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痕迹勘验教学内容框架(培训)_第1页
爆炸痕迹勘验教学内容框架(培训)_第2页
爆炸痕迹勘验教学内容框架(培训)_第3页
爆炸痕迹勘验教学内容框架(培训)_第4页
爆炸痕迹勘验教学内容框架(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爆炸痕迹勘验辅导材料2007年9月本门课程补充参考书目:1、李国安.爆炸痕迹勘验.沈阳出版社,19952、詹益全.爆炸案件现场的勘查和残留物的检验.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3、田保中.爆炸案件现场勘查和爆炸装置技术.北京: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19994、公安部政治部.爆炸犯罪对策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5、李国安.爆炸犯罪案例评析.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6、朱益军.安检与排爆.群众出版社,20047、王百姓.爆炸犯罪案件侦查要略.群众出版社,20048、北京工业学院编写组.爆炸及其作用(上、下).19799、张守中.爆炸基本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10、惠君明等.炸药爆炸理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绪论一、爆炸痕迹勘验的概念•1、爆炸: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内在势能转变成机械功、声、光、以及热辐射、冲击波等。•2、爆炸痕迹:广义上指炸药爆炸以后所带来的一切变异现象。狭义上指罪犯在进行爆炸犯罪后,遗留在爆炸现场上的各种变异现象。爆炸痕迹(三要素):造痕体:主要是爆炸产物和冲击波承痕体:炸药周围的各种物体、介质作用力:爆炸物的内在势能•3、爆炸痕迹勘验:爆炸痕迹勘验是运用爆炸作用理论和有关科学知识,对介质物体上的爆炸痕迹及抛出物、遗留物、残留物等进行检验鉴定,以确定爆炸的类型、原因和过程,爆炸物原形、炸药种类及炸药量等,进而判明案件性质、作案人情况,达到揭露爆炸犯罪的刑事技术科学。二、研究爆炸痕迹勘验的必要性1、爆炸痕迹在证实爆炸犯罪中具有重要意义2、爆炸痕迹有别于其它常规痕迹3、国际、国内爆炸案件的大幅度增加,对社会危害大三、爆炸痕迹勘验研究的内容1、有关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知识物理爆炸:物质的状态发生急剧转化,爆炸后的物质化学成分不变。例如锅炉爆炸等属于物理爆炸。爆炸类型化学爆炸: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爆炸后物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例如炸药爆炸,放鞭炮等属于化学爆炸。核爆炸:由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引起的爆炸。破坏力比其它类型爆炸大得多。2、有关爆炸装置方面的知识3、常见介质上的爆炸痕迹特征4、爆炸现场勘查方面的知识5、爆炸痕迹的勘验及爆炸案件的综合分析知识6、爆炸装置安全处置方面的基本知识四、爆炸痕迹勘验研究的任务勘验、提取、固定现场爆炸痕迹及典型物证,为侦破爆炸案件提供信息和证据1、确定爆炸的类型和性质2、确定爆炸物的放置方式位置、爆炸顺序3、确定炸药的种类、数量4、确定爆炸装置原形物的结构、起爆能源及引爆方法等5、对爆炸物进行一般性检查和排除五、研究方法与研究其它痕迹相比:1、相同点2、不同点另: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六、当前我国爆炸案件的特点第一章炸药种类及性能炸药的概念炸药定义炸药是一种在一定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够发生高速化学反应,其反应结果生成大量气体和热量,并对周围介质作功和产生破坏作用的物质。三层含义:具有化学爆炸特性的相对稳定的物质高速化学反应(取决于炸药本身的化学结构)放热反应,生成气体2、炸药的特性炸药的能量密度高能量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能量。下表列出了部分炸药与燃料的能量密度与反应的数据。炸药的高能量密度是形成爆炸产物高压的根本原因,压力越高作功能力也就越大。炸药和燃料的能量密度表9948.409948.406311.8硝化甘油8548.105258.8黑索今6796.684222.0梯恩梯17.148945.2煤+氧19.6512122.0汽油+氧7.1113501.4氢+氧能量密度(千焦/升)反应热(千焦/千克)物质炸药分子中含有不稳定基团—爆炸团单质炸药分子中含有不稳定性基团而使炸药易受外界作用而爆炸,具有这种性质的基团有:硝基化合物:带有-NO2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硝酸铵,TNT硝胺:含有N-NO2的化合物,如:RDX(黑索今),HMX(奥克托今)硝酸酯:带有-ONO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如:PETN(泰安),NG(硝化甘油)乙炔衍生物:含-C≡C-乙炔基的化合物,如:乙炔银、乙炔铜叠氮化合物:含-N=N-或-N=N≡N的化合物,如:叠氮化铅,二硝基重氮酚含有雷酸根基团的雷酸盐及氰化物,如:雷汞、雷银氮的卤化物:含=N-X,如:NI3等氯酸与过氯酸的衍生物:含-O-Cl,如:氯酸钾或高氯酸钾等C、炸药分子中具有可燃元素和助燃元素炸药主要是由可燃元素和助燃元素组成的。绝大多数常用单质炸药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是C和H可燃元素,N是载氧体,O是助燃元素。由于可燃元素和助燃元素密集在一个分子内,因此可以把炸药的爆炸反应看成是在分子内部进行的氧化反应,因此具有高速反应的客观条件。这就是炸药能够进行高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一般用氧平衡来表示炸药中氧和可燃元素的相对含量。