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综合治理1.3讲解学习_第1页
南方低山丘陵综合治理1.3讲解学习_第2页
南方低山丘陵综合治理1.3讲解学习_第3页
南方低山丘陵综合治理1.3讲解学习_第4页
南方低山丘陵综合治理1.3讲解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nóngyè)综合开发第一页,共64页。红色(hóngsè)荒漠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tǔdì)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第二页,共64页。红漠化第三页,共64页。红漠化自然原因(潜在因素)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2、地形:以山地、丘陵(qiūlíng)为主,地面起伏大,易受流水冲刷人为原因(决定因素)1、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使植被破坏严重。2、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第四页,共64页。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比黄土高原大,原因(yuányīn):(1)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造成的损失大。(2)石质山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3)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影响大。与黄土高原(huánɡtǔɡāoyuán)比较第五页,共64页。红壤(hóngrǎng)第六页,共64页。陡坡(dǒupō)开荒第七页,共64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本区的位置和分布范围。(2)了解本区悠久的农耕历史及其对区域农业带来的影响。(3)理解“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出现的原因;理解本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及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4)通过对本区农业资源优势和问题的分析,培养辩证地综合分析和评价区域资源优劣(yōuliè)的思维方法和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的树立,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出现的原因2.理解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三、教学难点:理解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及措施。第八页,共64页。一、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dìlǐ)背景1、回归(huíguī)沙漠带上的“绿洲”(1)范围(fànwéi)、位置和区位优势

南方低山丘陵区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的平原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等)。

位于北半球的回归沙漠带上,因东面和南面临海,深受季风影响,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其区位优势表现在:

