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4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第五标段基坑石方控制爆破设计方案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8月20日姓名职称作业证号作业范围审定丁帮勤教授级高工42YJG0553I(A),III(A)设计人员陈德志教授级高工42YJG0593I(B),III(A)李本伟高级工程师42YJG0613I(C),Ⅱ(C),III(C)李克菲高级工程师42YJG0597I(C),III(D)何国敏教授级高工42YJG0592I(D),III(A)周应军高级工程师42YJG0592I(D),III(D)康松高级工程师42YJG0555I(D),III(A)陈燕杰高级工程师42YJZ0625I(D),III(C)王琪工程师42JSZ0119III(D)罗鹏助理工程师
目录TOC\o"1-3"\h\u27837目录 3208561编制依据 4310432编制原则 5213373工程概况 657353.1工程概况 6184963.2周围环境及交通现状 6135313.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202293.3.1工程地质 1279723.3.2水文地质 2261743.4工程规模 3292764爆破施工方案 3210704.1爆破施工方案 3105614.2爆破施工流程 5299505爆破技术设计 5166925.1掏槽爆破技术设计 5109425.1.1掏槽控制爆破参数 5118575.1.2起爆网络 689545.2中深孔台阶爆破技术设计 7181835.2.1中深孔台阶爆破参数 751725.2.2起爆网络 106065.3浅孔台阶爆破技术设计 11291155.3.1浅孔台阶爆破参数 1113505.3.2起爆网络 12143835.4预裂爆破参数设计 12244535.4.1预裂爆破参数 12202895.4.2装药结构 1374275.4.3起爆顺序 13128736爆破有害效应控制 14139546.1爆破振动效应 14242296.1.2安全允许振动速度 1412846.1.3爆破振动安全校核 15158746.2爆破飞石的控制 16136736.3空气冲击波 17133097安全警戒方案 17261347.1组织机构设置 17291197.2警戒范围 1898807.3爆破通告 1919207.4警戒人员 1945157.5通讯联络 19110277.6警戒清场时间安排 19153377.7警戒信号 1991958事故应急预案 20180558.1爆破事故致灾状态的预估分析 2041568.1.1爆破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造成的险象 2067008.1.2爆破负面效应失控成灾 2051558.2应急组织机构 20143688.3应急方法和原则 21191858.3.1原则及目标 21145488.3.2工作流程 22215318.3.3救援方法 221编制依据(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8)《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A53-93(9)《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10)《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11)《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012(12)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令(13)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第五标段平纵断面图;(14)场区基岩地质图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第五标段工程地质平面图(16)本单位拥有的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资料和信息等的优化处理,确保本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均达到预期的目标。(2)严格按照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在实处,为本工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3)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经济可靠。根据现场勘察调查资料和本工程特点和难点,优化方案;方案的确定应经充分的论证,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满足施工的总体安排;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及关键工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资源配备合理,保证满足施工需要。(4)采用“四新”先进技术,建造“精品”工程项目。