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1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诊断和治疗器械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新病原菌的出现,老龄人群增多等因素使医院感染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监测来掌握不断变化的医院感染危险性,从而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2医院感染管理是以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没有监测为依据的控制措施是盲目的,只有监测而不采取行动是无意义的。概念:医院感染监测是有组织、长期、系统、主动地收集有关医院感染疾病分布的动态资料,连续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和策略,并对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是以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没有监测为依据的控制3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分类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趋势 医院感染监测:4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
医院感染监测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对病人截肢后感染病死率的监测。在19世纪中期西方对产妇褥热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医院感染监测方法的基础。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对疾病的监测与控制,他们是以监测来带动预防和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美国现在已把医院感染监测划入了更大的病人安全监控系统中。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5从1986年起,我国在12个省市的26所医院中开展了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并逐步发展至100多所医院。90年代初期,全国各级医院先后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开展了全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2000年,国家卫生部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订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从1986年起,我国在12个省市的26所医院中开展了重点科室6专业学术期刊:《感染控制杂志》《感染控制杂志及医院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学术团体建立(国际医院感染联合会)、召开国际性医院感染学术会议。专业学术期刊:7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是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监测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从宏观或群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8.监测是长期系统有计划地主动观察和收集数据,并对报导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对策和措施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服务,为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目的服务..监测是长期系统有计划地主动观察和收集数据,并对报导获得的数91.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90—95%是呈散发的形式,我国绝大部分医院报道的医院感染散发基本上都是来自监测。通过监测收集的资料可以了解本单位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掌握这些信息可以深入的认识医院感染的规律性,从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1.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0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暴发即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一病人群体突然发生数例(3—4例)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占5—10%,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流行和暴发流行的苗头,及时将暴发流行控制在萌芽阶段。但要注意的是局部的暴发流行更多的是依靠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料而非常规的监测。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11
3.利用监测资料为医院工作
用监测得到的信息来对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危险性的警觉,使他们将医院感染控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当医院面临病人或社会上对医院感染方面的投诉或指控时,完整的监测资料可以为医院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辩护。但要注意的是监测资料应是准确、真实和公正。
3.利用监测资料为医院工作124.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后,是否有效还得通过持续的监测才能得到证实,因此对各种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绩效评估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4.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135.为科研工作服务
通过监测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5.为科研工作服务14三.资料来源1.查房:专职人员定时巡视病房2.查阅各种医疗、护理记录3.微生物检验报告4.病例登记三.资料来源15[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16四.医院感染监测类型(一)全面综合性检测(二)目标性监测对影响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有目的监测(三)靶位监测特殊部门、特殊感染部位四.医院感染监测类型17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对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进行了规定:1、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2、医院感染各科室发病率监测。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监测4、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5、漏报率的监测。6、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监测。7、其他监测。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对医院感染监测的18
全面综合性监测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的一种监测方法,也是现阶段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即是对全部住院病人进行一种全面的监测,它包括了病人的所有感染部位、所有接触到的危险因素、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从而可以了解全院和各科室、病房医院感染基本情况。
全面综合性监测19这种监测不仅可提供一所医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能早期鉴别潜在的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并为下一步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不足:费用成本较高和劳动强度较大。
这种监测不仅可提供一所医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能早期鉴别潜在20目标性监测我国开展全面综合性感染率监测已有20多年历史,目标性监测是目前医院感染监测发展的一个方向,即是对医院感染的某个部分或某个事件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监测。而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全面综合性监测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标性监测21
常用的目标监测有:
感染部位监测部门监测轮转监测
22
感染部位监测:
