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1页,共113页。2农业是人类社会上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最初的天文、地理学以及后来的许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学习和了解农业演化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形成系统、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农业问题。用历史和必然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第2页,共113页。地质年代表约在1万年前冰期结束冰期、冰川覆盖大陆农业起源
人类出现在大约3百万年以前,从那以后到原始农业起源,人类一直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距今大约7万年前,第四纪更新世冰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浆果类植物减少,大批动物死亡,打破了人类原来靠采集、狩猎就能基本维持生存的平衡状态。这就促使人类去寻找新的出路。一方面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气温的下降使浆果类植物减少,但促成了禾本科植物的大量发育,其种子成为人们采集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动物的减少和植物种类的变化,使食物出现淡旺季之分,必须储藏食物以备过冬,这时最易保存的禾本科作物的种子成为人们的首选。储藏使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迈了一大步。在采集和储藏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种子掉落或有意识地播种行为,产生了原始种植和农业的观念。距今1万年前,冰期结束,全新世来临,气候好转,可供食用的植物多起来,采集比较丰富,越冬后还有剩余,人们有了驯化种子从事种植的条件:1、通过选择播种期改变了植物自生自灭的自然习性;2、选择储藏种子时,会选择在他们看来粒子更多更饱满的种子,通过长期驯化,有利于基因得到巩固;3、储藏的外部理化条件,使储藏的种子逐渐具有耐寒、耐旱的特征。尽管当时一系列做法不是人来自觉的行为,但由于全新世食物的相对丰富,已能够进行连续的种植,事实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出现。第3页,共113页。音乐—生命的本能—史蒂文•米森2005年8月16日,英国-《新科学家》300万年前南方古猿可能已经住到了树上;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具有了现代声带的关键要素;在3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生活的现代人发明了乐器。第4页,共113页。东非原始人类化石(300万年)第5页,共113页。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距今77万年-20万年)第6页,共113页。Casttakenfromtheoriginal
AragoXXI,Tautavel,France,datedapproximately400000yearsago
MuséedeTautavel,Agropolis-Museumcollections
©Agropolis-Museum
第7页,共113页。Casttakenfromtheoriginal
LaFerrassie,Dordogne,France,datedapproximately35000yearsago
MuséedeTautavel,Agropolis-MuseumCollections
©Agropolis-Museum
第8页,共113页。欧洲岩画第9页,共113页。宁夏、西藏岩画宁夏大麦地岩画西藏岩画第10页,共113页。非洲岩画第11页,共113页。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女神叫“德墨特尔”(圣母玛丽亚的妹妹),被奉为(西方)农神。中国农神(即先农:农业开创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神农氏(炎帝);一说是后稷(最早的农官)。汉代以后,历代都祭祀先农。祭祀先农往往与耕种田地同时进行:“先农坛”便是矗立在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的旁边。与观耕台为伴。第12页,共113页。人类在实践中形成了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及产前服务、产后加工及管理在内的广义的农业概念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伏羲氏(即包牺氏)神农氏第13页,共113页。14主要内容第一节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的传播第二节传统农业的发展第三节现代农业的进程第四节农业历史发展的总结第14页,共113页。第一节
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的传播第15页,共113页。161.1农业的起源第16页,共113页。东亚中心西亚中心中美洲中心第17页,共113页。18西亚农业起源中心
西亚农业最早(大约距今1万年)发生在以安娜特利亚和札格罗斯山地为“伞面”,以叙利亚、巴勒斯坦为伞柄的伞形地带。是西方人习指的近东或中东。以后西亚、欧洲、北非的原始农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该区域内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由采猎向农耕转化的大量遗址。与世界野生大麦、小麦分布相吻合第18页,共113页。2023/1/1119
