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试题库()我的高考我做主!第PAGE\*Arabic77页共77页学优高考网()我的高考我做主!高考试题库()我的高考我做主!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③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④子二代的基因型比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A.①③④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解析: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答案:C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解析: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亲本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符合题目的要求。答案:A3.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解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答案:A4.孟德尔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⑤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解析:孟德尔通过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等,成功地揭示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5.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解析: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因为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由于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显性亲本不一定作父本,隐性亲本不一定作母本。答案:D6.右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A.0 B.1/9C.1/3 D.1/16解析:由1号和2号生出5号(女)患者,可以推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为杂合子(Aa)。由于3号和4号为异卵双生,且均正常,所以他们的产生是相对独立的,且基因型均可能是(1/3AA或2/3Aa),按乘法原理,可以知道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1/3×1/3=1/9。答案:B7.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中隐性纯合子比例为()A.1/8 B.7/8C.9/16 D.7/16解析:杂合子连续自交3次,则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8,纯合子的概率为1-1/8=7/8,则隐性纯合子概率为7/8×1/2=7/16。答案:D8.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是隐性性状B.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2、4、5、6、8、9、12、13C.家族中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1/2D.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3解析:8(母亲)、9(父亲)正常而12和13患病,可以确定该病是隐性性状。2为患者,6的基因型一定为Aa;7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不一定为1/2。家族中1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占1/3,Aa占2/3,他与一患者(基因型为aa)结婚所生孩子的患病几率为2/3×1/2=1/3。答案:C9.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解析:豌豆乙为母本,种皮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故所结种皮为白色;豌豆甲、乙均为纯合子,甲、乙杂交后代为杂合子,故子叶呈现显性性状,即为黄色。答案:A10.(2010·北京高考)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C.7/16 D.9/16解析:根据题意,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B_ss,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B_ss的概率为3/16。答案:B11.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其基因型控制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性状听觉正常听觉不正常(耳聋)基因型D__E__D__ee、ddE__、ddee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_E__)、一个耳聋(D__ee、ddE_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的孩子。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耳聋占7/16。基因型为D__ee和ddE_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_E__听觉正常的孩子。答案:B12.(2010·江苏高考)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解析: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进行杂交。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为gg或gg-,因此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最多为两种。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自交,可产生g-g-的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gg或gg-,在群体内随机传粉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gg×gg-;gg-×gg-,因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答案:D13.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bbEe×Bbee B.bbEE×BbeeC.bbee×Bbee D.bbEe×BBee解析:亲本是棕色和黄色,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推断为:bbE__、____ee,后代出现黄色,说明亲本之一一定是bbEe,后代中有黑色,没有棕色,所以另外一个亲本一定是BBee。解答此题也可以采用逐一验证法,看看每一个选项的后代是否符合要求。答案:D14.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独立遗传。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A.1/2、1/4、1/8 B.1/4、1/8、1/2C.1/8、1/2、1/4 D.1/4、1/2、1/8解析: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父:AaBb,母: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情况是:手指(Aa×aa)正常(aa)为1/2,多指(Aa)为1/2;听觉(Bb×Bb)正常(B__)为3/4,先天性聋哑(bb)为1/4;既多指又聋哑的概率为1/2×1/4=1/8。答案:A15.萝卜的根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C.8/9 D.1/4解析:设F1为AaBb,若其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显显∶3显隐∶3隐显∶1隐隐。而题中F1自交,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中很可能是9显显∶(3显隐+3隐显)∶1隐隐。所以,F2中扁形块根(A_B_)中纯合子(AABB)占1/9,杂合子占8/9。答案:C16.(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解析: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间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3种,比值为9∶6∶1,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AAbb和aaBB。答案:C17.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GGYY与ggyy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是()A.3∶1和3∶1 B.9∶3∶3∶1和3∶1C.5∶3和9∶3∶3∶1 D.3∶1和5∶3解析:种皮是由母本的珠被发育成的,杂交后代的种皮性状要待产生F2时方能表现,而子叶的性状在形成时即已表现。据此可知:GGYY×ggyy→F1eq\o(→,\s\up7(⊗))F2过程中,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为3∶1,母本上所结种子中的胚(F1)控制子叶的基因型为Yy,F1所结种子中胚(F2)的基因型为(1YY∶2Yy∶1yy),则F2所结种子中胚(F3)的子叶颜色的分离比为5∶3。答案:D18.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1/4 B.3/4C.1/9 D.8/9解析: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9)、AaBb(4/9)、aaBB(1/9)、aaBb(2/9)四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答案:D19.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4种,9∶3∶3∶1 B.2种,13∶3C.3种,12∶3∶1 D.3种,10∶3∶3解析:由题意知,W抑制Y基因表达,W_Y_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另外W_yy的个体也为白色,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wwY_的个体表现为黄色,因此WwYy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有白、黄、绿3种,比例为12∶3∶1。答案:C20.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独立遗传。