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扬州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答案_第1页
2013年扬州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答案_第2页
2013年扬州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答案_第3页
2013年扬州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答案_第4页
2013年扬州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试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扬州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试卷(理论题)2013.9(理论题)2013.9考号: 成绩:一、填空:(30分,每空1.5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科学涉及的科学知识体系概括为三个领域.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_。.昆虫的完全变态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__、_蛹_、成虫。.中小学仪器配备目录中把中小学仪器分成这样几大类:0类指-计量仪器_,1类指测量仪器,2类指专用仪器,3类指模型,4类指标本,5类指挂图,6类指―玻璃仪器_,7类指药品,8类指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人体共有.神经.、循环、运动、泌尿、呼吸_、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行星是—木星_,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是—水星_。.哈雷彗星每隔_76_年回归一次。.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蛋白质_、.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体中共有__206―块骨头,人体肌肉共有_639__块。二、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分,每题1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按实验的作用分,可以将实验分为(B)。A、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 B、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C、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D、对照实验、析因实验和模拟实验.北半球黑夜最短的一天是(B)。A、春分B、夏至 C、秋分 D、冬至.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后,再用杯子罩上,当蜡烛熄灭时,杯中的水面(A)。A、会上升B、会下降 C、保持原来高度D、不知道.“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D)。A、春节B、端午 C、重阳节 D、中秋.下列因素中,对电磁铁磁性强弱没有影响的是(B)。A、电流的大小 B、电流的方向 C、是否带铁芯D、线圈的匝数.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B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八分之一 D、十分之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B)。A、昼夜现象 B、四季交替C、月相变化.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D)。A、无籽西瓜 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读数时俯视,那么会造成(C)。A、读数偏高 B、读数正确 C、读数偏低.DNA是指(C)A、提供营养的主要物质 B、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C、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三、判断:(10分,每题1分).(X)鲸鱼、鱿鱼、娃娃鱼都是鱼类。.(X)玻璃管的切割,在断开前需要在断开的部分,用角锉来回铿,形成一个凹痕。.(X)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J)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X)八大行星中,地球在水星、金星之间。.(J)植物“喝”的水是通过茎运输到全身各处的。.(J)“孔明灯”升空是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X)在同一个地方,大气压力的大小是永远不变的。.(X)剖开雌蕊的正确方法是横切。.(J)电水壶的电热丝装在壶的下部,有利于热对流四、连线:(10分)2.哥白尼 日心说牛顿 细胞伽利略j―一二一3一一…一地球引力弗莱明 摆的秘密

五、计算:(5分)把100克98%浓硫酸溶液稀释成10%硫酸溶液,应将其加到多少克水中?设需要水的质量x那么可得100g*98%=(100g+X)*10%98=(100+X)*10%980=100+XX=880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880g.六、简答:(5分)简要叙述科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七、绘图:(10分)1.请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三球位置关系,标明地球上看到日全食的区域。(6分)日全食原理2.请绘出农历初二与农历二十二的月相。(4分)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各小日全食原理2.请绘出农历初二与农历二十二的月相。(4分)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各小(1)请填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b方座支架d水槽。(4分)(2)本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气_难溶于水的性质.(2分)(3)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2分)(4)图中有至少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4分)①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②铁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靠近试管口一端。③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④导管伸入试管太长。((5)请写出上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分)加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要先移开水里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4分)(要先移开水里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4分)答:是为了避免熄灭酒精灯后温度下降,气压变小,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九、实践活动方案设计:(15分)请以“观察月亮”为主题设计一个学生实践活动方案。.对活动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活动之前,将活动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收集有关“月相”内容的资料;另一组负责实地观察。负责实地观察的同学在观察前完成两个准备工作:一个工作是收集新余市的气候资料,确定观察时间,即保证连续观察的一个月内,要天高气爽;另一工作是负责准备观察的工具一一指南针、照相机、望远镜等,并制定观察内容的表格。分工、分组以学生自愿,并充分发挥各学生优势为原则。.活动阶段负责收集月相资料的组开始通过印刷品、影视煤体、电子出版物,甚至通过网络收集有关“月相”的内容,包括月食现象和日食现象的资料及图片。负责实地观察的组连续一个月内每天坚持观察月相,将农历上半月傍晚的月相和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发生的时间、位置、月相记录在设置的表格中,并绘制当天的观察图。.活动的资料整理、汇总阶段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将收集到的“月相”相关内容及图片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变化与历法的关系。负责观察的同学,将一个月内的月相及在天空中出现的方位、时间汇总在一张表格,并绘制出一月内的月相图。两组同学将收集的资料与实地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并撰写小论文。.活动成果展示阶段:将活动的成果一一图片、论文,制成展板供全校师生参观十、科学活动评析:(15分)请对《流动的空气》教学活动进行评析。(《流动的空气》教学实录附后)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是一节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探究型科学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我体验、大胆想象,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等优势,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背景由教室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认识与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让探究真正走入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也倍受教师们的青睐。