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4页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y1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223WHY?3WHY?4发展心理学可以回答很多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多数1岁的婴儿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依恋而对陌生人却很警惕?婴幼儿学语言为什么比成人要快?为什么你记不清2、3岁前的事情?家庭环境影响人的人格吗?如果是,为什么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又有所不同?4发展心理学可以回答很多你关心的问题:5怀胎十月,怎样拥有先天健康的宝宝?5怀胎十月,怎样拥有先天健康的宝宝?6咿呀学语,如何把握孩子的关键期?6咿呀学语,如何把握孩子的关键期?7入园焦虑,如何顺利渡过?7入园焦虑,如何顺利渡过?8清夜扪心,我是谁?8清夜扪心,我是谁?9爱神来了,我该怎么办?9爱神来了,我该怎么办?10感恩之心,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10感恩之心,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11夕阳西下,感受祖辈的内心世界11夕阳西下,感受祖辈的内心世界12WHAT?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章胎儿的发展与出生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七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第八章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第九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2WHAT?主要教学内容13HOW?(一)把握目的要求1、知识:掌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的知识;2、技能:认识和掌握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3、观点: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研究/考察+录像13HOW?(一)把握目的要求14(三)学习资源著作: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朱智贤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申继亮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张文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G.R.Lefrancios著,王全志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人生发展心理学。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3月DavidR.Shaffer.Developmentalpsychology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实验儿童心理学。白学军、沈德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4(三)学习资源15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Childdevelopment》《developmentalpsychology》《AggressiveBehavior》15期刊:16网站:搜索引擎:;学术网站:等各大学主页;的图书馆中的数据库(清华学术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EBSCO等);

16网站:17第一章绪论17第一章绪论18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8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19(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普通心理学2.生理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实验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19(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心理学与20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20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212122

认知过程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

社会性发展(性格、价值观、人格等)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22认知过程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发展23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民族心理学》1.定义: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的进化动物人

2.过程人类心理的进化原始人现代人23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24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按照环境中的变化与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动作感觉阶段感观越来越发展,形成各种本能知觉阶段动物的行为逐渐由综合各种感觉冲动的大脑半球新皮层的复杂过程来控制思维萌芽阶段初级思维24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刺激感应阶段25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三个条件:直立行走、手的发展工具的使用和制造语言的产生人类心理的特点:意识的心理社会性的心理语言功能的心理25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三个条件:人类心理的特点:26(二)个体心理发展1.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26(二)个体心理发展1.发展过程272.关系(1)霍尔——复演说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美国儿童心理学创始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研究中广泛使用问卷法。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心理学》(1904)《人生后半期:从衰老走向死亡》(1922)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272.关系28复演说结构图动物原始人现代人胎儿出生成熟评论错误:引向生物决定论28复演说结构图评论29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主动性与被动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9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30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如何认识?30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如何认识?31(1)遗传的作用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双生子研究(行为遗传学)动物选择性繁殖实验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31(1)遗传的作用323233双生子技术的逻辑是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生长环境,但基因的相似程度不同,如果同卵双生子在心理功能上(如智力)的相关高于异卵双生子,说明遗传在起作用33双生子技术的逻辑是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生长环境,但基因的相似34领养子女技术室比较共同抚养或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逻辑是双生子基因相似度一样,但生长环境不同。如果共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相关高于分开抚养的,说明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最熟悉的陌生人(葆拉和艾莉丝的故事)34领养子女技术室比较共同抚养或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逻辑351968351968363637139对四岁半的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37139对四岁半的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38(2)环境的作用胎内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8(2)环境的作用胎内环境的影响39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墨森(P.H.Mussen):孤儿院的孩子显著的爱闹事(如脾气暴躁,欺诈偷窃,毁坏财物,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需要别人留意,要求不必要的帮助),更散漫和多动。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认知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反应,因而造成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39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0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位职业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父亲缺失压力大的生活事件养育观念母亲焦虑母亲心理健康状况母亲与孩子的互动40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位41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于那些有危险遗传因素的个体影响更大。环境的影响通常还与关键期、早期经验等密切相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儿童的确会显著地从某种经历或环境因素中获益,或者是受到伤害。这一切引起对儿童青少年弹性的研究41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于那些有危险遗传因素的42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一是高危背景下的儿童,战胜逆境后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是儿童即使仍处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力并不因此受到损害;三是从儿童期大灾难(如战争等)中成功恢复过来。42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43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敏化或钢化效应(sensitizingorsteelingeffects)。敏化效应是指以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的消极经历时,变得更为脆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生活早期遭受过不良性伤害的女性,会对男性与婚姻产生敌对的情绪,这也是敏化效应的一个佐证。43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44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钢化效应是指先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对今后类似消极经历的耐受性提高,所谓“见怪不怪”。比如说,如今社会上流行的户外拓展训练,就是通过使练习者积累经验,从而做到在真正面临生存困境时能从容应对。44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45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

