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气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知道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普利斯特列的实验的分析,能解释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通过模仿实验或简单实验的设计,了解探究学习的根本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发散思维,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培养重证据、重事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难点:学习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知识或验证结论。三教学准备:.钟罩、小白鼠、蜡烛、小盆栽植物、遮光用黑布.有关普利斯特列的生平资料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情景设置(活动一)以故事形式介绍普利斯特列听故事,进入角色了解科学家,从崇拜到立志向科学家一样学习和工作展示普利斯特列的实验(活动二)展示图片或投影,介绍P101P102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组织讨论针对学生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注:可能出现的不同结论或有质疑。如:小白鼠可能死于饥饿和恐惧。先是蜡烛熄灭还是小白鼠死亡?不久、很快在这到底是多长时间?小白鼠和植物同在一个钟罩内,如给他们遮光又会怎样?等等)达成做实验共识允许不同结论、鼓励质疑、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习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究知识。实验探究1实验方案设计(活动三)指导课题确立和实验设计〔根据学生的要求和问题,可能要做的实验:1.重复普利斯特列的实验。分组或分课题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注意:每个课题的实验初步了解和逐步熟悉实验的根本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目的:确认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的先后和准确时间。2.钟罩中的小白鼠和植物在进行一起有光和遮光实验。目的: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探索,为下一课动植物的呼吸留下伏笔。3.小白鼠和点燃蜡烛一起与单独小白鼠的对照实验。目的:确认呼吸和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讲授实验方案的写作方法、要控制的变量、设置的对照以及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写一份实验方案并选择交流学习合作。2.实验操作设计〔活动四)〔课后).各班教学课后,开放实验室内进行。.各班选举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要求全体同学关心此事,多来观察,并作为考核内容。.下节课始实验员向全班同学通报实验结果,接受质疑提问和进行辩论。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本次实验耗时耗材,为到达节约和高效而设计。也为持续学生的积极性,和争取更多人参与及便于发现特长同学。评价工程自评师评参与活动思维讨论作业、实验普利斯特列(1733-1804)从牧师到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列是英国著名化学家,他1733年3月13日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名叫菲尔德海德的农庄里,他的一生,主要靠自学,从一个牧师成为一位化学大师。“罪过〃约瑟夫・普利斯特列九岁时因家庭贫困,被送给姑母做养子。他的姑母一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神甫,所以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但约瑟夫靠着聪颖的头脑,总能提前做完作业,这样他就有了玩耍的时间。他背着姑姑去捉甲虫、蜘蛛和各种小昆虫,并且把它们装到瓶子里,把瓶口紧紧塞住,有时还用蜡封住。他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弟弟蒂莫西知道,每当弟弟来做客时,他俩就关在约瑟夫的房子里玩个没完。“瞧,这个带十字勋章的胖家伙!它关在瓶子里已经活了十五天了。〃约瑟夫给他的猎物们都做了各种记号。“这是罪过,约瑟夫。〃蒂莫西小声说,“你为什么折磨这些小生物呢?〃“我想看看,它们在密封容器中能活多久。很有趣,蒂莫西,它们为什么会死去,你知道吗?〃蒂莫西当然不知道,但他已经明白哥哥在进行一桩很有趣的实验了。另一种空气有一年复活节前夕,约瑟夫因阅读时间过长感到疲倦了。他想休息一下,就来到了布莱克叔叔的纺织厂。第二天,布莱克叔叔的两个孩子——史蒂文和台特带他去参观啤酒厂。