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5)注重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得力。本工程在城市中心城区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期间周围建构筑物、道路、车辆、行人的安全和煤气管道、供水管道、污水管道、电缆及通信光缆等设施的正常运行,爆破振动强度不超过规定阈值和爆破飞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爆破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注重环境保护。3工程概况3.1工程概况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起于2号线一期工程的光谷广场站,沿线主要经过珞喻路、佳园路、流芳火车站、黄龙山路、光谷大道、高新六路等,2号线南延线线路长13.212km,均为地下线,沿线设站10座。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第五标段土建工程施工范围:大舒东路站、大舒东路站~秀湖站盾构区间,共1站1区间。大舒东路站:本站为2号线南延线工程的第7个车站,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主体位于光谷大道偏东。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有效侧站台宽度为2.85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1763.42㎡,本站近期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外包总长350m,标准段总宽20.9m,站台宽度为12m,车站埋深约18.76m。车站两端区间为盾构区间,南端头井为始发井。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基坑选用直径1.2米,间距1.5米的钻孔围护桩+内支撑,标准段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两道钢管支撑;盾构扩大段设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附属工程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均选用直径0.8米,间距1.2米的钻孔围护桩+内支撑,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一道钢管支撑;车站主体结构采用12米站台的二层单柱双跨框架结构型式,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20.9×13.96米(宽×高),顶部覆土约4.5~5.1m。出入口通道为单层单跨矩形框架,出入口敞开段为U形槽。3.2周围环境及交通现状车站处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路面交通繁忙,车站西侧延光谷大道由北向南有煤气管道、供水管道、污水管道和电缆及通信光缆,这些设施埋深约1.5m左右,最近距开挖边界15m见图1;临街分布有银都宾馆、汉庭酒店、如家酒店、碧荔精品酒店、7天连锁酒店和在建的当代国际花园总部基地,最近距开挖边界约50m。车站东侧为空地、东北侧目前为驾校训练场地,见图1。经过现场调查,地铁车站所处地段地上物有路灯、视频监控、公交车站、绿化带、行道树等,涉及产权部门有电信、城管、公交公司等多家单位。图1爆破区域周围环境3.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3.3.1工程地质依据《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南延线工程勘查第四标段大舒东路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5月),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地形地貌大舒东路站地处长江南岸Ⅲ级阶地,属剥蚀堆积岗状平原地貌类型。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略呈东高西低;地面标高19.64~22.12m。场地北东部为早期弃土形成的不规则低丘,顶部标高超过23m,场地南东侧距车站主体结构约30m分布一小水塘,面积约150㎡,水面标高20.37m,水深0.5~1.5m。2、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场地表层分布人工填土层,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局部分布残坡积地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3、地质构造车站场地位于黄家湖倒转向斜北冀偏核部。黄家湖倒转向斜为轴线呈北东东的紧密线状向斜,两翼岩层总体倾向北,场地范围倾角65°~75°,未发现断层,裂隙发育较弱,多充填胶结方解石脉。