1976年,唐山发生的大地震留下了4200名孤儿。这些早期家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孩子,其心理发展如何?有研究调查分析了震后21年这些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尽管这些孤儿经受了大地震和丧失父母的双重创伤,但他们基本上不存在特殊的生活应激问题,心理状况也无明显的变化。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些个体的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个体发展过程中“弹性”所起到的作用。

45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

1976年46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等成为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有心理学家称电视为“家庭的成员”,因为它的存在已影响了不少家庭成员在一起度过的时间及所选择从事的活动。一方面,电视大大拓展了儿童的视野,另一方面,儿童常常会从电视中学到各种各样的行为。有研究发现,暴力电视看得多的儿童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而且最初有攻击性的儿童看了暴力电视后形成了看类似电视的瘾。

46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7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此,它深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然的。有青少年会受益于网络那纷繁无垠的信息;也有青少年则会困惑和茫然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甚至产生“网络依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

47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8(3)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认识的发展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环境决定论华生“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以及由我支配的教养环境,那么我担保,在这些婴儿之中,我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大商人,甚至可以是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和种族是怎样的。”

48(3)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认识的发展49共同决定论:斯腾幅合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

格赛尔成熟优势论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成长实际上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后产物的表现……成熟和学习是支配儿童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没有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就不会发生,而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49共同决定论:50双生子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学习爬梯子,每天练习10分钟,共6周双生子C比T晚6周开始同样的训练,2周后爬梯的速度极赶上T的水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决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的进行的。应遵循儿童内部的生物时间表50双生子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学习爬梯子,每天练习10分51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的辨证关系):遗传和环境是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的。它们在各自的角色上都具有100%的作用。但双方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

遗传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潜在范围,环境决定着在这一潜在范围内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Hereditydetermineswhatwecandoandenvironmentdetermineswhatwedodo.)。5152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体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被动式(passive)影响第二种是唤起式(evocative)影响第三种为主动式(active)影响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52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532.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是被动的——环境、内部生物学因子的作用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的发展——除了遗传和环境之外,儿童正在形成的特点,作为有机体与环境以外的第三种力量,在决定环境如何对待儿童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要主动参与自己的发展532.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儿童54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是量变的过程发展是质变的过程精神分析学派,认知结构学派等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学派等54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是量变的过程55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着旧质,但每个阶段占有时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如何划分阶段?55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56不同的划分阶段标准:认知结构的变化(皮亚杰儿童活动的特点(达维多夫,学前期儿童以游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学习为主)心理性欲发展(弗洛伊德个体面临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划分标准可以规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而其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上。56不同的划分阶段标准:57(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2)相对稳定又有可变性。(3)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生理、言语、活动、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但也有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不同方面的横向联系、研究某一心理现象的纵向发展57(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58发展的关键期问题(criticalperiod)

关于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活动对象(其它鸟类、人、木马、足球)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这种现象就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样,所以称为“印刻”)。58发展的关键期问题(criticalperiod)

关于595960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60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61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是在儿童期61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62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简史1.产生原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影响

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近代西方教育的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原因与先驱62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简史1.产生原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632.儿童观的演变及先驱人类早期儿童的境遇古代的迦太基人杀婴祭祀。公元4世纪,罗马的父母可以合法的杀害自己不想要的孩子中世纪西方的儿童观儿童=小大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了解儿童,尊重儿童”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儿童观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洛克:白板说卢梭:《爱弥尔》632.儿童观的演变及先驱人类早期儿童的境遇646465近代西方的儿童观“心理学化的教育”——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的“恩物”现代化的儿童观

儿童是社会的人;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不只是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儿童是有主体地位的人;儿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65近代西方的儿童观663.先驱性研究的特点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的(3岁以前)研究;大多限于一些简单、低级心理的研究,思维、记忆等高级心理几乎没有涉及;多采用观察法、传记法,其他方法较少;方法上的单一导致结论的科学性不高。663.先驱性研究的特点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的(3岁以前)研究;67(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诞生标志——1882年,《儿童心理》的出版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原因