在参观工厂时,普利斯特列不断提出问题。他对那里的一切都感兴趣,想把一切都弄明白。但最使这位未来的科学家着迷的还是发酵车间。约瑟夫顺着梯子爬下去,俯下身子观看大桶里盛满的发酵液体——啤酒计。“立即下来,不要对着啤酒汁呼吸,否那么你会失去知觉!〃同来的台特冲他喊道。普列斯特列惊异地直起身子,离开大桶,问史蒂文和台特怎么回事。“我自己也懂得不多。〃台特答复,“你瞧。我确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台特在灯上点燃起一根细木条.把它举到啤酒汁上面,使约瑟夫惊奇的是,燃烧的木条立刻熄灭了。“呵!这就是说木桶中有另一种空气,让我也试一试。〃约瑟夫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火焰又熄灭了。在木条熄灭时出现的淡蓝色烟云飘浮在木桶上面。约瑟夫用手轻轻地推了一下,这些烟云慢慢地降下去了。“瞧!木桶中储藏着多么有趣的空气呵!〃约瑟夫思索着说,“它比沌净的空气重,在这种空气中一切都将熄灭。〃这件事长久地留在约瑟夫・普利斯特列的记忆中。正是由于它的启发,使这位化学家发现了二氧化碳。一名牧师按照姑母的意愿,普利斯特列进入神学院学习,并于1755年秋毕业,受聘到萨尔费克教堂任神甫。普列斯特列任职的教堂,当时收入不多,他任职后不久,开办了一所学校,但是没有人愿意来上学,这使得他的生活俭朴,经济情况很窘迫。但这样也使他有了充分的研究时间,他研究了文学、语言学、哲学、神学,并开始写诗。过了一段时间,普利斯特列转到南特威治。那里的收入也不多,但是那里的教徒们却快乐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普利斯特列的教务繁忙起来,他深知要作一名优秀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并善于讲授。早在神学院时,他就掌握了演说才能,但在知识方面,虽然,他在哲学、神学和语言学方面造诣不浅,但对于其他科学,例如自然科学,他却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普利斯特列决心从头学习。他一边向一位朋友布里列顿请教,一边大量地阅读有关书籍。为此,他专门去了一次伦敦,归来时带回一大捆书。这些书给渴求知识的普利斯特列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他带回的物理教科书和科学论文中,他被有关电学的章节吸引住了。这是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呀。他决定再去一次伦敦,把有关电学的教学仪器买回来。返回南特威治后,他立刻去把布里列顿找来,他要让他看一看电的一些惊人的性能。“这是什么?〃布里列顿问。“电机。〃普利斯特列扳动手柄,电机的圆盘发出轻微的响声后开始转动了,几分钟后,他把两根电线的顶端靠近时,虽然它们还没有碰上,却迸发出明亮的火花。“这才是科学呀!〃布里列顿兴奋地喊了起来,“人工闪电!〃他们彼此谈论着,用电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起初,只是为了开心,为了好奇,渐渐地,普利斯特列习惯于把自己的全部空余时间花在捣弄这些东西上了。“受污染的〃空气有一次,普利斯特列到一个地方去传教,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托尔纳博士,托尔纳在神学院教化学课。普利斯特列去听了他一堂,立即就被他所讲的燃烧问题迷住了。他想:我们对他学的了解多么少啊,在这个领域中还有多少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呵!如果我们连燃烧这样一个日常中的问题也不能解释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些不合格的哲学家!普利斯特列开始加强对化学问题的研究,他决心要揭开燃烧的秘密。当时的科学界,只对燃烧有一个模糊的解释,即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叫“燃素〃的东西,它支持着燃烧。普利斯特列决心在空气中制取出“燃素〃来,他想起童年时在布莱克叔叔的啤酒厂发生过的事,于是推测:空气存在着好几种气体,一种是一切生物呼吸的纯洁的空气,另一种是比纯洁的空气还重的空气。在这种重空气中,生物就会死去。普利斯特列点燃一根蜡烛,把它放到预先放有小老鼠的玻璃容器中,然后拿盖子紧紧地盖住玻璃容器。蜡烛燃烧了一些时候,熄灭了,小老鼠也很快就死了。普利斯特列由此想到,空气中大概存在着一种什么东西,当它燃烧时空气就会被污染,因而导致老鼠的死亡。那么,是不是把空气重新净化以后,它又可以成为可以呼吸的呢?于是,普利斯特列又对“受污染〃的空气作了净化试验。在一个大水槽里,倒入一些水银,将一个大玻璃罩口朝下地放入槽中。在罩内放一支燃烧着的蜡烛,于是他制得了“受污染的〃空气。他光用水来净化空气,但是他发现,水只能净化空气的一局部,因为把老鼠放入水净化后的空气,老鼠多活了一些时候还是死去了。普利斯特列又进行了其他尝试,都没有成功。他想,动物会死去,那植物又怎样呢?普利斯特列把一盆花放在罩内。花盆旁放了一支燃烧着的蜡烛来“污染〃空气。蜡烛很快就熄灭了,几个小时过去了,植物毫无变化。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吧,普利斯特列把水槽连同花盆一起放到靠近窗户的桌子上。次日早晨,他惊奇地发现,花不仅没有枯萎,而且又长了一个花蕾。难道植物能净化空气吗?普利斯特列兴奋的点燃一支蜡烛,迅速地放入罩内。一分钟,两分钟,蜡烛没有熄灭,被“污染〃的空气真被净化了!