西亚古代农村遗址,大约距今9500~8500年西亚原生大麦、小麦分布图1野生小麦原型地区2野生红小麦原型地区3野生大麦原型地区第19页,共113页。20东亚农业起源中心长江流域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8500年)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印度恒河流域如:马哈加拉遗址(距今7000年)
根据在泰国东北部班青遗址(距今6000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南部尤鲁粱洞穴遗址(距今6000年),越南红河流域同豆遗址(距今3500年)都发现了碳化稻粒的事实,说明长江流域与东南亚是同一稻作文化区。考古资料也显示,恒河流域、东南亚地区与东亚有密切联系。第20页,共113页。21东亚农业起源中心东亚农业的起源中心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恒河流域。有肩石锄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分布第21页,共113页。22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稻粒距今8000年第22页,共113页。2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距今8000年第23页,共113页。24河北磁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磨盘、磨棒(公元前5400-前5100年)第24页,共113页。25第25页,共113页。26海南黎族火耕后进行播种情况第26页,共113页。27云南傈僳族妇女点种玉米情况第27页,共113页。28云南景洪基诺族点种旱谷的情景第28页,共113页。29中美洲农业起源中心
约在两万多年前,亚洲人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阿拉斯加,有一部分游移到中美、南美。考古发现,在中美洲的特瓦坎谷地(现墨西哥境内)有400多处古印地安人遗址。研究表明在距今5400~7000年前,印地安人开始栽培辣椒、苋菜、尖叶菜豆、南瓜和玉米等。第29页,共113页。30
世界农业的起源是多中心的。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历史产物。近10,000年来,世界农业的历史是一个由点状、到线状、条带状、片状持续发展扩大的历史。这种由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历程说明了人类社会对农业选择的必然性。世界农业起源的基本认识第30页,共113页。31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基本特征
(1)纬度特征,农业起源的三个中心正巧是在北纬15°-45°之间的地带。如果去掉新大陆起源点之后,旧大陆的起源点则发生在北纬40°线上(2)发生在半干旱地区,不在高湿地区或极度干旱地区(3)发生在温带地区,既非寒带,也非热带(4)发生在稀树草原地带。不在森林或草原地带(5)发生在丘陵地带,不在山区或冲积平原
上述特征所反映出的自然状况,并不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而只能说是农业发生与起源的理想区域。第31页,共113页。关于世界农业起源的原因
人口压力说美国人类学家博塞洛普(BoserupE.)1965年提出。认为:由于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食物的短缺。人类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来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她的理论模式主要来自对亚非地区小农经济行为的调查。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天然食物不足转向农业第32页,共113页。
宴享说海登(B.Hayden)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比如驯化一些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调味品;一些谷物可以用于酿酒;葫芦科植物可用做宴饮的器皿等。完全是为了增加食物的品种。第33页,共113页。其他学说:(1)气候学说亚里士多德(384~322B.C)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认为温和的气候是刺激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这种学说的缺陷是没有说明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能够产生文明;(2)地形学说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认为地形可以分为能刺激人类想象力和能增进人类理解力两种类型。大沙漠和山岳地带能够刺激人类想象力,却无助于人们的理解力,故不宜于产生文明。东方中国地形有助于产生人们理解力,故产生了文明。该学说的特点意表抽象,令人费解;第34页,共113页。(3)人种学说19世纪法国的高比诺,英国的张伯伦等主张白人优越。但他们恰恰不能解释原始诞生的三个地区农业文明均非白种人所为。欧洲文明仅仅只是次生文明;(4)地质学说古代文明均发生在土质肥沃的地带。长期使用土地后,土壤养分逐渐消失,于是文明也随之消失。东亚文明原始起源,且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该学说相矛盾;(5)逆境学说本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人类无法从其他方面,只能从自然的、社会的逆境中产生出精神力量。由此产生文明;(6)宗教学说
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7)垃圾堆学说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第35页,共113页。引自:简.麦金托什等,文明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6第36页,共113页。371.2原始农业的传播
