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第一章】_第1页
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第一章】_第2页
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第一章】_第3页
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第一章】_第4页
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崔铁宁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cuitiening@全球能源博弈与低碳发展

课程相关信息和要求1.教材和参考书:教材《能源战争》,余胜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参考书:《新能源战争》,唐风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9《能源博弈大战》,韩立华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11《破解能源饥渴症,未来低碳之路》,【加】彼得·特扎基安基思·霍利汉著,裴文斌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美】迈克尔·T·克莱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9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6《能源与环境——中国2020》王金南,曹东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课程相关信息和要求2.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出勤和听课态度:10%—课上练习和作业完成的情况:20%—期末考试成绩:70%—注:考勤7次以上旷课者以0分计课程相关信息和要求4.教学内容(32课时)中文名称:博弈英文名称:gameplaying定义: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弈:局戏、围棋、赌博现代数学中有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表示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

石油——黑色的金字/引发灾难的魔鬼?战争:是一条消息,还是与加油站里不断滚动的数字相关?战争:是围绕石油资源而进行的博弈?!油价飙升,战争?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为人知的石油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石油而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1.石油:巨大的动力2.战争与石油:如影相随的不解之缘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1.石油:巨大的动力1859,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1885,德国发明世界第一台实用燃油引擎1909,英国人达西在波斯湾打出第一口油井1911,温斯顿·丘吉尔将海军军舰动力燃料改为石油,并开始寻求拥有和控制石油资源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如影相随的不解之缘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国际油价70美元--140美元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如影相随的不解之缘2011.3利比亚战争国际油价大幅攀升至美元,中国从2元/升,升至7元/升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30欧洲非洲亚洲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鲁卜哈利沙漠印度洋大西洋美国西欧日本中东石油的输出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波斯湾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四次中东战争——石油之争将中东卷入战争的根源——

中东石油储量世界第一波斯湾的石油宝库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四次中东战争苏黎世运河,运油通道控制权之争——以色列与埃及之间三次争夺石油的中东战争1956年埃及将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以色列攻打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6日战争),以色列占领大片土地(西奈半岛)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的三年秘密备战,收复失地,迟来的出其不意的反击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介入美国,支持以色列,作为控制中东石油的桥头堡苏联,支持埃及1.9美元3.05美元11.65美元36—40美元美国通过威胁阿拉伯国家各方压力下签订停火协议,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实施石油禁运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2.战争与石油:如影相随的不解之缘中东战争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机会

——对中东石油依赖严重的欧洲苦不堪言:失业、成本上升

——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总结:石油,工业的“血液”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石油的属性:经济、政治属性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为人知的石油战(1914.7.28--1918.11.11)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火遍及: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33个国家,15亿以上人口卷入战争,约占世界总人口75%,参战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2100万人受伤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为人知的石油战(1914.7.28--1918.11.11)2.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战前英国是石油资源的主要掠夺者,控制了世界大片产油基地,成为石油霸主。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较高的速度,有力地打击了德国德国通过战争——控制罗马尼亚:开发罗的资源和油田英国则得到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支持和加入,以及美国的石油供应(占盟军燃料需求的80%)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为人知的石油战(1914.7.28--1918.11.11)战争的主要动力:英国和德国为主要对手,资源争夺是主要的推动力石油,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凡尔赛条约》以国际法的形式将中东的利益划给了英国和法国,主要份额属于英国