(1)时间:较早(2)写作目的和内容: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意志或动作、理智或言语(3)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孩子出生到3岁,系统观察,心理实验(4)影响先后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促进了全世界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对当前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仍有作用67(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68(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产生时期——19世纪后期2.形成时期——1882年至一战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如霍尔、比纳等3.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战之间心理学流派的出现,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等4.演变和增新时期——二战以后(1)理论观点的演变(2)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

A、沉寂式

B、旧瓶新酒式

C、革新式68(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产生时期——19世纪后期69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一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皮亚杰的研究智力测验的研究信息加工的研究途径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的理论观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进展与影响当前最活跃的认知发展研究领域应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认知神经发展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研究69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一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70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二社会性发展的新进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的发展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道德的发展应用方面的新领域大众媒介的影响学习的研究心理卫生与矫正70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二社会性发展的新进展应用方面的新领域71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标志——1904年,《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主要贡献:

1.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青少年;

2.建立儿童研究学会,创办《教育学报》;

3.推行问卷法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

4.使美国逐渐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中心;

5.提出复演说;

6.1922年出版的《衰老:人的后半生》使霍尔成为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71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一)霍尔:将儿童心理72(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

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25-40岁是分界,前半生的人格更向外展开,致力于外部世界重视“中年危机”;大约40岁关注内心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荣格:成人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30年代形成理论)72(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

提出73(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研究诞生的标志1.霍林沃思(Hollinworth)——《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的全貌2.古迪纳夫(Goodenough)——《发展心理学》,1935年,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3.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代替“儿童心理学”(ChildPsychology)

4.毕生发展心理学贝尔特斯(Baltes):学术会议、专著、论文73(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研究诞生的标志74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可分为:概论、历史和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认知发展、人格道德或社会性发展、干预等12个方面毕生发展研究的六个原则:发展与人的毕生相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生物学和文化的影响在毕生发展中会有所变化;发展涉及资源配置的变化;发展具有可塑性;发展会受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74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可分为:概论、历史和理论研究、方法论研75三、发展心理学的中国化(一)中国古代心理1.关于先天与后天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2.关于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道德发展与培养(二)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贡献较大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三)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层次与途径75三、发展心理学的中国化(一)中国古代心理76先天与后天的作用性善论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恶论

荀子最早提出心理发展中先天与后天统一的思想性不善不恶论

墨子的中国“白板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76先天与后天的作用性善论77孔子关于年龄特征的思想

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77孔子关于年龄特征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与78发展心理学中国化在四个层次上的突破(杨国枢)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修改或创立概念与理论;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基本途径:摄取——选择——中国化78发展心理学中国化在四个层次上的突破(杨国枢)79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79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80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一)横向整体化变化主要涉及研究广度和范围1、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2、研究范围向人生两极延伸(二)纵向整体化变化(P24-25)即研究重点的变化80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81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P25-30)(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三)重视纵向研究(或聚合交叉)研究(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跨文化特点(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81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P25-30)(一)系统科82三、研究理论的进展

(一)一般理论的进展(二)社会性和品德发展理论(三)认知发展理论82三、研究理论的进展

(一)一般理论的进展83复习思考: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发展心理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4.什么是年龄特征?5.如何正确认识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6.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83复习思考: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84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y1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85286WHY?3WHY?87发展心理学可以回答很多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多数1岁的婴儿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依恋而对陌生人却很警惕?婴幼儿学语言为什么比成人要快?为什么你记不清2、3岁前的事情?家庭环境影响人的人格吗?如果是,为什么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又有所不同?4发展心理学可以回答很多你关心的问题:88怀胎十月,怎样拥有先天健康的宝宝?5怀胎十月,怎样拥有先天健康的宝宝?89咿呀学语,如何把握孩子的关键期?6咿呀学语,如何把握孩子的关键期?90入园焦虑,如何顺利渡过?7入园焦虑,如何顺利渡过?91清夜扪心,我是谁?8清夜扪心,我是谁?92爱神来了,我该怎么办?9爱神来了,我该怎么办?93感恩之心,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10感恩之心,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94夕阳西下,感受祖辈的内心世界11夕阳西下,感受祖辈的内心世界95WHAT?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章胎儿的发展与出生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七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第八章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第九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2WHAT?主要教学内容96HOW?(一)把握目的要求1、知识:掌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的知识;2、技能:认识和掌握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3、观点: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研究/考察+录像13HOW?(一)把握目的要求97(三)学习资源著作: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朱智贤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申继亮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张文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G.R.Lefrancios著,王全志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人生发展心理学。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3月DavidR.Shaffer.Developmentalpsychology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实验儿童心理学。白学军、沈德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4(三)学习资源98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Childdevelopment》《developmentalpsychology》《AggressiveBehavior》15期刊:99网站:搜索引擎:;学术网站:等各大学主页;的图书馆中的数据库(清华学术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EBSCO等);

