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调整人际关系、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A.“无为而治”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存天理,灭人欲”3.古代某思想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4.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6.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属于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7.古代中国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国最早主张“性本善”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8.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A.“弱者道之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9.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10.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11.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开始于A.周朝 B.秦朝C.汉朝 D.宋朝1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13.汉武帝时代,儒学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私学的开创B.百家争鸣的出现C.太学的创建D.理学的兴起14.汉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它是A.心学B.佛学C.理学D.伦理学15.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熊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对象的是A.韩非B.陆九渊C.朱熹D.王守仁16.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17.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A.心外无物B.理是世界本原C.无为而治D.仁者爱人18.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它是A.早期儒学B.黄老学说C.董仲舒的新儒学D.宋明理学19.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A.黄宗羲B.顾炎武C.李贽D.王夫之20.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A.主张男尊女卑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D.主张“工商皆本”21.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2.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D.主张学习西方二、多项选择题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原因是当时A.中央集权加强B.旧制度日趋衰落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反映: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儒学地位的不断上升C.统治者转向“以法治国”D.统治者转向“无为而治”3.(2010年浙江)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A.《诗》B.《书》C.《墨子》D.《春秋》4.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差异较大。属于宋代以后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有A.经世致用 B.民贵君轻C.心是万物本原D.仁者爱人5.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主张包含A.“清静无为” B.“经世致用” C.“重农抑商” D.反对君主专制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A.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D.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革命性进步创造了条件2.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A.夏商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4.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5.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6.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其演变的脉络是A.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B.甲骨文—金文一隶书一篆书C.金文一甲骨文一篆书一隶书D.甲骨文一隶书一篆书一金文7.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8.有学者评价唐代某书法名家的字“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下列各项,属于该书法名家作品的是图10图11图12图13A.图10B.图11C.图12D.图139.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世称“颜筋柳骨”。如图6、图7所示,他们的作品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而从字体来看,两者都属于A.楷书B.篆书C.行书D.隶书10.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人画的是11.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市井风俗的是A.顾皑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阎立本《步辇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2.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对中国某一剧种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剧种是A.京剧B.元杂剧C.粤剧D.昆曲13.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幅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A.真实性 B.通俗性 C.虚拟性 D.优美性14.中国古典文学在不同时期各具特色。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唐——诗B.宋——词C.元——词赋D.明清——小说15.“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A.《诗经》B.《离骚》C.《唐诗三百首》D.《宋词三百首》16.“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A.李白B.柳永C.辛弃疾D.曹雪芹17.我国明清时期的四大长篇小说引人注目,其中创造了诸葛亮、曹操、刘备等鲜活人物形象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创作的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高。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A.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B.重视实用技术C.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D.理论体系完整2.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B.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C.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D.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A.发明了造纸技术B.打破了“坊”、“市”的界限C.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4.梁启超说:“屈原以前的文学,我们看得着的只有《诗经》”,《诗经》“好的作品,都是写实感。实感自然是文学主要的生命;但文学还有第二个生命,曰想象力。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极文学之能事。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不特前无古人,截到今日止,仍是后无来者。”可见,粱启超认为A.《诗经》中好的作品都具有想象力 B.屈原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C.屈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D.《诗经》是屈原的诗歌总集5.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B.仍然推行科举制度C.商业才干是科举选官的首要标准 D.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是A.“耕者有其田”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孔子改制考》3.19世纪90年代,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局势下,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严复在维新理论的宣传上贡献巨大,他翻译了《天演论》,主张A.“师夷长技以制夷”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5.右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拉开这场运动序幕的是A.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B.《青年杂志》的创办C.《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D.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7.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运动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8.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9.“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是陈独秀在哪一运动中提出来的?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0.“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11.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敬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3.“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指A.自由主义B.改良主义C.马克思主义D.无政府主义14.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过程,具体事件的顺序是:A.《海国图志》-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B.《海国图志》-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海国图志》-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海国图志》-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1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想是在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后C、中共成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17.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二、多项选择题1.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亲自主持了A.广州禁烟B.编写《海国图志》C.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D.仿制西方战舰2.中国近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派别和组织,其中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并谋求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有A.拜上帝会B.洋务派C.维新派D.同盟会3.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A.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C.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西方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的产物4.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青年杂志》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榜样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C.新三民主义D.毛泽东思想2.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3.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社会主义D.民生主义4.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撰写了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十大关系》5.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是A.三民主义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伟人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应该是A.新三民主义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7.针对党内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指出:“……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主要表明毛泽东认为这一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8.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被誉为开辟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宣言书的重要讲话,其主题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9.“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C.邓小平“南方谈话”D.列宁《四月提纲》10.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11.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年的思想解放应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A.遵义会议、八大B.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C.七大、十五大D.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1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提出了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多项选择题1.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A.反对帝国主义B.“耕者有其田”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制定劳工法”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C.提出“创立民国D.提出“平均地权”3.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中共十三大C.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初级阶段D.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4.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西方媒体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讲话A.预示着中国将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C.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C.是引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D.是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B.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照搬了苏联的经验D.