德国战败其在中东的利益也灰飞烟灭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为石油而战

——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强的全球性战争1.战争概况反战同盟军:中国、法国、英国、苏联、美国发起国: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全球61个国家参战,19亿以上人口卷入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交战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为石油而战2.战争目标德国将夺取石油资源作为其重要战略目标:占领波兰—扫平挪威、法国等——法国(掠取石油资源)--进攻苏联(夺取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打通中东通道—占领伊朗和伊拉克—控制海湾石油资源)--攻打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外高加索的石油供应——宣告失败)——石油供应成为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石油是日本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产油基地美国对日石油禁运—日本偷袭珍珠港(孤注一掷)--日本输掉整个战争(摧毁美太平洋舰队,却忘了摧毁瓦湖岛上美国太平洋舰队450万桶燃油)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为石油而战3.争夺焦点:苏联的高加索(尤其是巴库油田)、罗马尼亚和印度尼西亚油田破坏对方石油运输线,让自己获得可靠充分的石油4.小结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政治格局,苏美两国在大战中崛起,《雅尔塔协定》划定两国势力范围,欧洲、亚洲、东亚、东南亚等各归其位中东因处于两大势力范围之外,成为争夺焦点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1.中东地区国家2.第一次中东战争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5.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石油战争(1973--1974)6.第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1980--1988)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8.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2010)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30欧洲非洲亚洲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鲁卜哈利沙漠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石油,黑色的金子,象征权利、金钱,甚至霸权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30欧洲非洲亚洲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鲁卜哈利沙漠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中东,全球石油最集中之地,给这里带来的不只是福音,还有战乱和苦难。该地区国家之间矛盾纷争,大国插手干涉中东事务带来祸根

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30欧洲非洲亚洲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鲁卜哈利沙漠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中东地区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1.中东地区国家地形属于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三叠纪白垩纪时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长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动物进化较快,种类多气候适宜,冰川运动期间地质灾害集中,大量植物动物,被掩埋于地下长时间隔绝空气,性质发生变化,形成石油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1.中东地区国家

中东地区地形较其他地区低矮,形成盆地状态,犹如“盆底”容易石油累计其中地表覆盖严密,不容易泄露挥发

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贝鲁特。。麦地那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1.中东地区国家

国家或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衔接亚、非、欧大陆,蕴藏丰富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1.中东地区国家

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

最大、

石油最多的地区储量产量出口70%60%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中东——世界石油工业中心1991探明世界储量10015亿桶,海湾地区6493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70%,石油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左右石油生产国占欧佩克成员的2/3,是欧佩克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欧佩克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仅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欧佩克日产量的1/2左右。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三国储量占世界总蕴藏量45%,产量占世界16%按目前产油量该地区石油可开采100多年

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在哪儿?中东各国的石油生产沙特阿拉伯的油田科威特的石油生产伊拉克的石油加工巨大的输油管线长期的热点地区中东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石油---丰富的石油资源为石油而战淡水宗教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

2.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美国操纵,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美国的操纵下,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其实质显然是分裂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破碎不整,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反观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居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四、石油:中东战争绕不开的主题(永恒的主题)2.第一次中东战争起因:联合国在美操纵下对巴勒斯坦土地不公平分割阿拉伯联盟国家进攻巴勒斯坦,对以色列宣战——阿以问题开端和导火索,15月后,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议,阿拉伯国家失败,以色列获胜。占领4/5的巴勒斯坦土地,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战乱不断

表面上看战争由阿拉伯国家发起,而事实上这场战争本来就不可避免

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起因:英国等西欧国家经济严重对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海湾石油依赖,为夺回运河,英法和以色列攻打埃及,阿拉伯国家坚决支持埃及,使用石油武器,对英、法供应中断石油供应,给予致命打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英、法的侵略行径,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对。苏联宣市: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阿拉伯国家切断对方输油管,沙特停止向英、发供应石油——第一次运用石油武器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3.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石油之战(1956--1957)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

20世纪60年代石油生产国在伊拉克巴格达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发起成立自己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统一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在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

以色列在美(大规模武器支持)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约旦同时发起大规模闪电式袭击,阿拉伯国家奋力抵抗,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土地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

埃及关闭苏伊士运河,卡住中东原油西去美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产油国会议决定运用“石油武器”迫使美欧改变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埃及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上图)第三次中东战争令以军大出风头的法国“幻影—3”战斗机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1967年战争第一天,埃及米格-21战斗机在机场被摧毁埃及军队全线溃败在这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以色列充分发挥了奇袭、速战、机动和以小击大的战争艺术,短短六天打败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扩张将近四倍的土地65700平方公里,50万阿拉伯难民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战前的力量对比是以色列8万面对埃及、叙利亚、约旦29.5万正规军,各式主要装备比例也多为1/2,再加上前苏联人力、物力的支持,结局无疑显得有些荒诞,空袭是这次战争主角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4.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再次拿起石油武器”(1967.6.5--10)