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为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RrBb B.rrBbC.Rrbb D.RRbb解析:据题意知,F1的基因型为RrBb。F1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中:红花∶白花=(354+112)∶(341+108)≈1∶1,则亲代基因型应为Rr×rr;阔叶∶窄叶=(354+341)∶(112+108)≈3∶1,则亲代的基因型应为Bb×Bb,所以“某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6分)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1)豚鼠的毛色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________。(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②→③和④中,①、②均为黑色,而子代中③为白色,可判定黑色为显性性状;豚鼠的毛色与性别无关,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①、②的基因型为Bb,④的表现型为黑色,其基因型为BB或Bb;同理⑤×⑥→⑦和⑧中,⑤、⑥均为黑色,⑧是白色,则⑦的基因型为1/3BB或2/3Bb,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检测动物的基因型应用测交的方法,即将该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来判断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答案:(1)黑色(2)BB或Bb(3)2/3(4)将其与⑧交配。若后代中出现白毛个体,说明其是杂合子;若后代全为黑毛个体,说明其为纯合子22.(12分)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6)写出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解析:由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判断毛颖、抗锈为显性性状,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PPrr、ppRR;丙的基因型是Pp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基因型是ppRr;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PR、Pr、pR、pr四种。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Rr和Rr杂交,因此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答案:(1)毛颖、抗锈(2)PPrr、ppRRppRr(3)PR、Pr、pR、pr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1/83/8(5)1/2(6)RR∶Rr=1∶223.(8分)野生岩鸽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现用灰色条纹岩鸽与白色无纹岩鸽作亲本进行交配,其子代中灰色无纹∶白色无纹=1∶1;让F1中的灰色岩鸽彼此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岩鸽羽色的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羽色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____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3)若该岩鸽羽色的灰色与白色的控制基因用A、a表示,有纹与无纹的控制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让F2中灰色条纹岩鸽彼此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解析:分析题中的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可知灰色∶白色=2∶1,可判断纯合灰色致死,致死个体占1/4。无纹∶条纹=3∶1,符合性状分离比,可进一步判断灰色、无纹为显性性状。亲本灰色(A_)与白色(aa)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故亲本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Aa。亲本条纹(bb)与无纹(B_)交配,后代只有无纹,则亲代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的灰色条纹个体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AA个体致死,故其子代中灰色条纹∶白色条纹=2∶1。答案:(1)灰色、无纹(2)两遵循(3)Aabb、aaBB(4)灰色条纹∶白色条纹=2∶1(5)1/424.(12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分别用Y、R表示)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把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如上柱形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你能推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过程。(2)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请写出推测过程。(3)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4)如果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你能利用现有F1中四种表现型豌豆,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吗?请写出解决程序。(要求设计合理简单)解析:(1)由坐标中直方图可看出F1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1∶1,可推测出双亲豌豆基因型是YyRr和Yyrr。(2)由(1)推断出亲本豌豆基因型YyRr×Yyrr可分析,F1中纯合子基因型有YYrr、yyrr两种,二者占总数的1/4。(3)由F1中粒形、粒色两对性状表现及分离比可知,两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要想证明可选用F1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统计分析自交后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数目及比例,若符合3∶1则说明圆皱粒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4)要想培育绿色圆粒豌豆,可直接从F1中选出绿色圆粒连续自交,淘汰不满足要求的个体,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答案:(1)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2)1/4。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1/2=1/4(3)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的比应该是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4)能。将F1中绿圆豌豆(yyRr)自交,淘汰绿色皱粒,再连续自交并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25.(12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基因分别用Y、R表示)豌豆与某豌豆作为亲本杂交,F1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1∶1。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F1中出现黄色和绿色种子的比值是3∶1。(2)让F1中所有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纯合黄色皱粒豌豆占的比例是________。(3)请你利用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简明)①种植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让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统计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亲本形成配子时,含Y和y基因的配子比值是1∶1,且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用遗传图解表示也可)(2)1/8(3)①自交②表现型及比例③若子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9∶3∶3∶1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AaBb的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A.Ab、Ab、ab、ab B.aB、Ab、AB、ABC.Ab、aB、Ab、aB D.AB、Ab、ab、a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对于含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有两种分离情况:若一组是A与B组合,另一组则是a与b组合,经第二次分裂和变形后分别形成两个AB和两个ab的精子;或者是另一种分离情况,即形成两个Ab和两个aB的精子。但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只能有其中的一种分离情况,因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答案:C2.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④精细胞形成精子时A.①②③ B.③③②C.②②② D.②③④解析:基因型为Mm的动物,Mm的分开为等位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MM、mm的分开则是复制后的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答案:B3.如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①④ B.②④C.③⑤ D.①②解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为“子病母必病”,由图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如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母亲患病所有孩子均患病,母亲正常所有孩子均正常。答案:C4.