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件_第1页
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件_第2页
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件_第3页
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件_第4页
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1一、背景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三、思考一、背景2一、背景一、背景3请在此添加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2012—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内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流趋势,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与性质、普通高中课程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以及实施课程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教育部作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请在此添加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年14缺乏学理:既非基于人的生命如意志、情感、思维,亦非圆满人格如知识、技艺和智慧高中语文课标核心素养表述的缺憾方智范:《我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缺乏定位: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或人类核心素养的普泛性缺乏概括:整体性而不是分门别类性缺乏逻辑:四个概念相互交叉、包含缺乏学理:既非基于人的生命如意志、情感、思维,亦非圆满人格如5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6核心素养壹贰叁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壹贰叁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72017年高中语文课标征求意见稿之核心素养描述一、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推进语文课程更深层次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四、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五、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创设综合性的专题和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六、教师还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2017年高中语文课标征求意见稿之核心素养描述一、凝练核心素8七、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八、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九、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呈现鲜明的个体特点。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个人反思日志等。凭借这些材料了解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十、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教师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抓好读书、积累和运用实践;十一、高度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课程研究活动,要注意帮助语文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了解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在语文课程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七、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结果9(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0

课标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阐释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3、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4、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5、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课标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阐释116、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理解、探索、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7、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进行交流;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8、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9、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还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10、本任务群旨在使学生养成巩固和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6、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12语言,作为作者的言语

作为文本的语言

作为读者的话语作为文本语言的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唯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体。作为说话者,人才是人。这是威廉斯·洪堡的说法。然而有待思索的事情还是何谓人?无论如何,语言是最切近于人的本质的,触处可见语言。所以,用不着奇怪,一旦人有所运思地寻视于存在之物,他便立即遇到语言,从而着眼于由语言所显示出来的东西的决定性方面来规定语言。

语言,作为作者的言语作为文本的语言13名家论述: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叶圣陶学习语言不应当满足于学会了一般的语音语法语汇,而应当进一步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吕叔湘要语文基本上能通、够用,我觉得要过以下三个关:字关,句关,篇章关。——张志公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14成功案例:吕叔湘、张志公、王宁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1922(18岁)至1926年在国立东南大学主修西洋文学,其间曾借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多校任中学教员,1950年2月应聘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5月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王宁,193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83年10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主要专著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主编高校教材有《汉字汉语基础》《中国文化概论》《汉字学概要》《古代汉语》等。张志公(1918-1997),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县人。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毕业后曾历任金陵大学、海南大学副教授,开明书店编辑,《语文学习》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编辑室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北京外语学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顾问,北京语文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学语文教学》顾问,《语文教学与研究》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1922(1815韩军:“新语文教育”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韩军,男,1962年生,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毕业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于山东临邑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曾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和勉励。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志核心作者。现任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主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韩军认为黄厚江: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黄厚江,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程的教材观、过程观、知识观和训练等许多系统的语文课程理论,所提出的"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只能体现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之中","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观点,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和基本策略以及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韩军:“新语文教育”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16洪镇涛: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的课标题洪镇涛,著名语文教育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会员。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中国六大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现任“阳光作文系列丛书”的主编和顾问。主持编写的《开明版中小学生语文实验课本》(全套68本)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90年代初,洪老师又提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主张纠正以分析教材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概括起来,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在“学堂”里“学习语言”洪镇涛“学习语言”论把“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视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正确途径,注重“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主张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实行“高起点”、“学精品”、“吞下去”三大战略,构建起“精粹语言(古代汉语)”、“目标语言(现代汉语)”、“伙伴语言(口头语言)”和“语文知识”这样一个“三主一副”平行推进的语文本体改革新体系。洪镇涛的语文本体改革新体系被公认为“最完整、最系统、最富创造性的有关学习语言的理论、途径和方法”(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语)。洪镇涛: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的课标题洪镇涛,著名语文教育家17推荐书目《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语的本质和历史》标题标题推荐书目《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语的本质和历史》标题标题18(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9课标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阐释

1、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2、发展形象思维。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3、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4、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5、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读懂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在特定学术与社会场景中,考察发现本书的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研究感受本书的语言魅力和逻辑力量。课标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阐释206、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7、学习目标与内容包括:思辨性阅读、思辨性表达。8、本任务群在选修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6、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21思维:形象与抽象,集中与发散求同与存异,接受与创造