4、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地势平坦,无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层状微晶灰岩(16g),局部夹角砾状灰岩及泥质灰岩。灰岩中顺层为主的溶蚀裂隙发育,具上不密集向下渐少的特点。场地内98个碳酸盐岩钻孔中,有27个钻孔揭示溶洞43个,溶洞沿直高度0.3~7.3m,其中铅直高度大于3.3m溶洞5个。钻孔见洞率27.6%,线岩溶率约1.6%。43个溶洞中无填充21个,半重填16个,全充填6个。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本场地岩溶中等发育。场地处于平原地区,地表未见岩溶塌陷、漏斗和岩溶洼地,未发现地下暗河、伏流等;相邻钻孔间无临空面,基岩面最大高差4.15m,串珠状溶洞发育深度一般小于27.3m,极少超过35.2m;钻孔见洞率27.6%,线性溶率1.6%。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6条款第2表6.6.2对于岩溶发育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综合确定本地为岩溶中等发育。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11.3条第2款条文说明表11对岩溶发育程度分级的相关规定,本场地为岩溶弱—中等发育。据以上论述,综合判断本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2)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人工填土一般1~5.0m,局部厚达7.8m,主要由杂填土(1-1)和素填土(1-2)组成。成分较复杂、结构松散,分布于表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场地分布的软土主要为淤泥质土(1-3),软塑状为主,厚度一般0.5~5.6m,顶板埋深0.5~7.7m,多呈透镜状分布;场地西南侧一带分布范围较广,其中EQNJz05—Ⅱ14—43n、EQJz05—Ⅲ14—dsdl—53钻孔揭露度5.4~5.6m,EQNz05—Ⅱ14—47n最大埋深7.7m。3.3.2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场地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及水力学性质,划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分、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的部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据调查,本场地及其周边原地势较低,为原地表水汇集区,后期回填人工填土。因此,场地内人工填土层可能为周边上层滞水及池塘等地表水的汇集通道。(2)孔隙水:沙质粘土(6-3)的含粘土质砾、卵砾石透镜体与粘土夹碎石(10-4)含少量孔隙水,局部与下伏基岩含水层具水力联系。(3)岩溶水:主要赋存与场地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溶洞、溶蚀裂隙中,具承压型。场地灰岩呈北东分布,距离长江等地表水系较远,车站以北及南侧秀湖站一带为近北东东向隔水岩层,顶板以上由粉质粘土(6-1)、粉质粘土(6-2)为相对隔水层,整体补给排泄不畅。2、主要岩土层渗透性从室内渗透试验结合场地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分析,粘土、粉质粘土一般具微—弱透水性,砂质粘土(6-3)具弱透水性,粘土夹碎石(10-4)中的粘土具微透水性。3、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所取水样水质分析试验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1~12.2.5条,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论是在长期浸水情况下,还是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均具微腐蚀性。3.4工程规模爆破基坑长350m,宽20.12~25m,深18.76m,爆破石方量约7.0万m3。4爆破施工方案4.1爆破施工方案由于爆破基坑周围环境复杂,为确保爆破施工安全,基坑爆破开挖应坚持:多打孔、少装药、松动爆破、强覆盖的原则。具体施工方案如下:图2总体方案示意图(单位:m)1、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先对开挖体表土进行清除,自上而下分层爆破开挖,层高3-4m,,尽量利用地势低洼地段做为爆破开挖自由面,无低洼地段时,选取岩性较软地段先开沟。2、首先在临近需保护管线一侧,沿基坑开挖边线进行预裂爆破(或空孔),然后基坑主体爆破采取小直径中深孔台阶松动爆破为主、浅孔台阶爆破为辅的爆破方案,台阶高度选取3-4m,原则上从两侧以掏槽爆破的方法同时对向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来决定;对大粒径石块采取机械法解小。3、创造多个作业面,尽量缩短设备闲置时间。实现多工作面立体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4.2爆破施工流程根据施工规划,施工流程见图3.