氧平衡:即将炸药中的氧,用来完全氧化所含碳和氢,生成为CO2和H2O以后多余或不足的氧量。CHONC>0正氧平衡=0零氧平衡<0负氧平衡氧平衡的计算问题:单质炸药与混合炸药的氧平衡计算方法常见炸药的氧平衡数值:TNTNGPETNRDX-0.744+0.035-0.101-0.216HMX氯酸盐类硝酸铵2#岩石铵梯0.216++0.20+0.0338注意区分不同氧平衡值的炸药爆炸时的现象和产生的痕迹特征炸药的性能炸药的性能多指炸药的起爆和爆炸性能。1、炸药的感度炸药在外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变化的难易程度,即指炸药对外界起爆能的敏感度。用来衡量炸药稳定性大小的重要标志,是炸药本身的一种属性。炸药的感度有:热感度(加热、火花、火焰)机械感度(冲击、摩擦、针刺)爆轰感度(雷管、其它炸药引爆)静电感度(电热、电火花)炸药的热感度:通常以爆发点和火焰感度表示。爆发点:在一定时间内均匀加热炸药到爆炸所需的外界最低温度。分为5分钟和5秒钟两种。爆发点越高表明炸药的热感度越小。火焰感度:表示炸药用火焰点燃时的难易程度。火焰感度的表示方法和实验方法种类较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密闭火焰感度仪测定。在一定条件下,黑火药燃烧时喷出的火焰或火星作用在炸药的表面上,观察是否发火,以火焰感度的上下限来表示。上限:炸药百分之百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炸药百分之百不发火的最小距离。机械感度:炸药在机械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变化的难易程度。包括冲击感度、摩擦感度等冲击感度:在机械冲击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冲击感度高表明炸药遇冲击则易引起爆炸。猛炸药及起爆药的冲击感度通常用立式落锤试验仪测定。摩擦感度:在机械摩擦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摩擦感度的测定方法很多,我国一般采用摆式摩擦仪测定,试验25次,计算爆炸百分数。爆轰感度炸药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难易程度。以极限起爆药量表示,即使1克可见:极限起爆药量即可以表示猛炸药的爆轰感度,又可以表示起爆药的起爆能力。影响炸药感度的因素(1)与炸药的化学结构有关。(2)炸药的初温。初温升高,炸药感度增大。(3)炸药的物态。炸药由固态变为液态时,感度增大。(4)炸药的晶型、晶体尺寸、颗粒度。晶体尺寸和颗粒度越小,爆轰感度越大。(5)炸药的密度和物理结构。装药密度大,爆轰感度减小;同一种炸药物理结构不同,感度也不一样。(6)附加物。(敏感剂和钝感剂)感度增大的称敏感剂;感度减小的称钝感剂。加入硬度大于炸药硬度的物质,使炸药的感度增加。另外:对于不同形式的外能作用,炸药具有不同感度;对同一状态的同一炸药,加载方式速度不同,感度表现也不同。研究炸药感度的意义:根据炸药的感度,确定炸药的用途。根据炸药感度,合理选择起爆能量,保证作用准确可靠。根据炸药的感度和影响感度的因素,制定生产、保管、使用和勤务处理中的安全规则,以确保安全。根据炸药感度合理调整其大小,以满足使用时的要求。2、炸药的威力炸药的威力是指炸药的做功能力。即炸药爆炸产物绝热膨胀直至温度降到炸药的初温时,对周围介质所做的功。是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所产生的各种爆炸作用的总和。威力取决于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气体和热量的多少。炸药的威力有时用爆热来表示。爆热越大,气体量越多则爆炸威力越大。爆热是指一公斤炸药爆炸时所释放出的热量。一般情况下常用定容爆热和定压爆热表示。威力通常用铅铸扩孔法测定。即取一定量的炸药,装于铅铸的圆柱形空内爆炸,爆炸后,铅铸的圆柱形孔被扩成犁形孔,以爆炸前后铅铸孔的体积差作为威力数值。3、炸药的猛度炸药的猛度是炸药爆炸时粉碎与它接触的物体的能力,是爆炸产物对外作用的猛烈程度,即炸药局部破坏作用的能力。猛度主要与炸药的爆速有关,爆速越大,猛度也越大。炸药的猛度用爆轰产物作用于介质的压力和冲量来表示。通常用铅柱压缩法进行实验测定。将被试炸药置于铅柱上,装药爆炸后,铅柱被压缩成蘑菇形,高度减小,以其爆炸被压缩后减小的数值来表示炸药的猛度。4、爆速炸药的爆速是指炸药爆炸时爆轰波沿炸药内部直线传播的速度,是炸药的主要性能指标。在一定条件下用它来衡量炸药爆破能力的大小。爆速主要与炸药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装药直径,外壳材料的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爆速的测定方法有导爆速法,高速摄影法等。常用炸药的爆速每秒约3000~8500米。5、炸药的热化学性质炸药的爆热:1公斤炸药在定容条件下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装药密度不同,炸药的爆热也不同。炸药的爆温:炸药爆炸瞬间所放出的热量将爆炸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一般情况下,单质炸药的爆温在3000~5000℃之间,硝铵混合炸药为2000~2500℃炸药的爆容:1公斤炸药爆炸后所产生的产物在标准状态下(P为1个大气压,温度为零度)所占的体积,用V0三、炸药的种类(一)按用途分类: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剂1、起爆药(初级炸药、始发炸药、第一炸药)较轻微的外界能量作用下即可引发爆炸变化,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燃烧转变为爆轰。特点:对外界作用十分敏感;爆炸变化加速度大;爆炸临界直径小。要求:适当的感度;较大的起爆能力;良好的安定性。作用:引发其他炸药的爆炸变化。用于制造各种起爆器材和点火器材,如火帽、雷管中的装药。常用起爆药:氮化铅(叠氮化铅)、雷汞、史帝酚酸铅、二硝基重氮酚、特屈拉辛等叠氮化铅:Pb(N3)2白色爆温:4000℃爆热:1517.88千焦/千克爆速:5600m/s起爆1克TNT需要0.09克Pb(N3)2,起爆1克特屈儿(CE)需要0.025克安定性:热安定性较好,50℃贮存3~5年质量变化不大,100特点:对火焰、针刺的感度相对于其它起爆药低。