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可知: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着丝点未分裂,仍然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或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或是一个极体分裂为两个极体,总之细胞数目会加倍;c过程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融合,完成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5.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④解析:①图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每极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图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中仍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②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表示精子的形成过程。③图只有两条染色体,是②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③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④图染色单体分开,每极中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④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6.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解析: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中除精子需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裂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只需25个精原细胞就能产生100个精子。答案:A7.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解析: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中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答案:D8.一对夫妇生一对“龙凤胎”,一男孩一女孩,女孩是红绿色盲,男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XBXB B.XBY、XBXbC.XBY、XbXb D.XbY、XBXb解析:由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可判断父母各提供了一个Xb配子,又由男孩色觉正常可判断母亲提供了XB配子,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Y和XBXb。答案:D9.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A.白♀×白♂ B.杂合红♀×红♂C.白♀×红♂ D.杂合红♀×白♂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C中所产生后代,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则全部为白眼。答案:C10.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核DNA分子数目的一半。答案:C11.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不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23对解析:bc段表示DNA复制,cd段则表示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的阶段,即cd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因此若表示减数分裂,cd期的细胞不一定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若表示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于cd段的某一时期,细胞板则出现在ef的某一时期,ef期所代表的后期细胞中应有46对染色体。答案:B12.右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之间自由组合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解析: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染色体,8为Y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上看,它能形成X、Y两种配子。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A、a与B、b之间不能够自由组合。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eY,产生DXe、dXe、DY、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即各占1/4。答案:D1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解析:由遗传系谱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人群。答案:D14.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此时染色单体消失。答案:D15.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A.卵细胞:R∶r=1∶1精子:R∶r=3∶1B.卵细胞:R∶r=3∶1精子:R∶r=3∶1C.卵细胞:R∶r=1∶1精子:R∶r=1∶1D.卵细胞:R∶r=3∶1精子:R∶r=1∶1解析:由题意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Y,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Y。F1雌雄自由交配得F2,F2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XRY、XrY,且比例为1∶1∶1∶1。由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可以看出,卵细胞中R∶r=3∶1,精子中R∶r=1∶1。答案:D16.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阔叶阔叶阔叶234阔叶119、窄叶122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解析: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因此第1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假设阔叶基因为A,窄叶基因为a),第2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第3组组合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因此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XAXa)与阔叶雄株(XAY)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XAXA和XAXa)与窄叶雄株(XaY)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答案:D17.(2011·上海高考)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C.黄底黑斑猫或雄猫、黄色雄猫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解析: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与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答案:A18.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类别ⅠⅡⅢⅣ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解析:在第Ⅰ类调查中,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因此,这种病不可能属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第Ⅱ类调查的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如XbXb(母亲患病)×XBY(父亲正常)→XbY(儿子患病)、XBXb(女儿正常);第Ⅲ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遗传方式的显、隐性,如:AA×AA→AA;第Ⅳ类调查发现,父母表现正常,但生出患病的后代,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答案:D19.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解析:由题意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父亲的为XbY,由此可推断出后代中儿女的性状及基因型,携带者一定是女儿,但色盲患者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所以选C。答案:C20.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是携带者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解析:A项错误,由“无中生有”可确定是隐性遗传,但因所生患病的是男孩,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3无致病基因,Ⅱ4为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都为携带者遗传病;故任何情况下Ⅱ4肯定是携带者。C错误,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6不可能是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为AA×Aa时,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Ⅰ1和Ⅰ2为Aa×Aa时,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D错误,若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3。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下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片段。(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片段。