感知-怀疑-超越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名家论述

思维:形象与抽象,集中与发散名家论述22成功案例:于漪

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实践语言文字的场所,要让学生亲自实践。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著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成功案例:于漪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思考23成功案例:钱梦龙钱梦龙,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我更重视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的很多课都是建立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的。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就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读书长进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提问的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而学生提问水平的提高事实上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成功案例:钱梦龙钱梦龙,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全国24宁鸿彬: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周密性、创造性等,均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培养,惟独思维的深刻性难以解决。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步懂得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需要从世界观上加以解决。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宁鸿彬,北京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市孙河中学、杨闸中学、三里屯中学、垂杨柳第二中学、第八十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在教学中,运用"卡片辅助教学法",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宁鸿彬: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25成功案例:李海林李海林,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后任湖南理工学院师范技能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区洋泾中学校长。出版《言语教学论》《语文课程论稿》《语文教育科研十讲》《语文教材研究导论》《审美教程》等专著,主编《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副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等著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李海林:未来的教育将是个性化的。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潜力、特长和需求,学校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像中国现在流水线式的教育形式,毫无疑问是在摧残孩子。我们要研究“创造性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我们肯定要收集一些文本理论、读者理论、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也不可能直接引用进我们的文章中,因为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哲学理论,不可能直接引进文章中来论证“创造性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我们更不是要来研究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看它们说得对不对,要对它们作出评论。我们不是要研究这些哲学问题,我们是研究“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我们只是把这些资料作为我们立论的参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或思维工具。成功案例:李海林李海林,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6成功案例:程红兵程红兵,1961年生于厦门,安徽六安人,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湖北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高评委语文组委员,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上海市高考命题语文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劳模协会科教分会副会长出版《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教师人格魅力》《创新思维与写作》《中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走近澳大利亚教育》《高中现代文阅读技术分析》《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心听校园》等8部著作,主编《探索有生命力的教育》等9部著作。程红兵:语文教学曾经是语言学的附庸,也一度做过文学论的附庸,后来是教学论的附庸,现在是课程论的附庸。以前的话语系统属语言学、文学论,后来属教学论,现在又属课程论。语文教学这门学科始终没有独立性,也不知何时才能够独立。思想的缺席,使我们发育不良;而醍醐灌顶的思想启蒙的缺乏,则使我们的群体发育不良。成功案例:程红兵程红兵,1961年生于厦门,安徽六安人,1927成功案例:窦桂梅窦桂梅,1967年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成志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主题教学既然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语词,以及表现出的相互联系、立体、动态的意义群,就意味着主题教学不是平面的学习,而是向着意义纵深的、立体的、深度的学习。其深度主要表现为情感驱动、深度思辨、动态生成。情感驱动表现在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加强动作的感染力、增进课堂的节奏感。深度思辨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和可能,学生阅读文本,给学生提出疑问的空间;在分析与理解问题时,补充相关教学资源,或一篇带多篇,或一篇带一本,或多篇文本比较阅读,包括同、异质文,整本书以及多学科文本等;在体验与感悟主题过程中,学生自觉思考或教师提问引发深度思辨。动态生成按照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价值,重组教学内容,师生建立起平等交往与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质疑讨论空间,在多维对话、自主建构中实现主题意义的创生。成功案例:窦桂梅窦桂梅,1967年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28推荐书目:《科学与方法》《创意的生成》《中国人之思维方法》标题标题标题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推荐书目:《科学与方法》《创意的生成》《中国人之思维方法》标29(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三)审美鉴赏与创造30课标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阐释

1、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品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2、增进对祖国语文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3、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4、美的表达与创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5、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把握其完整的艺术世界;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内在精神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整体的艺术架构和感人场景,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全面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6、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标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阐释317、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8、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的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尝试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建构自己阅读的艺术世界。9、“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10、养成写读书提要、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标题7、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32审美:六种语言对美的不同命名:英语的欲念之美,希伯来语的射放之美,梵语的神圣之美,希腊语的理念之美,日语的残寂之美,那伐鹤语的和谐之美。不同民族以迥异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美。汉语的敦厚之美审美:英语的欲念之美,希伯来语的射放之美,梵语的神圣之美,希33席勒: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人同美只应是游戏,人只应同美游戏。