用途:装填电雷管;与针刺药及猛炸药一起装制针刺雷管;与针刺药、猛炸药、延期药一起装制延期雷管;与史帝酚酸铅和猛炸药装制火雷管。雷汞:Hg(ONC)2,白色或灰白色菱形晶体爆热:1788千焦/千克爆速:5400m/s1克TNT需要0.36克Hg(ONC)2,1克特屈儿需要0.29克H安定性:较好。50℃加热2小时分解;75℃加热48小时减量100℃加热48特点:对冲击、摩擦、火焰、电火花非常敏感用途:用作火雷管的第一层装药;与氯酸钾、硫化锑混合制成击发药;与特屈儿、石蜡混合作导爆索芯药;与特屈儿或黑索今装成8号雷管。史蒂酚酸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THPC):C6H(NO2)3O2Pb·H2O黄色棱柱状晶体爆热:1912千焦/千克爆速:5200m/s热安定性:100℃加热失去结晶水;200用途:火雷管第一装药;点火药;制无腐蚀性击发药。二硝基重氮酚(DDNP):C6H2(NO2)2N2O纯品为鲜黄色,工业品为棕黄色或紫红色(褐色)针状或短柱状晶体爆热:3433千焦/千克爆速:6900m/s热安定性:100℃加热48小时减量1.57用途:单独作为雷管的第一装药,广泛用于装填工业雷管特屈拉辛(四氮烯):C2H8ON10浅黄色晶体爆热:2755千焦/千克热安定性:与水加热50℃即分解;60用途:不能单独作雷管的第一装药,用于混合针刺药或无腐蚀击发药的敏感剂。猛炸药:又称次发炸药、高级炸药、第二炸药,常需要起爆药的引爆。定义:猛炸药是在一定初始冲能作用下,发生极猛烈的爆炸,对周围介质产生强烈的机械作用的物质。特点:威力大;做功能力大,破坏力大;感度小(相对起爆药而言)。常用猛炸药:梯恩梯TNT、特屈儿CE、黑索金RDX、太安PETN、奥克托金HMX、硝化甘油NG、硝酸铵混合炸药、氯酸盐混合炸药梯恩梯(三硝基甲苯TNT):α–TNT浅黄色柱状或针状晶体,常见到的是淡黄色鳞片状。爆热1000千卡/千克爆温3350K爆速6990m/s(1.62g/cm3)凝固点:应不低于80.2℃安定性:不吸湿,150℃与酸、碱的作用:中性,与碱作用生成敏感物。安全性能:有毒感度:用雷汞起爆0.36克,用氮化铅起爆0.09用途:用于各种炮弹、手榴弹、爆破药包的装填。黑索今(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白色粉状结晶,钝化后一般为橙红色爆热1300千卡/千克爆温4150K爆速8741m/s(1.796g/cm3)安定性:不吸湿,常温下安定,不与金属作用。遇碱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残留RDX。150℃感度:雷汞起爆0.19克,氮化铅起爆用途:制造雷管;压制传爆药及装导爆索;钝感后可以装填炮弹。特屈儿(CE)三硝基苯甲硝胺:白色晶体,阳光下浅黄色结晶体爆热1210千卡/千克爆温3950K爆速7460m/s(1.63g/cm3)安定性:不吸湿,常温下安定,不与金属作用感度:雷汞起爆0.29克,氮化铅起爆用途:传爆药柱;导爆索;雷管太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白色结晶体,钝化后为橙红色爆温4330K爆速8600m/s猛度铅柱压缩值14~16mm威力铅铸扩张值500ml安定性:不吸湿,常温下安定,不与金属作用,酸可以使其分解,与碱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碱溶液销毁废弃PETN炸药感度:雷汞起爆0.17克,氮化铅起爆用途:雷管、导爆索及传爆药柱;制太乳炸药,各类混合炸药及工业炸药的敏化剂奥克托今(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白色结晶爆热1356千卡/千克爆速8917m/s(1.854g/cm3)安定性:有良好的高温热安定性,1%的碱性水溶液中长时间煮沸可使其全部水解。威力:铅铸扩张值486mm。极限起爆药量:0.3g氮化铅用途:用于深井爆破;核武器、导弹战斗部的装药;导爆索、导爆管的装药。注:为目前使用的能量最高的单质炸药,且机械感度和摩擦感度均为100%。硝化甘油(丙三醇三硝酸酯NG):无色透明油状物质,工业品呈淡黄色或淡棕色爆速8000m/s以上爆温3750威力铅铸扩张值550ml猛度铅柱压缩值24~26mm贮存:17℃感度:机械感度与撞击感度用途:与胶棉体、氧化剂、可燃剂混合制成代那买特炸药;双基发射药的主要成分;高能火箭固体燃料的重要组份。火药定义: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固体物质,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参加下,进行有规律的快速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对弹丸作抛射功,或点燃其它药剂。(又称发射药)特点:对火焰的感度极高;主要反应形式为燃烧。用途:适用于军事上发射炮弹和火箭。火药又分为胶质火药和机械混合火药两类。前一类常用的是硝化棉火药和硝化甘油火药;后一类常用的是黑火药和高分子复合火药。烟火药(黑火药)KNO375%、木炭15%、硫磺10%无烟火药或溶塑火药主要有硝化棉或硝化甘油火药高分子复合火药常用做发射药。4、烟火剂具有不同烟火效应的各种药剂,即在燃烧时产生色、光、热、烟等特殊效应的炸药。主要成分:氧化剂+可燃物按用途分为:照明剂、信号剂、燃烧剂、曳光剂、烟幕剂、啸声剂用途:军事上特种弹的装填,烟花爆竹,信号弹(二)按炸药组成成份分类1、单质炸药:也称单体炸药,是单一化合物炸药。这类炸药大多数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硝基化合物:带有-NO2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硝酸铵,TNT。硝胺:含有N-NO2的化合物,如:RDX(黑索今)硝酸酯:带有-ONO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如:PETN,NG乙炔衍生物:含-C≡C-乙炔基的化合物,如:乙炔银、乙炔铜叠氮化合物:含-N=N-或-N=N≡N的化合物,如:叠氮化铅。含有雷酸根基团的雷酸盐及氰化物,如:雷汞、雷银氮的卤化物:含=N-X,如:NI3等。氯酸盐、高氯酸盐:2、混合炸药:本身是一种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组分组成的系统。