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学案(带答案)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学案(带答案)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学案(带答案)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学案(带答案)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学案(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种群和群落(预习)【考纲内容】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6.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知识梳理】一、种群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掌握种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种生物”。和物种相比,谁的范围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季节种群密度________。(2)调查方法适用范围:_________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________和跳蝻a.样方法:取样方法:法和法取样的关键是,另外,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适用范围:活动能力_____,活动范围______的动物b.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种群密度=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注意事项: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注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二)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三种方式,即、、。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_等。(2)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__。N0为该_________________,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产生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种群的增长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___________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4)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即环境最大容纳量)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___________。思考: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1)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形式: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注意: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酵母菌。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_________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_________,减少误差。③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_____。④溶液要进行_____________。四、群落的结构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eq\o(→,\s\up7(种间关系))群落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进行采集调查。。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竞争: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五、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过程:eq\a\vs4\al(裸岩,阶段)→eq\a\vs4\al(地衣,阶段)→eq\a\vs4\al(苔藓,阶段)→eq\a\vs4\al(草本植,物阶段)→eq\a\vs4\al(灌木,阶段)→eq\a\vs4\al(,阶段)(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过程:eq\a\vs4\al(弃耕,农田)→eq\a\vs4\al(草本植,物阶段)→eq\a\vs4\al(灌木,阶段)→eq\a\vs4\al(森林,阶段)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判断正误:1、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2、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4、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5、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2、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6、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7、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8、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9、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10、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种群和群落(课后)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B.300只C.200只D.大于300只8、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D.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9、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10、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中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2.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13、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图是 ()A1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15、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C.b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D.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16、广州增城出入境检疫局曾从进口物品中截获入侵红火蚁,若红火蚁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其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A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酵母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1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垂直分布有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20、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2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2、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23、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24、(10分)“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25、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B.;C.;D.。(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26、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