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_第1页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_第2页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_第3页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_第4页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超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论余秋雨的散文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答辩日期:成绩:TOC\o"1-5"\h\z摘要 2关键词 2\o"CurrentDocument"一、 在传统上拓展并追求创新 2[一] 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3[二] 篇幅上得到拓展 4[三] 题材更加广泛 4[四] 余式两难结构 5\o"CurrentDocument"二、 学术特色的表达 5[-]学术价值的表达——选题 5[―]学术品味的表达——立论 7[三]学术文本的表达——表述 9\o"CurrentDocument"参考文献 12・・-硬性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到属于个体的软性理由。对于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余秋雨并未因其声誉显赫而护其短。比如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他特意提到苏东坡的好朋友沈括——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也因妒嫉而陷害过苏东坡,他所检举的诗句,正是苏东坡分别时送给他的诗句。通过这件事,王安石称沈括是个不可接近的小人。当然余秋雨也声称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这就是余秋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功过分明。[三]学术文本的表达一一表述余秋雨的散文不仅在选题和立论上具有学术品位,而且在表述方面也颇有学术论文的文本特色。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在语言表达方面,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余秋雨散文的语言也长于议论,通篇洋溢着由理性支撑起的大气。当代散文通常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仅作为点睛之笔与它们相互辉映。余秋雨散文继承了先秦诸子历史散文以议论见长的传统,并以浓郁厚重的感情为底蕴,在借鉴西方盛行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感性上的形象、挚诚,又有知性上的深刻严密的议论风格。他的议论革除了过分现实化的倾向,又发展了恢宏大气、逻辑缜密的特点。尤其是【霜冷长河】几乎篇篇都是论说文体。孙绍振精辟地指出:“余秋雨散文的核心成分是议论。他从容地分析他所掌握的系统的历史与文化材料,结合他个人感受、理解,进行充满理性充满情趣的思考,这么接近于学术论文的理性色彩。〞“开创了散文的新阶段,也就是从主情到主智的历史过渡。〞其二,在主题表达方面,它避开了传统散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迂回含蓄的表意方式,而是或用议论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意的思索,感情的热流,直接从胸中喷射出来,不借助叙事、描写作间接表达,【霜冷长河】【千年一叹】中的许多篇什就是用大段的议论直接阐发他的观点;或者边叙边议,边渲染边点化,例如【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许多散文多是采用这种表意方式。另外他的许多散文类似于学术论文的起句发意,确立论点,开篇亮明观点,出语人,然后旁征博引,步步跟进,颇具学术论文的魅力。比如【都江堰】开篇便立意不俗,卓然独立:“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然后多角度强调都江堰虽卑处一隅,毫不显眼,但它能让代代受用,它以汨汨的清流永久性地灌溉着中华民族。长城虽然宏大辽阔,但它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在【三峡】中,起句便说明观点:中国最值得看的地方是三峡。当然这最值得看的更多指向的是三峡的人文山水。其三,在谋篇布局方面,具有学术思路的求证模式和学术论文的序列分析结构。例如【抱愧山西】的文本结构:山西之富的史料证明——山西之富的历史原因及特征——山西商人衰败的原因。其中甚至直接用“其一〞“其二〞、“其三〞划出了层次,颇象一篇生动活泼的经济论文。在【借我一生】这本书中,余秋雨就“中华文明为何延续不断之因,,这个论题依次列举了七个论点:一、在传导技术上建立了一个既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二、在传导状态上建立了一个对社会、对历史的开放式对话系统;三、在生息空间上没有失去过一个辽阔而稳固的承载地域;四、在精神空间上以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的严重灼伤;五、在外部关系上因农耕生态而没有过度热衷于军事远征;六、在内部关系上没有让社会长期处于整体性无序状态;七、在固守精神主轴方面借助于科举制度使儒家文化成了一种广泛的生命化遗传;八、在汲取外部资源方面采取了一种粗糙而又松软的弹性态势使各种文明大致相安无事。通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前后照应,俨然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还有【十万进士】【关于谣言】【谈小人】等篇什都有类似的结构特征。余秋雨用优美的散文笔法去表现深奥的学理,从而把科研成果通过散文媒介传播到世俗民间,进而打破了学术成果曲高和寡、束之高阁的状态。余秋雨的这一尝试,不仅拓宽了散文的表现领域,同时也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更重要的是开创了融学理于世俗这一艺术范例,“堪称史论结合的学术文章〞另外,学术元素的介入使余秋雨的散文显得很有底蕴,有一种由里向外透着的大气,这使他的散文拥有一般散文所不具备的学术品位和思想深度,正如余秋雨说:“学问本身进入散文不是目的,但可以产生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散文所需要的。〞同时也正是这种学术元素的介入,使余秋雨的散文稍欠温馨、湿润,而且结构也趋向模式化.O随着余秋雨具有学术品位的散文的走红,触觉敏锐的出版商意识到学问中所暗含的商机,各大出版社,一反往日对学术出版冷漠的态度,争抢在象牙塔窗口搭起一架架云梯,锁在深闺人未识的学术宫娥,虽然还有几分矜持,但毕竟顺着云梯,款款地走向大众。走红于【百家讲台】的易中天被称为“余秋雨第二〃,他说“我一贯认为学术是一种好东西。好东西就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分享;而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就只能换一种表述方式,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初衷。〞越来越多象余秋雨、易中天这样的学者,主动调整自己的话语方式,把学术传播到民间。余秋雨学术突围的成功,对学术普及起了蓄势的作用,引发了一大批精英学者的跟进,通过书商和传媒的推波助浪,把学术普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参考文献1.余秋雨、【转型期的文化态度】,【党政论坛】1999年第21.余秋雨、【转型期的文化态度】,【党政论坛】1999年第2期。2.孙绍振、【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