名家论述:席勒尼采尼采:唯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之此在才是合理的。席勒: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34成功案例:叶圣陶、孙绍振、李镇西、余映潮、欧阳代娜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成功案例:叶圣陶、孙绍振、李镇西、余映潮、欧阳代娜叶圣陶,原35孙绍振(1936-),祖籍福建长乐,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美的结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审美阅读十五讲》等。《文学创作论》获福建省10年优秀成果奖、台湾祁枫文学奖、全国写作学会一等奖,《美的结构》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孙绍振在学术上有独创的系统性,他把康德的审美价值论引向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维错位”系统理论,在幽默学方面,提出了“幽默逻辑错位”的理论,在散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审美、审丑、审智“的散文的理论体系。孙绍振: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造成文本阅读的无效和低效,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陈腐的机械唯物论和狭隘的社会功能论;第二,是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离开文本主体的绝对的读者主体论。孙绍振(1936-),祖籍福建长乐,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36标题李镇西”李镇西,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校长。他认为“从‘心灵’到‘民主’,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为‘民主’本身就是对‘心灵’――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关怀”。主要著作有《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演讲录》。李镇西认为,“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教育,就是不给学生说连自己都不信的话,不要求学生做连自己都不做的事,不把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事强加给他们,耐心守候、静心陪伴,这就是“良知”。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成功案例:李镇西、余映潮、欧阳代娜标题李镇西”李镇西,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37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他重在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请看他在《中学生阅读》上发表的《为课文找"朋友"》、《编"句典"》、《课本中的"最"》、《品读文章的形态美》、《一线串珠式赏析》……这些文章连标题都很迷人。语文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成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语文教师近乎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朗读对孩子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是让孩子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带领学生学,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只做学生思想的“尾巴”。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38欧阳代娜:语文教学一定要讲出‘美’字来,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欧阳代娜,1930年生,1958年起从事中学语文教育。1997年离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五中学。曾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曾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顾问,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欧阳代娜长期以来一直潜心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著作有《初中语文课本阅读·写作》(共12册)《作文》(高、初中各6册)《语文阅读与活动》(1-3册)《特级教师思想录》《魏书生、欧阳代娜教书育人之道》、《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呼唤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等。编写中学语文教学辅导与辅读资料、教学参考用书20余种,约200万字。主编有《初中语文能力过关实验教材》、《作文》等。要在语文教学中讲出“美”来,“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要在语文教学中悟出“巧”来,“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要在语文教学中点出“活”来,“活”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契机,要在语文教学中练出“实”来,“实”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归宿。欧阳代娜:语文教学一定要讲出‘美’字来,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39成功案例王开东,1972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巢湖学院,199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在安徽省无为县汤沟中学执教9年,2004年调至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担任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代表作品有:《非常语文课堂》《深度语文》《深度语文2》等。一篇文章,表面上讲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两层意思形成类比,作品最终指向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姑且称这种写法为“言在此而意在彼”法。

从文章学的角度来说,为人贵直,为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些波澜起伏,富有韵味,机智含蓄的文章,总能给人无限遐思,让人获得深刻启迪。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来看,无论是创作者的情感抒发,还是读者的审美期待,都倾向于委婉含蓄的阴柔之美。成功案例王开东,1972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巢湖学院,140推荐书目《美学散步》《人间词话》宇文所安《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推荐书目《美学散步》《人间词话》宇文所安41推荐书目叶圣陶: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教书逐句讲解,是从前书塾里的老法子。讲完了,学生自去诵读;以后是学生背诵,还讲,这就完成了教学的一个单元。从前也有些不凡的教师,不但逐句讲解,还从虚字方面仔细咬嚼,让学生领会使用某些虚字恰是今语的某一种口气;或者就作意方面尽心阐发,让学生知道表达这么一个意思非取这样一种方式不可;或者对诵读方面特别注重,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教师往往使学生终身不忘;学生想到自己的受用,便自然而然感激那给他实益的教师。这种教师并不多,一般教师都只逐句讲解。精读教材是挑选出来的,它的写作技能当然有可取之处;阅读时候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候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而要看出精读教材的写作技能的可取之处,与欣赏同样(欣赏本来含有赏识技能的意思),第一步在对于整篇文章有透切的了解;第二步在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推荐书目叶圣陶: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精读教材是挑选出42(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文化传承与理解43课标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阐释1、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2、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理解多样文化。通过语言文字作品的学习,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4、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5、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各种方式,丰富学习语文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6、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深度剖析,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7、本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旨在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品的兴趣,大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标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阐释1、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448、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方面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概貌。9、关注当代文学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10、本任务群旨在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认识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11、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12、本任务群是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13、本任务群是在选修Ⅰ“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若干专题,思考丰富多元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增进文化理解力。8、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45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雅斯贝尔斯:思想家伟大的标志是他尽可能地同时与所有的人一道取得成就,他所说的能够超越时间,唤起人类的多种可能性,成为人类的鉴戒。名家论述:威廉斯、恩格斯、雅斯贝尔斯