主要集中于一些特殊感染部位的监测。常见的部位有下呼吸道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高的死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经济损失增大);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等,这种监测主要是以实验室为基础,由实验室向病房提供微生物分布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报告。感染部位监测:2345.2%5%7.5%10%14.3%18%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胆道感染菌血症其他为期两年前瞻性研究报告显示的院内感染分布比例*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5.2%下zhangYAtwo-yearprospectivesurveryonnosocomicalinfections.ChunaHuahsuehTsaChih.1991may7195):253-6,18.1/6/202345.2%5%7.5%10%14.3%18%下呼吸道感染为期2453062例次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2002年1~11月上海市144所二、三级医院共出院953795例,发生医院感染47906例53062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5.0%。按照30%漏报率估算,实际医院感染约为7%53062例次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2002年1~11月上海25
例如某医院主要医院感染的相对频率与相对重要性的评价感染部位构成比增加住院天数构成比增加的总费用构成比外科切口2488957102.28642肺炎10370249519泌尿道421751132.08113菌血症55947.4783其他196948.6803合计1001562100245.754100例如某医院主要医院感染的相对频率26轮转监测:
有计划、有组织、呈周期性在一个某时期监测某一个部门,使医院的所有部门在连续的周期内得到监测。一般医院的每个部门一年应被评估一次。主要适用于感染发生较少的部门,并且可以弥补其他监测方法所无法顾及的部门和区域。轮转监测:27
靶位监测:
针对高危险的科室和区域进行监测。如监护室、血液和烧伤病房、肿瘤科、新生儿病房等。这种监测比较适合感染控制人力不足的单位,但由于监测主要集中在较少的科室或部门,常易遗漏医院其他部门的医院感染。靶位监测:28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1.对象:住进ICU病人2.监测内容:(1)气管插管相关性肺炎(2)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3)导尿管相关性感染3.监测方法(1)时间1年(2)相关表格: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等(3)资料收集及总结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1.对象:住进ICU病人29上述几种监测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的条件也有不同,各有其优缺点。要掌握各种监测方法所需要的条件,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上述几种监测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的条件也有不同,各有其优30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需要感染专职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一起协同合作,目前认为较好的方法是配备足够的感染专职人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定期对所管辖的科室进行监测。
31五.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一)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次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例次感染率高于发病率,病人可多次或多部位感染五.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一)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32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中,采用的是每个住院病人都填写一份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论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这样出院人数即为分母,感染病例则为分子,便可统计出医院感染发病率。例如:某医院1月出院病人580人,同期发生医院感染37人。医院感染发病=37/580×100%=6.4%[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33
构成比:
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或分布。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单位总数×100%
构成比:34例如:某院某月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7例,手术伤口感染14例,胃肠道感染33例,泌尿道感染16例。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57/120×100%=47.5%手术伤口感染构成比=14/120×100%=11.6%胃肠道感染构成比=33/120×100%=27.5%泌尿道感染构成比=16/120×100%=13.3%例如:某院某月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7例35注意1.监测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其过程是:监测—控制—监测)2.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调查样品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注意1.监测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363.按照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00张病床:<7%100-500张病床:<8%>500张病床:<10%4.医院感染漏报率<20%。3.按照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7(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热力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卡: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热力灭菌效果监测38[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39化学指示胶带:130℃、4min后颜色改变。化学指示胶带:130℃、4min后颜色改变。40B一D试验标准B一D试验包放于锅的最下层排气管口处按常规灭菌程序进行试验。B一D化学指示图显黑色且变色均匀,表示冷空气排除完全,说明灭菌器在正确操作下能正常工作;如果B一D指示图变色不均匀,即指示图中央比边缘颜色浅,表示冷空气排除不彻底,说明预真空灭菌器系统有问题,需要检修B一D试验标准B一D试验包放于锅的最下层排气管口处按常规灭菌41[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42生物监测法:耐热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106/片,四角及中心,灭菌完毕,培养(56℃温箱,48h~一周)如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灭菌合格。生物监测法:耐热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106/片,四角及432.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化学监测2.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44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放置菌片数量足够最难灭菌部位置于36±1℃培养阳性对照24h内细菌生长监测样品连续培养观察5天生物监测:45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紫外线辐射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探头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仪表稳定后看数据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46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1分钟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474.消毒液的监测(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浓度试纸和溶液分析法(2)使用中消毒液微生物污染监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合格: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4.