一方面: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它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它的开发潜力巨大,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第九页,共64页。一、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nóngyè)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1.位置(wèizhi)和范围:淮河(huáihé)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地区。南岭武夷山脉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东南丘陵思考:主要包括哪些丘陵山区?第十页,共64页。六、国土整治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㈠南方低山丘陵(山区农业资源(zīyuán)开发)2.回归沙漠(shāmò)带上的“绿洲”①成因:深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②开发现状:人地矛盾明显回归线大陆中、西岸沙漠广布副高和信风带控制、寒流影响南方丘陵区1.位置和范围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自然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3.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⑴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和土壤资源第十一页,共64页。撒哈拉大沙漠(shāmò)阿拉伯沙漠(shāmò)塔尔沙漠(shāmò)纳米布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亚利桑那沙漠阿塔卡玛沙漠南方低山丘陵区你能说出回归线上主要沙漠的名称吗?第十二页,共64页。(2)回归沙漠带与南方(nánfāng)低山丘陵区的对比:回归沙漠带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环境特征(气候植被)形成原因气候(qìhòu)干燥,荒漠或半干旱草原景观温暖(wēnnuǎn)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及寒流影响(部分地区),形成干旱的气候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深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思考并填出下表?第十三页,共64页。区位因素(yīnsù)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自然因素市场科技交通劳动力政策……人文因素第十四页,共64页。二.农业(nóngyè)生产区位因素分析1.山区发展农业(nóngyè)区位优势?自然要素(1)光热水丰富,配合好(2)生物品种:多、快、强(3)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4)水资源丰富,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发展灌溉(guàngài)农业第十五页,共64页。一.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分析1.山区发展(fāzhǎn)农业区位优势?人文(rénwén)要素:(5)劳动力资源充足;(6)临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城市、海港,市场广大;(7)发展历史悠久。第十六页,共64页。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我们认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农村燃料缺乏,导致乱砍滥伐森林。这里自然环境特点是山地、丘陵为主,降水多。所以“保塬、护坡、固沟”的方针不适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治理,应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解决当地农民的燃料问题入手。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在山坡上种植经济果树,间有灌木类植物,既可以(kěyǐ)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使粮、林、果结合协调发展。第十七页,共64页。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措施: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节能灶、沼气、营造(yíngzào)薪炭林等)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4、调整(tiáozhěng)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第十八页,共64页。什么样的环境容易(róngyì)发生水土流失?一般为地形起伏(qǐfú)大、坡度陡的山地、丘陵。地形(dìxíng)条件:降水条件: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土地复垦;实施护坡工程;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第十九页,共64页。(2001年全国)下图所示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shuǐtǔliúshī)的面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miànjī)大于1000公顷的省级行政有、、、、。(2)新疆面积(miànjī)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miànjī)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3)山西面积(miànjī)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miànjī)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川陕甘渝内蒙古深居(shēnjū)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夏季降水集中第二十页,共64页。开发现状(xiànzhuàng)简介:(1)开发(kāifā)早,历史悠久。(2)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矛盾明显。(3)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同于沿海平原发达地区),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粗放,经营效益不高。为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本区优越的自然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南方低山丘陵区进行了综合的科学考察,加快了开发该地区农业(nóngyè)资源的步伐。第二十一页,共64页。3.农业资源的优势(yōushì)、问题与措施(1)气候资源(qìhòuzīyuán):①优势(yōushì):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②问题:季风不稳,多气象灾害,春季低温阴雨(春寒)对早稻播种不利,盛夏干热少雨(伏旱)对水稻生长不利。③措施: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第二十二页,共64页。南方低山丘陵区光照、热量、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相当丰富,大部分地区(dìqū)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但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如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等。见下表:2、农业资源(zīyuán)的优势和问题(1)气候资源(qìhòuzīyuán)的优势和问题优势问题日照时数灾害热量条件水分条件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热少雨形成原因发生区域减灾措施年平均气温为14.5℃--22℃,作物的生长期很长,所有耕地一年可以两熟,大部分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在1400—23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为1700—2000小时,能够形成强大的光合作用潜力全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地表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冷空气势力较强,农事较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盛夏7、8月受副高的控制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利、建设防护林体系江南至粤中、桂中之间的丘陵山地调整作物种植顺序第二十三页,共64页。(2)土地(tǔdì)和土壤资源:②问题:植被破坏易造成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压,旱涝频繁的局面;红壤(hóngrǎng)(酸、瘦、粘)广布,为低产土壤。③措施(cuòshī):①优势:多山丘,气候、生物、土壤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保持水土,改良红壤。第二十四页,共64页。(3)土地(tǔdì)资源的优势和问题丘陵(qiūlíng)山地所占比例很大约为76%多宜性不稳定性组合(zǔhé)性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可适合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多个农业部门的需要坡地物质不稳定,一旦利用不当,会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地形复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利影响:为农业的多种经营和分层次布局提供有利条件不利影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利用不当,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影响影响第二十五页,共64页。改良(gǎiliáng)措施(4)土壤资源的优势(yōushì)和问题红壤(hóngrǎng)为主湿热环境下形成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基础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酸性强)粘(土质粘重)种植绿肥作物,增加有机质含量;增施矿质肥料,丰富、协调养分施用石灰物质,如:CaO,CaCO3,Ca(OH)2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改良措施改良措施第二十六页,共64页。红壤(hóngrǎng)的改良①土壤特性:肥力(féilì)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②改良(gǎiliáng)措施:种绿肥.施矿质肥料施石灰中和土壤中掺砂子P73第二十七页,共64页。(2)生物资源(shēnɡwùzīyuán)的优势和问题优势生物品种丰富(fēngfù)多样植的生长速度(sùdù)快,更新能力强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有很多农林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如:用材林、竹林、亚热带水果、茶叶、木本油料、食用菌、中药材、麻类等)问题未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潜力利用品种单一大部分人力、物力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如水稻)对面积更大的次生林扶育、草地管理投入少大部分生物资源的利用属粗放经营,深度有限,层次较少没有因地制宜,对不同生物要求的生态环境重视不够第二十八页,共64页。(3)生物资源(shēnɡwùzīyuán):①优势:品种多(油茶籽、竹子、茶叶、松香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dìwèi)),植物生长快,更新能力强,产出大。②问题:开发利用的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对次生林、草地等资源经营(jīngyíng)粗放。③措施: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生物资源的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十九页,共64页。(5)水资源的优势(yōushì)和问题总之:该区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kāifā)难度较小水系发育地表侵蚀切割(qiēgē)相当强烈山、丘、盆、谷交错分布河流众多地形复杂水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增加开发利用难度发展灌溉农业建设水电工程第三十页,共64页。(4)水资源:①优势:水能资源、水资源丰富,利于发展(fāzhǎn)水电和灌溉。开发前景:此外,劳动力丰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城市和海港,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本地区(dìqū)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dìqū)。②问题: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措施(cuòshī):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因地制宜利用多种土地类型,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第三十一页,共64页。农业资源的优势(yōushì)和问题优势问题光热水资源丰富(fēngfù)、配合好季风活动不稳定,气象(qìxiàng)灾害多发利用品种单一,潜力发挥小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和水电工程建设流水侵蚀强烈,增加开发利用难度多、快、强、高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水土流失严重,低产的红壤分布广丘陵比重大,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布局立体化土地和土壤资源第三十二页,共64页。二、农业生产区位因素(yīnsù)分析2.山区发展农业制约性因素(yīnsù)?(1)春季低温阴雨,盛夏炎热干旱(2)生物资源(shēnɡwùzīyuán)利用品种单一(3)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红壤分布广(4)地形复杂,增加开发难度(5)人多地少(6)资金、科技要素投入少……第三十三页,共64页。三.农业资源的综合(zōnghé)开发1.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shùnxù),发展水利,建防护林体系2.治理水土流失3.改良红壤4.优势资源多方面多层次利用5.发展立体农业第三十四页,共64页。农业(nóngyè)资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lìtǐ)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xìliè)开发生态建设⑴生态建设任务繁重能源短缺(农村薪柴)、人多地少→乱砍滥伐、强取耕地和薪柴→水土流失(仅次于黄土高原)⑵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持水土→封山育林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⑶红壤的改良第三十五页,共64页。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nóngyè)综合开发1.开发(kāifā)意义我国大约2/3的县位于(wèiyú)山区,山区垂直地带性最显著且生态系统脆弱,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国广大山区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第三十六页,共64页。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shuǐyù)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2.途径(tújìng)Ⅰ:走立体农业(nóngyè)的道路(1)立体农业定义第三十七页,共64页。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qiánlì),发展多种经营。①地形地貌条件(tiáojiàn):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2)发展(fāzhǎn)立体农业的优势:第三十八页,共64页。立体农业(nóngyè),将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去综合开发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增加收入。②人多地少的矛盾:人多,人均耕地少,后备(hòubèi)耕地不足。第三十九页,共64页。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dānyī)种粮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③生态环境状况(zhuàngkuàng):生态系统脆弱。第四十页,共64页。林果为主,“丘上林草(líncǎo)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第四十一页,共64页。A用材林B经济林