几分钟过去了,蜡烛又熄灭了,这意味着罩里的空气又被“污染〃了。普利斯特列屡次重复了自己的试验,结果是相同的。他所认为的“受污染的〃空气,其实就是二氧化碳。制取“活命空气〃普利斯持列把这种气体叫“固定空气〃,他证明了植物能吸收“固定空气〃而放出“活命空气〃这种“活命空气〃能维持着动物的呼吸,也能使物质更猛烈地燃烧。实际上它就是后来所说的氧气。对于普利斯特列来说,下一步的问题是制取“活命空气〃。但是,怎样才能制取出来呢?硝石也能帮助燃烧。普利斯特列想,也许硝酸里会含有这种空气。如果把沾有稀硝酸的铜丝加热,也许能够放出“活命空气〃。他开始进行勤奋的实验。他取了一根粗玻璃管,把一端封闭,装入水银,用手指堵住管口,把开口的一端置于盛有水银的槽中,然后把装有硝酸和铜屑的另一根管子与装水银的管子连接在一起,使开始加热混合试剂。经过短时间加热,无色的气体就把水银排出管外,于是管内充满了新的物质。普利斯特列小心地将管子取出,把它翻开,俯身嗅了嗅,突然惊奇地愣住了:一种无色气体开始挥发,眼看着就变成了棕红色的蒸气,它的强烈臭味很像硝酸。“难道这是一种新的气体?〃普利斯特列确实制得了一种新的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当时他命名为“硝石空气”。这种气体一旦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瞬息间就变成了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尽管普利斯特列发现了两种新的气体,但他并没制得“活命空气〃。这位科学家没有失去信心,仍然继续试验。结果,他一再地发现某种新气体,这些气体当时谁也不知道,普利斯特列分别给它们定名为:“碱空气〃(氨)、“盐酸空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等。普利斯特列虽然没有制得“活命空气〃,但他通过试验相继发现了共计10种新气体,许多年后,他把自己的试验研究写成了一部著作:?论各种不同的空气?。不成认亲生女儿的父亲1774年8月1日,是一个阳光灿烂,适于试验的日子。因为在燃烧时,伴有火焰,普利斯特列考虑,燃素是不是一种光?现在他要验证他的想法了。他在一只大玻璃瓶底放了厚厚一层黄色的粉末——水银灰,然后把一个大透镜聚焦的阳光投射到水银灰上。光照在粉末上形成了耀眼的光点。普利斯特列细心地观观察,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粉末微微地颤抖、腾跃,似乎有人在向它们吹气。几分钟后,在这个地方首先出现了小水银珠。“看来,光是燃素!也许燃素留在玻璃容器中了!〃普利斯特列点燃干木条,将它放人玻璃瓶内,想去点燃留在瓶底的“燃素”。燃着了!而且燃烧得更旺,光焰更亮。他迅速地取出小木条,扑灭了火焰,但是冒烟的木条很快又重新燃烧起来了。普利斯特列不知道,这就是他一直想要制取的“活命空气〃——氧。而他误以为这就是燃素,因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燃素说。随后,普利斯特列访问了欧洲各国。在法国,他与拉瓦锡就燃烧问题进行了讨论。拉瓦锡试图对燃烧现象做出正确解释,但普利斯特列却是燃素说的拥护者。在谈话之后,普利斯特列向拉瓦锡表演了他制得“燃素”的实验。拉瓦锡敏锐地感到这不是“燃素〃,而是一种新气体,他在这个发现的根底上,进行了化学革命,并开创了化学开展的新纪元。许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氧气的发现的优先权究竟属于谁而争论不休。普利斯特列第一个发现了氧气,并把这一点告诉了拉瓦锡。瑞典科学家舍勒也独立地发现和研究过氧气,但他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因出版社的失误而晚了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资保险公司中国区资深理赔员全职聘用合同
- 国际工程承包法律风险防范协议
- 冷链物流运输与智能监控系统合作协议
- 抖音智慧城市智慧环保合作协议
- 固态电池安全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
- 智能在线教育课程退费争议快速响应协议
- 肝硬化护理要点
- 血液透析护理病人
- 金属矿产投资咨询合同(2篇)
- 癫痫手术的护理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 2025宿迁辅警考试题库
-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含饮食、运动
- 2025年森林管护员考试题及答案
-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国际比较研究
- 研究院内部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流程
-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专题汇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赏析题(截至2024年)
- 2019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19S406
- KCA试题库完美版
- 2024年中国扁平吊装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10月自考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