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_第1页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准确提炼议论文的观点。2.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要求:学生先说出概括的方法,再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归纳(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发明了水桶、管道、水泵、水车、船。;d.懒汉波特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及最称职的领导往往都是懒汉;f.懒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g.懒汉建立“2+2=4”三、探究园地1.文中这些例子比较研究一下,看看作者在选取例子上有何特点。(1-3)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4-7)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2.讨论举例论证的作用。明确: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3.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提示: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4.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明确: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5.小结:议论文在证明观点时可以:

(1)举事例进行论证(举例论证)注:事例必须有普遍性和典型性(2)可以运用正反两面的事例加以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对比论证)归纳中心论点(借助论据和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进而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懒汉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学生课堂交流)1.作者在文章中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日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作者的这一观点?2.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含义,进而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明确: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就是智慧的结晶。3.总结全文,并谈谈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我们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六、将学习进行到底(作为课外作业)1.本文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你能否在所展示习题中任选一句话,就相关的观点说出相反的观点,试试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加以适当的解说?a.铁杵磨成针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玩物丧志d.名师出高徒2.尝试着做一个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思考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许多可以“偷懒”的事件中想一些“聪明的懒办法”,大胆提出你的设想,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懒惰的智慧》教学实录授课者:泉州六中张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自古以来,我们都称颂“勤”(“勤劳”的“勤”)。在我们刚学的课文《说“勤”》一文中,作者便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引用谁的话?生:(齐答)韩愈。师:如提到“天才出于勤奋”这是谁说的话?生:(齐答)高尔基。师:还比如“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一句?生:(齐答)俗语。师:文中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可以说,一提到勤,人们都啧啧称赞。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但懒,真的一无是处吗?有一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他是谁呢?生:(齐答)比尔盖茨。师:是的,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比尔盖茨因为懒成了世界首富,这的确让人很羡慕。但他的懒跟平时我们所说的“懒”一样吗?我们平时所说的“懒”是什么意思呢?如我们说:“这个人很懒。”生1: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师:它与我们平时说的“懒”意思一样吗?生(齐答):不一样。师:是的,比尔盖茨的这个“懒”与我们平时说的“懒”不一样。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不知他对于“懒惰”和“懒惰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点击大屏幕,让学生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2.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课前有布置学生先预习)要求学生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归纳。(请两名同学把概括的结果写到黑板上,一个概括1-4段的例子,一个概括5-7段的例子)。生2:露西帮妈妈收拾餐具生3:5、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及最称职的领导往往都是懒汉;6、懒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懒汉建立“2+2=4”(其间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先做了归纳,则让完成这道程序的同学找找文章中表达作者对“懒惰”和“懒惰者”的议论性的句子)生3先概括完,先让学生看第5段,齐读本段后老师进行先点评。同学都认同这位同学的概括,老师给予肯定。师:这个例子在这里要说明什么?这种懒好不好呢?生4:好。因为他没有把力气花在多余的事情上,师:也就是说他这么做可以节省时间。(接下来师分析生3对于第6段中所写事例的概括,学生对于生3的概括一致认同)师:这两个例子中的懒惰对于人类是有着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生(齐答):积极。师:有着什么积极作用?生回答不一,有的说“促进人类的进步”,有的说“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师:文段中是否有表达作者这样观点的句子?(学生在文中寻找)师:是哪一句呢?生(齐答):“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人类的进步。”师明确第6段举的例子实际上就是为了这证明这一观点。接下来师分析学生2在黑板上的概括。(生2的概括:1、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十分懒惰,经妈妈冷言冷语,长大总是忙忙碌碌。(2、服务员因为懒惰一次把餐具送到桌上;3、人类因为懒惰不想去溪边喝水,于是发明了水桶;4.汉弗莱.波特因为懒惰而使他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老师提醒学生概括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生5点评:(这个例子可以概括为)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把碗碟摞得高高的。师:语言能不能再简洁些?