也是爆炸混合物。(1)工业混合炸药各类硝铵混合炸药,如岩石硝铵炸药、露天硝铵炸药、煤矿硝铵炸药、抗水型硝铵炸药、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含水硝铵炸药(浆状炸药,乳胶炸药、水胶炸药)、高威力硝铵炸药等。(2)一般混合炸药钝化黑索今:95%RDX,5%钝化剂(A型炸药),钝化黑索今为橙红色,熔点为201.9℃热安定性较好,70℃爆速:装药密度为1.64克/立方厘米时,爆速为8271米/秒。爆热:1149梯黑炸药:TNT+RDX(B型炸药)梯黑炸药的威力比梯恩梯大,比黑索今小,其机械敏感度也介于两者之间,便于注装。黑火药:枪弹贯穿或骤然加热至280℃黑火药是可燃物木炭、硫磺和氧化剂硝石(硝酸钾)制成的混合炸药。(3)氯酸盐混合炸药:氧化剂(氯酸钾或氯酸钠)+可燃物(糖、松香、凡士林及油类)威力较大,对于摩檫、冲击敏感,常是自制炸药。(4)含铝高威力混合炸药:高爆热、高爆温、爆轰反应时间长等,但爆速和猛度却相对下降。(5)以NG为敏化剂的混合炸药:胶质炸药、粉状硝化甘油类炸药等。(6)高聚物粘结炸药:即塑性粘结炸药。组成:高能炸药、高聚物、添加剂。如:塑性炸药(C型炸药)、弹性炸药、橡皮炸药等。(7)燃料空气混合炸药(FAE)(三)燃料空气炸药FAE1、概念:指燃料与空气均质混合后能够被引发爆炸的物质。2、种类(1)军用制式FAE:“浮质炸药”碳氢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二硼烷、甲烷、丙烷、乙炔等共同点:沸点低,易挥发,比空气重,一定温度下为无色气体(2)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可燃气体: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或爆炸的气体。特点:具有化学活泼性、易扩散性、腐蚀性、带电性等。按燃爆浓度下限高低分:一级可燃气体:下限≤10%,氢气、甲烷、乙烯、乙炔、水煤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等。二级可燃气体:下限>10%,NH3、CO、发生炉煤气等(3)可燃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可燃蒸汽:由易燃液体或可燃液体蒸发而成的。易燃液体的特点:易挥发性、流动性、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等闪点: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易燃液体:闪点≤45可燃液体:闪点>45甲类液体:闪点≤28℃乙类液体:闪点28℃~60℃丙类液体:闪点≥60℃(4)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可燃粉尘:铝粉、镁粉、锌粉、有机玻璃粉、面粉、谷物淀粉、糖粉、煤粉、木粉等可燃纤维:棉纤维、麻纤维、醋酸纤维、晴纶、涤纶等爆炸案件中常用的炸药特点:1、以民用炸药为主;2、具有一定安定性;3、具有一定威力,便于起爆。六个系列:1、以RDX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2、以NG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3、TNT或以TNT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4、以硝酸铵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5、以氯酸钾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6、黑火药第二章爆炸装置爆炸装置:凡是以行凶、破坏为目的而配制成带有起爆系统的爆破器材。又称“炸弹”“爆炸物”。爆炸装置的组成包装物(盛装物)、炸药、起爆装置三部分1、包装物有内包装与外包装之分;包装物的作用:伪装;防水防潮;便于起爆;增大爆破和杀伤效果软包装:布、皮革、编织物、纸张等软质材料硬包装:金属、木材、陶瓷、硬质塑料、玻璃等注意杀伤效果区别:软包装在同等条件下,与硬包装的爆炸装置比较,对有生力量的杀伤范围要小。2、炸药犯罪分子常用的炸药具有以下特点:1)以民用炸药为主;2)具有一定的安定性;3)具有一定的威力,便于起爆。六个系列1)以RDX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2)以硝化甘油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3)TNT或以TNT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4)以硝酸铵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5)以氯酸钾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6)黑火药3、起爆装置用各种器材或元件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用于起爆炸药的装置。由起爆器材、控制系统、能源组成。1)起爆器材:导火索、导爆索、拉火管、雷管等2)控制系统:保证爆炸装置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发生起火或爆炸的部件。包括:定时系统(如钟表,定时器和滴水定时系统)机电系统(由导线、板片及弹簧组成)化学系统(靠化学反应产生能量)遥控系统及明火类等等。3)能源:多为热能,电能,机械能及化学能等主动能源。不能是转换能源。4、爆炸装置的起爆序列能源火工品炸药二、火工品(起爆器材)起爆:激发炸药爆炸。起爆器材:使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给予一定的激发能量,这种激发能量的供给者即为起爆器材。主要的起爆器材有:导火索、导爆索、雷管、导爆管、拉火管等导火索(导火线)用于传导火焰,引爆雷管和点燃黑火药药包用的能源。外观:白色圆形索状作用:传递火焰,延迟时间用途:起爆火雷管或黑火药;军用引信的延期体;制作秒延期电雷管结构:芯线制造时促使黑火药持续喂入索芯,并能均匀分布。