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1、理解语言的方法。2、鉴赏语言的角度。3、表述要清晰规范。1、语言使用——炼字2、语言特色——风格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有副词和数量词。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1、鉴赏思路(1)炼动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zhuàng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案】
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
妙用。【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注意】锤炼形容词,特别注意三种类型: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即叠音词的运用。(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3)炼数词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4)炼副词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获得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
(2)“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与妻儿分离,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从某诗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试作具体分析。(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提问方式
(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如果是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1)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2)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3)对于诗眼型提问,抓住以下答题要点。3、解答思路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答题步骤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课堂演练【答案】
(步骤1)“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步骤2)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步骤3)“空”字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释: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深”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②“隐”描写了诗中人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秋暮吟望》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诗作。此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其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鸿”“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白话译文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累官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解题思路:上阕仅用四句写出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其中“斜红叠翠”一句中,“红”指花,“翠”指叶,既点明色彩,又在修辞上属于借代,从而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斜”“叠”都指花叶的姿态,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禹庙①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栽,疏凿控三巴②。【注释】①大禹之庙,杜甫在代宗永泰元牟(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观览了这座古庙。②传说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chūn),山乘欙(1éi),是为“四载”。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传说这一带原是沼泽,大禹凿通三峡后改建为陆地。
(1)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特别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以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来衬托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2)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什么样的精神?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但诗人描写禹庙之景却用了“空山”“秋风”“荒庭”“古屋”等十分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不协调,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不畏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精神。景物描写与情感基调不协调。山虽空,但有禹庙的峥嵘;秋风随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随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歌采用抑扬结合(或反衬等)的手法。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更能表现出禹的功绩和气魄。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品评词语,巧抓“诗眼”。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诗眼是什么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字表现深山中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阳光仿佛也带有寒意。这两句诗创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谐和。总结诗眼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整首诗某一句传神的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课堂演练【答案】改得好。
(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案:
(步骤1)“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步骤2)白发映衬着衰老的容颜让人触目惊心,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步骤3)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1分)。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
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缠绵
哀怨、笔调婉约(1)答题术语3、常用术语
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2)评价术语4、答题步骤: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平淡质朴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诗歌常见风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篱笆、菊花、远山、飞鸟都是田园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景物,诗人娓娓道来,不加缀饰,在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具体分析:
2、绚丽奇特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诗歌常见风格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具体分析:
以玉碎山崩之声拟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拟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欢快,以有形写无形,想象新奇,用词绮丽,形神兼备。
3、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4、悲壮慷慨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5、豪迈奔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直率有气势。
6、沉郁顿挫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7、冲淡平和
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8、旷达潇洒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9、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焚书坑》
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苹果7充电协议书
- 水工闸门运行工(中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2年黑龙江省养老护理员技师模拟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番石榴酱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家具泡沫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企业上市辅导协议书
- 协议书解除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竹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抗癌药物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本大全
- 2022年北京市房山初三(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第七章绳索取心
- 《心脏麻醉》课件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组建课后习题答案
- 《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知识培训
- 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开发与应用方案
- 【MOOC】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生活处处有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国开药物化学(本)形考4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电线电缆行业绿色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