生最后一致认为概括为“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即可。师:那么露茜把碗碟摞得高高的目的是什么?生(齐答):节省时间。师:但她的这种作法却受到妈妈的责备,之后她就变得勤劳了。但她的这种勤劳是否值提肯定呢?为什么?生6:不值得。因为这样等她长大了,就总会忙忙碌碌,一副倦容。师:所以这个例子是个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生(齐答):反面。师:对,因为作者对于这种勤劳并不给予肯定。师: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指着黑板上生2写的“服务员因为懒惰一次把餐具送到桌上”问学生)这样归纳可以吗?(有人小声议论,认为可以。)生7:(这个例子可以概括为)服务一次性把餐具送到桌上。师:可以再简洁些。“服务员送餐具”就可以了。(课后觉得其实生的概括更合理,因为这样更能突出文章的论题。)师:服务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齐答):节省时间。师:本段作者不但写了懒惰的服务员一次性把餐具送到桌上,还写了勤快的伙计往返几趟送咖啡,结果最后咖啡都凉了。所以我们发现作者在举例时,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生(齐答):对比。走一次——懒(正面)师板书:服务员送餐具对比走几次——勤(反面)师:我们再看第三个例子。(指着黑板上生2写的“人类因为懒惰不想去溪边喝水,于是发明了水桶”)有没有把这段的内容归纳完整?生8:我觉得归纳得不完整,应该是人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取水工具。师:那么人类还发明了哪些取水工具呢?学生回答“水桶”“水泵和水车”其中“泵”字一些学生不认识。师正音念“bèng”。最后明确这例子归纳为“远祖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取水渡水工具”。师:远祖为什么要发明这些取水渡水工具呢?有生小声说“偷懒”。师笑曰:是的,实际就是为了偷懒。但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可见这样的懒有没有积极作用?生(齐答):有。师:有什么样积极的作用?生(齐答):促进人类的发明。师:我们再看第四个例子。(指着黑板上生2写的“汉弗莱.波特因为懒惰而使他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通过前面几个例子的分析,学生从文中找到了波特的发明其实是为了避免整天坐在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重复单调乏味的劳作。但正是这种偷懒激励了波特的发明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师:这些例子在议论文中充当什么?生(齐答):事实论据(板书)。师:属于什么论证方法?生(齐答):举例论证(板书)。师: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齐答):对比论证(板书)。师:那么这些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学生思考并小声讨论。师最后明确:前面的5个例子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后面的6、7两个例子则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师:下面请同学们将文中表达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找出来,进而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的答案不一:生9: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生11: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生4: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生10: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生3: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在讨论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1-5段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第6、7段则所举例子则侧重论证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最后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懒汉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板书)。三、探究园地师:文中这些例子比较研究一下,看看作者在选取例子上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利用课件导出:(1-3)论据:社会普遍现象论据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反面——正反——正面(4—7)用个别典型事例作据最后师小结(用课件导出),议论文在证明观点时可以:

(1)举事例进行论证(举例论证)注:事例必须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2)可以运用正反两面的事例加以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对比论证)作用:是非曲直明确,突出突出论点,给人印象深刻,增强文章说服力。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中作者提到的“懒惰”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懒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下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理解。经过讨论,生有以下不同理解:生12: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生8:寻找捷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高的效率。生6: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生13:用最简洁的方法,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减轻自身的负担。……因为时间关系,老师让同学课后再讨论。师归纳小结,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明确: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就是智慧的结晶。(通过课件显示)师:懒惰的智慧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还得感谢这些懒人。师:作者在文章中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日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了作者的这一观点?(题目用课件示出)学生有些兴奋。生14:搬家具的人为了偷懒直接用绳子把家具从低层吊到高层。生5:因为懒惰,人类发明了电梯。生6:因为不想花太多的力气,人类发明了变速车。生13:因为懒得走更多的路,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生9:因为懒得煮饭,人类发明了泡面。(全班大笑)师也给出一些例子:随身听、洗衣机、洗碗机、点钞机、一次性物品、银行卡……师点击课件:“懒汉洗脚盆”,并介绍发明者,指出他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学生有些吃惊。)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懒惰的智慧》,文中用了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这启发我们:虽然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六、将学习进行到底(布置作业)1.本文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你能否在所展示习题中任选一句话,就相关的观点说出相反的观点,试试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加以适当的解说?a.铁杵磨成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