芯药(索芯)轻微压缩的粉状或粒状黑火药各层包装物包缠线、包缠纸、防潮层性能:速燃130m/s缓燃1cm/s左右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导爆索(传爆线)外观:红色圆形索状作用:传递爆轰波,使串联成组的药包同时爆炸。经过雷管起爆后,可以引爆其他炸药。结构:芯线、芯药(RDX、PETN)、数层棉线和纸包缠而成。性能:爆速不低于6500m/s;良好防水性。受到摩擦、撞击、燃烧或枪弹贯穿时,都易引起爆炸。分类:按用途分普通、震源、煤矿、油井导爆索等按包缠物分棉线、塑料、铅皮导爆索等导爆索与导火索区别:芯药;可直接起爆炸药。3、拉火管作用:点燃导火索分类:塑料拉火管与纸壳拉火管结构:由管体、倒刺、摩擦药、拉柄等部分组成4、导爆管作用:传递爆轰波结构:半透明聚乙烯塑料软管,管内壁涂一层很薄的高能炸药:91%HMX(RDX)、9%铝粉,外加0.25%~0.5%的工业附加物(石墨),药量为14~16mg/m性能特点:1700~2000m/s通过空气冲击波传递能量,爆轰波通过后,软管并不破坏;采用明火、撞击等均不能引起导爆管的传爆,不能直接引爆炸药5、雷管作用:用于炸药的起爆分类:火雷管与电雷管结构:外壳采用铜、铝、铁、纸制成,上段起爆药,下段猛炸药。火雷管:由延期药促发的雷管用途:导火索点火或导爆索传爆起爆炸药时使用特性:遇撞击、摩擦、加热或火花均可引起爆炸。结构:由管壳、加强帽、起爆药、猛炸药组成无防水性能电雷管:用电流引爆的雷管。瞬发电雷管与延期电雷管。瞬发电雷管由火雷管、电引火头(引火药、桥丝、脚线)和防潮剂构成。当电流通过桥丝时,桥丝炽热引燃引火药,使雷管爆炸。延期电雷管由火雷管、导火索、电引火头及密封塞、防潮剂和排烟孔等构成。具一定抗水性能和防潮性能。三、爆炸装置的种类、结构1、按外形、外包装分类裸体炸药、包类、袋类、箱类、盒类、筒听类、玻璃瓶类、家用电器类、儿童玩具类、生活用品、水暖管材类、钢瓶类、简易包缠类、军用炸药壳体类书刊类、邮件类等。2、按发火方式分类人工直接点燃、撞击发火、拉发、松发、压发、定时、光电、反能动类等等。3、按控制系统分类直接触发式、自动控制式、遥控式等等。4、按起爆方式分类1)火焰起爆爆炸装置(简易组合式)普通起爆、延时起爆等等普通爆炸装置:以玻璃瓶或罐头瓶等为容器,装入炸药和火雷管,配以导火索和引燃物。延时爆炸装置:该装置是在普通爆炸装置中的导火索上,绑上一根点燃的香头和数根火柴。2)机电起爆爆炸装置由机械部件、电池、导线、极片、电雷管、炸药、伪装物等组装而成。有拉发、压发、松发、反能动、反拆卸式等等。3)定时起爆爆炸装置机械定时、滴水定时、化学定时等等。4)遥控起爆爆炸装置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5)反能动式爆炸装置6)多组合式爆炸装置7)其他类气压式爆炸装置、温控式爆炸装置、离心式爆炸装置等。四、典型爆炸装置(配合详细的图片资料及实物)第三章爆炸机理炸药的爆炸特征(化学爆炸变化三要素)1、过程的放热性NH4NO3低温加热NH3+HNO3-40.8大卡/摩尔NH4NO3雷管引爆N2+2H2O+0.5O2+30.2大卡/摩尔前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爆炸;后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能发生爆炸。过程的放热性是爆炸反应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爆炸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爆热。爆热是造成爆炸破坏的主要原因。2、反应过程的高速性反应过程的高速性是炸药爆炸的必要条件,也是爆炸反应与其它化学反应的突出区别,是区别于一般化学反应的最重要标志。爆炸过程进行的速度,一般是指爆轰波在炸药装药中传播的直线速度,这个速度称为炸药的爆速。3、反应过程必须生成气体产物炸药爆炸过程,是气体产生由高压到低压的膨胀过程,将炸药的势能迅速的转变为爆炸机械功。反应过程生成的气体产物是炸药爆炸变化的重要条件。综上,一般同时具备放热性、高速性和生成气体三个特征的反应过程,才具有爆炸性。放热性给爆炸提供了能源;快速性使能量集中;生成气体是能量转化的工作介质。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炸药所具有的特殊本性。二、炸药化学变化的形式1、热分解:在热的作用下,炸药分子发生分解的现象与过程。两种基本形式:初始分解反应与自行加速反应2、燃烧:是一种自行传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对火药和烟火剂来说燃烧是其基本变化形式。与一般燃料的燃烧不同炸药燃烧过程是以燃烧反应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燃烧时反应区的能量是通过热传导、气体产物的扩散和热辐射而传人原始炸药的。燃烧速度:每秒几厘米至每秒几米,可达几百米每秒。燃烧传播速度与炸药的性质、压力和初始温度、装药直径和密度以及有无外壳等因素有关。3、爆炸与爆轰:是猛炸药化学变化的典型形式。特点:压力急剧突变,传播速度快,并伴有音响效应。爆炸是不稳定的爆轰,爆轰是炸药稳定的爆炸现象爆轰是炸药特有的一种变化形式,与外界压力、温度等条件无关。爆轰波是炸药被激发后,在炸药中形成的稳定传播的强冲击波。爆轰与燃烧本质区别:传播机理不同,燃烧反映能量是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及气体扩散传入未反应的原始炸药。而爆轰的传播则是借助于冲击波对炸药的强烈冲击压缩作用进行的。2、传播速度不同,燃烧传播速度慢。3、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同。爆轰速度几乎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其爆速是一个常数。而燃烧受外界条件影响大。燃烧向爆轰的转变:爆速:爆轰波在炸药装药中传播的直线速度。(1)每种炸药在一定条件下(装药密度、装药直径)都有其特定的稳定传播的爆速。(2)爆速的测定方法道特里什法测爆速(导爆索法)B、测时仪法C、高速摄影法(3)影响爆速的因素:装药密度ρB、装药直径dC、添加物D、初温E、颗粒度炸药爆轰过程的激发(1)起爆的冲击波速度必须高于被发装药的临界爆速,取决于主发装药的性质和试验条件。(2)化学反应中所放出的能量使起爆冲击波阵面保持必要的压力,它与被起爆装药的直径和外壳性质有关。