消毒液的监测485.医疗用品、手术器材进入入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应无菌生长。6.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20cfu/件。未检查出·致病菌5.医疗用品、手术器材49四.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2.方法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四.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503.结果Ⅰ类区域:层流洁净室,包括手术室和特殊病房。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3.结果51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ICU病房、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隔离病室等。细菌总数数要求≤2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ICU病房、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52Ⅲ类环境:一般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化验室、急诊室、检查室,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Ⅲ类环境:一般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化验室、急诊室、检查室,53(二)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2.采样方法(二)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543.结果Ⅰ类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m3未检出致病菌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致病菌母婴同室、早产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3.结果55(三)医护人员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2.采样方法3.结果(三)医护人员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56Ⅰ类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Ⅰ类Ⅱ类区域工作人员:57五.资料的整理处理与分析通过统计计算,使用常用统计指标,以便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以便研究医院感染的规律性。主要由专职人员完成,先应检查资料的可靠性(填表要求),每月底前将上月医院感染调查表进行整理,汇总表上报省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五.资料的整理处理与分析通过统计计算,使用常用统计指标,以便58医院感染监测的资料收集方法(一)医生自填(二)感染监控护士登记(三)横断面(现状)调查(四)回顾性调查(五)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监测的资料收集方法(一)医生自填59监测资料的利用(一)医院感染发展趋势的预测和预报(二)探索危险因素(三)防治效果的评价监测资料的利用(一)医院感染发展趋势的预测和预报60报告与反馈及时将监测和分析结果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并且反馈有关科室和部门,同时提出控制措施,并再通过监测对措施进行评价。妥善保管好监测资料。报告与反馈61某院2010年全院医院感染时间分布图月份感染率%13.222.434.245.353.564.274.183.993.7104113.5124.1某院2010年全院医院感染时间分布图月份感染率%13.22262某院2010年部分非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的情况图科室感染率%干部科20.8肿瘤科18.8神经内科9.1普内科4.5儿科2某院2010年部分非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的情况图科室感染率%干部63
六.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趋势
64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向多样化的监测方法发展。监测范围:监测范围从单纯住院病人监测扩大到以住院病人为主,并有医务人员、部分门诊病人和陪护等。监测内容:从单纯的发病率监测发展到近年来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非医院感染事件的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向多样化的监测方法发展。65监测的评估:
目前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评价已不单凭发病率的高低,而是全面考虑医院感染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的增加以及医院感染的后果(如致死、致残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综合衡量。即注重医院感染的效绩分析。不再只追求监测资料的数量,更注重监测资料的质量。监测的评估:66监测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监测资料管理也逐渐向计算机化发展,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在将来可望实现地区间、全国(甚至国际间)的联网,使信息共享;目前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监测的管理:67先进方法的引进和应用:如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可通过对质粒及图谱的分析鉴别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或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以判断其传播方式或流行的规模。随着监测工作的发展,必将会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出新的有效的监测方法来。先进方法的引进和应用:如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可通过对质粒及图68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69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诊断和治疗器械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新病原菌的出现,老龄人群增多等因素使医院感染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监测来掌握不断变化的医院感染危险性,从而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70医院感染管理是以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没有监测为依据的控制措施是盲目的,只有监测而不采取行动是无意义的。概念:医院感染监测是有组织、长期、系统、主动地收集有关医院感染疾病分布的动态资料,连续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和策略,并对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是以监测为基础,控制为目标。没有监测为依据的控制71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分类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趋势 医院感染监测:72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
