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学研究的对象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一)、什么是语音?什么是语音学?人们为了交际的目的,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研究语音的学问叫语音学。(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1、语音的性质言语交际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发音—传播—感知。这分别代表了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语音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属性。
所谓社会属性,就是指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的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我们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认识语音的社会属性问题。比如我们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y],配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多种多样的意义。例如“迂、于、雨、育”等等,而在英语中,这个音什么也不表示,英语中就没有这个音位,甚至我国一些方言也没有这样的音位,例如四川西南部地区,凡是普通话音节中念[y]的地方,统统都念[i],于是那里的人说“买鱼”,在外人听来好像是说“买姨”。又如同样是由两个音素[a][i]构成的音节[ai],在汉语中表示的意思是“哀、癌、矮、爱”等意思,在英语中是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主格形式、“I”字形物体、英语字母表中的第九个字母、自我、极端自私的人、自我意识等等。为什么一个音素,一种语音系统中有,另一种语音系统中没有呢?同样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中表意功能差别竟然这样大呢?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包括了语音的这些不同的层面。2、语音学的分支发音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过程的语音学分支。一次发音运动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主要取决于发音器官的生理状态。因此发音语音学也叫生理语音学。
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学特性的语音学。从物理学特征来看,语音的特性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质)。感知语音学:研究语音感知阶段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特征的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耳的生理构造以及大脑理解语音的心理过程。音系学:全称叫音位系统学。以某一种语言或方言内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为出发点,分析有多少语音单位,语音单位的聚合与组合情况,以及组合时发生的语流音变等。如果说前面三种语音学是以语音本身的物质性为基础,音系学则是以语音的社会功能为基础,它的工作是把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具体语音抽象化,整理成一套简单易行的语音体系。二、语音的最小单位1、音素所谓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世界上的语言有好几千种,所用的音素是有限的,一种具体的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素。语音学里经常谈到的音素不过200左右。2、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音素按照语音的结构规则组合而成的。3、音位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三、音标为了准确地分析语音,需要有一套音素的标写符号。通行的文字不适合作标写符号,需要专门制定一套明确的各国通用的音素标写符号。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其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国际音标的符号:大多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有时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方法来补充。
要注意的是:音标与音素一一对应,但并不与字母一一对应。例如,音标[p]与汉语拼音p不是一回事;[a]与英文字母a不是一回事。国际音标有严式和宽式两种。细致描写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变体或者比较几种语言或方言语音的异同,常用严式音标,要求把语音的实际发音,包括细微的特色全部记录下来。宽式音标只要标出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组成,不要区分音位变体。如:严式单[tan]当[tα]
宽式单[tan]当[ta]第二节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主要是从语音的物理属性来研究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重)、音长、音质(音色)是声音的四要素,语音也同样具备这四要素。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频率(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发音体的形状决定的。但语音学并不关心这种绝对音高。相对音高在语音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如同样的音素构成的音节[pa],普通话念高平调,意思是“八”,念高升调,意思是“拔”,念降升调,意思是“把”,念全降调,意思是“罢”。2、音强又叫音重,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振幅的大小。语音的强弱同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
音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音重不同,意义往往有很大差别。例如汉语的“大意”一词,后一音节念去声,含义是“主要意思”。念轻声,含义是“疏忽、粗心”,又如英语单词content,重音在第一音节,含义是“内容、容量”,重音在第二音节,含义是“满足、满意”,至于日常话语中通过重音的不同位置去表示特定含义,例子就更多了。3、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语音中的长短元音就是由它决定的。语言中的音高、音强、音长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汉语的声调就是在相对音高的基础上画出来的。4、音质又叫音色,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音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声音的产生看,音质的差异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发音体是否一样;②发音方法是否一样;③共鸣器的形状是否一样。语音的差异也是由这三个条件造成的。第三节发音这一节我们主要从语音的生理性质方面研究语音。一、发音器官语音是发音器官各部位协同动作产生的。从生理角度分析语音,最有效的办法是确定每个音在发出的时候有哪些部位的器官参加,它们如何协同动作(即确定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弄清发音器官的构造。人的发音器官从下往上主要有肺、支气管、气管、喉头、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按功能,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部分:动力部分(肺、支气管、气管)、振动部分(发音体和发音部位:声带和各发音部位)、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1.动力部分动力部分包括肺、支气管、气管。2、发音体指喉头和声带。3、共鸣腔: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和鼻腔中的器官是一部分音的发音体,也是所有音的生成地。鼻腔和咽腔中的发音器官很少。口腔中的发音器官主要有:上腭区,舌区,下颌区。上腭区:上唇,上齿,硬腭,软腭和小舌舌区:舌尖,舌面,舌叶,舌根下颌区:下唇,下齿
