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阴阳学说概述_第1页
2阴阳学说概述_第2页
2阴阳学说概述_第3页
2阴阳学说概述_第4页
2阴阳学说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系牛晓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奇异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视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古人相识自然和说明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极八卦孔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爻有阴阳两类,阳爻“一”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太极图就是一个圆,里面画着阴阳鱼;八卦图是一个正八边形,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八卦是才智之学阴阳学说驾驭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特地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阴阳概念起源于:《易经》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相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更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更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

阴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行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

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确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需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确定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变更,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确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阳

体表上左外侧腰背胸六腑心肺阴

体内下右内侧胸腹腹五脏肝脾肾4.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消长阴阳变更规律二、基本内容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冲突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阴盛

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

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

阴虚

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

阴不制阳阳不制阴(三)说明人体病理变更(四)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阴色泽鲜明晦暗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症状热、动、燥寒、静、湿脉象数、浮、大、洪、迟、沉、小、细、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概括疾病证候表证、实证、热证里证、虚证、寒证调整阴阳阴盛

阴阳偏盛

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阴虚

阴阳偏衰

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五)指导疾病治疗(六)指导疾病预防及养生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原则:“法于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