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_第1页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_第2页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_第3页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_第4页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JYY-xxx-2012 建设部备案号:JYYxxx-2012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RegulationForResidentialArchitectureWithPrefabricatedShareWall(征求意见稿)2012-xx-xx发布2013-xx-xx实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言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制定本规程。为贯彻执行《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京建发〔2010〕125号)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规范我市产业化住宅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试验数据,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形成本规程。本规程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建筑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本规程同另一本北京市地方标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是共同针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两本地方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结构设计;本规程主要针对建筑设计。主要参考了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部分参考了1991年颁布的行业标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等,结合北京地区的实践经验和需求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地址:北京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邮编:100045)。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促进中心参编单位:北京市预制建筑研究院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樊则森赵丰东李禄荣陈彤杜佩韦王炜杜娟王颖陈静马涛郭惠琴蒋勤俭秦珩刘昕张晨肖杨帆李文李新伟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钱稼如叶明刘东卫周燕珉李晓明张建苗启松李建树

目次1总则 42术语 53基本规定 74建筑模数协调 85平面设计 106预制墙体设计 116.1预制外墙设计 116.2外墙防水设计 116.3外墙饰面设计 146.4预制内墙设计 146.5门窗安装 157楼面设计 158建筑节能设计 169内装修设计 1710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 1810.1一般规定 1810.2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 1810.3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 1910.4电气和管线设计 20本规程用词说明 21

CONTENTS1Generalprinciples 42Terms 53BasicRequirement 74Coordinationofarchitecturalmodulus 85Graphicdesign 106Designofprefabricatedwall 116.1Designofprefabricatedexteriorwall 116.2Designofwaterproofforexteriorwall 116.3Designofexteriorwall’sfacing 146.4Designofprefabricatedinteriorwall 146.5Designofinstallationfordoorsandwindows 157Floordesign 158Designofarchitectualenergysaving 169Interiordesign 1710Designofarchitecturalequitmentsandpipeline 1810.1GeneralRequirement 1810.2Designof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HAVC)andpipeline 1810.3DesignofWatersupply,draiagesystemandpipeline 1910.4Electricanddesignofpipline 2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regulation 21

1总则1.0.1为推进我市住宅产业化工作,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规范我市住宅产业化项目的管理,制定本规程。1.0.2北京地区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方式建设的普通住宅,适用本规程。1.0.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符合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2术语2.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Residentialarchitecturewithprefabricatedsharewall本规程所指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是指综合应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外墙、预制内墙、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构配件和功能性部品,通过工厂预制、机械化装配并做到装修一次到位的住宅。2.0.2模数协调Modularcoodrination指构成结构骨架的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墙、楼板等。应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尺寸协调2.0.3优先尺寸Preferredsize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2.0.4预制构件Prefabricatedcomponents在工厂或现场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柱、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等。2.0.5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Prefabricatedexteriorcoreboardwiththermalpreservation内外两层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夹在其间的保温材料通过专用连接件组成的具有特定保温性能要求的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2.0.6叠合楼板Overlappedfloors楼层的楼板由上下两层叠加而成,下层采用预制板形式,上层采用现浇板形式。2.0.7套筒灌浆连接Sleeveandgroutingconnection预制构件接缝部位的钢筋通过套筒灌浆方式实现钢筋连续可靠传力的连接构造,其连接性能等同于钢筋的机械连接。2.0.8外墙饰面反打工艺Exteriorwallfacingreversetechnology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将面砖、石材等饰面材料通过浇筑混凝土与墙板连接成一体的制作工艺。2.0.9人工粗糙面Artificialroughsurface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为了加强与后浇的混凝土的整体连接效果而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处理而成的粗糙表面,在结构专业术语中也称“抗剪粗糙面”。2.0.10全装修Overallfinishingdecoration是指新建建筑竣工前,建筑内所有功能空间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公共建筑水、暖、电、通风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2.0.11住宅部品Housingcomponent建筑中满足该部位特定功能要求的基本单元。是由基本建筑材料、产品、零配件等集合而成。作为系统集成和技术配套整体的部件,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3基本规定3.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应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在外墙、内墙、楼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部位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并达到一定规模的预制构件使用率。3.0.2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3.0.3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要充分配合,结合预制构件的生产及运输条件,结合设计对象的功能需求与造型特色,结合工程的经济性和进度要求,安排好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实施的技术路线、实施部位及规模,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3.0.3在总平面设计中应考虑预制构件的运输通道、堆放以及起重设备所需空间。3.0.4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3.0.5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实现建筑产品和部件的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应做到装修一次到位。3.0.6建筑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3.0.7预制构件(柱、梁、墙、板)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3.0.8要考虑好施工组织流程,保证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提高效率,缩短施工周期。3.0.9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成套,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满足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机械化安装的需要。