咽腔是人类特有的,鼻腔是固定的。其中软腭和小舌的位置非常重要,软腭和小舌上升,气流只能从口腔出来的时候,发出来的音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降,气流只能从鼻腔出来的时候,发出来的音叫鼻音;软腭和小舌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出来的时候,发出来的音叫口鼻音(或称鼻化音)。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碍;2、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3、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部分保持紧张;4、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三、元音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使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元音音质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共鸣器的形状,共鸣器的形状又是随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圆展变化的,这样,我们可以把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作为元音的分类标准。1、舌位的高低。舌位的高低决定口腔的开闭,口腔的开闭决定于下颚的升降。一般分为5级:高元音、半高元音、中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2、舌位的前后。舌头的伸缩可以决定整个舌位的前后。一般分为前、央、后元音。3、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舌面元音图元音舌位图是怎样构成的?嘴唇不圆,把嘴张得最大,即开口度最大,舌头尽量往前伸,发出来的音像“爱”(ai)里面的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a]。同样条件下把舌头尽量往后缩,发出来的音像“昂”(ang)里面的前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α]。嘴唇不圆,把嘴合拢,即开口度最小,舌头尽量往前伸,发出来的音像“衣”,国际音标标为[i]。如果把舌头尽量往后缩,嘴唇拢圆,发出来的音像“乌”,国际音标标为[u]。[a][α][u][i]把四个极点围成了一个四边形,叫做元音舌位图。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八个基本舌面元音音标名称例词[i]舌面前高不圆唇北京“衣”[i]英语beat[bi:t][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北京“梅”[mei]英语red[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北京“列”[liε]英语fair[fε][a]舌面前低不圆唇北京“担”[tan]英语fly[flai][u]舌面后高圆唇北京“屋”[u]英语room[ru:m][o]舌面后半高圆唇北京“喔”[o][כ]舌面后半低圆唇广州“火”[fכ]英语all[α]舌面后低不圆唇北京“刀”[tαu]英语half汉语拼音韵母与国际音标对照韵母国际音标韵母国际音标韵母国际音标α单独或零韵尾[A]ou[ou]iαng[iαŋ]o[o]an[an]uα[uA]e[ə]en[ən]uo[uo]i(单独做韵母)[i]ang[αŋ]ing[iŋ]-I(舌尖前)和zcs相拼[ן]eng[əŋ]uαi[uai]-I(舌尖后)和zh
ch
shr相拼[ι]iα[iA]uei[uei]u[u]ie[iε]uαn[uan]ü[y]üe[yε]uen[uən]
er[ər]iαo[iαu]uαng[uαŋ]
αi[ai]iou[iou]ueng[uəŋ]
ei[ei]iαn[iεn]ong[uŋ]
αo[αu]in[in]üαn[yan]
ün[yn]iong[yŋ]四、辅音辅音是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因此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指的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指的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及其其他方面的变化。我们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确定辅音的特征,并以此给辅音分类。1、辅音的发音部位发辅音时,由主动发音器官接触或靠近被动的发音器官,就形成气流的阻碍。通常根据形成阻碍的部位,我们把辅音分为十一类: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音、小舌音和喉音。双唇音:下唇和上唇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唇齿音:下唇和上齿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齿间音:舌尖置于上下齿之间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垠或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舌尖后音: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舌叶音:舌叶和上齿音后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舌面中:舌面中和后腭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舌面后音:又叫舌根音,是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而发出的辅音。小舌音:舌根和小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喉音:又叫声门音,在喉部声门处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2、辅音的发音方法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不振动、送气不送气等发音特征。(1)根据阻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和半元音八类。①塞音:又叫闭塞音、爆发音或破裂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塞气流通道,除阻时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就产生了塞音。如[p][p‘][t][t‘]等。②擦音:又叫摩擦音,发音器官的两个部位靠近而不完全闭塞,中间留有一道小缝,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就产生了擦音。如[f][s][x]等。③塞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后,按擦音方式放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塞擦音中闭塞过程和摩擦过程一般结合很紧,看成一个发音过程。如[ts][ts‘]等。④鼻音:口腔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而完全闭塞,同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去,就产生鼻音。如[m][n]。⑤边音:舌尖和齿垠或硬腭接触,正面堵住气流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缝隙流出,就产生边音。如[l]。⑥颤音:当气流通过时,舌尖或小舌发生连续颤动,就产生颤音。发颤音时,气流通道连续被闭塞又迅速打开,好像一小串紧紧相连的塞音。如[r][R]等。⑦闪音:又叫单颤音,当气流通过时,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舌头)只颤动一次,就产生闪音。如[r]⑧半元音:又叫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半元音在性质上已经接近元音。
