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_第1页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_第2页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_第3页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_第4页
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历史学即史料学再论摘要:“历史学即史料学”是傅斯年的主要学术主张,最初见于《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文中详细表述了史语所研究工作的标准和宗旨,包括扩充研究材料与工具、反对国故、反对疏通等学术思想。而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傅斯年的领导下,不仅在档案整理和考古发掘上取得重大成果,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知名学者。虽然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尚有缺陷,学术界对其赞赏和批评皆多纷论,但其对于现代史学的贡献和影响无疑是重大且深远的。关键词:傅斯年史料学学术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10月,傅斯年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基础上,筹备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为史语所所长,并发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作为就职宣言,也是其治所大纲,在此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主张。史语所是纯粹的学术机关,在“整理国故”运动后成为史学界主流,在傅斯年的领导下成就辉煌,受到国际公认,开创了“集团研究”之先河,培养了一批知名学者。在史语所研究成就获得一定国际地位的同时,对于傅斯年“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史料派观点,各方学者众说纷纭,赞成与反对者都大有人在。总而言之,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成就对现代史学影响重大且持续至今,而对时下学术风气也不乏借鉴意义。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1928年10月傅斯年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创刊号上发表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一文中提出“历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其原文是“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值得注意的是原文所提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因此不可仅从“历史学即史料学”这一句话来断章取义的理解,而因全面把握傅斯年的整个史学思想体系。“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完整阐述主要是《史学方法导论》一书。“该书不仅是傅斯年系统阐述其史学观念的主要体现,也是其一生教学讲授的基本教材。据傅斯年所拟目录,这份讲义共分七讲,依次为:第一讲,论史学非求结论之学问;论史学在‘叙述科学’中之位置;论历史的知识与艺术的手段。第二讲,中国及欧洲历代史学观念演变之纲领。第三讲,统计方法与史学。第四讲,史料略论。第五讲,古代史与近代史。第六讲,史学的逻辑。第七讲,所谓‘史观’。”桑兵.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桑兵.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05期傅斯年是史料派的代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宗旨在史料,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学。“今者决意设置,正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何兹全.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04期他概括了史学进步的三个标准:“(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地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地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史语所研究工作的宗旨,即“保持亭林百诗的遗训、扩张研究的材料和扩张研究的工具。”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何兹全.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04期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此外,傅斯年还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中强调“反对国故”、“反对疏通”。20世纪20年代国内学术界曾有过一场由北大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最初胡适、傅斯年表明了与章太炎对“国故”的不同立场,后来王国维以其“两重证据法”获得众多学者的赞赏和推崇,并逐渐取代章太炎成为当时国学领域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而傅斯年也站入了王国维的阵营,开始反对章太炎。欧阳哲生.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文史哲,2005年03期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中公开批评章太炎等人为“尸学问上的大权威”,“章氏在文字学以外是个文人,在文字学以内做了一部《文始》,一步倒退过孙诒让,再步倒退过吴大澂,三步倒退过阮元,不特自己不能用新材料,即是别人已经开头用了的新材料,他还抹杀着。”还指出“国故本来即是国粹,不过说来客气一点儿,而所谓国学院也恐怕是一个改良的存古学堂”,“还有些所谓整理国故的工作,不过每每因为所持住的一些题目不在关键中,换言之,无后世的题目,或者是自缚的题目,遂至于这些学问不见奔驰的发展,只表昏黄的残缺。”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傅斯年主张“反对疏通”,认为“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我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以“存而不补”为对待材料的态度,以“证而不疏”为处置材料的手段。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他认为史学研究的工作就是整理史料,而通过史料做出推测和结论是很容易有违历史的真实性的,而这只是私人的事而不能用于研究。欧阳哲生.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文史哲,2005年03期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二、傅斯年史观的形成1916年傅斯年升入北京大学本科,这个时期章太炎是学术界深具权威的大师,而傅斯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崇信章太炎。而后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支持新的反对旧的,体现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派的思想。这时傅斯年抛弃章太炎派的旧学,开始接受新思想的教育。他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还参与了五四运动。北大毕业后,傅斯年又先后去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七年,所学学科涉及面广,但多为自然学科,没有历史学。何兹全.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04期随后傅斯年在1926年回国,192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直至1950年去世。何兹全.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历史研究,2000年04期从傅斯年的生平和事迹可以看出,其思想不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为西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影响。