以西亚为中心的传播
现代考古学以掌握的知识表明,西亚农业起源中心是农业起源最早的中心。它形成之后,先后以五条途径向四周传播。
第37页,共113页。西亚农业起源中心伊朗伊拉克埃及非洲印度巴基斯坦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乌克兰平原俄罗斯草原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巴尔干半岛捷克德国两河流域地中海黑海东部爱琴海克里特岛多瑙河莱茵河以西亚为中心的原始农业传播示意图第38页,共113页。39以西亚为中心的传播
英国科学家,A.J.阿默曼,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业文化每年扩展1km。
这样农耕文化在欧、亚、非三洲经过五千年扩展,到公元前3000-4000年,在欧洲北到斯堪的纳维亚,西到大不列颠、爱尔兰,西南到伊伯利安半岛西部沿海和内陆,东到俄罗斯草原范围内完成传播。公元前3000年,西亚的农业文明传到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约始于这一时期。至此,西南亚、北非、欧洲的农耕文化连成了一片,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统一农业文化区。第39页,共113页。40以东、南亚为中心的原始农业的传播
长江流域的农业先后向南传播到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恒河流域文明则传播到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地;黄河流域文明成熟较早,大约在周代其通过黄河流域下游向北、向东传播到我国三江平原、朝鲜、日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东亚、南亚农耕文化区。向西部的传播受青藏高原及游牧民族活动阻力作用而进展缓慢。通过中亚民族实现交流的历史发生在以后的传统农业时期。第40页,共113页。东亚农业起源中心蒙古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西亚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黄河流域中心长江流域中心恒河流域中心东亚农业起源地为中心的原始农业的传播示意图第41页,共113页。42中美洲原始农业传播
新大陆农业是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公元前3000-4700年,南美沿海兴起了前陶器时代村庄。种植辣椒、南瓜、菜豆、块根、块茎、棉花(历史早于墨西哥)。到公元前1500年,玉米由中美洲传到南美。这个过程中美洲农业起源大约持续了3500-4500年。这之后美洲的原始农业一直延续到16世纪欧洲人大量到来之后。第42页,共113页。43中美洲原始农业传播
新大陆农业是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公元前3000-4700年,南美沿海兴起了前陶器时代村庄。种植辣椒、南瓜、菜豆、块根、块茎、棉花(历史早于墨西哥)。到公元前1500年,玉米由中美洲传到南美。这个过程中美洲农业起源大约持续了3500-4500年。这之后美洲的原始农业一直延续到16世纪欧洲人大量到来之后。
由于美洲没有大家畜的驯化以及冶铁技术的缺乏,始终未完成传统农业的过渡。第43页,共113页。44三大农业文化区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古希腊、古罗马的原始农业就是欧洲传统农业的前身,其文明也是欧美文明的基础。创造了两河流域文明的苏美尔人,一说是说汉语的中国人第44页,共113页。45三大农业文化区作物起源第45页,共113页。46三大农业文化区牲畜起源第46页,共113页。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猪(B.C.3000~5000)第47页,共113页。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B.C.3000~5000)第48页,共113页。黄帝史官仓颉B.C.1200年“六书”中的“会意”汉字第49页,共113页。50原始农业的成就(1)基本完成了农作物的驯化
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大麦、小麦(耶莫地区遗址,距今9000年前)大麦、小麦(埃及巴达里遗址,距今7500年前)
东亚农业起源中心:粟(河北武安磁山,距今8000年前)稷、黍(辽宁沈阳新乐遗址,距今7000年前)水稻(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前)小麦、大麦(甘肃东灰山遗址,距今5000年)蚕豆(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4800年前)大豆(黑龙江牡丹屯遗址,距今4000年前)高粱(辽宁三道壕遗址,距今2200年前)
中美洲农业起源中心:辣椒、南瓜、菜豆(特瓦坎谷地遗址,距今5400~7000年前)块根、块茎、棉花(南美沿海地区遗址,距今5000~6700年前)第50页,共113页。51原始农业的成就(2)基本完成了现有家畜的驯化
西亚农业起源中心羊(沙尼达-萨威·克米地区遗址,10000年前,埃及巴达里遗址,6500年前)山羊(耶莫地区遗址,9000年前,埃及巴达里遗址,6500年前)牛、驴(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时期,距今5000~6000年前)
东亚农业起源中心猪(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8000年前)狗、羊、鸡(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7500年前)牛(河南大坟口遗址,距今6000年前)水牛(河南王因遗址,距今6000年前)蚕(河南仰韶遗址,距今6000年前)马(龙山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前)鱼(诗经,距今3100年前)鸭(《吴地记》,距今2770年前)