在威廉斯看来,关于文化的定义大概有三种分类:第一种是理想的,是人类根据某些绝对或普遍的价值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种是文献的,是借助思想性或想象性作品记录下来的人类思想和经验;第三种是社会的,是包含在艺术、学识、制度和日常行为乃至特殊生活方式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46成功案例:于漪、魏书生、程翔、干国祥于漪:教师要读“磨脑子”的书,读经典。标题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我们知道,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教师应该是读书人,是文化人,书读到什么程度,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工作就会有怎样的气象。书是文字产品,其实质是人的历史和灵魂。读书,要能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身影,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每个人只有一生,要迎接各种挑战,克服众多困难,读书能从多种多样人生正反经验中获得启迪,获得智慧。尤其是哲学元典,如《周易》《论语》《道德经》,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起读,会增添一点理解,降低一点难度。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多接触,多思考,突然明白哲学并不奥妙,并非不可捉摸,哲学就是跟你谈心,谈大问题,谈宇宙,谈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狭小的心会变得开阔起来。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人生在世,一辈子都活在价值取向的选择当中。经典活在时间的深处;价值追求,在文字海洋中奔腾。读经典,实际也就在读当下。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出一个清醒的头脑,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觉,克服自卑、琐细、无知、狂妄。当我读到经典的某些语段时,常有精神腾云的震撼与喜悦。成功案例:于漪、魏书生、程翔、干国祥标题女,江苏镇江人。1947

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优点、让生命开花结果魏书生,1950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第十届辽宁省政协常委。退休前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高教学会学习科学分会会长,台州书生中学校长。代表作品有:《教给差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人《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既教作文,又教做人》《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初读》等一系列文章。

●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优点、让生命开花结48请在此添加文本程翔,北京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同时担任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做有灵魂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教育原理和法则有:培养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人格和个性;处理好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把“培养什么样的中国人”作为教育的灵魂;教育类似农业,警惕“过度教育”,防止“教育异化”;教师的天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请在此添加文本程翔,北京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育49干国祥干国祥,

1969年生。南明教育共同体创建人,“全人之美”课程开发者。原《教师之友》和《教育科学论坛》编辑。浙江绍兴人。自1988年起曾在上虞市某山村从事中小学教育15年,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学校行政、科研管理等工作。先后在“教育在线·语文沙龙”等论坛担任版主和总版主。在《人民教育》《南风窗》《教师博览》等杂志发表过各类文章,先后在《成长》等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全人之美”课程创建始于南明教育前身新教育研究中心,由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人格课程四个支系组成,其中身体课程的目的是“舒展其身心,强健其体魄,优雅其仪容”;艺术课程的目的是“优雅其仪容,细腻其感官,丰富其感受”;智慧课程的目的是“丰富其感受,砥砺其思维,渊博其知识,尊重其异议,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人格课程的目的是“充沛其德性,文明其德行,维护其尊严,实现其自我”。干国祥干国祥,1969年生。南明教育共同体创建人,“全人之50推荐书目:韦政通《中国的智慧》标题标题推荐书目:韦政通《中国的智慧》标题标题51三、思考三、思考52壹贰叁附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描述壹贰叁附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描述5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描述添加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描述添加文本请在此处添加您的文本请在此处54(一)人的全面发展:思维、意志、情感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哲学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等。费尔巴哈: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地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马克思: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一)人的全面发展:思维、意志、情感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55(二)身有知、手有艺、心有智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彰显本来面目;身有知,手有艺,心有智,成就通达人生。(二)身有知、手有艺、心有智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彰显本来56(二)身有知、手有艺、心有智身有知:马克思: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梅洛-庞蒂:我们通过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因为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感知世界。老子:以身观身(二)身有知、手有艺、心有智身有知:马克思:五官感觉的形成是57手有艺:庄子:道也,进乎技矣。成玄英:养生之道,过于解牛之技耳。宗白华: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庄子手有艺:庄子:道也,进乎技矣。庄子58心有智:怀特海: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怀特海,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1861年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兰姆斯格特,188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14年受聘为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学教授。1924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专意于建立其宇宙形而上学。1931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7年卒于哈佛大学校园。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数学导论》《关于自然知识原理的探索》《自然的概念》《相对论原理》《科学和近代世界》《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思想方式》等。教育如果不以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心有智:怀特海: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怀特海,591.语文教育是否应该是以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和智慧教育作为逐级攀援而上的层级和境界?2.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能力作为核心素养?3.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否应该是以做有身知、手艺和心智的人作为基本任务?4.解悟(向书本学习)、证悟(向实践学习)、彻悟(向本心学习)是否应该是获得身知、手艺和心智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思考:中学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1.语文教育是否应该是以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和智慧教育作为逐级60欢迎赐教欢迎赐教61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62一、背景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三、思考一、背景63一、背景一、背景64请在此添加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2012—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内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流趋势,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与性质、普通高中课程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以及实施课程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教育部作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请在此添加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年165缺乏学理:既非基于人的生命如意志、情感、思维,亦非圆满人格如知识、技艺和智慧高中语文课标核心素养表述的缺憾方智范:《我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缺乏定位: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或人类核心素养的普泛性缺乏概括:整体性而不是分门别类性缺乏逻辑:四个概念相互交叉、包含缺乏学理:既非基于人的生命如意志、情感、思维,亦非圆满人格如66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67核心素养壹贰叁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壹贰叁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682017年高中语文课标征求意见稿之核心素养描述一、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推进语文课程更深层次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三、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四、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五、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创设综合性的专题和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六、教师还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2017年高中语文课标征求意见稿之核心素养描述一、凝练核心素69七、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八、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九、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呈现鲜明的个体特点。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研讨成果、个人反思日志等。凭借这些材料了解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十、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教师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抓好读书、积累和运用实践;十一、高度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课程研究活动,要注意帮助语文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了解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在语文课程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七、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结果70(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一)语言建构与运用71

