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课时同步练习:3.4 升华和凝华_第1页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课时同步练习:3.4 升华和凝华_第2页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课时同步练习:3.4 升华和凝华_第3页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课时同步练习:3.4 升华和凝华_第4页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课时同步练习:3.4 升华和凝华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页3.4升华和凝华根底题1.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汽化现象B.秋天草地叶片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C.屋顶瓦上结了一层白霜,是熔化现象D.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凝华现象2.以下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在消费和生活中人们会采用以下一些做法,其中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4.如下图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学科……网A.可乐罐外外表的白霜B.杯口上方的“白气〞C.冰块化成水D.“干冰〞周围的白雾5.如下图,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A.仅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仅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6.如下图,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粉末越来越少,停顿加热后,一会儿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7.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8.2019年1月4~5日的强降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我们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因此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下图,融雪剂能___________〔降低/进步〕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熔雪时要___________〔放出/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的气温变化。9.以下图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物理现象: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A:冰窗花B:湖面水汽C:冰雪消融D:泼水成冰10.小阳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看到老师做了演示实验,把碘颗粒放入试管中,并用塞子塞紧,放在温度约为90℃的热水中,可以看到试管中有紫色的气体产生。小阳想:为什么不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113.5℃,由此分析得到: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_________。11.~–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2〕小华由短文猜出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小明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测,做了如下实验:从电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步题12.?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以下诗词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B.“停车坐爱枫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3.以下“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冬天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春天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展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14.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15.南极地区是冰的世界,虽然这里降水量很小,但是空气却很潮湿,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量。?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一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16.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打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品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________,渗入物体的外表,温度降低后会发生________,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7.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答复以下问题。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集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挪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3〕干旱时,要施行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施行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学科?网1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1〕如下图,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测: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此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测,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测为什么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那么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参考答案BAB【解析】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故A错误;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因为冰块熔化时为吸热过程,所以可以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应选B。4.A【解析】A、可乐罐外外表的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杯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冰块化成水,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D、“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错误。应选A。5.B【解析】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形成过程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雾〞。所以第一句解释正确,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应选B。6.升华凝华7.凝华液化8.凝华降低吸收【解析】雪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融雪剂能降低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因为熔雪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变化,所以人们会感到下雪不冷化雪冷。9.凝华液化熔化凝固【解析】A.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B.湖面的“水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C.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D.泼水成冰,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10.熔化气态【解析】由题意知,要研究升华现象,但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是113.5℃,所以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碘会熔化,从而影响实验的进展,而用90℃的热水加热,温度不会到达熔点,不会熔化。即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研究升华现象。11.〔1〕水蒸气凝华〔2〕空气潮湿气温在0℃以下〔3〕不能没有做空气枯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比照实验学;科网【解析】〔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外表;〔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枯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潮湿且温度在0℃以下;〔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潮湿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测。12.A【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外表,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外表,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冰是凝固现象,雪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应选A。13.B14.A15.吸收凝华16.升华凝华【解析】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升华,变成蒸气,渗入物体的外表,温度降低后会凝华成固体,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17.〔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3〕天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