中美州农业起源中心火鸡,羊鸵第51页,共113页。52原始农业的成就(3)农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从距今10000年左右农业起源,到3000年前左右传统农业形成之前,依靠人类的不懈努力,原始农业已经分布到欧洲、亚洲大部、中美州、南美州及北非。农业生产传播到了与当时人类足迹范围基本相当的区域。(4)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经验第52页,共113页。53原始农业的特征?生产关系:氏族所有制—部落联盟生产力:石器、木棒—木质工具——陶、铜生产方式:采集—刀耕火种、游牧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社会分工:以生理基础划分第53页,共113页。第二节传统农业的发展第54页,共113页。55
原始农业三大起源中心,除美洲外,均相对独立发展产生了传统农业。原始农业是以驯化新作物、新家畜和开拓新农业区域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则是以发展牛耕、铁犁,建立农业技术体系和巩固农耕生产为基本内容的。第55页,共113页。56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农业的形成公元前12~18世纪,希腊氏族解体,出现大批奴隶制城邦。当时的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西亚西部地区。希腊文明形成的基础:第一,曲折的海岸线、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农业起源地与新开拓区域之间建立起发达的贸易交流;第二,在希腊文明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已具有木犁耕作的历史基础;第三,公元前12世纪,位于伊朗高原附近的赫蒂王朝发明了冶铁技术,赫蒂王朝灭亡后,有关技术传到希腊。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希腊完成了铁犁头制造,铁犁牛耕(古希腊文明产生的最重要基础)的农业开始,传统农业形成。第56页,共113页。57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统治意大利。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取代希腊形成罗马帝国。大约在同一时期,完成了铁犁壁的改造。耕作是罗马时期主要的农业措施,一般是播种前耕一次,中间耕一次,收获后耕一次。并已开始根据土壤质地,分别使用轻、重型犁。耕作制度上施行二圃制;养地制度方面创造了休闲地上种豆科绿肥,施用粪肥、油渣、草木灰、硝石,就地焚烧秸秆,破碎土块,注意选种等。罗马文明奠定了欧洲传统农业的基础。第57页,共113页。58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西方传统农业发生在奴隶制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则发生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我国在春秋中期(770~475B.C)开始使用铁器。《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锄夷、斤、属,试诸土壤。”约在同一时期,发展了选种、使用厩肥、种植绿肥及土壤耕作技术等。西汉时期,开始推广小麦,与夏播作物连作生产,中国传统农业形成。第58页,共113页。59新疆孔雀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小麦距今4000年前第59页,共113页。60中原小麦生产的起点直到汉代粮食仍以粟为主政治家贾谊(西汉)在关中大面积推广小麦,一年麦粟两熟开始推广普及。第60页,共113页。2023/1/1161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第61页,共113页。62战国铁农具第62页,共113页。63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第63页,共113页。2023/1/1164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第64页,共113页。65翻车的模型第65页,共113页。66我国南北朝的耙现代农村的辘轳现代农村的辘轳辘轳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第66页,共113页。67犁壁
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第67页,共113页。2023/1/1168筒车第68页,共113页。69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东西方两大农业体系比较
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晚于希腊传统农业,但发展快、成熟早。西汉时期,罗马文明处于鼎盛时期,中国农业已经赶上罗马水平。东汉时期,罗马文明衰亡,中国农业发展水平超过罗马,而且一直保持领先到明、清时期。第69页,共113页。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关系:奴隶制或佃农制生产力:牛犁、马犁、灌溉生产方式:轮耕、定耕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社会分工:多种技术的社会分工第70页,共113页。传统农业的成就(1)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流在夏、商、周时期同国外就有了良好的交往。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一方面外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把欧亚大陆连在了一起,原产于欧洲的一些农作物开始进入了中国:如葡萄、苜蓿、棉花、胡桃、胡菜、胡瓜等(西汉时期称西亚与欧洲为胡地)。