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台港戏剧第一节台湾话剧与姚一苇等的创作6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思潮左右台湾文坛,台湾兴起了“小剧场运动”。一批剧作家不断探索民族戏剧传统与当代衔接的问题。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红鼻子》、《申生》、《一口箱子》、《傅青主》、《我们一同走走看》、《左伯桃》、《大树神传奇》、《马嵬驿》、《x小姐》、《重新开始》等姚一苇的剧作无论是现代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继承传统又有突破的追求。他的剧作不刻意组织曲折离奇的戏剧冲突,而注重创造诗的境界,使诗与剧自然结合。李曼瑰,(1907—1975)文化界人士,戏剧家。笔名雨初。剧本有《瑶池仙梦》、《皇天后土》、《国父传》等近3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历史题材剧《楚汉风云》。李曼瑰的剧作受西方古典戏剧影响较深,她的历史剧往往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并蕴含着隽永的哲学意味。张晓风的《武陵人》等话剧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对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探索主旨,涉及当代人复杂的心灵构成。第二节香港话剧创作50年代,香港历史剧作盛行。如姚克的《西施》,黎觉奔的《赵氏孤儿》等。60年代后,校园剧与翻译剧兴起,同时一些剧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姚克的《陋巷》反映了吸毒的内容。80年代,随着香港回归而引起的“97情结”和本土意识兴起,有许多剧作家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现实主义的,但也融合了现代派、象征派等多种手法。李援华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剧作家,创作了近百部剧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有《惊梦》、《疑幻疑真》、《王昭君》、《之子于归》等。李援华最终是、最有兴趣的是探索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以及人生取向问题。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