中深孔或浅孔台阶爆破弃渣挖装运输中深孔或浅孔台阶爆破弃渣挖装运输陶槽爆破爆破清表土施工准备预裂爆破预裂爆破修筑便道图3施工工序流程图5爆破技术设计5.1掏槽爆破技术设计5.1.1掏槽控制爆破参数⑴孔径d取d=42mm。⑵台阶高度H台阶高度取H=2m,分两层掏槽。⑶最小抵抗线WW一般取值为:W=(0.4~1.0)H,根据本同类地段的掏槽爆破经验,取W=1.0m。⑷孔距a由于掏槽爆破夹制作用大,孔距宜取小值,此处斜壁取a=1.2m,直壁取a=1.0m。⑸排距b排距斜壁取b=1.0m,直壁取b=0.7m。⑹超深长度h考虑到掏槽爆破的临空面为正上方,易产生根底,超深宜取大值,此处取h=0.4m。⑺炸药单耗q根据岩石硬度以及考虑到掏槽爆破的特性,斜壁q取0.60Kg/m3,直壁q取0.8Kg/m3。⑻单孔装药量Q单孔装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斜壁:Q=q×a×b×H=0.60×1.2×1.0×2.0=1.44Kg直壁:Q=q×a×b×H=1.0×1.0×0.7×2.0=1.4Kg对于大于或小于2.0m台阶的情况,可根据每一炮次的设计进行检验并作适当调整。5.1.2起爆网络掏槽爆破布孔采用矩形布置方式,起爆顺序见图4.④②④②①③BB④②①③④②④②①③④②①③A(a)斜壁图4掏槽爆破孔炮孔布置及起爆顺序图5.2中深孔台阶爆破技术设计5.2.1中深孔台阶爆破参数(1)孔径选用70mm直径的钻孔设备,距离护壁桩5米以内时时,可采用较小爆破孔网参数,距离护壁桩5米以外,可相应加大一点点孔网参数。(2)孔距与排距根据炮孔孔径大小不同,以及分层爆破深度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孔距和排距:分层高度为3m时:孔距2.0~2.2m,排距1.8~2.0m分层高度为3.5m时:孔距2.2~2.5m,排距2.0~2.2m(3)布孔方式采用三角形布孔方式。这样炸药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改善爆破效果。每次爆破沿台阶坡面布置2~4排,每个爆区炮孔总数根据爆破地震控制的要求确定,一般控制在20~40个左右为宜,见炮孔布置图5、6。图5炮孔布置图垂直炮孔布置图WWbHΔhLTL炸药雷管导爆管填塞物倾斜炮孔布置图图6炮孔布置示意图(4)孔深h=H+⊿hH为台阶高度;⊿h为钻孔超深,根据经验数据,取0.5m。炮孔布置图见图5.(5)底盘抵抗线W取W=2.0~2.2m。(6)炸药单耗根据本区岩性,取q=0.30~0.35kg/m3,但最合理的单耗值需根据试爆进行确定。在开工后首先进行试验爆区,其规模尽可能小,在基坑岩石较软、离地面建筑物相对较远的地方布置6~8个炮孔,取q=0.30kg/m3,单孔单响微差起爆,根据其爆破效果,再进行适当调整。(7)装药结构:原则上采用连续装药,每个炮孔设置2个起爆药包,每个起爆药包装1发非电毫秒雷管。装药长度1~1.5m,孔口堵塞长度2~2.5m(根据孔距和排距大小合理确定)。孔内用导爆管雷管起爆,起爆体尽量靠近孔底,离孔底0.3~0.5m处较好。装药结构见装药结构图7。(8)单孔药量根据公式:Q=a·b·H·q(kg)(9)总药量:∑Q=n·Q(kg)式中n为爆区的炮孔数量中深孔爆破参数汇总表见表1图7装药结构示意图表1中深孔爆破参数汇总表序号参数单位数量1台阶高度Hm3~3.52孔径Dmm703孔深Lm3.2~3.84底盘抵抗线Wm2.0~2.25孔距am2~2.56排距bm1.8~2.27炸药单耗qKg/m30.3~0.358单孔装药量kg3.5~7.59堵塞长度m2.0~2.510延米爆破量M3/m3.5~5.111月爆破次数次18~2512月爆破方量万M30.4~1.513每次爆破孔数个10~2014每次爆破药量Kg70~15015爆破最大段药量kg4.5~7.35.2.2起爆网络图8起爆网络示意图5.3浅孔台阶爆破技术设计5.3.1浅孔台阶爆破参数钻孔形式采用多排孔布置形式,本工程台阶爆破自由面陡峭,采用垂直孔,若自由面有坡度或有岩坎,前排可采用斜孔,钻孔形式见图6。浅孔台阶控制爆破参数(1)孔径D:D=42mm(2)底盘抵抗线W1:W1=(25~30)D或W1=(0.4~1.0)H(3)台阶高度H:根据现场情况选取。(4)孔间距a:a=m1w1=(1.0~1.5)w1(5)排间距b:b=(0.8~1)a(6)超深Δh:Δh=(0.15~0.35)W1(7)单耗q:根据地质条件取q=0.3kg/m3(8)单孔装药量Q:Q前=qaw1HQ后=qabH(9)填塞长度h0应满足h0≥1.2W1(10)根据现场爆破效果再对孔距、排距、单耗在做适当的调整钻孔爆破参数见表2。台阶高度H(m)抵抗线w1(m)超深Δh(m)孔距a(m)排距b(m)单孔装药Q(kg)1.00.70.20.80.70.171.51.00.21.11.00.452.01.00.21.21.00.722.51.20.21.41.21.263.01.20.21.41.21.51表2浅孔台阶爆破参数表(D=40mmq=0.30kg/m3)(11)布孔方式:梅花形布孔,炮孔布置类似于图4。(12)装药结构:线性连续装药,装药结构示意图见图6.(13)起爆方式:非电毫秒微差起爆,每个炮孔内装1个起爆药包。非电毫秒雷管孔和或孔外延时,毫秒雷管复式连接。5.3.2起爆网络起爆网路见图85.4预裂爆破参数设计为了减小爆破震动对临近煤气管道的影响,在靠近煤气管道一侧在实施主炮孔爆破前先进行预裂爆破。5.4.1预裂爆破参数(1)孔径、孔距、药卷直径孔径根据岩石结构及中间风井性质确定,预裂孔径取110mm。