中唐以后,吐蕃兴起,切断了欧亚大陆之间的丝绸之路。由于陆上贸易通道的阻塞,中国和外国的许多商人开始转向从汉代以来逐步开辟的海上通道。从而形成了一条从广州,经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到达波斯湾缚达(伊拉克的巴格达)的海上“丝绸之路”。第71页,共113页。第72页,共113页。这条海路到宋朝、元朝时期,商业往来十分频繁:这一时期我国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就是通过它。主要有:胡罗卜、南瓜、地瓜、马铃薯、玉米、花生、烟草(原产南美)、番茄(原产南美)、洋白菜(圆白草)、洋葱(中亚)、向日葵(原产美国中部,明代)、花菜(菜花,清光绪年间)。
大豆原产于中国,在周朝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欧洲人认识大豆是在18世纪初(1712年),一个生活在日本的欧洲人写的一本书中介绍了大豆。19世纪末(1882年)被引进巴西;直到二十世纪初(1924年)美国人还只把大豆作为一种干草作物,后来当他们慢慢意识到大豆的好处后,便大力发展,1973年超过了小麦和玉米成为第一大商品作物。第73页,共113页。第74页,共113页。海外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方说:在汉代以前,我国不会榨取植物的油,只会利用动物的脂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含油量高的植物。芝麻传入我国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植物油的生产、利用;我国原有的衣服料子主要是丝和麻,棉花在汉代传入我国边疆,宋、元时期开始传入中原,发展到明代,棉花才成为最主要的衣服原料。第75页,共113页。传统农业的成就传入中国的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原产地传入西方的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原产地
小麦、大麦西亚苜蓿伊朗石榴西亚芝麻西亚菠菜尼泊尔辣椒中美洲菜豆中美洲玉米中美洲马铃薯南美洲
水稻中国、印度茶中国大豆中国荞麦中国梨中国杜鹃中国粟、黍中国鸡中国鸭中国第76页,共113页。传统农业的成就(2)形成完备的耕作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选种措施周代已经出现施肥措施古罗马时期,夏代左右耕作措施希腊时期,春秋时期我国汉代发明了精巧的犁,唐代以后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耕细作的农作体系。灌溉措施苏美尔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轮作措施罗马时期“二圃制”,汉代麦粟连作第77页,共113页。时期国别与出处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秦朝10倍或十几倍6世纪中国《齐民要术》粟:24-200倍麦:44-200倍前27年-476年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4-5倍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3倍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第78页,共113页。时期出现时间主要耕作方式及工具原始时期刀耕火种、耜耕、石斧、石产、木耒、骨耜、石镰文明时期商周青铜农具春秋战国铁制农具春秋后期牛耕曹魏翻车唐代曲辕犁、筒车……..…………第79页,共113页。分洪灌溉造就天府;设计科学至今使用;旅游资源美不胜收第80页,共113页。宝瓶口第81页,共113页。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第82页,共113页。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内容发展演化耕地工具耒耜——铁器牛耕——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坎儿井—治黄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经营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第83页,共113页。84(3)农牧结合,推动社会发展传统农业的成就
耕、战是传统农业时期人类社会的两大活动。一方面耕仰仗战为保障,只耕不战,耕不能受到保护;另一方面,战以耕为基础,只战不耕,战不能持久。由是逐步形成了农牧结合的农业体系。游牧民族衰落的原因便在于此。
传统农业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竞争中完成的。而且每次文化交锋带来的结果都是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农耕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第84页,共113页。85传统农业的成就(4)形成农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农业初期《汜胜之书》——西汉汜胜之(公元前1世纪)世上最早的农业专著之一。中国传统农业中期《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公元5世纪中)最古老的农业百科全书公元9世纪传到日本,后来又传到欧洲。中国传统农业盛(末)期《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公元17世纪)集中国传统农学之大成。第85页,共113页。86诗经禹贡夏小正吕氏春秋士容十三纪管子幼管地员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周官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耕织图便民图纂农说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农桑衣食摄要月令广义根据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价》插图改绘西周|403战国|222秦|221|207|206汉219三国220晋265南北朝588随唐589五代959960宋12761277元13671368明1643清1644农书系统图陈旉农书第86页,共113页。87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传统农业的发展