16网站:100第一章绪论17第一章绪论101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8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102(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普通心理学2.生理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实验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19(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心理学与10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20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10421105

认知过程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

社会性发展(性格、价值观、人格等)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22认知过程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发展106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民族心理学》1.定义: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的进化动物人

2.过程人类心理的进化原始人现代人23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107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按照环境中的变化与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动作感觉阶段感观越来越发展,形成各种本能知觉阶段动物的行为逐渐由综合各种感觉冲动的大脑半球新皮层的复杂过程来控制思维萌芽阶段初级思维24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刺激感应阶段108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三个条件:直立行走、手的发展工具的使用和制造语言的产生人类心理的特点:意识的心理社会性的心理语言功能的心理25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三个条件:人类心理的特点:109(二)个体心理发展1.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26(二)个体心理发展1.发展过程1102.关系(1)霍尔——复演说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美国儿童心理学创始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研究中广泛使用问卷法。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心理学》(1904)《人生后半期:从衰老走向死亡》(1922)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272.关系111复演说结构图动物原始人现代人胎儿出生成熟评论错误:引向生物决定论28复演说结构图评论112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主动性与被动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9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13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如何认识?30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如何认识?114(1)遗传的作用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双生子研究(行为遗传学)动物选择性繁殖实验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31(1)遗传的作用11532116双生子技术的逻辑是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生长环境,但基因的相似程度不同,如果同卵双生子在心理功能上(如智力)的相关高于异卵双生子,说明遗传在起作用33双生子技术的逻辑是双生子拥有相同的生长环境,但基因的相似117领养子女技术室比较共同抚养或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逻辑是双生子基因相似度一样,但生长环境不同。如果共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相关高于分开抚养的,说明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最熟悉的陌生人(葆拉和艾莉丝的故事)34领养子女技术室比较共同抚养或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逻辑118196835196811936120139对四岁半的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37139对四岁半的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121(2)环境的作用胎内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8(2)环境的作用胎内环境的影响122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墨森(P.H.Mussen):孤儿院的孩子显著的爱闹事(如脾气暴躁,欺诈偷窃,毁坏财物,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需要别人留意,要求不必要的帮助),更散漫和多动。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认知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反应,因而造成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39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23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位职业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父亲缺失压力大的生活事件养育观念母亲焦虑母亲心理健康状况母亲与孩子的互动40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位124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于那些有危险遗传因素的个体影响更大。环境的影响通常还与关键期、早期经验等密切相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儿童的确会显著地从某种经历或环境因素中获益,或者是受到伤害。这一切引起对儿童青少年弹性的研究41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于那些有危险遗传因素的125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一是高危背景下的儿童,战胜逆境后获得良好的发展;二是儿童即使仍处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力并不因此受到损害;三是从儿童期大灾难(如战争等)中成功恢复过来。42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126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敏化或钢化效应(sensitizingorsteelingeffects)。敏化效应是指以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的消极经历时,变得更为脆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生活早期遭受过不良性伤害的女性,会对男性与婚姻产生敌对的情绪,这也是敏化效应的一个佐证。43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127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钢化效应是指先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对今后类似消极经历的耐受性提高,所谓“见怪不怪”。比如说,如今社会上流行的户外拓展训练,就是通过使练习者积累经验,从而做到在真正面临生存困境时能从容应对。44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128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

1976年,唐山发生的大地震留下了4200名孤儿。这些早期家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孩子,其心理发展如何?有研究调查分析了震后21年这些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尽管这些孤儿经受了大地震和丧失父母的双重创伤,但他们基本上不存在特殊的生活应激问题,心理状况也无明显的变化。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些个体的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个体发展过程中“弹性”所起到的作用。