如[j][w]等。(2)根据发音时声带的状态,我们把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①清辅音发音的时候声带不振动。如[p][p‘]②浊辅音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如[b](3)根据发音是送气与不送气的情况,我们把辅音分为送气辅音与不送气辅音。①送气指辅音在除阻时立即送出一股气流来,同时喉部或其他部位发生很轻微的摩擦。有送气的辅音叫送气音。如[p‘][t‘]②不送气指没有送气。没有送气的辅音叫不送气音。如[p][t]国际音标标写送气音的符号是在辅音符号的后面添加“h”,或者在辅音符号的右上角加“‘”或小“h”。不同的语言送气和不送气对立的情况很不一致。我们应该通过发音部位和发音特征两个方面把握辅音的特征。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很多,每种语言都只用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搭配,构成自己的发音基础。第四节音位一、什么是音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从区分意义的角度对语音进行的划分。音位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并且进而区别词的意义。如汉语普通话中[ta]、[ma]是两个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它们的不同就是由于[t]、[m]的不同造成的,[t]、[m]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第二,音位是属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语音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语音代表什么意义,起什么作用,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共同决定的。因此,考察音位的作用,是否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是否区别意义,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来分析,否则,音位的分析就没有意义。一个音素或几个音素,它们在语音系统中的地位如何,作用如何,不能空谈,必须结合具体语言或方言来看,因为同样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比如[p]和[p‘],主要区别是送气与否,一个音素送气还是不送气,在汉语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区别意义,如[pa],意思是爸爸,其中的[p]如果换成[p‘],把这个音节念成[p‘a],意思就成了“怕”,可见,这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在英语中,[p]和[p‘]这两个音素的作用如何呢?我们可以结合单词看看。英语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p‘],没有[p],没有汉语中那种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送气与否无关紧要,不送气的双唇清塞音[p]只出现在[s]后面,如speak、spring、space、speech、speed、spend等等。像上述单词中的[p],读成送气的清塞音[p‘]也可以,除了觉得有点异样外,觉得不地道外,不至于影响意义,可见,在英语中,[p]和[p‘]就是一个音位,不能分立为两个音位。我们今天看到的英语字典,由于使用的是宽式标音法,没有把[p]的送气符号注出来,另外也因为不送气的[p]出现的场合少而且只限于[s]后面,所以即使不标送气符号,也不会引起误会。同样,我们说n和l在普通话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可是在南方方言中,这两个音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nan、lan不分,nang、lang不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南方,大部分方言区不能区分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常常把舌尖后音混读成舌尖前音,这样普通话的六个音位在方言中就变成三个音位。可见,语言不同,音位的内涵不一定相同,所以,考察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不能脱离开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离开了具体的语言,很难给一个音素下结论说它就是音位。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语音的社会性质,看到语音与意义联系的社会性特点。第三,音位是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比如汉语音节zhuang,可以切分出声母zh和韵母uang,而韵母还可以切分成u、a、三个音位来。所以zh、u、a、才是最小的单位。二、音素与音位的关系1.音素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属性即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因此,音素是人类语言共通的,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2.音位和音素的数量也不同。一个音位是由几个音素构成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中的音素是集体的成员,音位跟音素之间是集体和成员的关系。三、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可以包含若干个音质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音位在具体语音环境中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这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音位变体。它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所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如北京话中的/a/音位有3个变体。2.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在音质上的差异对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来说,是感觉不到的,它们总是被作为一个音位在使用。例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不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把普通话的卷舌音发成平舌音,平舌音亦可发成卷舌音,这种变化不需要任何音素条件,当然也不区别意义。音位变体从理论上来说是无限的,音位从生理或物理的角度看,人们不可能重复发出绝对相同的一个音来,但是人的耳朵不能反映这么多的差别。对语音学来说,在一个音位下通常只需要列出数目有限的常见变体和它们的出现条件。四、音位归纳的原则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互相关系。音位归纳的主要原则有:1、系统原则这是音位归纳的前提,是指被归纳的音素必须同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不能跨系统谈音位。例如不能笼统地说[p][p‘]是几个音位,因为在不同的语言中,它们的归纳是不一样的,这是由语音的社会性质决定的。2、对立原则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处在对立关系中的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分属于不同的音位。我们称之为对立原则。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英语存在“[-in]”这样的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再如:在汉语普通话[——A51]这个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够出现[p],[p],[m],[f],[t],[t