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此方针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普及义务教育 B.恢复高考C.开展工农教育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其间,高等学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由此可见,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指恢复A.高等教育B.以群众推荐为主的招生方式C.高校招生D.以文化考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6.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D.刘少奇7.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9.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泥孩子”中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这张照片象征着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是A.恢复高考制度B.实施希望工程C.召开科学大会D.普及义务教育10.建国之初,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A.发展“两弹一星”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C.开始计算机研制D.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1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题为《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的文章,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D.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12.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李四光B.吴阶平C.钱学森D.袁隆平13.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成就是A.成功培育釉型杂交水稻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C.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14.2011年11月16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为将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银河一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C.“神舟一号”升上太空D.“神舟五号”升上太空二、多项选择题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B.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C.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D.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2.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A.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B.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C.颁布《义务教育法》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电称,这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A.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B.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C.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4.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两弹一星”的是A.长江三号火箭B.原子弹爆炸C.东方红一号D.导弹5.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上,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在朝阳中缓缓降落,它宣告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综合图示信息与所学知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这艘飞船是“神舟”5号B.这艘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C.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D.这艘飞船用外国火箭发射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希腊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其作者是A.苏格拉底B.卢梭C.但丁D.普罗泰(塔)戈拉3.针对雅典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推崇美德、强调理性的思想家是A.康德B.但丁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4.但丁是文艺复兴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A.《神曲》B.《十日谈》C.《哈姆雷特》D.《九十五条论纲》5.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了一百个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性。该作品是A.《神曲》B.《唐璜》C《十日谈》D.《哈姆霄特》6.彼特拉克曾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A.人文主义思想B.禁欲主义思想C.重商主义思想D.专制主义思想7.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梁启超所说的欧洲“古学复兴”是指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维新变法8.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9.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它首先发生于A.意大利B.德国C.瑞士D.英国10.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11.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A.“开明专制”B.天赋人权C.思想启蒙D.权力分立12.启蒙运动猛烈批判专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于A.英国、法国B.德国、荷兰C.葡萄牙、西班牙D.美国、意大利13.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他的这一主张就是A.开明专制论B.自然神论C.君权神授论D.“主权在民”论14.“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款,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伏尔泰B.狄德罗C.孟德斯鸠D.康德15.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16.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个人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A.薄伽丘B.但丁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2.1926年胡适在英国作巡回演讲时,以“中国文艺复兴”为题宣讲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同之处是A.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B.提倡禁欲主义C.带有反封建的色彩D.反对宗教神学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许多人文主义者的绘画作品取材于《圣经》。这说明A.人文主义者主张以神为中心 B.当时意大利有浓厚的宗教氛围C.意大利已经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D.宗教题材作品可以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马丁•路德提出,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说法A.挑战了上帝的权威 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否认天主教会的地位 D.否认《圣经》内容的真实性5.卢梭和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主共和B.提倡自由平等C.提倡三权分立D.反对君主专制6.“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大理论是A.开明君主论B.人民主权论C.三权分立说D.社会契约论7.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A.提出尊崇理性B.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C.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D.歌颂自然的人性8.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B.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C.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伏尔泰——“社会契约”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单项选择题1.为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研究基础的科学发现是A.自由落体定律B.生物进化论C.量子学说D.相对论2.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A.牛顿力学B.普朗克量子理论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3.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指牛顿A.创立了植物分类学B.建立了量子力学C.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4.科学家拉格朗日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A.伽利略B.牛顿C.达尔文D.普朗克5.2010年,瑞典皇家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称他们通过实验表明石墨烯具备非凡的特质,这些特质来自不同寻常的量子物理学世界。而在20世纪初,量子论刚诞生和发展之时在该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达尔文6.构成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与相对论B.力学三定律与原子论C.原子论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7.在一次天文观测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发表了题为《1919年5月日全食观测证实太阳引力场对光线的偏折作用》的报告,《纽约时报》也以“光线在宇宙中弯曲”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这次天文观测结果支持的科学理论是A.太阳中心说B.自由落体定律C.电磁感应定律D.广义相对论8.某著述的部分目录如下:“第1章家养状态下的变异”、“第2章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3章生存斗争”、“第4章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下列各项,最有可能包含上述目录内容的是A.《物种起源》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哲学通信》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下列人物中,论证了“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的是A.瓦特B.赫胥黎C.拉马克D.严复10.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A.原子论B.量子论C.相对论D.进化论11.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成就是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1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在发电机的理论奠基、发电机制造、电器发明等三个关键环节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依次是A.法拉第→西门子→爱迪生B.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C.瓦特→莱特兄弟→史蒂芬孙D.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13.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A.19世纪初B.19世纪中晚期C.20世纪初D.20世纪中期14.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A.有线电报B.电话C.无线电报D.信件传递15.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6.当今许多城市的公交车上都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的设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英国科学家是A.伽利略B.赫胥黎C.亚里士多德D.法拉第二、多项选择题1.物理学中将力的单位定为“牛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17世纪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狭义相对论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D.量子理论2.下列关于牛顿力学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B.海、冥二星的发现证明其预见性、科学性

C.伽利略的成就为其创立奠定基础D.它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3.达尔文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使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多个学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表述,正确的是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发表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C.认为上帝创造万物,物种永恒不变D.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4.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这两个学说指的是A.进化论B.量子论C.马克思主义学说 D.相对论5.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科学技术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有A.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D.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2.“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其文学流派属于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3.下列画作中,属于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艺术代表作的是ABCD4.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然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折磨,却能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对其中的一部作品,恩格斯给予高度的评价:“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要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吸过”。这部作品是A.《蓝色的多瑙河》B.《小夜曲》C.《命运交响曲》D.《天鹅湖》5.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给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下列作品,属于雨果创作的是A.《巴黎圣母院》B.《战争与和平》C.《狂人日记》 D.《老人与海》6.雨果著有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文学作品,描述了善良、正直的主人公冉·阿让由于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屡遭不幸的故事。这部作品是A.《红与黑》B.《悲惨世界》C.《人间喜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