孔距依据公式a=(7~10)d(d为孔径)计算,a取1.0m,最终孔距现场实际爆破效果做适当调整。采用空气间隔不耦合,使用通用的乳化炸药d1=32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际不耦合系数大于2。(2)线装药密度根据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取Q线=0.48kg/m底部线装药量因孔底夹制作用,应加强装药。根据经验,一般为正常装药段1~3倍,取Q底=2Q线;顶部接近填塞部位,采用减弱装药段,此处Q弱=0.5Q线。加强装药段长度取0.5m,减弱装药段长度取,1.2m。(3)预裂孔超深为了避免下一台阶的地面产生裂缝,此处的超深不宜过大,根据我公司施工的经验,超深0.2m可避免下一层地面产生裂隙,因此此处取预裂爆破的超深取0.2m。(4)填塞长度该预裂爆破填塞长度1m。(5)预裂孔与主爆孔的距离主爆孔距预裂孔口的距离取2.0~2.5m。预裂爆破参数见下表3表3预裂爆破参数表预裂部位钻孔直径mm钻孔间距m药卷直径mm孔深m线装药量kg/m加强段药量kg/m减弱段药量kg/m与主爆破孔间距m加强药段长度m减弱药段长度m填塞长度m预裂孔超深m钻孔倾角度度基坑主体1101.0323.5~6.50.481.00.252.0~2.50.51.210.55.4.2装药结构预裂爆破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分二段,即正常装药段和底部加强装药段。将φ32mm的乳化炸药卷绑扎在导爆索上,下至孔底。见图9。图9预裂爆破装药结构5.4.3起爆顺序预裂爆破与主爆孔同时点火分段起爆,先起爆预裂孔,再起爆主爆孔。6爆破有害效应控制6.1爆破振动效应6.1.1爆破振动计算公式爆破振动对近距离目标产生的效应,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完全符合工程实践的理论计算方法,《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爆破地震标准采用了爆破后介质质点的最大振速作为安全判据的标准,通常采用下式计算爆破引起的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式中:V—距爆破点距离R处质点振动允许速度(cm/s);R—保护对象距爆破点的距离(m);Q—炸药量,单段最大起爆药量(kg);K、K’、—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取K=150,K’-修正参数,取K’=0.6,α=1.75。6.1.2安全允许振动速度《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中规定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允许的爆破安全振动速度列于表4。爆破时在临近建构筑物设置测振点进行振动监测。表4爆破振动安全允许值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Hz10Hz<f≤50HzF>50Hz1土窖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15~0.450.45~0.90.9~1.52一般民用建筑物1.5~2.02.0~2.52.5~3.03工业和商业建筑屋2.5~3.53.5~4.54.2~5.04一般古建筑与古迹0.1~0.20.2~0.30.3~0.55运行中的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室设备0.5~0.60.6~0.70.7~0.96水工隧道7~88~1010~157交通隧道c10~1212~1515~208矿山巷道15~1818~2520~309永久性岩石高边坡5~98~1210~1510新浇大体积混凝土C20:龄期:初凝~3天龄期:3天~7d天龄期:7天~28天1.5~2.03.0~4.07.0~8.02.0~2.54.0~5.08.0~10.02.5~3.05.0~7.010.0~12.0爆破振动监测应同时测定质点振动相互垂直的三个分量。注1:表中质点振动速度为三个分量中的最大值,振动频率为主振频率。注2:频率范围根据现场实测波形确定或按按下数据选取:硐室爆破f<20Hz;露天深孔爆破f在10Hz~60Hz之间;露天浅孔爆破f在40Hz~100Hz之间;地下深孔爆破f在30Hz~100Hz之间;地下浅孔爆破f在60Hz~300Hz之间。6.1.3爆破振动安全校核利用上述公式计算爆破时产生的爆破振动;由表4-1爆破参数的设计可知,单段最大起爆药量为7.0kg。取K=150,取K’=0.6,α=1.75,对周围被保护建筑物根据上式进行安全振速校核。爆破振动速度的计算结果见表5。表5爆破振动安全校核计算结果待保护建筑物距离最近炮孔/m爆破振动cm/s标准cm/s校核结果煤气管道17.501.863.0(5.0)安全供水管104.955.0安全通信光缆181.785.0安全电缆123.615.0安全楼房500.303.0安全注:武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对应震动速度为6cm/s。从表5的计算结果可知,爆破引起的振动速度小于《爆破安全规程》允许的振动速度,在基坑爆破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爆破振动不会对周边设施及建筑产生影响。6.2爆破飞石的控制根据爆破飞石计算公式:S=Vo2/g·Sin2α式中:S——最远飞石距离m。