医院感染监测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对病人截肢后感染病死率的监测。在19世纪中期西方对产妇褥热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医院感染监测方法的基础。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对疾病的监测与控制,他们是以监测来带动预防和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美国现在已把医院感染监测划入了更大的病人安全监控系统中。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73从1986年起,我国在12个省市的26所医院中开展了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并逐步发展至100多所医院。90年代初期,全国各级医院先后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开展了全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2000年,国家卫生部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订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从1986年起,我国在12个省市的26所医院中开展了重点科室74专业学术期刊:《感染控制杂志》《感染控制杂志及医院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学术团体建立(国际医院感染联合会)、召开国际性医院感染学术会议。专业学术期刊:75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是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监测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从宏观或群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76.监测是长期系统有计划地主动观察和收集数据,并对报导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对策和措施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服务,为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目的服务..监测是长期系统有计划地主动观察和收集数据,并对报导获得的数771.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90—95%是呈散发的形式,我国绝大部分医院报道的医院感染散发基本上都是来自监测。通过监测收集的资料可以了解本单位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掌握这些信息可以深入的认识医院感染的规律性,从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1.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78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暴发即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一病人群体突然发生数例(3—4例)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占5—10%,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流行和暴发流行的苗头,及时将暴发流行控制在萌芽阶段。但要注意的是局部的暴发流行更多的是依靠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料而非常规的监测。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79
3.利用监测资料为医院工作
用监测得到的信息来对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危险性的警觉,使他们将医院感染控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当医院面临病人或社会上对医院感染方面的投诉或指控时,完整的监测资料可以为医院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辩护。但要注意的是监测资料应是准确、真实和公正。
3.利用监测资料为医院工作804.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通过监测发现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后,是否有效还得通过持续的监测才能得到证实,因此对各种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绩效评估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4.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815.为科研工作服务
通过监测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5.为科研工作服务82三.资料来源1.查房:专职人员定时巡视病房2.查阅各种医疗、护理记录3.微生物检验报告4.病例登记三.资料来源83[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84四.医院感染监测类型(一)全面综合性检测(二)目标性监测对影响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有目的监测(三)靶位监测特殊部门、特殊感染部位四.医院感染监测类型85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对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进行了规定:1、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2、医院感染各科室发病率监测。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监测4、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5、漏报率的监测。6、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监测。7、其他监测。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对医院感染监测的86
全面综合性监测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的一种监测方法,也是现阶段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即是对全部住院病人进行一种全面的监测,它包括了病人的所有感染部位、所有接触到的危险因素、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从而可以了解全院和各科室、病房医院感染基本情况。
全面综合性监测87这种监测不仅可提供一所医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能早期鉴别潜在的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并为下一步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不足:费用成本较高和劳动强度较大。
这种监测不仅可提供一所医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能早期鉴别潜在88目标性监测我国开展全面综合性感染率监测已有20多年历史,目标性监测是目前医院感染监测发展的一个方向,即是对医院感染的某个部分或某个事件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监测。而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全面综合性监测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标性监测89
常用的目标监测有:
感染部位监测部门监测轮转监测
90
感染部位监测:
主要集中于一些特殊感染部位的监测。常见的部位有下呼吸道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高的死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经济损失增大);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等,这种监测主要是以实验室为基础,由实验室向病房提供微生物分布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报告。感染部位监测:9145.2%5%7.5%10%14.3%18%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胆道感染菌血症其他为期两年前瞻性研究报告显示的院内感染分布比例*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5.2%下zhangYAtwo-yearprospectivesurveryonnosocomicalinfections.ChunaHuahsuehTsaChih.1991may7195):253-6,18.1/6/202345.2%5%7.5%10%14.3%18%下呼吸道感染为期9253062例次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2002年1~11月上海市144所二、三级医院共出院953795例,发生医院感染47906例53062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5.0%。按照30%漏报率估算,实际医院感染约为7%53062例次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构成-2002年1~11月上海93
例如某医院主要医院感染的相对频率与相对重要性的评价感染部位构成比增加住院天数构成比增加的总费用构成比外科切口2488957102.28642肺炎10370249519泌尿道421751132.08113菌血症55947.4783其他196948.6803合计1001562100245.754100例如某医院主要医院感染的相对频率94轮转监测:
有计划、有组织、呈周期性在一个某时期监测某一个部门,使医院的所有部门在连续的周期内得到监测。一般医院的每个部门一年应被评估一次。主要适用于感染发生较少的部门,并且可以弥补其他监测方法所无法顾及的部门和区域。轮转监测:95
靶位监测:
针对高危险的科室和区域进行监测。如监护室、血液和烧伤病房、肿瘤科、新生儿病房等。这种监测比较适合感染控制人力不足的单位,但由于监测主要集中在较少的科室或部门,常易遗漏医院其他部门的医院感染。靶位监测:9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1.对象:住进ICU病人2.监测内容:(1)气管插管相关性肺炎(2)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3)导尿管相关性感染3.监测方法(1)时间1年(2)相关表格: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等(3)资料收集及总结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1.对象:住进ICU病人97上述几种监测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的条件也有不同,各有其优缺点。要掌握各种监测方法所需要的条件,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上述几种监测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的条件也有不同,各有其优98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需要感染专职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一起协同合作,目前认为较好的方法是配备足够的感染专职人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定期对所管辖的科室进行监测。
99五.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一)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次数÷同期住院病人数×100%例次感染率高于发病率,病人可多次或多部位感染五.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一)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100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中,采用的是每个住院病人都填写一份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论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这样出院人数即为分母,感染病例则为分子,便可统计出医院感染发病率。例如:某医院1月出院病人580人,同期发生医院感染37人。医院感染发病=37/580×100%=6.4%[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101
构成比:
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或分布。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单位总数×100%
构成比:102例如:某院某月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7例,手术伤口感染14例,胃肠道感染33例,泌尿道感染16例。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57/120×100%=47.5%手术伤口感染构成比=14/120×100%=11.6%胃肠道感染构成比=33/120×100%=27.5%泌尿道感染构成比=16/120×100%=13.3%例如:某院某月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57例103注意1.监测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其过程是:监测—控制—监测)2.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调查样品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注意1.监测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1043.按照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00张病床:<7%100-500张病床:<8%>500张病床:<10%4.医院感染漏报率<20%。3.按照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05(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热力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卡: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热力灭菌效果监测106[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107化学指示胶带:130℃、4min后颜色改变。化学指示胶带:130℃、4min后颜色改变。108B一D试验标准B一D试验包放于锅的最下层排气管口处按常规灭菌程序进行试验。B一D化学指示图显黑色且变色均匀,表示冷空气排除完全,说明灭菌器在正确操作下能正常工作;如果B一D指示图变色不均匀,即指示图中央比边缘颜色浅,表示冷空气排除不彻底,说明预真空灭菌器系统有问题,需要检修B一D试验标准B一D试验包放于锅的最下层排气管口处按常规灭菌109[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监测课件110生物监测法:耐热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106/片,四角及中心,灭菌完毕,培养(56℃温箱,48h~一周)如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灭菌合格。生物监测法:耐热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106/片,四角及1112.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化学监测2.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112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放置菌片数量足够最难灭菌部位置于36±1℃培养阳性对照24h内细菌生长监测样品连续培养观察5天生物监测:113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紫外线辐射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探头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仪表稳定后看数据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14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1分钟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1154.消毒液的监测(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浓度试纸和溶液分析法(2)使用中消毒液微生物污染监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合格: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4.消毒液的监测1165.医疗用品、手术器材进入入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应无菌生长。6.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20cfu/件。未检查出·致病菌5.医疗用品、手术器材117四.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2.方法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四.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183.结果Ⅰ类区域:层流洁净室,包括手术室和特殊病房。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3.结果119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ICU病房、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隔离病室等。细菌总数数要求≤2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ICU病房、产房、婴儿室、烧伤病房120Ⅲ类环境:一般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化验室、急诊室、检查室,细菌总数≤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施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客户信息收集与维护记录表模板
- 生产进度跟踪与质量控制表
- 我的校园美好生活记作文(8篇)
- 高级花卉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案编码员考试题库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丙肝培训考试题和答案
- 水电组 劳务分包合同6篇
- 2025贵阳学院人才引进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应急快速处理指南
- 人工智能与核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探索
- 关于三违管理办法
-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 GB/T 15704-2025道路车辆轻合金车轮冲击试验方法
- GB/T 10819-2025木制底盘
- 女生青春期性教育核心知识框架
- 船舶消防救生培训课件
- 贵州贵州磷化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 中兴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