],[n],[l]等音素,这些音素互相替换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音位。3、互混原则互混关系是指不同音素能够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但替换后不会引起词义的改变。处在互混关系中的音素必须归纳为一个音位。处在互混关系中的音素是这个音位的自由变体。如某些南方方言中的[n][l]互混,就只能归并为一个音位。4、互补原则互补关系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是相互排斥的,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我们称之为互补原则。如汉语普通话
[a][A][α]几个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a/。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肯定被当作不同的语音单位在使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肯定被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在使用。5、语音相似原则互补关系不是归纳音位的独立依据,在归并的时候,除了考虑音素之间是否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还要看它们在语音上是否相似,其音质差异是否可以从各自出现的语音环境得到解释。只有互补而又语音相似的音素才可以归纳为同一个音位。音位条件变体的语音差别虽然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语音规范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位条件变体的混淆虽然不致使人误会语素或词的意义,但会使发音不规范、不标准。所以在学习语音的时候还应注意音位的不同变体及其它们出现的条件。音位归纳流程图一组音素属于同一语音系统不是同一语音系统是否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不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互补)是否区别意义是否语音相似区别意义(对立)不区别意义(互混)语音相似语音不相似不同音位自由变体条件变体不同音位六.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1)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类别由成员组成,成员的数目可以多少不等。(2)“变体”不是相对于“正体”而言的,所有的成员都叫“变体”。在各变体中,一般选择最常见、受临近音的影响最小的那个变体,作为整个音位的代表。七、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素构成的音位,称为音质音位;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长、音重的变化,则构成非音质音位,即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重位。非音质音位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①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②都只是一种对比性特征。(一)调位在一些语言或方言里,利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做“调位”。我们把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叫做声调。(二)时位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音长的变化来区别意义,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音位,一种非音质音位——时位。具有辨义功能的音长变化一般出现在元音上。(三)重位只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对比中才能产生轻重音现象,所以虽然重音和轻音总是落在音节上的,但是孤立的单个音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得语素和词的意义及其形式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实际上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我们把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称为“区别特征”。语言中的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形成对立的区别特征可能只有一个),换句话说,音位的辨义功能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每一个独立的音位,都有若干个区别特征,是一组区别特征的总和。例如: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不送气与p‘对立)p‘:双唇、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送气与p构成对立)现代语音学家列出了约三十个区别特征,不过就一种具体的语言来说,大约只用到其中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用来区别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有限的。有些特征是所有语言都有,如舌位的高低前后,双唇、塞音等特征,有些特征则只属于某种语言,如英语、法语、俄语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汉语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汉语有不同音高的调位的对立,印欧语系的语音普遍没有这些对立。可见,区别特征的确立是要充分考虑语音的社会属性的,不能离开语言的社会性来讨论音位的区别特征。语音系统中的音位,首先主要根据发音时气流受不受到阻碍,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的区别特征主要是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状况。如:
[i]和[a]的区别特征就是舌位的高低:
[i]:舌面前高不圆唇
[a]:舌面前低不圆唇而[i]和[y]的区别特征是嘴唇的圆展:[i]:舌面前高不圆唇[y]:舌面前高圆唇辅音的区别特征主要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语普通话的常见的区别特征有:鼻音——口音,唇音——舌音,舌尖——舌面——舌根,送气——不送气,清——浊,塞——擦——塞擦区别特征在语言中用来区别音位,有的是用一个区别特征,如上例中的[i]和[a]、[i]和[y]、[p]和[p]。有的则是用多个区别特征,例如:[i]:舌面、前、高、不圆唇[u]:舌面、后、高、圆唇[p]:双唇、不送气、清、塞[t]:舌尖前、送气、清、塞二、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它们以特定的方式互相联系。每一个音位都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联系,聚合成许多平行对称的系列。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同时处在两个聚合中:按发音部位,/p/(双唇)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和/t/(舌尖中)、/k/(舌根)相对立,又以不送气、清、塞音的发音方法的共同特征相联系,从而形成/p、t、k/的聚合群。按发音方法,/p/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和/p/(送气)、/m/(浊、鼻音)相对立,又以发音部位(都是双唇音)的共同特征相联系,从而形成/p、p、