很多以色列人将这次战争视为他们国家最光辉的时刻

六日战争带来很多问题,最严重的是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冲突埃及关闭苏伊士运河,卡住中东原油西去美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产油国会议决定再次运用“石油武器”迫使美欧改变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反映了阿拉伯人的团结和觉醒美国对战争引起的石油禁运的应对:要求世界经合组织处于紧急状态,实行西方国家总体石油分配;组成(24家公司)石油供应委员会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5.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石油战争(1973--1974)也称十月战争。1973.10.6—10.25,埃及和叙利亚为了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而掀起阿拉伯国家与美国(支持以色列)间的博弈。在东西两线对以色列发动进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5.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石油战争(1973--1974)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不断向以色列施加压力,提供22亿美元援助;阿拉伯立即宣布石油减产10%,并对美实行禁运;大幅提高油价;西方石油公司国有化;5个月禁运是美国失去5万个工作岗位,GDP损失100亿—200亿美元;以色列在三周内承受美国越战十年的伤亡比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5.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石油战争(1973--1974)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配备的武器绝大多数是苏联制造的;而以色列几乎都是西方制造的武器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再次以石油做武器,禁运、提高油价----引发全球经济震荡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5.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石油战争(1973--1974)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再次以石油做武器,使进入经济危机的欧、美、日经济雪上加霜,经济社会陷入混乱,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6.第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1980--1988)伊拉克和伊朗战争——第一次波斯湾战争,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历来有尖锐的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20世纪70年代的高油价为两伊积累庞大石油财富,随之两国称霸海湾的野心急剧膨胀双双大量购买军火,伊拉克发起战争,各自竭力攻击、破坏对方石油设施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6.第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1980--1988)美国参与其中和阿拉伯国家支持伊拉克,美国提供武器、情报等,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建设输油管道,战争造成损失巨大,石油产量锐减,两败俱伤,引起世界石油市场动荡和供应紧张,酿成了第三次世界石油危机

一架涂装成伊朗空军外观的美军F-14,在战争初期,伊朗尚存的F-14是打击伊拉克空军的有力武器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起因:1990.8.2,围绕石油问题(伊拉克看上科威特丰富的石油,也因边境主权问题产生摩擦,伊产生吞并科,控制其石油资源,打开波斯湾石油出口通道,控制整个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的野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宣告吞并科威特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以美国为首的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1990.8.2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宣布吞并科威特1990.8.7美国军队开往沙特阿拉伯,1991.1.17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2.28日结束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1991年4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海湾战争永久停火的决议生效,海湾战争正式结束。在这张拍摄于海湾战争期间的照片中,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正向科威特境内的伊军阵地发射重型炮弹。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战争结束,伊拉克受到联合国实施对其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经济制裁,而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借此在海湾驻扎了部队,控制了波斯湾石油,保证了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借此也控制了依赖中东石油的西欧和日本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美国这次战争首次投入大量高科技武器进入实战,展示其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美军在该地区的存在,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埋下伏笔。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军事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7.第六次重点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

经历过1991年海湾战争的老兵在战后出现了精神压抑、疲劳、头痛、失眠、腹泻、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障碍等各种身体不适的综合症状。据统计,曾参加过“沙漠风暴”行动的70万美军中大约有16万人自称患有此病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8.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2010)

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3.20,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践踏人权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12万人美国部队,4.5万英国部队,2000多人澳大利亚部队,200多波兰部队,还有约5万人伊拉克反叛军。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对伊拉克进行打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8.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2010)

美国目的:铲除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建一个自治政府发现并销毁藏匿在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及恐怖分子结束制裁,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保护伊拉克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8.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2010)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价近期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实现三个重要目标:通过拔掉伊拉克(地区大国,中东中心)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通过建立民主政权的样板,彻底改造中东地区政治版图通过控制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一、石油的百年悲歌8.第七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2010)

未来美国重要战略扩张方向:亚太地区----全球地缘战略力量集中区域,美在亚太地区有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实际中东后又一战略扩张重要方向。中国周边正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战略竞争的热点,中国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1)始末因国内部落、派别间争斗引起的国内战争,一般认为主要因卡扎菲专制统治。联合安理会通过决议要保护平民的安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欧盟及美国在3.19的巴黎峰会上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1)始末

