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快速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水平。结合文本,感受文中主人公面对“孤独”心理的变化,从而把握文章主题。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设置问题,渲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成长”的体会与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孤独,勇敢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2、理解编者命题“孤独之旅”的含义。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梳理出主人公对“孤独”感受的变化。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并由此理解课文内容。2、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其中,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着“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轨迹,既弥漫着艰辛与痛苦,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三、背景资料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不过,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故事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2、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文章能够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1):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放鸭。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写杜小康父子在芦荡安家,开始了放鸭生活。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后战胜了孤独,终于长大了。五、品味亮点词语“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这句中的“撩逗”一词用的极好,试说说这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撩逗”一词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少年的记忆力和健忘力成正比,即人在少年时期的记忆力越好,健忘力也越好,因为“前方”总有一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即使他留恋以往既成的生活,但很快会转移自己的兴趣,将对油麻地的思念之情移情到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当一切都与以往既成的生活全无联系之后,在“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的情况下,只有祈盼“前方”了。此时的祈盼,更能突显后文杜小康孤独的心理。“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中的“紧紧”“迟迟”这两个副词,表现了主人公杜小康怎样的心理?这两个副词生动地表现了杜小康的胆怯与恐慌。面对邈远、无声、漆黑的夜晚,杜小康的恐慌又战胜了他暂时的平静,他紧紧地挨着父亲,难以入睡。这是写杜小康心理磨炼的第一个历程——“恐慌”。这种“恐慌”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学会适合生活的必经阶段。“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省略”的呢?看似一种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的生活表现,在这种生活里,人的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六、感悟精彩句子如何理解“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句成段,“纯粹”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的单调、孤寂。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的别无选择。谈谈你对“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几句话的理解。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合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七、分析主体形象1.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理解父母苦衷,为家庭分忧的孩子。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2.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连作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此处衬托了杜小康的恐惧与茫然。所以,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协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但是放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的惊喜。八、把握文章主旨文中通过写杜小康“长大了”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走向成熟。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重要的一笔。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力赢得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九、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环境描写出色。(1)芦荡。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仅仅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2)暴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2.心理刻画细腻。“孤独”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字眼,不过作者却用文字把孤独描摹得可触可感。如当小木船行驶在水面上,杜小康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瞬间就袭遍了他的全身,这种孤独是一种对前途的恐惧与茫然;当他们到达芦荡时,他有一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这又是一种胆怯与恐慌;当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公益基金会合作协议范本新5篇
- 高二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中联合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检验医学实验室技能操作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自如管家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核医学诊断学综合理论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新生儿窒息处理技巧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泉州事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
-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每天打卡)
- FZT 34002-2016 亚麻印染布行业标准
- 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 全国身份证号地区对应表
- 主要机械设备表(汇总200种)
- 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 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 《空气动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