第87页,共113页。第三节
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历程第88页,共113页。第三节现代农业的进程第89页,共113页。
1620年,英国实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出版《新工具论》,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开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科学时代的开始。1735年,瑞典科学家林耐出版《自然系统》,他提出的纲、目、属、种分类阶元沿用至今,誉为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1780年意大利人斯帕兰扎尼研究成功人工受精技术;1837年,德国化学家贾斯特斯·冯·李比希出版《有机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历程第90页,共113页。
1866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的试验》,1900被重新发现。1870年,法国人制成了蒸汽机拖网渔船。1904年上海从德国引进鱼船1872年,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赖关系》,被誉为化学的“圣经”。1879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出版《发酵的研究》之后于1881年研究出了炭疽疫苗。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历程第91页,共113页。1908年,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直接用高压与高温将氢气与氮合成氨,1913年德国建立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厂,1920年又开始大量生产尿素。1904年济南开始使用硫酸铵。1908年,美国人舒尔为杂交玉米奠定了理论基础。1915年,美国摩尔根等人出版《孟德尔遗传机理》。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历程第92页,共113页。
192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农业试验站推广杂交玉米种。
1929年,英国人弗莱明形成青霉素。
1938年,瑞士人缪勒合成DDT。
1825年,法拉第合成六六六,1945年大量生产。
1953年,克里克、沃森发表《核酸的分子结构》
1963年,美国人布劳格获得早期小麦杂交品种。
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历程第93页,共113页。2023/1/1194第94页,共113页。瓦特在1763~64年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第95页,共113页。英国早期纺纱厂第96页,共113页。2023/1/1197第97页,共113页。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18世纪:瓦特蒸汽机的发明;18中叶: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1865年孟德尔三大遗传规律的提出等提供了孕育生长的温床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土地集中-圈地运动-资本与土地结合-改善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5T 4185-2025羊草和草木樨混播栽培技术规程
- 消防安全知识考题库2024
- 2025年微伽重力仪合作协议书
-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热点难点解析
- 企业质量管理月度分析报告范本
- 客户服务岗位职责与工作指南
- 2025-2030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投资收益测算模型
- 2025-2030元宇宙内容创作工具开发生态与著作权保护趋势报告
- 2025-2030儿童视觉空间能力发育的神经机制与培养策略
- 2025-2030儿童脑电特征与学习能力关联性的纵向研究
- 2025年时事政治试题库及答案(共550题)
- 汽车玻璃升降器培训资料
- DB2301∕T 178-2024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程
- 《人工智能与社会》高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龋齿的治疗讲课件
- 中医肠道健康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5版)解读
- 巡回护士的职责及流程
- 中石油2025年招聘笔试真押题
- 医药行业中医药现代化研发方案
- 2024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前进我有我的姿态》1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