(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片段。(4)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图甲所示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解析:(1)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才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Ⅰ片段(因为X和Y的Ⅰ片段是同源的)。(3)从图乙中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致病基因位于甲图中Y染色体的Ⅱ-1片段上。(4)不一定,举例见答案。答案:(1)Ⅱ-2(2)Ⅰ(3)Ⅱ-1(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22.(12分)右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这是________性果蝇。(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__对等位基因,1和3是________染色体,A和a是_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__基因。(3)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4)图中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D与d基因在遗传中除了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还与________有关;D、d与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选用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图中果蝇的性染色体不一致,即一条X,一条Y,为雄性果蝇,每对染色体上都有一对等位基因分布,若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应选择一只雌性隐性纯合个体。答案:(1)5和6雄(2)34非同源等位非等位(3)1/16(4)分离自由组合分离性别自由组合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5)aabbccXdXd23.(8分)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为2a,如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的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__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受精时,只有精子的________进入卵细胞。(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___。(5)F点所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___。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是2a→4a→2a→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的DNA的含量变化是2a→4a→2a。而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复杂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其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从而将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结合起来,保证了物种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答案:(1)AECDDE(2)FKFH(3)糖蛋白(糖被)头部(4)加快(5)受精作用24.(12分)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细胞图像D→F属于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分裂。(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D→F属于有丝分裂,D→A属于减数分裂;C细胞和A细胞分别称之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就是G图中的1阶段,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就是G图中的3阶段。A、B、C、E中只有C、E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1)有丝减数(2)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3)Ab、aB(4)13(5)C、E25.(10分)火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雌性火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火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某火鸡种场孵化的一批雏火鸡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化羽雌火鸡,为研究火鸡的羽色遗传,为该白化羽雌火鸡选配了若干正常羽雄火鸡,结果F1均为正常羽。F1火鸡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化羽出现,白化羽火鸡都是雌性。通过F1的雄火鸡与此白化羽雌火鸡回交,先后得到4只白化羽雄火鸡。控制火鸡羽色的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1)火鸡白化羽性状属于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2)表现型为正常羽的雏火鸡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3)F1的雄火鸡与白化羽雌火鸡回交,得到白化羽雄火鸡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4)若选择________羽的雄火鸡与________羽的雌火鸡杂交,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代火鸡的性别。(5)正常羽雌火鸡ZBW与白化羽雄火鸡ZbZb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白化羽雌火鸡选配了若干正常羽雄火鸡,结果F1均为正常羽,说明火鸡的白化羽性状属于隐性性状。F1火鸡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化羽出现,出现的白化羽都是雌性。说明控制白化羽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位于Z染色体上。F1的雄火鸡的基因型为ZBZb,白化羽雌火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ZbW→1/4ZBZb(正常羽雄火鸡)、1/4ZbZb(白化羽雄火鸡)、1/4ZBW(正常羽雌火鸡)、1/4ZbW(白化羽雌火鸡)。答案:(1)隐性Z(2)ZBZB、ZBZbZBW(3)1/4(4)白化正常(5)白化羽雌火鸡:正常羽雄火鸡=1∶1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解析:缺乏HMGIC基因,小鼠体重保持正常,含有HMGIC的基因,小鼠变得肥胖,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答案:C2.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5条 B.40条C.20条 D.10条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答案:D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解析: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两条链反向平行,所以A项正确。答案:A4.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150个 B.200个C.300个 D.400个解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T)/(G+C)与另一条互补链中(A+T)/(G+C)以及整个DNA分子中(A+T)/(G+C)相等。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A+T)/(C+G)=2/5,那么整个DNA分子中(A+T)/(C+G)=2/5,因此可以推导出A+T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7。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A=T,则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eq\f(1,2)×(1400×eq\f(2,7))=200(个)。答案:B5.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B.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C与G配对D.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解析:绝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双螺旋结构,而不是由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答案:A6.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解析: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答案:D7.(2010·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答案:B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D9.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解析: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子代噬菌体中无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A10.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答案:A11.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解析:遗传物质是DNA或基因,而不是染色体,染色体上还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12.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因此用“杂交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则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答案:D13.