4建筑模数协调4.1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模数及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建筑模数协调。4.2应采用以基准面定位的主体结构,其平面布局宜采用模数网格来表示,模数网格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4.3本规程推荐采用的优选尺寸详见表4.1。表4.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适用的优选尺寸系列类型建筑尺寸预制墙板尺寸预制楼板尺寸部位开间进深层高厚度长度高度宽度厚度基本模数3M3M1M1M3M1M3M0.2M扩大模数2M2M/1M0.5M0.5M2M0.5M2M0.1M类型门洞尺寸窗洞尺寸内隔墙尺寸部位宽度高度宽度高度厚度长度高度基本模数3M1M3M1M1M2M1M扩大模数2M/1M0.5M2M/1M0.5M0.2M1M0.2M注:1楼板厚度的优选尺寸序列为80、100、120、140、150、160、180mm。2内隔墙厚度优选尺寸序列为60、80、100、120、150、180、200mm,高度与楼板的模数序列相关。3本表中M是模数协调的最小单位,1M=100mm(以下同)。4.4本规程推荐采用的厨房卫生间优选尺寸详见表4.2和表4.3。表4.2厨房的优选尺寸厨房家具布置形式厨房最小净宽度厨房最小净长度扩大模数单排型15M(16M)/20M30M1M双排型22M/27M27M1ML型16M/27M27M1MU型19M/21M27M1M壁柜型7M21M1M表4.3卫生间的优选尺寸卫生间平面布置形式卫生间最小净宽度卫生间最小净长度扩大模数单设便器卫生间9M16M0.5M设便器,洗面器两件洁具15M15.5M0.5M设便器,洗浴器两件洁具16M18M0.5M设三件洁具(喷淋)16.5M20.5M0.5M设三件洁具(浴缸)17.5M24.5M0.5M设三件洁具无障碍卫生间19.5M25.5M0.5M4.5本规程推荐采用的楼梯间优选尺寸详见表4.4。表4.5楼梯的优选尺寸楼梯类别踏步最小宽度踏步最大高度扩大模数住户共用楼梯2.6M1.75M0.05M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2.2M2M0.05M4.6本规程推荐采用的门窗洞口优选尺寸系列详见表4.1.5。表4.1.5门窗洞口的优选尺寸最小洞宽最小洞高最大洞宽最大洞高基本模数扩大模数门洞口7M15M60M60M3M1M窗洞口6M6M60M60M3M1M5平面设计5.0.1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应考虑承重墙体、柱上下对应贯通,突出与挑出部分不宜过大,平面凸凹变化不宜过多过深。平面体型符合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0.2门窗洞口宜规整有序,避免开设转角窗。5.0.3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方式,满足住宅长寿命功能需求及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公共空间及户内各功能空间分区明确、布局合理。5.0.4应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既便于竖向管线等的集中设置,又便于水平布线的排布及走位,降低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及干扰;便于简化施工工序和后期维护。5.0.5应综合考虑卫生间、厨房的设备和家具产品及其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宜采用标准化的整体卫浴及整体厨房。5.0.6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当预制外墙为夹心保温外墙板时,其套内使用面积、套型总建筑面积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5.0.7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采用太阳能等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技术时,其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户外设备空间可不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及套型总建筑面积。