45儿童青少年的弹性(resilience)研究

1976年129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等成为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有心理学家称电视为“家庭的成员”,因为它的存在已影响了不少家庭成员在一起度过的时间及所选择从事的活动。一方面,电视大大拓展了儿童的视野,另一方面,儿童常常会从电视中学到各种各样的行为。有研究发现,暴力电视看得多的儿童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而且最初有攻击性的儿童看了暴力电视后形成了看类似电视的瘾。

46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30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此,它深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然的。有青少年会受益于网络那纷繁无垠的信息;也有青少年则会困惑和茫然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甚至产生“网络依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

47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31(3)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认识的发展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环境决定论华生“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以及由我支配的教养环境,那么我担保,在这些婴儿之中,我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大商人,甚至可以是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和种族是怎样的。”

48(3)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认识的发展132共同决定论:斯腾幅合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

格赛尔成熟优势论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成长实际上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后产物的表现……成熟和学习是支配儿童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没有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就不会发生,而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49共同决定论:133双生子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学习爬梯子,每天练习10分钟,共6周双生子C比T晚6周开始同样的训练,2周后爬梯的速度极赶上T的水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决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的进行的。应遵循儿童内部的生物时间表50双生子T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学习爬梯子,每天练习10分134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的辨证关系):遗传和环境是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的。它们在各自的角色上都具有100%的作用。但双方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

遗传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潜在范围,环境决定着在这一潜在范围内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Hereditydetermineswhatwecandoandenvironmentdetermineswhatwedodo.)。51135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体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被动式(passive)影响第二种是唤起式(evocative)影响第三种为主动式(active)影响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52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1362.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是被动的——环境、内部生物学因子的作用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的发展——除了遗传和环境之外,儿童正在形成的特点,作为有机体与环境以外的第三种力量,在决定环境如何对待儿童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要主动参与自己的发展532.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儿童137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是量变的过程发展是质变的过程精神分析学派,认知结构学派等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学派等543.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是量变的过程138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着旧质,但每个阶段占有时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如何划分阶段?55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139不同的划分阶段标准:认知结构的变化(皮亚杰儿童活动的特点(达维多夫,学前期儿童以游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学习为主)心理性欲发展(弗洛伊德个体面临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划分标准可以规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而其主要表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上。56不同的划分阶段标准:140(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2)相对稳定又有可变性。(3)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生理、言语、活动、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但也有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不同方面的横向联系、研究某一心理现象的纵向发展57(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141发展的关键期问题(criticalperiod)

关于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活动对象(其它鸟类、人、木马、足球)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这种现象就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样,所以称为“印刻”)。58发展的关键期问题(criticalperiod)

关于14259143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60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144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是在儿童期61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145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简史1.产生原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影响

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近代西方教育的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原因与先驱62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简史1.产生原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1462.儿童观的演变及先驱人类早期儿童的境遇古代的迦太基人杀婴祭祀。公元4世纪,罗马的父母可以合法的杀害自己不想要的孩子中世纪西方的儿童观儿童=小大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了解儿童,尊重儿童”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儿童观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洛克:白板说卢梭:《爱弥尔》632.儿童观的演变及先驱人类早期儿童的境遇14764148近代西方的儿童观“心理学化的教育”——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的“恩物”现代化的儿童观

儿童是社会的人;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不只是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儿童是有主体地位的人;儿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65近代西方的儿童观1493.先驱性研究的特点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的(3岁以前)研究;大多限于一些简单、低级心理的研究,思维、记忆等高级心理几乎没有涉及;多采用观察法、传记法,其他方法较少;方法上的单一导致结论的科学性不高。663.先驱性研究的特点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的(3岁以前)研究;150(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诞生标志——1882年,《儿童心理》的出版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原因

(1)时间:较早(2)写作目的和内容: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意志或动作、理智或言语(3)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孩子出生到3岁,系统观察,心理实验(4)影响先后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促进了全世界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对当前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仍有作用67(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基人——普莱尔151(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产生时期——19世纪后期2.形成时期——1882年至一战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如霍尔、比纳等3.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战之间心理学流派的出现,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等4.演变和增新时期——二战以后(1)理论观点的演变(2)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

A、沉寂式

B、旧瓶新酒式

C、革新式68(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产生时期——19世纪后期152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一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皮亚杰的研究智力测验的研究信息加工的研究途径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的理论观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进展与影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