C果园、人工(réngōng)草地

D农田

E鱼塘第四十二页,共64页。千烟洲模式:“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jiégòu)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A、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B、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C、果园和人工草地E、鱼塘D、农田(3)典型案例(ànlì):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图中A、B的环境效益是保持水土(shuǐtǔ)、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思考并填空第四十三页,共64页。练习(liànxí)EDBCAE的主要作用:该模式中,近期(jìnqī)受益的是业,中远期受益的是业。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níshā),使塘坝以下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灌溉。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业。农牧鱼林果第四十四页,共64页。(1)指导方针:初级产品生产→优势资源(zīyuán)的深加工→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基地。3.途径Ⅱ:优势资源的综合(zōnghé)开发淮南(Huáinán)麻鸭系列中华猕猴桃系列残次木材系列深加工,提高效益(2)典型案例:河南商城县第四十五页,共64页。布局的优越性a.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b.促进(cùjìn)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闲置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c.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十六页,共64页。鸭鲢鳙草鲂鲤鲫护坡草沙棘苜蓿(黄花菜)香椿果树农作物果树果—粮果—棉果—菜果—草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建立的依据(yījù)是什么?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取得了哪些效益?依据:治理低湿地结构: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发展效益:增加(zēngjiā)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第四十七页,共64页。立体开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2.改善生态环境3.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共性第四十八页,共64页。1、南方(nánfāng)丘陵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B.全年气候温和,各地都不会受到低温阴雨的影响C.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基本不受干旱影响D.各地都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发展很有利

随堂巩固(gǒnggù)A2、山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气温年变化大B.垂直分异明显(míngxiǎn)C.人烟稀少D.生态环境脆弱

B第四十九页,共64页。3、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冬季风影响C.受夏季风影响D.受海陆位置影响

4、下列有关南方低山丘陵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地矛盾明显B.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C.商品经济(shāngpǐnjīngjì)不发达D.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CB第五十页,共64页。生态环境(shēnɡtàihuánjìnɡ)建设任务繁重 人多地少,能源短缺(duǎnquē),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是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问题之一。第五十一页,共64页。三、南方(nánfāng)丘陵山区的生态建设(1)森林(sēnlín)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本地区人地关系紧张,能源短缺,尤其是农村薪柴资源的匮乏(kuìfá),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的局面,导致本区水土流失严重。1.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第五十二页,共64页。(2)水土流失(shuǐtǔliúshī)带来的经济损失大。①人均(rénjūn)耕地少,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②土层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xiàjiàng),石质裸露,恢复困难。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淤塞河湖,引发洪涝灾害,影响通航——“穷了山区,害了平原”。第五十三页,共64页。2.保持(bǎochí)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1)解决农村能源(néngyuán)问题大力推广生活(shēnghuó)用煤推广节能炉灶开发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大办沼气第五十四页,共64页。农村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举措对当地(dāngdì)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经济发展:①减少薪柴林的面积,扩大经济林面积;②残渣可作为发展池塘养殖业的饲料,提高水产品的产量等。生态环境:①减少对山林的砍伐,有利于水土保持;②生活燃料(ránliào)更清洁,减少了环境污染;③残渣返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第五十五页,共64页。(2)封山育林(fēnɡshānyùlín)大力发展经济果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fángzhǐ)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第五十六页,共64页。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pínfán),“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