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水稻生产借势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发展_第1页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水稻生产借势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发展_第2页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水稻生产借势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发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水稻生产借势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发展目前,除了部分南方中晚稻尚未收割外,全国水稻收获面积已超九成。全国5大稻区水稻高产创建产量验收捷报频传,并带动水稻大面积增产。依据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各地的调查,今年水稻增产已成定局,实现了自2022年以来的连续第5年的丰收。今年水稻的丰收,既有国家连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增加了农夫种粮乐观性,以及风调雨顺的良好气候条件带来的机会,更是分散了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的心血。自去年年底正式建立以来,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始终以加快现代水稻适用技术推广,促进水稻增产和稻农增收,推动水稻产业稳步进展为己任,在制定规划、科学讨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产业技术需求,科学制定进展规划。科学进展,规划先行。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对16个水稻主产省、275个水稻技术用户开展了水稻技术需求调查,明确将促进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改善品质和提高种稻效益等作为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产业体系仔细分析将来水稻产业进展趋势,科学制定了进展规划。

大力加强科学讨论,切实增加产业进展后劲。自产业体系启动以来,育种与繁育功能讨论室已培育了中嘉早32、内2优111等27个水稻新品种。新参试品系超过100个,获得了多个有用育种中间材料;栽培与土肥功能讨论室总结提炼了8套单季稻和双季稻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发与品种、种植方式和季节配套的精确定量肥水管理技术8套,研发了不同类型的早晚连作稻、单季稻钵形毯状育秧盘3套、定位定量播种器2套,并在浙江杭州胜利举办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技术展现会,被誉为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广泛参加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努力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指导各地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今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重点。年初以来,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讨论员“四上四川”、“三下福建”、“两赴湖南”,以及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吉林等水稻主产省考察指导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育种与繁育、栽培与土肥功能讨论室的岗位科学家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综合试验站纷纷参加当地高产创建活动,从制定技术方案,到田头指导,到测产验收,到处活跃着体系专家们的身影。据了解,今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不同稻区建立了6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0个千亩示范方和100余个百亩示范片,筛选各类品种500多个、示范品种150个、展现品种200个,为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了基础。

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着力提高稻农科技素养。今年,水稻产业体系共组织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260余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种稻大户700余人次、培训农夫10万人次以上,发放各类明白纸、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科技简报10万余册(份),实地指导30场次以上,接受询问300人次以上,接听农夫热线答疑100人次以上。如岗位科学家潘国君讨论员利用“专家大院”、农技“110”等,实行专家与农夫“面对面”、电话答疑、印发技术手册、“明白纸”,为农夫供应“样板田”、在各县电视台举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训农夫,农夫科技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调查病情虫情,帮助当地植保部门做好病虫害防控。年初以来,病虫害防控功能讨论室实行多种方式赴越南、老挝以及国内的海南和广西等迁飞虫源地开展越冬和迁飞虫情调查,相继形成并发布了“2022年两迁害虫发生趋势分析”,“警惕:今年境外稻飞虱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抓好梅雨季节华南与长江流域早稻稻飞虱的防治”、“加强稻飞虱防治药剂选用,确保中晚稻丰收”等虫情预警,有力促进了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连云港、沈阳、衡阳等综合试验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地水稻生长发育季节,准时提出并发布了“应高度重视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切实做好稻纵卷叶螟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加强南方稻区中晚稻稻曲病防控”等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议,帮助当地植保部门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快速应急反应,全力指导抗灾救灾。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峻低温雨雪冰冻灾难,是体系成立以来第一次面对重大自然灾难。尽管此次灾难未直接对水稻生产产生严峻影响,但体系专家们未雨绸缪,始终关注灾难对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确保今年水稻生产稳步进展。如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邓国富讨论员多次带领有关专家,冒着寒风细雨奔赴广西玉林、桂林、柳州、博白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察看繁制种受灾状况,分析问题,指导关心农夫实行应对措施,力保今年水稻生产用种平安;南充试验站针对川东北丘陵稻区今年春季回温较晚,播种推迟的实际状况,准时编发《水稻防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到辖区各县,组织试验站技术人员下乡散发技术资料,并利用试验站温室大棚,为周边村社无偿旱育秧。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中,岗位科学家任光俊讨论员带领专家团队冒着余震不断、泥石流频发等危急,克服一切困难,多次赴广汉、北川等10余个重灾区了解稻田损毁状况,指导水稻栽插和恢复重建,并先后提出了“依靠科技抗震救灾夺取农业丰收”、“迟栽水稻的生产管理技术”等10余篇建议,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赞扬。

今年水稻的丰收,预示着我国水稻生产已彻底摆脱了2022年水稻面积、产量双低谷的阴影,连续第5年实现增产。今年的增产,特殊难能珍贵,由于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