爆轰波参数问题:(对凝聚炸药K=3)爆轰结束瞬间产物压力爆轰结束瞬间单位产物容积爆速爆轰结束瞬间产物温度炸药的殉爆(1)殉爆:装药A爆炸时引起与之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B装药爆炸的现象。(2)殉爆距离:能引起从爆药百分之百殉爆的两药包间的最大距离。(3)殉爆安全距离:两药包间百分之百不殉爆的最小距离,最小不殉爆距离。炸药低速爆轰现象炸药稳定的爆炸现象称爆轰。炸药爆炸存在低速爆轰现象。起爆能弱、装药直径小于低爆速临界直径、装药包装不好、形状不规则、包壳条件不好等因素存在,都会造成低爆轰现象。低爆轰现象是爆炸物没有充分地化学反应的结果。炸药的低爆轰现象,会影响到现场爆炸痕迹的形态和尺寸,从而也会影响到药量计算的准确性。炸药的爆燃炸药的爆燃,是指炸药引爆后由于爆轰波的衰减而引起的炸药燃烧的现象。爆燃有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造成爆燃的内因主要是炸药的质量、爆轰感度、抗压缩性等。外因是存放条件、炸药中的添加物过多等。爆炸产物及有毒气体炸药爆炸产物中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时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对有些可燃气体和煤尘等爆炸反应起催化作用。三、炸药对介质、物体的爆炸作用指高温高压的爆轰产物在膨胀过程中,对周围介质的破坏作用和抛掷作用(包括各种机械作用)。用威力、猛度及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ΔP来表征炸药的爆炸作用。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压缩波,是介质状态发生突跃变化的波。其波阵面是一个突跃面,在这个突跃面上介质的状态和运动参数(压力、温度、空气密度、运动速度等)发生不连续的突然跃升改变,变化梯度很大。冲击波的特性:冲击波不具有振动的周期性质,当波通过时,介质参数直接跃升到最高数值。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压缩波。一般的压缩波是压力连续升高的传播,而冲击波则是压力突然跃升的传播。超压ΔP:是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压力与界面上未被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空中爆炸冲击波能量:空气冲击波设防安全距离: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建筑物安全等级标准确定的防止冲击波破坏的最小距离,是针对一定的安全等级而言的,并不是安全距离内一切就都安全,只是要求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控制在允许的安全等级范围之内,合理地防止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几种理论:猛炸作用机理:爆轰气体产物膨胀推力破坏理论“介质质点的径向移动”应力波反射破坏理论:认为硬介质的破坏机理主要是由自由面上应力波反转变成的拉伸波造成的。“层裂”、“片落”猛炸作用与应力波反射破坏共同作用机理四、燃料空气炸药的爆炸燃料空气炸药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和粒度燃爆下限:发生燃爆的最低浓度燃爆上限:发生燃爆的最高浓度燃料空气炸药爆炸条件特点:低于下限,不燃不爆;高于上限,只燃不爆;只有浓度在上下限之间才爆炸。爆轰炸药稳定的爆炸现象称爆轰。分为:点式、线式、面式、立体式爆轰。燃料空气炸药的爆炸作用与猛炸药相比不同:异向爆轰,分布爆炸能量密度小,爆速小,爆压低,猛炸作用小冲击效应广,破坏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比同重量炸药破坏力大有热作用及窒息作用第四章爆炸痕迹爆炸痕迹广义上指炸药爆炸以后所带来的一切变异现象。狭义上指罪犯在进行爆炸犯罪后,遗留在爆炸现场上的各种变异现象。(结合典型爆炸痕迹实验)一、爆炸痕迹的种类1、按爆炸作用的过程分:(1)爆炸产物起始作用痕迹:炸药爆炸时瞬间产生的具有高压、高温、高能量密度的强压缩能气团,急剧膨胀释放能量,强烈冲击直接接触爆炸物的介质,使紧靠强压缩能气团的介质出现强烈的局部破坏痕迹。分为:压缩痕迹与压碎痕迹。(2)爆炸产物抛掷作用痕迹:介质被压变形、破坏后形成的痕迹。它位于压缩粉碎区之外,有时称为破碎抛掷区。(3)爆炸产物的极限作用痕迹:抛掷痕迹之外至“活塞”作用停止线这一范围。(4)空气冲击波破坏痕迹:冲击波单独运动并损坏物体直到不能损坏物体这一范围。注:(1)(2)(3)为爆炸产物直接作用痕迹(4)为爆炸产物的间接作用痕迹A、爆炸产物直接作用范围内的痕迹特征粉碎、破裂、穿孔痕、烧焦痕、烟痕、炸烧伤痕B、冲击波作用范围内的痕迹特征冲击波对人体损伤的特点:耳膜破裂、内脏中肺、肝、脾等器官损伤严重,也可使肌体挫伤、骨折等。有时人体外表完好,而内脏损伤严重,表现为口鼻出血,胸腹腔淤血。衣物出现撕破、撕裂、剥脱的痕迹特征。冲击波对建筑物损伤特点:使物体位移、破裂、折断,使屋瓦掀起,门窗框折断,砖墙裂缝,房屋倒塌等。2、根据介质受爆炸作用的损伤情况分粉碎分离痕迹高温痕层裂痕烟痕断裂痕炸裂痕塌陷痕弯曲变形痕洞形炸痕凹陷痕破碎穿孔痕卷边痕模迹痕生物体伤痕3、根据炸药装药方式造成的炸痕几何形状分炸药装药方式:指炸药盛装方式、药包形状、组成方式破片穿击痕、球形炸痕、矩形炸痕、穿孔痕、切割痕、双(多、群)漏斗痕、椭圆漏斗痕4、根据爆炸物设置接触爆炸炸痕:爆炸物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炸痕。埋入爆炸炸痕:炸药埋入地下爆炸形成的痕迹。邻近爆炸炸痕:指炸药离开地面、建筑物、车底部等,在介质邻近处爆炸形成的痕迹。也称悬空爆炸痕迹。二、各种常见介质上的爆炸痕迹1、土石介质上的爆炸痕迹(1)松动爆破痕迹:指炸药埋入的深度恰好等于介质外松动区的半径,在介质外面看到介质粗大碎块,而没有抛掷痕。(2)抛掷爆破痕迹:指炸药埋入介质深度不大,介质不仅被炸碎,而且被抛出形成炸坑,即形成爆破漏斗。主要几何参数有:最小抵抗线h锥形炸坑口部半径R可见漏斗孔深度p唇缘堆积痕:指介质在爆破后被抛出炸坑而堆积在漏斗坑周围的破碎介质散落物痕迹。重要参数n:装药作用指数、爆破指数、抛掷指数、漏斗指数、爆破漏斗形状特征指数n=R/hn反映不同药量和埋入深度,对介质的抛掷程度、土方量、可见深度、抛掷距离等n=1标准装药,标准爆破漏斗,直角漏斗n>1过量装药,加强抛掷爆破n<1减弱抛掷爆破影响抛掷爆破痕迹的因素:炸药量、炸药埋设深度、抛掷痕迹、药包数量等。