Vo——飞石初速度(m/s),根据实践取15米/秒。α——抛射角,当α=45°时,抛射最远。则飞石距离S=152/9.8·Sin90°=22.96(m)从上述计算可知,爆破飞石对建筑物的安全又一定的影响,基坑爆破的飞石主要为掏槽爆破飞石影响较大,而且有着很强的方向性,会沿着轴线呈一定角度扇形飞出,为控制爆破飞石,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控制抵抗线方向,使爆破的最小抵抗线方向避开建筑物;(2)加强炮孔的覆盖。在孔口压沙袋,并用竹笆、草袋、废轮胎、橡胶软垫、渔网等柔性材料覆盖炮孔。在基坑地平面处覆盖多层安全网,形成立体安全防护体系。(3)控制单孔装药量,严格按设计装药。(4)在设计之前首先要查阅原始地形,地质资料,深入现场仔细勘查,详尽地掌握被爆岩体的各种地质资料,尽量地避免将药包放在软弱的夹层里,防止从薄弱面冲出飞石,其次通过小规模的爆破试验,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主要包括抵抗线、孔深、孔距、排距、炸药单耗、填塞长度、起爆顺序等)以及可靠的起爆网路以达到控制飞石的目的。合理设计炮孔,准确施工,随时检查钻孔偏差,确保合理的抵抗线、足够的堵塞长度和合理的装药量。(5)加强填塞,保证填塞质量,用黄泥等粘性材料填塞。(6)保证填塞高度,按排距的1~1.2倍填塞。在大规模的基坑爆破开挖中,采用松动爆破技术施工,用沙袋覆盖炮眼,加盖胶皮,并压上砂袋,每个砂袋的重量不少于30Kg。覆盖示意图10。图10炮孔覆盖示意图6.3空气冲击波炸药爆炸会产生空气冲击波,如果将炮孔认真堵好,加强炮孔部位的覆盖,将会大大减轻空气冲击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保证装药量和填塞质量的前提下,露天爆破一般不考虑空气冲击波的危害。7安全警戒方案7.1组织机构设置为做好本次爆破工程,由需由相关单位组织成立爆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4个专业工作组。坚持以“安全第一”为主导思想,全面深入排查爆破拆除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确保群众安全。爆破指挥长爆破指挥长副指挥长疏散组警戒组爆破组综合组图11安全警戒组织机构图7.2安全警戒范围根据“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生产方针,做到防范于未然,现将爆破危险区划定、设爆破警戒牌、派专人警戒、爆破信号等管理措施作如下规定:(一)、根据爆破点的实际地形情况和国家有关爆破安全规程,准备以爆破点为中心半径20m划定为警戒区域。(二)、设爆破危险区警示牌凡在警戒点和主要道路设置警戒牌,写明爆破危险等内容。爆破警戒示意图见图12。图12警戒范围示意图7.3爆破通告在爆破之前,将爆破的时间、地点、规模、警戒范围、人员和设备撤离时间、方式、地点及起爆信号等有关事项,以书面形式上报业主,以布告方式张贴在各主要路口和便于看到的地方。7.4警戒人员每个岗哨派工作人员一名,工作人员戴袖章,手持小红旗,带标志牌到岗。携对讲机、口哨到岗。7.5通讯联络警戒人员、起爆站、指挥部之间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7.6警戒清场时间安排爆前1小时,全体警戒人员在指定地点集中,在爆破安全总指挥的指导下,清理现场,布设警戒岗。起爆前半小时,警戒人员到达警戒岗哨位置,此时任何人员均不得进入。爆前五分钟,在确认警戒范围内无任何行人和车辆后,车撤出危险区并向爆破安全总指挥报告警戒完毕。7.7警戒信号起爆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本项目警戒信号为响哨。第一次信号——预告信号。在起爆前发出,所有与爆破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危险区以外或指定的安全地点,并向危险区派出警戒人员。起爆人员进行起爆网路的最后敷设、接线和检查工作。第二次信号——起爆信号。当起爆人员完成最后接线工作警卫人员等全部撤离危险区后,总指挥得到各方面的汇报掌握全部情况之后,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命令发布起爆信号,起爆站站长(或负责起爆的人员)起爆。第三次信号——解除警报信号。爆破人员进入现场检查,要检查确认安全后,发出第三次信号,未发出解除警报信号之前,岗哨应坚守岗位,除指挥长(或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的检查人员外,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在起爆后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检查确认安全后,报告项目安全负责人,由安全负责人下达解除警戒命令。8事故应急预案8.1爆破事故致灾状态的预估分析8.1.1爆破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造成的险象拒爆8.1.2爆破负面效应失控成灾(1)爆破飞石对周围构筑物危害(2)地震效应对周围构筑物危害8.2应急组织机构指挥长指挥长副指挥长救护组工程组技术组安全警戒组通讯组图13应急组织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