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与管理对策课件_第1页
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与管理对策课件_第2页
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与管理对策课件_第3页
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与管理对策课件_第4页
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与管理对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职业健康现状

及管理对策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王小清2011年6月目录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经历了四个阶段,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第一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察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第二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将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为由卫生部门承担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第三阶段(2003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5号),又将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职能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05〕11号

),

又明确将上述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卫生部门仍然承担: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等职能。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第四阶段(2010年):为了形成责权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2010年10月8日,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再次将卫生部承担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等职能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明确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分别由安监、卫生、人保部门为主负责的指导原则。赋予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规定:安监部门: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以及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卫生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人保部门:负责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监管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工会组织:依法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此次职能调整,是国务院为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到安全监管部门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职业卫生又叫职业健康,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同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称“职业安全健康(卫生)”OccupationalHealthandSatety一、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对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统一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的常规模式。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把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统一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形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也在其相应的建议书或标准化体系里,建议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统一规范与管理。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一)职业危害事件频繁发生2009年以来,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社会影响较大的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1.广西马山县返乡农民工矽肺病事件2009年1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反映,广西马山县上千农民工在海南某些金矿打工,返乡后600人进行体验,有225人确诊患矽肺病,已经死亡14人。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2.云南水富县返乡农民工群发矽肺病事件2009年3月,媒体报道,云南省水富县向家坝镇赴安徽省凤阳县从事石英砂加工的77人中12人因矽肺病相继死亡,30人被诊断为矽肺。3.江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2009年11月20日,《江西日报》披露,江西抚州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572名职工进行血铅检测,有438人血铅浓度超标,其中189人达到铅中毒诊断值。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4.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矽肺病事件2010年6月2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自1999年底投产以来,从业人员长期受工业硅冶炼产生的粉尘危害,截至2010年7月2日,这家公司先后共有1343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确诊矽肺患者200例,另外,半年后需复查胸片的职工还有262人。5、江苏“毒苹果”事件。2011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进行了工伤等级认定。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二)职业危害范围广,接触的人群多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2010年11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说:

中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中国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三)职业病患者总量大、发病率高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比2008年增加了4384例,同比增长31.9%。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和6.99%。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3.80%。其中包括重大职业中毒18起,中毒188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11.17%。2009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1082例(占56.59%)、208例(占10.88%)和165例(占8.63%)。2009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63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职业病1106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92例;职业性皮肤病176例;职业性眼病161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11例;其他职业病42例。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ILO(国际劳动组织)认为中国职业病漏报情况严重,ILO推算中国与职业危害相关的事故造成的死亡每年应有7.36万人。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我省职业病情况:尘肺病是我省头号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78%。据卫生部门统计,近三年,我省平均每年新增尘肺病例191人,截止2009年,全省现有尘肺病患者16078人。主要分布在煤炭、有色、冶金、建材等行业。急慢性中毒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五)农民工成为职业病主要受害群体

我国有近两亿农民工,其中相当一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差,加上职业病本身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滞后”等特点,致使很多农民工职业病患者往往在调整务工单位或返乡之后才发现明显症状,给职业病的工伤认定、补偿和早期治疗带来很大难度,成为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六)职业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速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由国外向国内转移一些企业转移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有些企业通过将有毒有害工序转给中小企业,或以1年至3年为周期成批解聘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等方式转嫁、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加重了职业病危害。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七)新型职业病日趋出现目前,我国IT、生物医药等新型行业由于使用特殊原料,引发了一些新型职业病。2008年06月27日,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报道,江苏一家生产手机液晶显示屏的企业,一名工人从事将一些金属粉喷在液晶屏幕模板上的工作,两年后,他就经常咳嗽、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经医院检查发现,其肺部布满雪花点状的白色颗粒物。专家表示,这是国内首例因为吸收”铟“而导致肺中毒的职业病患者。二、我国职业健康现状这种病患者,平均存活期不超过7个月,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根治。“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制作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原料,这种元素因为稀少,比黄金还贵,而铟的毒性比铅还强。目前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LED液晶显示器都到国内来生产,由此出现的新型职业病值得高度关注。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职业健康工作的目标任务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国办发〔2009〕43号),明确提出,到2015年规划目标:三个“90%”:培训率—90%以上;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90%以上;工伤保险覆盖率—90%以上。两个“8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80%以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80%以上。

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两个“60%”:建设项目预评价率—60%以上;职业健康体检率—60%以上。一个“100%”: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100%以上。一个“85%”: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85%以上。一个“70%”: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70%以上。

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一个“65%”: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率—65%以上。两个“下降”:新发尘肺病例—年均增长率由8.5%下降到5%以内;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较2008年下降20%两个“基本”: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一个“提高“: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对策一: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一)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1.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健康工作。2.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编制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情况,督促从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组织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申办职业病工伤认定,建立并管理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负责职业危害申报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工作,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承担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并登记、上报、建档;负责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办工作;负责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申办有关资格证书,并负责管理;管理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维护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职业卫生档案内容主要包括:1.单位基本情况资料,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工人数、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产品名称、产量、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原料等内容;2.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资料,包括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人数、考试情况等内容;3.职业危害申报资料,包括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情况、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接触人群情况等内容;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资料,包括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清单,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情况及效果,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管理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台帐及使用情况等内容;5.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禁忌证处理,职业病人清单,职业病病人管理等内容;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资料,包括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竣工验收情况等内容;7.日常工作记录资料,包括职业卫生工作决策、职业卫生自查情况、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等内容;8.法规制度资料,包括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内容;

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二)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监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4.生产经营单位要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督促、教育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三)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要求5.生产布局合理。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6.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冲洗设备;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7.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按有关规定申办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四)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9.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令第27号)的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部门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并自觉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申报方式: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文本申报两种方式。申报方法:企业通过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网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栏目进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同时填报纸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可在省安监局网上“下载中心”下载)。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申报时间:每年申报一次。申报内容: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的情况,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等。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五)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10.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1.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报安监部门审查(备案)。12.职业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须经安监部门进行设计审查。13.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报安监部门审查(备案)。1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须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15.要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六)遵守职业危害警示告知规定16.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7203-2007)。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卡)。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对存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17.按规定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情况。18.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七)落实职业危害检测监控措施19.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20.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并向从业人员公布,同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报告。21.在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时,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护措施,有效治理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八)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2.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正常使用、有效运转。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九)强化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23.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满足防护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劳动防护用品。24.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十)做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2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26.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27.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28.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从业人员提供。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十一)做好职业危害事故报告与救援工作29.企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及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30.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企业要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十二)履行其他法定职责和义务3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32.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三、职业健康管理对策对策二:认真履行政府职业健康监管职责(一)努力劣实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基础1.认真做好企业职业危害申报监管工作。加强对企业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逐步摸清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2.认真做好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