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解析: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3000个,则(2n-1)×200=3000,所以n=4。答案:B14.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乙丙丁细胞膜有无有无遗传物质DNARNADNADNA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否否是否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其遗传物质是DNA,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答案:A15.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A.3900 B.3420C.4420 D.4900解析:根据DNA分子的特点可知一个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腺嘌呤(A)有40个,则T有40个,G、C各60个。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由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可知共复制了4次,产生了16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C:(16-1)×60=900。答案:D16.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50%、50% B.50%、100%C.100%、50% D.100%、100%解析:精原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在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DNA分子,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的两个DNA分子中,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答案:D1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2.9%和17.1% B.31.3%和18.7%C.18.7%和31.3% D.17.1%和32.9%解析: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C=35.8%,则每条链中G+C=35.8%,A+T=64.2%;由于其中一条链中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答案:B18.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eq\a\vs4\al(—AGTCG—①,—TCAGC—②),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A.eq\a\vs4\al(—CGTTG—,—GCAAC—) B.eq\a\vs4\al(—GGTCG—,—CCAGG—)C.eq\a\vs4\al(—GGTTG—,—CCAAC—) D.eq\a\vs4\al(—CGTAG—,—GCATC—)解析: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后,链②不变,两轮复制过程的图解如下,形成的甲、乙、丙、丁四条DNA分子中,乙的碱基排列顺序与C完全相同。答案:C19.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这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解析:假设亲代DNA分子为1个,则繁殖四代后,得到16个DNA分子,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有14N和15N的有2个,只含14N的有14个,它们呈现的比例如图D所示。答案:D20.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各项中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同位素应用A.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15N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C.14C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18O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解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32P标记噬菌体,因为DNA中含有P元素,而不含有S元素,蛋白质含有S元素。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噬菌体细菌DNA或脱氧核苷酸32P标记31P标记蛋白质或氨基酸32S标记35S标记(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各有________个和________个。(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___个;只含31P的有___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__个。(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于细菌细胞中核苷酸含31P,而噬菌体核酸中含32P,细菌氨基酸含35S,噬菌体蛋白质含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DNA侵入,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因此,每个噬菌体侵染细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有2个含亲代噬菌体的DNA模板链,其余均只含31P,而蛋白质外壳应全是由细菌提供的原料构建的,即全含35S。答案:(1)31P32Pn2(或32P31P2n)(2)0n-22(3)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22.(12分)猪流感病毒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A、B、C三组都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根据酶的专一性利用给定的材料用具设计不处理核酸提取液和分别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核酸提取液的三组实验相互对照,根据实验结果便可得出结论。答案:(1)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3)第一步: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C组不进行处理(4)①若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②若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23.(12分)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材料2:在1949年到1951年期间,科学家Chargaff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材料3:根据R.Franklin等人对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许多“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3.4埃,而且整个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1)材料1表明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R.Franklin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间距都为3.4埃,而且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__。(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解析:材料表明了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说明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一一对应,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二者可能是一种对应关系;而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则说明A与T之间的对应和C与G之间的对应是互不影响的。所以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结果发现与各种事实相符,从而获得了成功。答案:(1)脱氧核苷酸长链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一一对应(3)A与T一一对应,C与G一一对应(4)A与T之间的对应和C与G之间的对应互不影响(5)碱基对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非常规则(6)A与T配对,C与G配对24.(8分)如图是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1]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酶的作用。(2)图中的[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的碱基的________,参与配对的物质是游离在周围的________。(3)图中的[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这一过程包括子链中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与________交互连接以及子链与母链在空间结构上的____________化。参与此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__等。(4)DNA复制,一般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复制,DNA复制的遗传学意义是为________在上下代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使亲代生物的性状可在子代得到表现,例如(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中[1]表示解旋过程,需要解旋酶的作用。解旋酶的作用是打破两条链之间的氢键。(2)图中[2]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参与配对的物质是周围环境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图中[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这一过程包括子链中脱氧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