6预制墙体设计6.1预制外墙设计6.1.1预制外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可行性,满足施工安装的三维可调性要求,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实现构件的不断复制和工业化生产。6.1.2预制外墙要做好构件拆分设计,满足功能、结构、经济性和立面形式等要求,便于建筑立面的表现和结构合理性,便于运输、施工和安装。6.1.3预制外墙的各种接缝部位、门窗洞口等构配件组装部位是外墙建筑构造的关键部位,其构造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的各类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装饰性能的要求。图6.1夹心保温防火构造6.2外墙防水设计6.2.1预制外墙接缝(包括屋面女儿墙、阳台、勒脚等处的竖缝、水平缝、及十字缝以及窗口处)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自然条件等,确定防水设防等级和要求,综合选用结构防水、构造防水、材料防水或以上三种防水措施相结合的防排水系统。非永久性住宅可采用一道防水设防(图6.2-1);永久性住宅应采用两道及两道以上防水设防(图6.2-2~图6.2-3)。图6.2-1竖向缝一道防水构造图6.2-2水平缝两道防水构造图6.2-3垂直缝两道防水构造6.2.2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材料防水时,必须采用防水性能可靠的嵌缝材料。预制外墙接缝的材料防水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墙接缝宽度设计应满足在热胀冷缩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其尺寸变形不会导致密封胶的破裂或剥离破坏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接缝的位移,确定接缝宽度,使其满足密封胶最大容许变形率的要求。2)外墙接缝宽度应控制在10~35㎜范围内;接缝胶深度控制在8~15㎜范围内。3)外墙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耐候性密封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低温柔性、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4)外墙接缝防水工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以保证外墙的防排水质量。6.2.3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构造防水时,水平缝宜采用企口缝或高低缝。竖缝宜采用双直槽缝。6.2.4预制外墙接缝采用结构防水时,宜在预制构件与现浇节点的界面设置“人工粗糙面”(图6.2-3),强化预制构件和现浇节点接缝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6.2.5当屋面采用预制女儿墙板时,应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节点做法,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设凹或挑檐,便于屋面防水材料的收头。6.2.6预制夹心保温外墙,其保温材料应选用憎水材料,并设置排气构造,防止夹心层存水。6.2.7挑出外墙的阳台、雨篷等预制构件的周边应在板底设置滴水线。6.2.8预制外墙板与部品及预制构配件的连接(如门、窗、管线支架等)应牢固可靠。6.3外墙饰面设计6.3.1预制外墙板的饰面宜采用装饰混凝土、涂料、面砖、石材等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考虑外立面分格、饰面颜色与材料质感等细部设计要求,并体现装配式建筑立面造型的特点。外墙外饰面宜在构件厂完成。6.3.2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预制构配件之间的接缝应对位精确。6.3.3预制外墙的面砖或石材饰面宜在构件厂采用反打或其他工厂预制工艺完成,不宜采用后贴面砖、后挂石材的工艺和方法。6.3.4预制外墙使用装饰混凝土饰面时,设计人员应在构件生产前先确认构件样品的表面颜色、质感、图案等要求。6.4预制内墙设计6.4.1预制内墙应分别满足保温、隔热、隔声、防水和防火安全等技术性能及室内装修的要求,并减轻自重,有利于工业化生产。6.4.2预制内墙与住宅部品的连接(如热水器、脱排油烟机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牢固可靠。6.4.3非承重预制内墙宜采用自重轻的材料,同时应满足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用作厨房及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内墙应满足防水要求。应处理好内墙的侧面、顶端与底部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满足抗震及日使用安全性要求。6.4.4非承重预制内墙的接缝处理宜根据板材端部形式和工程实际需要采用适宜的连接方法,并采取构造措施防止装饰面层开裂剥落。6.4.5为适应建筑套型变化和施工需要宜在分户墙上设置备用门洞。6.5门窗安装6.5.1门窗洞口应在工厂预制定型,其尺寸偏差宜控制在±2mm以内,外门窗应按此误差缩尺加工并做到精确安装。6.5.2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预制外墙板上应预埋连接件及连接构造。6.5.3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7楼面设计7.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楼板与楼板、楼板与墙体之间的接缝宜采取混凝土后浇带等保证结构整体性的措施。7.0.2楼板的隔声与保温宜结合结构楼板叠合层和建筑垫层统一考虑。7.0.3需要降板的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的位置及降板范围,应结合结构的板跨、设备管线等因素进行设计,并为房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7.0.4卧室、起居室等简单大空间宜采用与装配式剪力墙相配套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住宅底层厨房的地面遇有室外燃气管接入时,应采用实铺地面。

