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2)教程文件_第1页
汉魏晋诗三首-(2)教程文件_第2页
汉魏晋诗三首-(2)教程文件_第3页
汉魏晋诗三首-(2)教程文件_第4页
汉魏晋诗三首-(2)教程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魏晋诗三首-(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皎皎,灿烂。河汉,银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举起、伸出。素,白。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去,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清。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举起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的穿梭纺织。

从早到晚也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如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的距离能有多远?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沉默不语。赏析要点《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诗句赏析举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情景相生。“盈盈”写水美,“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白马篇[魏曹植]这是曹植的前期作品,塑造了一个忠勇的少年英雄的形象。先描写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再叙述他转战边陲、为国捐躯,表现他的忠。关于作者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善属文”,始深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最后移封陈郡,卒谥思,故世称陈王或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约80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从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所不同的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提高,因此他的诗歌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格与情调,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等特色。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加罪,决不宽恕!”植曰:“愿乞题目。”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凸山下,檄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植拜辞上马而去。(选自《三国演义》)扩展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故事白马饰金羁jī,连翩西北驰。马笼头/轻捷的样子

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游侠儿。爱交游有侠义的人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通“陲”,边境

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平时/手持/箭/参差不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箭靶/箭靶的一种

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迎上去射/一种猴子/射散叫做“马蹄”的靶子,“散”,使动用法。

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通“矫”,强健/一种龙

这一段前六句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经历,后八句描写他高超的武艺。写他的射箭本领时,着重描写射箭的姿态,然后用两个比喻作评价。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公文/快马加鞭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踏/看/压倒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怀恋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册/通“衷”,内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在意这一段前六句写他的赫赫战功,“蹈”、“凌”等动词很有表现力,写出了他的英勇气概。后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献身精神,其中两个反问句模拟这位少年的口吻,鲜明的表现了他为赴国难而不顾生命和家人的崇高精神。疑难指津《白马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曹植在青少年时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军旅生涯陶冶了他的性格。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植《自试表》云:“昔从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用兵之势,可谓神妙。而志在擒权馘亮,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可见诗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正是曹植本人的一向志愿。此时年轻的诗人精神昂扬奋发,对自己的前途、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因而诗歌的思想感情也高迈不凡。归园田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陶渊明,几乎无人不知。《归园田居》写的就是诗人弃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请仔细品味诗中描写的平常意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集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研究、思考、讨论

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