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简单分组、尖子生操纵整组实验来替代合作探究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如何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我们科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空气的流动,而让学生感受不同位置空气的流动方向不同,是本课的难点,为解决这一关键,教师大胆放手,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本小组空气流动方向环节,以三人小组共同观察本小组烟的飘向,在观察、讨论中实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共识后并加以记录。但这还不能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践,组员们分工合作,独立到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与记录空气的流动方向,再将大家的记录结果对比、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更因为自己所记录的结果,将对整个小组的结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深感自己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的发展,珍视每位学生的探究体验及独特见解,不仅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更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实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并在探究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激发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更消除了在教学中教师只能顾及少部分同学的缺点,给每一位同学足够的施展空间。二、利用网络拓宽科学探究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以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传统的学习环境,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学生信息量的获取,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源,改变了以往从教师或课本获取信息的较单一局面,还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尤其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这一节课中,经过老师的精心筛选及制作,将大量关于风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源有机整合,制成的风专题学习网站,从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较短的时间就可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风,例如微风、台风、龙卷风、飓风等精彩视频,还有大量的风的危害及作用图片,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选择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观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在学生认识了风的类型、危害及利用后,教师以一句“如果让你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利用风为人类做些什么?”拉开了奇思妙想环节,激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你根本想不到学生们的小小脑袋里竟有如此多的新奇小发明,也许未来的科学家就在其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日渐增强,真正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流动的空气》教学实录一、实践体验,认识流动的空气形成风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仪器(风的形成模拟实验箱),请你找到仪器中的两个小风扇。(学生观察模拟实验箱,并找到实验箱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的两个小风扇。)师:结合你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让小风扇转起来。(学生尝试让小风扇转起来的方法。)师:你们用到了哪些方法?生1:用嘴吹。生2:用练习本扇。师:还有吗?刚才你们尝试的就这两种。想一想平时我们玩风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生3:原来玩的时候,拿着风车跑。生4:手拿着,有风就可以了。师:手拿着,迎风而站就可以了,是吗?好,迎风而站。生5:用手动。生6:拿着风车上下一摆。生7:拿着风车转。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想一想,为什么吹和扇等很多方法都可以让小风车转起来?生8:吹,就有气了,风车就转起来。生9:有风。师:有风,是这样吗?生:是。师:我们一吹就有风了,是这样吗?吹吹,扇扇,感受一下。接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风是什么?生1:风是空气。师:我们吹吹,扇扇,感受到了什么?生2:凉爽。生3:风是流动的空气。师:非常好!我们扇扇、吹吹,感受到有东西在动吗?生:有。师:那动的东西是什么?生:空气。师:那风是什么呢?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刚才我们用吹和扇的方法让小风扇转动起来,其实就是制造了风。二、模拟实验,探究实验箱内的风是如何形成的.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在实验箱内制造风师:如果不允许吹和扇,你还能制造出风,让两个小风扇转动起来吗?(停顿片刻后)我给大家两样东西(蜡烛和火柴),你们看看能不能让小风扇转起来。(学生纷纷点燃蜡烛。有的组两个小风扇都转动起来了,有的组只有实验箱出风口处的小风扇转动起来,是小风扇质量不够好。)师:(要求各组熄灭蜡烛后)刚才你们组的小风扇转了吗?生:转了!师:两个都转了吗?(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说不是。)师:两个风扇都转的请举手(只有5个小组)。至少上面的小风扇都转了吧?(学生表示赞同。).解释竖直方面空气的流动路径师:点燃蜡烛的时候,上面的小风扇转了,侧面的风扇有的组转了,有的组没转。先来想一想,我们点燃蜡烛后,各组上面的小风扇都转动起来了,为什么?生1:因为有热空气。师:为什么有热空气,上面的小风扇就转动了。生2:热空气会上升。师:请说具体点,好吗?生2:点燃蜡烛,(指实验箱)这里面的空气就变成热空气了,热空气一上升,就带动小风扇转动起来。师:他用《热空气》一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了仪器上方的小风扇转动起来的原因,你同意吗?生:同意!.推测水平方向空气的流动路径师:热空气上升,带动上面的小风扇转动起来。现在再给大家一次机会,解释一下:侧面小风扇的转动肯定也和空气流动有关,空气在实验箱里是怎样流动起来的呢?(出示记录单)请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线条和箭头在这张记录表上画出来。(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空气流动的路径。教师在黑板上画两幅实验箱示意图后巡视。)师: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生1:(出示图1,学生一看这幅图就说错了,教师说现在没有对和错)有一部分空气向上,还有一部分反射从侧面出去。生2:(展示图2)左侧风扇没转,所以侧面没有空气流动,空气只向上流动。生3:(展示图3)空气分别从上面和侧面而去。生4:(展示图4)空气先上去,被风扇反弹回来,再反弹出去。图4图1 图£ 图图4图1 图£ 图3师:那么,空气在实验箱内到底是怎么流动的呢?(学生在组内小声交流。).验证水平方向空气的流动路径师:怎样才能观察到空气在仪器内是如何流动的呢?(静候几秒种后)给大家提供一根香,你们有办法吗?生:用烟。师:如果把香点燃了,放在实验箱左侧口,不干扰它,它的烟会怎样?生:向上。师:为什么?生:因为热空气会上升。师:烟很轻,如果真有空气从仪器里往外流动,把它放在这个地方(侧口),烟会怎样?生:烟会往左偏一点。师:烟到底会不会往左偏一点呢?请大家再次点燃仪器内的蜡烛,实际观察一下。请注意:因为我们轻轻一动就会干扰烟的方向,所以动作要尽可能轻。(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师:借助烟,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烟进到实验箱里面了。生2:烟先从左面进到实验箱里,然后从上面出去了。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学生摇头示意没有)这可和我们的推测不一样啊。让左侧小风扇转动起来的空气到底是怎样流动的?生:和烟一样,从外面进到实验箱里,再从上口跑出去。师:我也用箭头表示一下实验的情况吧(在实验箱示意图左侧下方画一根香,用虚线和箭头表示实验箱内空气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流动路径)。.解释实验箱内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师:(指黑板上的示意图)我们借助烟的帮助,知道了空气在实验箱内实际的流动路径,也就是间接看到了实验箱内形成的风。注意,我们平常说的风一般指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实验箱内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生:是点燃蜡烛后形成的。师:是啊,没点燃蜡烛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