压缩爆破痕迹共同特征:光滑平整的压缩壁、高温作用痕迹、烟痕、颜色变化(3)压缩爆破痕迹:炸药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爆炸时,若介质塑性好,则形成空腔。压缩爆破痕迹共同特征:光滑平整的压缩壁、高温作用痕迹、烟痕、颜色变化三、金属上的爆炸痕迹锥形炸坑和层裂痕炸断痕高温痕、炸裂痕、卷边痕、凹陷痕、弯曲痕四、有机体上的爆炸痕迹炸碎伤、炸裂伤、炸烧伤、破片伤及抛射物损伤、冲击波损伤等(注意各种爆炸伤的形成原因)五、其他介质上的爆炸痕迹木材上的爆炸痕迹、砖石砌体及混凝土构件上爆炸痕迹等。第五章爆炸现场勘查爆炸现场:凡因爆炸作用而造成人员、牲畜伤亡,建筑物、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等公私财物破坏等场所及其他与爆炸有关的一切场所。爆炸现场的种类爆炸案件现场爆炸自杀现场爆炸事故现场二、爆炸现场的特点1、爆炸现场破坏严重(1)炸药爆炸威力大,造成建筑物及物体破坏严重(2)炸药爆炸破坏因素多,造成物体破坏形式多(3)爆炸原始现场易遭破坏2、爆炸现场范围大,立体性强3、爆炸现场危险因素多(1)未爆装置(2)再次引爆(3)炸药化学变化形式多,有危害。(4)爆炸会造成建筑物内多种危险因素4、爆炸现场上宏观物证与微观物证并存,分布广宏观物证:爆炸介质抛出物与爆炸遗留物微观物证:爆炸残留物爆炸介质抛出物:指爆炸物周围的介质、物体被击碎抛出的块体。爆炸遗留物:指爆炸装置的组成部件(不包括炸药)因爆炸作用被击碎,抛掷出的碎块体。初始抛掷物、初始破片爆炸残留物:指爆炸物爆炸后残留在现场上而没有分解的微量炸药原形物和分解产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微量物质。5、爆炸现场常伴有伤亡6、爆炸现场勘查困难多,指挥难度大三、爆炸现场勘查的任务1、查清爆炸事件的性质2、查明爆炸的类型3、查明现场有无着火及起火与爆炸的关系4、固定现场痕迹物品的原始位置5、收集提取物证6、确定爆炸中心位置7、查明炸药品种8、估算炸药量9、查明爆炸装置的类型10、查明死伤人员与爆炸的关系11、查明爆炸造成的伤亡、破坏情况12、控制嫌疑人,并在其身体、衣着、住处提取炸药残粒。13、分析、描述案犯特点,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四、爆炸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1、封锁警戒,保护现场2、查险情,排隐患3、抢救伤员4、灭火及抢救财物5、录像、摄影6、现场访问原则:迅速询问,记录并录音。访问内容:除常规性访问外,还要针对爆炸案的特点询问。访问对象:知情人7、概览勘查,划定现场范围8、静态勘验与动态勘验9、炸点的寻找、勘验10、爆炸残留物的提取11、爆炸抛出物、爆炸遗留物的提取12、爆炸产物、冲击波、地震波破坏情况勘查13、对尸体、伤员的检验14、绘图及笔录15、现场分析,制定侦查措施16、善后处理17、特殊措施的运用五、爆炸现场勘查的特点(原则)1、先侦查排爆,后勘查2、先重点勘查爆炸痕迹、爆炸遗留物,后传统痕迹3、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立体作业4、各种物证并重提取5、法医检验伤亡者任务重,作用大6、紧急措施与系统勘查同步进行六、爆炸现场的组织指挥1、现场指挥组8、调查访问组2、现场保护组9、紧急措施组3、排爆排险组10、勘验组4、照、录像组11、法医组5、消防组12、理化检验组6、警犬组13、情况综合组7、救护组14、后勤保障组七、妥善处置持爆炸物劫持人质、顽抗的罪犯处置原则1、指导思想:保护人质和群众的安全第一;尽量智取;按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施加重压2、结合现场实际处置,不要受到外界干扰3、集中统一指挥4、疏散周围群众5、尽快搞清楚犯罪动机、目的、性质,相机处置处置方法根据判明的爆炸物类型和引爆方式确定处置方法2、对无犯罪前科而有明确威胁爆炸目的者的处置注意事项第六章爆炸现场勘验一、炸点的勘验1、炸点的发现、确定、描述炸点位置的确定(1)接触爆炸炸点位置的确定(2)悬空(邻近)爆炸爆源位置的确定2、炸点的勘验要素介质性质:爆炸作用的介质种类、特性及周围环境。炸点形状、类型炸点的痕迹特征及范围炸点的尺寸炸点中其他痕迹物证:诸如高温痕迹、烟痕的颜色及形态分布等。3、锥形炸点勘验测量顺序(1)拍照固定炸点原貌,记录介质性质、特点(2)观察测量炸点周围抛出的碎介质的分布情况(3)测量炸坑直径或半径R2,d2(4)测量可见深度P(5)清理回填碎土,并提取部分碎土作为检验样本(6)测量爆炸产物起始作用痕迹直径R1,d1(7)测量炸坑深度h4、其他炸点的勘验测量顺序二、爆炸产物直接作用痕迹范围的勘验1、爆炸气体极限作用半径:球形装药:(10~12)R0近球形装药:(10~15)R0柱形装药:30R02、爆炸产物直接作用痕迹范围的判定及测量(1)根据高温作用痕迹和烟痕来判断(2)根据纺织物上产物作用痕迹判断(3)测量(4)影响爆炸产物作用范围的因素炸药性质和装填密度、装药量的影响、装药形状的影响三、冲击波作用痕迹范围的勘验1、勘验方法:可采取从中心到外围或从外围到中心结合的方法。2、范围判断:(1)在爆炸产物直接作用范围之外,现场呈现出一般物体原始状态的变动,物体发生位移、破裂、折损,树叶冲光、树枝折断,草尘暴吹、旋起等变动痕迹,但无高温痕迹,无烧焦痕迹,无烟痕。(2)建筑物门窗、玻璃破损,砖墙裂缝,屋瓦掉落等。(3)人体外表完好,内脏器官受损出血,衣服等纺织物被撕破、剥脱,但无破碎穿孔痕迹,无烧焦痕迹。3、测量:要客观反映被冲击波破坏物体离爆心的距离,记载被破坏物体的种类和性质。找出那些具有典型波坏特征,能反映破坏等级的破损物体,准确测量勘验目标到爆心的直线距离。四、抛出物的抛射规律及其勘验1、抛出物勘验的意义(1)利于查出爆炸中心和起始作用痕迹。(2)利于查出爆炸装置类型。(3)利于判断案犯身源,认定案犯或提供破案线索和方向、范围。(4)利于分析案犯职业特点。(5)利于应用物证分析鉴定。