8建筑节能设计8.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从外墙、屋顶、门窗、楼板、分户墙、窗墙面积比、遮阳系数以及外墙外饰面材料的色彩等方面做好节能设计。8.0.2预制外墙的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应按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轻骨料混凝土可有效提高预制混凝土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2)采暖居住建筑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时,除门窗洞口周边允许有贯通的混凝土肋外,宜采用连续式保温层,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北京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求。3)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安装时保温材料重量含水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4)无肋复合板中,穿过保温层的连接件,应采取与结构耐久性相当的防腐蚀措施,如采用铁件连接时宜优先选用不锈钢材料并考虑连接铁件对保温性能的影响。5)预制外墙板有产生结露倾向的部位,应采取提高保温性能或在板内设置排除湿气的孔槽。8.0.3带混凝土边肋或窗肋的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板,其平均热阻应分别计算主断面和混凝土边肋热阻,也可按面积加权平均。8.0.4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件,宜采用非金属材料。当采用钢筋(丝)桁架来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板时,其计算平均传热系数应乘以1.2~1.3的修正系数。并充分考虑连接钢筋所产生的热桥对复合外墙板传热系数的影响。8.0.5预制外墙与梁、板、柱相连时,其连接处宜采取措施,保持墙体保温的连续性。8.0.6带有门窗的预制外墙,其门窗洞口与门窗框间的密闭性不应低于门窗的密闭性。

9内装修设计9.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室内装修的主要标准构配件宜以工厂化加工为主,部分非标准或特殊的构配件可由现场安装时统一处理。9.0.2宜实现室内装修和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的分离,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9.0.3室内装修所采用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应结合房间使用功能要求采用耐久、防水、防火、防腐及不易污染的材料与做法。9.0.4建筑装修材料、设备在预制构件上应优先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少量可采用膨胀螺栓、自攻螺丝、钉接、粘接等固定法后期安装,但应在预制构件允许范围内,不能随意剔凿预制构件及其现浇节点,影响结构安全。9.0.5宜对装修的部品部件进行模数协调和规模化生产,通过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实现内装部品、厨卫部品、设备部品和智能化部品的产业化集成。9.0.6宜通过装配式结构与装修设计的产业化集成,建立起装配式剪力墙产业化住宅体系。实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功能、安全、美观和经济性的统一。10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10.1一般规定10.1.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机电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公共部分和户内部分的管线连接宜优先采用架空连接的方式,如须暗埋,则宜结合结构楼板设计,集中敷设在现浇区域内。10.1.2预制结构构件中宜预埋管线,或预留沟、槽、孔、洞的位置,预留预埋应遵守结构设计模数网格,不应在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10.1.3竖向管线宜相对集中布置,且布置在现浇楼板处。10.1.4装配式住宅建筑卫生间宜优先采用同层排水方式(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套内);给水、采暖、空调、电气水平管线宜暗敷于结构楼板叠合层或本层地面下的垫层中,不能暗敷的也可在布置在本层顶板下吊顶内。10.1.5穿楼板及分户墙的电气及设备管线,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密封措施10.2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10.2.1室内供暖系统宜优先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也可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10.2.2有外窗的卫生间,当采用整体卫浴或采用同层排水架空地板时,宜采用散热器供暖。10.2.3应根据预制夹芯保温外墙板的建筑结构构造,计算其平均传热系数,使其满足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外墙限值。10.2.4供暖系统的主立管及分户控制阀门等部件应设置在公共部位管道井内;户内供暖管线宜设置为独立环路。10.2.5分、集水器宜设置在便于维修管理的位置。10.2.6散热器的挂件或可连接挂件的预埋件应预埋在实体结构上。10.2.7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其套管的规格应比管道大1~2号。10.2.8各层立管穿楼板的留洞位置应满足公差不大于3mm。10.2.9整体卫浴、整体厨房内的设备及管道应在部品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并预留和明示与外部管道的接口位置。10.2.10隐蔽在装饰墙体内的管道,其安装应牢固可靠,管道安装部位的装饰结构应采取方便更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