:痰热咳嗽、痰热神昏、惊痫抽搐及中风痰迷、舌强不语等症。附药:胆南星半夏-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消痞,主脘腹痞闷,呕吐反胃,燥湿化痰妊娠恶阻。为降逆止呕良药消肿散结南星-善祛经络风痰,又能解痉主风痰癫痫,中风、惊风、破伤风。为祛痰止痉良药

二者均治痰饮喘咳,中风眩晕及痈疽,瘰疬等。半夏-善祛脾胃湿痰,又能降逆

白附子—功同南星,且能引药上行,善治

痰湿阻滞头面经络疾患及正偏头痛,又能止痒。

白芥子—善治经络之寒湿之痰而利气,又燥湿化痰能温肺止痛,善治痰滞经络之胁肋胀痛,肢节麻木疼痛,阴疽痰核等。

旋覆花-偏行水、降气、止呕。用于噫气、呕吐及水肿。均可治寒痰、湿痰之咳嗽痰多和痰浊流注之证。白附子—功同南星,且能引药上行,善治白前—降气消痰。专治寒痰湿痰咳嗽。皂荚、皂刺—祛痰开窍消肿(皂刺—排脓、杀虫)猫爪草-散结消肿,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白前—降气消痰。专治寒痰湿痰咳嗽。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豆科皂荚豆科皂荚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第二节清化热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适应症: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并适用于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常用配伍: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使用注意: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第二节清化热痰药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桔梗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处方名】桔梗白桔梗粉桔梗玉桔梗炒桔梗桔梗《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辛开苦泄、宣散开提、祛痰利气宣肺泄邪、利咽开音,利气排脓【药性】苦、辛,平。归肺经。辛开苦泄、宣散开提、祛痰利气【应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宣肺、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咳痰——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风热咳痰——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外邪犯肺,咽痛失音——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咽喉肿痛、热毒盛者——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应用】

3.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常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亦可增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l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3.肺痈吐脓。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使用注意总之,桔梗为升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之舟楫,善载药上行,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高分,使清气得以上升,浊气自可下降,治一切咳嗽之证,又因其宣肺气,而又能治失音癃闭、痢疾等。此法称谓“提壶挚盖法。歌括:载药上行桔梗,宣肺祛痰排脓,肺痈咳吐脓血,善治咽喉肿痛。总之,桔梗为升提肺气之圣药,可为诸药之舟楫,善载药上行,能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处方名】川贝母川贝

川贝母《神农本草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药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性寒味微苦,清泄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能开郁结、行滞气、清痰热、破痰结、消肿痛【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性寒味微苦,清泄肺热化【应用】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肺阴虚劳嗽——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肺热肺燥咳嗽——配知母,如二母散。

2.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痰火郁结之瘰疬——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浙贝母

《轩岐救正论》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处方名】

浙贝母浙贝象贝大贝

浙贝母《轩岐救正论》【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药性】苦,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寒清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苦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痈【药性】苦,寒。归肺、心经。寒清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应用】

1.风热、痰热咳嗽。风热咳嗽咳嗽——配桑叶、牛蒡子同用,痰热郁肺咳嗽——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本品苦泄清解热毒痰火瘰疬结核——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瘿瘤——配海藻、昆布;疮毒乳痈——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桃仁【应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鉴别用药】

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

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咳嗽为宜。而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用法用量】煎服,3~10g。【鉴别用药川贝—甘寒滋润,长于清热止咳,多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化痰止咳浙贝—苦辛寒开泄,善于清热散清热散结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痈肿瘰疬疮毒。二者均治痰热咳嗽瘰疬疮毒。

川贝—甘寒滋润,长于清热止咳,瓜蒌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葫芦科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处方名】瓜蒌栝楼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瓜蒌《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葫芦科本植物【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甘苦而寒,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开胸除痹、散结消痈种仁体润而滑,润燥滑肠【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甘苦而寒,善清肺热、

【应用】

1.痰热咳喘。

痰热阻肺,咳嗽痰黄——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燥热伤肺,干咳无痰——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胸痹、结胸。

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配薤白、半夏,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痰热结胸——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应用】

3.肺痈,肠痈,乳痈。

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肠痈——配败酱草、红藤等,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4.肠燥便秘。

瓜蒌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3.肺痈,肠痈,乳痈。4.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鉴别用药】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兼有瓜蒌皮、仁之功效种仁去油——瓜蒌仁霜:功同瓜蒌仁而力缓根——天花粉:长于清热解毒、生津【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竹茹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

【处方名】

竹茹竹茹《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甘寒性润入肺,善清化热痰清胃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甘寒性润入肺,善清化热痰清胃热【应用】

1.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肺热咳嗽,痰黄稠——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胃热呕吐——常配黄连、黄芩、生姜,如竹茹饮胃虚有热呕吐——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胎热之恶阻呕逆——配枇杷叶、陈皮等。

【应用】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清化热痰药比较桔梗:宣肺排脓,善利胸膈咽喉,无论寒热消肺痈清瓜蒌: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消乳痈肠痈,除胸痹贝母:偏润,善治内伤久咳,燥咳,化清热化痰止咳,浙贝母:散结消痈偏燥,善治风热、痰热咳嗽热竹茹:善祛燥痰,热痰,除烦止呕

竹沥:滑痰力胜,善疗热痰咳嗽清热力胜,定惊利窍痰

天竺黄:善清热痰而安神

前胡:宣散风热,降气化痰,善治外感凤热咳嗽清化热痰药比较桔梗:宣肺排脓,善利胸膈咽喉,无论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为治瘿专药,清热解——多用治痰毒,凉血止血海蛤壳火郁结的瘰疬清肺,利尿制酸。海藻、瘿瘤、痰核利水清热作用较强。昆布等。消肿软坚作用较强。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瓜蒌—(全、皮、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润肠、主结胸、胸痹症及疮痈肠燥便秘。竹茹—除烦止呕,主燥烦不宁,胃热呕吐。(附:竹沥-清心胃豁痰利窍,天竺黄-清心祛痰,定惊,主小儿惊风)清化热痰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主顽痰结聚,痰壅生风之惊风癫痫,抽搐等。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主肺热及外感咳嗽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主瘿瘤、瘰疬昆布痰核、水肿胀满、脚气肿痛等,反甘草

均治热痰咳嗽等。瓜蒌—(全、皮、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化痰药小结温化寒痰药★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南星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祛风止痉○禹白附解毒散结,止痛○白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