课标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阐释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3、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4、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5、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课标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阐释726、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理解、探索、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7、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进行交流;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8、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9、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还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10、本任务群旨在使学生养成巩固和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6、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73语言,作为作者的言语

作为文本的语言

作为读者的话语作为文本语言的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唯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体。作为说话者,人才是人。这是威廉斯·洪堡的说法。然而有待思索的事情还是何谓人?无论如何,语言是最切近于人的本质的,触处可见语言。所以,用不着奇怪,一旦人有所运思地寻视于存在之物,他便立即遇到语言,从而着眼于由语言所显示出来的东西的决定性方面来规定语言。

语言,作为作者的言语作为文本的语言74名家论述: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叶圣陶学习语言不应当满足于学会了一般的语音语法语汇,而应当进一步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吕叔湘要语文基本上能通、够用,我觉得要过以下三个关:字关,句关,篇章关。——张志公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75成功案例:吕叔湘、张志公、王宁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1922(18岁)至1926年在国立东南大学主修西洋文学,其间曾借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多校任中学教员,1950年2月应聘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5月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王宁,193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83年10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主要专著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主编高校教材有《汉字汉语基础》《中国文化概论》《汉字学概要》《古代汉语》等。张志公(1918-1997),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县人。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毕业后曾历任金陵大学、海南大学副教授,开明书店编辑,《语文学习》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主任,《中国语文》编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编辑室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北京外语学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顾问,北京语文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学语文教学》顾问,《语文教学与研究》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1922(1876韩军:“新语文教育”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韩军,男,1962年生,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毕业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于山东临邑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曾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和勉励。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志核心作者。现任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主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韩军认为黄厚江: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黄厚江,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程的教材观、过程观、知识观和训练等许多系统的语文课程理论,所提出的"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只能体现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之中","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观点,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和基本策略以及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韩军:“新语文教育”就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77洪镇涛: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的课标题洪镇涛,著名语文教育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会员。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中国六大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现任“阳光作文系列丛书”的主编和顾问。主持编写的《开明版中小学生语文实验课本》(全套68本)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90年代初,洪老师又提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主张纠正以分析教材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概括起来,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在“学堂”里“学习语言”洪镇涛“学习语言”论把“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视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正确途径,注重“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主张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实行“高起点”、“学精品”、“吞下去”三大战略,构建起“精粹语言(古代汉语)”、“目标语言(现代汉语)”、“伙伴语言(口头语言)”和“语文知识”这样一个“三主一副”平行推进的语文本体改革新体系。洪镇涛的语文本体改革新体系被公认为“最完整、最系统、最富创造性的有关学习语言的理论、途径和方法”(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代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语)。洪镇涛: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的课标题洪镇涛,著名语文教育家78推荐书目《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语的本质和历史》标题标题推荐书目《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语的本质和历史》标题标题79(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二)思维发展与提升80课标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阐释

1、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2、发展形象思维。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3、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