m/的聚合群。这样,/p/就处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双向聚合中。即:
ptk(不送气、清、塞音的聚合)
pm
(双唇音的聚合)音位的聚合群有平行、对称的特点,横行和横行平行、对称,竖行和竖行平行、对称,我们可以根据已知音位推出处于相同聚合群中的其他音位。例如:/p/的双唇聚合群有送气的塞音/p/、浊鼻音/m/与之对立,那么/t/、/k/两行肯定也会有相同部位的送气塞音和鼻音与之对立,呈现出平行对称性。这样就成为:
双pt舌k舌不送气
唇pt尖k根送气
音mn中音鼻音横行形成发音方法的聚合;纵行形成发音部位的聚合。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有极少数的音,在发音部位上,它是合群的,但是在发音方法上,它却是离群索居的,如:普通话中舌尖后浊擦音[],处于单向聚合中。每一个音位都处于聚合和组合两种关系中。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语音的系统性特点,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如/k、k、x/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组合,不能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组合。但实际的语音系统中常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如:/m、n、/:m、n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能出现在音节的结尾)。
能否拼合声母开口呼齐齿呼
合口呼撮口呼双唇音bpm能能能(限u)否唇齿音f能否能(限u)否舌尖前音dt(舌尖中)能能能否舌尖前音nl(舌尖中)能能能能舌根音gkh舌尖前音zcs舌尖后zhchshr能否能否舌面音jqx否能否能零声母能能能能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对称系统中出现的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往往是可以论证的,在语言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探索语言的发展演变提供一些富有启示性的线索。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1、音节的定义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关于音节的准确定义、音节的特性、音节之间的界限一致困扰着语言学家。在我国一般采用“肌肉紧张度说”,它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音节的形成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的。2、音节的划分音节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还要考虑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换句话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音节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
音节是由音位组合而成的,其结构特点体现为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据的位置:
1、音节内部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复元音、复辅音);
2、音节收尾的音素是否辅音(开音节、闭音节);
3、音节内部元音和辅音的可能位置是否多;音节结构基本构成:(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1.V[a]2.VC[an]3.CV[na]4.CVC[nan]5.C[n]汉语音节构成还可以扩展为1.VV[ai]2.VVV[uai]3.CVV[kai]4.CVVV[kuai]英语音节构成还可以扩展为1.CCVfree[fri:]2.CCVVplay[plei]3.VCCeast[i:st]等16种。4、单个音位的组合位置是否多;有的语言中的音位的位置是固定的,有的语言的音位的位置并不固定。如汉语普通话中的“”只出现在音节末尾,傈僳语的“”只出现在音节开头,藏语拉萨话的“”既可以出现在音节开头,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
5、单个音位的组合能力是否强。
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这些是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征。留心音节结构特点,才能防止学习外语的时候,用母语的音节结构去套用所学语言的音节结构。二、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称之为“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1、同化
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这种现象叫同化。同化是为了使发音顺口,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顺同化: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逆同化: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如汉语tankə(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逆同化。再如:汉语“难免”[nan35][miεn214]连在一起时,前面的韵尾[n]受后面的[m]的影响变成[m],成为[nam35][miεn214]。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称之为异化。比如汉语的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3、弱化弱化指的是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不那么清晰。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小。所以常常表现为清辅音弱化为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如英语中的of[f]变为[əv](清辅音变成了浊辅音)。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所以常常表现为复元音弱化为单元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部培训方案
- 2025年中国LCD显示模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膜电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幼儿创意亲子活动方案
- 中秋节活动方案中班幼儿园
- 2025年装箱机项目评估报告
- 幼儿园学期平安工作方案
- 幼儿园班级平安管理工作方案
- 药店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豆胆工程射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高龄(≥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规范化诊疗》解读
-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AQ 6111-2023》知识培训
- 电动车租赁担保合同
- 2024年度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协议3篇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拖拉管施工合同范例
-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
- 非营利组织内部冲突解决制度
- 大一工程化学必过知识点
- 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