2、抛出物的抛射规律(1)抛掷物的抛出方向基本呈辐射状(2)抛掷物的原始位置一般在现场位置和炸点之间(3)物质条件相同时,距爆炸中心近的抛射得远(4)物质条件和距离相同时,中等重量的物体抛射得远3、爆炸遗留物在现场上的形态和分布4、抛出物的勘验要点(1)确定重点及范围(2)组织专人寻找,并事先讲明收集物证的种类和特点及寻找方法(3)合理分工,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4)归类拼接(5)综合汇总:图、表、照片及录像片等5、抛出物的勘验方法(1)遵循规律,细心寻找(2)在炸坑内及其附近重点寻找(3)在建筑物和障碍物的侧面及顶部寻找(4)借助器械寻找(5)分层寻找(6)在逆向推理、思辨中寻找五、炸药残留物的分布与采集炸药残留物的基本分布规律规律:炸点处的炸药残留物含量不一,有的含量高,有的含量少。这与介质硬度、炸药种类及药量多少等因素有关。距离炸点一定距离上存在一个炸药残留物含量高的部位,即峰值区距离RP。过峰值距离后,炸药残留物的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影响因素:介质硬度,炸药量,爆炸物放置方式炸药残留物的采集、包装和送检采集和包装:1、系列尘土的采集和包装(1)炸点处的爆炸尘土:收集回填土和压缩壁上有烟痕的表皮土,放入干净的信封或其他包装物内,并封装好,作为炸点处检材。(2)不同方位的爆炸尘土:不同距离上的检材,一定要分别包装、密封,防止爆炸尘土流失。(3)空白土:指无炸药残留物污染的爆炸现场的尘土。(4)注意事项:采集每点检材的工具必须干净,最好选取空白土后再选取爆炸土。在采集系列检材时,不应漏过爆炸残留物其本分布规律的峰值点。2、炸药残留物高密度部位的采集(1)炸点处(2)炸药残留物峰值距离处(3)炸点周围的遮挡处(4)炸药残留物存在几率高的部位3、高处炸药残留物的采集:一般用小铲子铲,放入干净袋子内包装。4、特殊情况下炸药残留物的采集:室外爆炸现场的炸药残留物,与风向和方位因素有关。如大风天气,只能在顺风方向的低洼处采集。炸药残留物的送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送检人应熟悉案情,了解现场勘验和检材获取的情况,并主动介绍。(2)写清检材的名称、数量,说明检材发现、采集和包装的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等。(3)送检材的同时,必须送空白样,以扣除背景。(4)检验目的和要求应具体、明确。(5)送检要及时。六、勘验爆炸伤的作用(1)判明爆炸事件的性质,是自我爆炸伤亡还是爆炸行凶杀人。(2)确定死者是生前伤的还是死后炸的。(3)判明死伤人员爆炸时所处的位置、姿势等爆炸瞬间的状态和爆炸物作用的高度、角度、方向以及死伤者与炸点的距离等。(4)对爆碎尸、无名尸进行个体识别。(5)判定炸点同死伤人员之间有无隔离物。(6)从死伤人员的伤口中提取爆炸装置残留物。(7)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判定死伤人员中有无爆炸事件的制造者即有无犯罪嫌疑人。第七章爆炸现场综合分析一、爆炸类型的判定1、物理爆炸的分析确定物理爆炸的特点:(1)没有新物质产生,现场无异味;(2)盛装容器只有局部裂痕或炸裂成两块;(3)盛装容器周围物体无粉碎作用痕迹;(4)多数无高温作用痕迹,无闪光、烟痕;(5)根据现场上盛装器具的种类和现场态势分析2、化学爆炸的分析、确定化学爆炸的特点:(1)化学爆炸猛烈,周围的介质物体破坏严重,常有明显的炸点;(2)爆热大,爆温高,爆容大,有闪光和高温作用痕迹;(3)声响大,有烟雾,物体上有烟痕;(4)爆炸作用强,形成的破片多,抛掷远;(5)因爆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有不同的气味;3、燃料空气混合炸药的爆炸与炸药爆炸的区别二、爆炸事件性质的分析确定1、根据爆炸类型,根据现场的爆炸痕迹、物证、爆炸现象,证人证言等判明爆炸本身的性质。明确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2、根据现场环境和爆炸目标分析,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3、根据现场爆炸物证分析,主要是根据现场勘验发现提取的爆炸装置组成部件的碎片等物质进行分析。4、应用排除法分析三、炸药种类的现场判定1、根据常见炸药的爆炸特征分析确定光声烟味炸点TNT棕红响而脆黑烟刺激性苦味明显硝铵白色沉闷灰白涩味,油味明显黑火药白光白烟硫化氢味,鞭炮味破坏轻红色火焰黄白黑烟痕氯酸钾紫色光灰白色烟痕硫化氢味(含硫)破坏轻2、现场快速检验炸药种类PH试纸--炸药的酸碱性碘-氮试剂--硫化物成份萘氏试剂--铵离子亚硝酸钠法--氯酸根硝酸根粉试剂--硝酸根有机炸药的喷显剂:TH1--TNT粉红色AD29--RDX或硝酸酯类炸药紫红色3、根据炸药残留物的分析结果确定炸药种类4、炸药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四、炸药量的判定1、基本原理2、判定方法(1)根据炸坑痕迹推算炸药量。根据爆炸作用过程可将炸坑内的爆炸痕迹分为起始作用痕迹、爆炸产物抛掷作用痕迹。利用以上痕迹推算炸药量的实质是把以上痕迹的体积换算成球形药包的体积,然后乘以炸药密度,即得出炸药量。W=药包半径r。与半径R之间,有下列关系:r。=因此,由爆炸产物作用痕迹估算炸药量的公式为:W=式中:当爆炸痕迹为起始作用痕迹,药包在地面放置爆炸:介质为硬介质,则K取1.5~2;软介质,K取2.5~3。药包埋入地下爆炸:硬介质,K取3~4;软介质K取5~6。当爆炸痕迹为抛掷作用痕迹,爆炸作用系数K取7~10;(2)由爆炸产物的极限作用痕迹范围计算炸药量:仍采用公式:W=,不同的是极限作用痕迹的半径和爆炸作用系数不同。极限作用痕迹半径在爆炸现场直接测量获取,而爆炸作用系数K取10~12。(3)由空气冲击波超压破坏痕迹推算:由超压值与作用距离和炸药量间的关系,计算出炸药量。用△P推算炸药量的方法:第一步确定临界超压值。应选择破坏等级交替处的超压值为临界超压值,因为超过会使目标破坏,而小于就不出现破坏。这样的超压值只能引起物质破坏,所以计算时较准确,一般多以玻璃破碎的超压值为临界超压值。第二步确定临界点的位置,玻璃破碎处为临界点,该点距爆炸中心距离为,现场上选择玻璃破碎面积为50%的目标作为临界点,测出。中心远的地点为临界点。因为距离越远,△P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就越趋向一致,误差小。第三步由△P值查表,得出对比距离值。第四步由对比距离公式得出梯恩梯的炸药量,即WTNT=()3第五步由梯恩梯炸药量换算成非梯恩梯炸药的炸药量,即:=WTNT(QTNT/)运用冲击波推算炸药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