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

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

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要求单元主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除夕,爆竹声声辞旧岁清明,细雨纷纷人断肠重阳,赏菊登高思亲人元日[宋]王安石农历正月初一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派,世称“王荆公体”。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tónɡtúsūfú符你是怎么识记生字的?付⺮符词语解释【一岁除】【屠苏】一年过去了。除,去。诗中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新桃】、【旧符】【曈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所听春节所感燃爆竹,辞旧迎新饮屠苏,驱除瘟疫新年气氛浓厚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新桃换旧符,辟邪、祈求平安明亮美好喜庆希望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王安石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废除不合理的制度,推行新法。《元日》即写于某年春节,此时王安石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首诗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王安石变法旧年旭日你对哪些词语有了新的理解?一岁除曈曈日▷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新生活、新希望▷国富民强的理想旧符新桃▷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新政策、新法规题目除了指新年的开始,还是什么的开始?除了迎接新年的喜悦,诗人还有什么心情?美好生活的开始新政策的开始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除了诗中写到的三种习俗,现在我们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情感。清明[唐]杜牧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字词识记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yùjièmùhúnjiǔhé欲魂借酒何牧谷亻欠欲熟字相加:借何偏旁归类:云鬼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歌品读点明时间雨纷纷欲断魂◎交代天气情况,渲染了行人肝肠寸断的愁绪◎形容伤感至极,写出了上坟祭扫人的心情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写了什么?“路上行人”指的是谁?营造春天细雨纷纷的景象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路上往来的人诗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请问远远地指以行动代替语言,让行人有了企盼而稍稍振作。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古代——祭祖现代——祭奠烈士拓展发散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孟浩然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课文主题《清明》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怀念已故亲人的惆怅、凄凉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处指华山以东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xiōnɡwéidúyìjiābèizhūyú兄独异佳按汉字的结构给字分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佳兄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是孤身一人二是孤单寂寞异异异一是身在外地,对家乡十分思念二是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单、寂寞美好而快乐的节日,诗中指重阳节加倍,更加,道尽游子思念之深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怎么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存在,有时不一定显露,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十分自然了。——登高辟邪气、祈福——插戴茱萸,避灾克邪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试赏析本句中“遥知”的用法。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的兄弟,却以“遥知”二字落笔,通过想象,反过来说家乡的兄弟在“遍插茱萸”时对自己深深的思念。这种用登高远望、遍插茱萸的细节来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念,正是“倍思亲”感情的深化。说一说如果你是王维,你会拿起笔来给兄弟们写些什么话呢?抒发孤身在外而无法与兄弟团聚的寂寞,表达对兄弟和家乡的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象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自己怀乡思亲的感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一、比一比,再组词。食欲借口沐浴错误白酒挥洒牧民欲借浴错酒洒牧物()人物二、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3.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千门万户曈曈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朗读指导:《元日》要用欣喜、期待的语气读出除旧布新、新年伊始的喜庆气氛;《清明》要用轻缓的语速、哀伤凄凉的语气,读出清明时节天气的阴雨绵绵和对先人的追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平缓的语速读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以及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寞、冷清。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示例:《元日》写的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写了燃放爆竹、畅饮屠苏酒、张贴新桃符的热闹情景;《清明》写的是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写了细雨纷纷、行人心境凄冷的节日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写了自己身居异乡,想象家乡亲人重阳登高、遍插茱萸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全班交流,开个“传统佳节诵诗会”。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提示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春节活动展示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十五4月5日农历五月初五农历八月十五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扫墓祭祖、踏青赏月、拜月、吃月饼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插茱萸重阳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登高赏菊古诗三首9三年级下册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寥寥数字,却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能让人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三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去感受一下诗中描写的节日景象及蕴含的情感。新课导入我会认sū苏hún魂jiǔ酒tú屠xiōng兄bèi倍mù牧屠苏túsū灵魂hún酒家jiǔ牧童mù兄弟xiōnɡ加倍bèi我会写符欲魂借酒何牧兄独异佳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妙解课文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歌朗读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泊船瓜洲》《伤仲永》等。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岁除:旧的一年过去了。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疏通字词释义: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释义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过春节的哪些习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

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热闹气氛曈曈日象征光明美好的前景,乐观自信。

《元日》写的是春节,通过对节日里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的描写,表现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总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元日点燃爆竹饮屠苏酒层次梳理除旧布新革新政治曈曈日换新符欢乐气氛万象更新主旨归纳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与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清

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朗读

杜牧

(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因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秋夕》等。作者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雨绵绵不绝的样子。欲:快要,想要;断魂:心情低落伤感。疏通字词释义: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看上去都是悲伤愁苦的样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何处:什么地方,哪里。释义向人打听哪里有卖酒的人家,只见牧童伸手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村庄。牧童:放牛、羊的孩子。遥指:指向远方。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雨中赶路雨中问路清明层次梳理自然环境:雨纷纷行人心境:欲断魂解决途径:问酒家询问结果:杏花村愁闷振作主旨归纳

《清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清明节雨中问路图,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消愁而期望振作起来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华山以东。同学们,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jié),祖籍山西。因其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作者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意节奏哦!诗歌朗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乡,外乡。佳节:指重阳节。疏通字词释义: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作他乡的客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释义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寂寞思亲,直抒胸臆。想象,思念加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时节,诗人独在异乡,想象远方的家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总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异乡为异客逢佳节倍思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