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学计划三班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珍宝。《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学问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同学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学问,培育各种力量,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进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二、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同学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通过诵读《三字经》,培育同学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内环境。.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同学了解中国绚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才智,培育同学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内、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三、教学理念.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阅历,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纳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情境化。即用美丽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好玩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同学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同学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喜爱。.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浅显的哲理,关心同学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生活化。即贴近同学的生活。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同时,老师也要引导同学批判性学习。引导同学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假如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同学去批判,培育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共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课程化。就是要求老师们重视《三字经》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四、教学原则.忠实原著。《三字经》是古代先贤的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变迁之后,仍旧闪烁着熠熠光辉。教学中不能随便删减内容,对认为与现代文化有差异的地方,老师应作正面引导。.以“诵读”为首,“故事”为主。在读准字音是基础上,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直至熟读成诵。引导同学借助“故事”感悟道理。.重修身,轻技能。《三字经》的学习重在培育同学的健全人格,文学学问的积累、文化素养的形成则是在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输入输出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备考的高效秘笈试题及答案
- 生活习惯养成小班教育计划要点
- 现代化开发流程的优化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服务导向架构试题及答案
- 仓库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策略计划
- 云计算平台的服务模型解析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石家庄市八校联考2025年七下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保密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 2025届合肥蜀山区五校联考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案例分析
-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1年版)
-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 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知识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上海市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操作指南
- 血小板血浆(PRP)课件
- 2023年义务教育历史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部分答案(共四套)
- 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 第七章欧洲-第3讲欧洲主要国家
- GB 4824-2019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