这从其学术思想主张中可以寻迹,同时也是傅斯年学术史观形成的渊源和因素,可谓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在北大期间,傅斯年弃旧学接受新学,深受胡适的思想影响。胡适留美期间受业于杜威门下,深得实用主义要旨,而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对当时的影响巨大。加上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在当时也以其务实进步的特点吸引了大批青年的注意。这都为傅斯年接受实用主义、接受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想备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栗彦卿.论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此外,对傅斯年影响最大的当是留学英美时接受的彻底的西方科学思想,尤其是德国兰克学派的客观主义史学。兰克派主张史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重视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借助科学方法整理和考订史料。而傅斯年便是主张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历史史料整理,追求客观的史学。栗彦卿.论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刘俐娜.试析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现代性及其局限.“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月1日三、史语所研究工作及成果傅斯年对史语所的工作倾尽了一生心血,从筹备建立史语所担任所长直至去世,他用十分的热情和专注为建立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而奋斗着。而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国人的赞赏,更获得国际史学界的认可。在史语所建立之初,傅斯年凭借个人努力揽集了一批名家学者为成员,积极有效开展研究工作。1929年5月史语所迁往北平,落住于北海静心斋,将成员改组为历史、语言、考古三组,分别请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为三组主任。欧阳哲生.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文史哲,2005年03期他还尽揽了当时学界名流如陈垣、顾颉刚、徐中舒、岑仲勉、董作宾、罗常培、刘半农、李方桂等。对于青年人才他也着意发现和培养,如以后成为大家的陈乐素、张政烺、严耕望、陈述、劳干、全汉升、郭宝均、凌纯声、丁树声等,在当时都是傅斯年所赏识和提拔的“少年学者”。张书学.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文史哲,1995年06期在研究规划上,傅斯年既定史语所以求“直接材料”为目标,故其将研究规划的重心放在考古、搜集档案、田野调查、方言调查这一类的工作上,在很短时间内就“为第一组找到了内阁大库的档案,指定了汉简与敦煌材料的范围;为第三组划定了安阳与洛阳的调查”李济.傅孟真先生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所长纪念特刊.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1在傅斯年的领导下,史语所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团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刊印了大量学术刊物和论文,还搜集、整理了大量原始资料,领导和组织了对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张书学.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文史哲,1995年06期史语所的一些理念主张甚至已成为现代学术建设的规范和标准。欧阳哲生.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文史哲,2005年03期张书学.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文史哲,1995年06期李济.傅孟真先生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所长纪念特刊.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1张书学.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文史哲,1995年06期四、傅斯年的学术贡献及评价傅斯年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在先秦史、诸子百家、民族史和明清史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史学方法论。在此,他的论著有《性命古训辩证》《东北史纲》《周东封与殷遗民》《夷夏东西说》《姜原》《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以及未完成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或为《古代中国与民族》)等名篇著作。相对同时代其他史学大师而言,傅斯年的学术著作是较少的,但他的文章著作都是具有开创性认识的精华之作。而单就他为之耗费毕生心力的史语所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足以巩固其学术地位。董作宾在总结史语所的学术成就时说:“现在结算一下史语所二十三年的总成绩,可以说有赢余也有外欠。这笔帐看去似乎是许多人的,事实上,是应该全记在孟真先生的名下。”董作宾.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学术上的贡献.台北:大陆杂志,1951年1月董作宾.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学术上的贡献.台北:大陆杂志,1951年1月无可置疑的是,傅斯年的学术思想和史语所的研究成就不仅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更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重视史料的主张,及其所属的史料派起到了“开风气、立规矩、定方法、辟路径的作用”。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学,1986史语所的成就也为建设现代史学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对于傅斯年其人,他在学术研究和领导组织史语所中体现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个人魄力受到了各方学者的赞赏和崇敬。他的品德中有“高度的责任心”、“极端的认真”。李济.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王为松.傅斯年印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胡适在为《傅孟真先生集》写的序中用14个“最”字准确而全面地评述了傅斯年的品性和才能,他说:“孟真是人间最希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作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有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傅孟真先生遗著编辑委员会.台北:国立台湾大学,1952年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学,1986李济.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王为松.傅斯年印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傅孟真先生遗著编辑委员会.台北:国立台湾大学,1952年傅斯年的史料学说主张在受到众多学者的盛赞同时也得到了各方学者的质疑。“这种主张要求史家集中精力于史学的专题深入研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使史学完全脱离社会,则对史学发展便不利。因为一门科学一旦完全脱离社会,也就难有生命力了。”蒋大椿.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析论.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4期傅斯年认为应把史学与自然科学同等对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对史学进行研究,也正如他对史料整理的重视,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傅斯年回避史学的客观性,只强调史料中的客观知识,即人类社会的比较意义上仿自然界进化的一面,因而,他的史学观是一种机械的进化论。”栗彦卿.论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