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_第1页
西南大学-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_第2页
西南大学-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_第3页
西南大学-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_第4页
西南大学-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西南大学试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国家发展需要实施基础项目实施背景确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建立五大选拔培养机制项目内涵及实施情况确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农科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农科类创业实用型人才确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农科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农科类创业实用型人才

培养“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人格健全、体能优异、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使其成为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界精英、商业巨子和政坛领袖。确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农科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农科类创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既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既掌握理论又有应用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立“三”类人才培养目标农科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农科类创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企业家、农场主等农业创业人才。动物医学邓费建、动物科学邓波两兄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养猪养鹅、种植无公害蔬菜,被媒体誉为“骑在猪背上”的大学生,获得2006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称号。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1、多种途径选拔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有效提高生源质量。2、试点创新实验班,探索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3、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试点顶岗支农实习,培养创业型人才。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1、多种途径选拔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有效提高生源质量。“有志于报考农科类专业”试点2+2选拔与培养模式单列代码招生试点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政策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2、试点创新实验班,探索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1)含弘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

自2011级开始,从每届新生中选拔70名学生进入实验班,其中招收大文科类学生30名,成立“吴泌”班;招收理工农科类学生40名,成立“袁隆平”班。主要特色:强化综合基础,实行专业灵活选择。注重研究性教学,实行个性化培养。突出全程导学,实行完全学分制。集中管理,实行学院寄宿制。设定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含弘班学生在温莎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陈时见副校长为含弘班学生上课学校还为实验班学生在出国、出境(港澳台)交流、深造、海外实习实践、国内外联合培养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学校建立含弘学院基金(含社会募捐),原则上支助每位学生都有一次出国留学经历(目前2、3年级184位同学中,有出国、出境学习经历者达73人);学校为含弘班学生单独划拨研究生保送计划,制定校内、国内、国际本硕博连读计划等。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2、试点创新实验班,探索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2)学院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1年以来,经学校审批,成立了“光炯、隆平、晏阳初、叶谦吉、明珠”等九个学院创新实验班。

在人才培养上重点突出研究性教学,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和科研潜力开发。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3、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建设“五大”农林实践基地,提升农科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推进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2009年10月,教育部下达我校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对项目科学规划,确立了一个定位(振兴“三农”),三大功能(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五大板块(即五大基地)的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思路。南方山地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示范基地

为学生直观认识与了解山地农业特点提供了一个浓缩模型,该示范区可供学生进行水土保持、立体循环农业、山地生态景观园林等观摩实习和茶、桑、草等栽培繁育实践。对合川农场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农田改造(300亩),农业生产实习实验农田整治(400亩)和学生实习实训基础设施改造,满足了农科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科研训练等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和培养。合川农场学生农业生产实习及农民培训基地荣昌校区高素质养殖业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

解决了基地粪污处理和疫病预防体系改造,动物养殖科技示范培训区改造,动物精确营养代谢试验区改造,饲料加工设施设备配置与完善,学生养殖创业实训区建设改造等重大问题,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畜牧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条件保障。柑桔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柑桔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服务基地建设。使其更多地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功能,服务柑桔产业发展。2013年,柑橘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柱县校地合作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路子的实践中,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开始联合共建的,朝着集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农民培训、学生实践于一体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3、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农科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地合作,培养农业高层次实用人才。探索四种人才选拔培养途径4、试点顶岗支农实习,培养创业型人才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农学类专业‘顶岗实习支农’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通过顶岗实习支农,校地、校企、校所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建设了一批不同功能模块创业型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高校—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互助共赢的农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五大选拔培养机制1.建立科学的农科类人才选拔机制3.建立农科人才培养核心指标保障机制4.建立农科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控机制5.建议建立农科类学生免费培养机制2.建立对农科类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五大选拔培养机制1、建立科学的农科类人才选拔机制。

改变单纯通过高考成绩选拔农科类专业人才的办法,通过对农科类专业人才的自主选拔模式的设计,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高于5%),突破目前自主招生必须上重点线的政策,选拔到“乐农”、“适农”的学生。建立五大选拔培养机制2、建立农科人才培养核心指标保障机制。核心要素仍然是经费和教师的数量、质量。建立本科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本科教学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建立五大选拔培养机制3、建立农科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控机制。

2013启动西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构建“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收入状况-专业相关度-知识与能力培养”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