法国第一个发动空袭,英、美、加、西班牙、挪威等参加,出动战机、发射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委内瑞拉总统表示担忧。。。认为美国及其盟友想要利比亚的石油,践踏了国际法中国政府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援助俄罗斯落实安理会决议,禁止利比亚空中交通卡扎菲被俘、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2)根源

利比亚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质量很高,美欧极不满利比亚石油分配制造动乱是美国一大战略部分,可直接插手控制石油美国不喜欢利比亚发展模式美国为控制石油流向欧亚地区,包括中国、西欧的法国、意大利等利比亚开始限制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合作美国在利比亚的军火利益利比亚在北非和地中海独一无二的好位置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2)根源1969年卡扎菲推翻亲西方的伊德里斯国王并要求石油公司提价,从此产油国开始争取主权和对本国石油的控制权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

卡扎菲一直是中国的老朋友和好伙伴,即使是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行制裁的年代,卡扎菲都与中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中国长期支持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也默认卡扎菲对内对外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当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时,中国无疑反复权衡了利弊得失,最后投了弃权票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3)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损失到底有大?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五、利比亚战争:掌控全球石油的“水龙头”(3)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损失到底有大?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厅表示,受西亚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的影响,1-2月,我国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完成营业额减少13.9%。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的合同金额是188亿美元,利比亚政局动荡使中资企业人员撤出,对于项目的进展,对于中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实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1)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

(2)始末1970年代,苏联出兵阿富汗2001.9.11以后,开始了阿富汗战争

(3)根源:为阿富汗,还是为本拉登?(4)更深远的政治考虑

(5)结论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1)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是一个面积仅6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万的内陆小国,它的北部边界从西到东分别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部与中东国家伊朗为邻,南部是巴基斯坦,东部则经由狭长的瓦罕走廊与中国相连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1)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

连接欧洲和南亚: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波斯湾、里海两大世界产油区,并可包围俄罗斯、威胁中国,控制日本。阿富汗在未来开发里海和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及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中具重要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2)始末1970年代,苏联出兵阿富汗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试图将其作为南下基地,以此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美国则大力扶持阿富汗,金钱和武器。塔利班和本拉登都是美国那时培养起来的根苗。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2)始末2001.9.11以后,开始了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3)根源:为阿富汗,还是为本拉登?美国为避开对伊朗等高风险中东国家和俄罗斯的依赖,开拓新的石油管道将中亚石油国家和西方联系在一起:推进一条从中亚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进入阿拉伯海的油气管线;同时美国也担心中国的西气东输计划会将占先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中亚、乃至东北亚石油稀缺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4)更深远的政治考虑

更深远的政治考虑:北约东扩、日美同盟关系的扩大西方在波罗地海到巴尔干的隔离俄罗斯的铁幕已从日本、经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拉起遏制中国的链条真空地带只剩下中亚地区:一步到位,直插阿富汗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5)结论

结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西、东、南三个方向堵死了俄罗斯南下的战略通道;从西、东两个方向扼住了中国经济必须依赖的中亚和东亚能源进口源头;在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大国之间插入阻止其可能出现的政治合作的楔子;与沙特阿拉伯半岛的美国军事力量一起对波斯湾石油输出口形成钳制状态;如此,中亚和中东石油在美国的掌控下畅通无阻流向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连接成的中亚油气输送线路将面临贬值的压力;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体系也就大体定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六、阿富汗战争:名为反恐,意在能源兵力:塔利班:活跃兵力约25,000人(2009年)阿富汗国民军:100,000人美军(非多国部队):约48,000人北约:约64,000人伤亡:超过20,000人死阿富汗保安部队:约5,000人死北方联盟:约200人死联军:1,479人死,包括美国906人、英国224人、加拿大132人、德国39人、法国53人、丹麦27人、澳大利亚11人超过4,000人受伤平民伤亡约11,000人至31,000人或更多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七、车臣战争:油在作祟

(1)概况

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8万,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

1991年宣布独立,俄罗斯联邦拒绝承认,1994年出动军队展开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认为是叛乱,车臣坚持独立。1999年俄二次出兵车臣,双方战争久而未决造成车臣经济崩溃,俄罗斯形成很大经济负担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七、车臣战争:油在作祟

(1)概况

美国西方国家责难俄罗斯,意图阻止俄向南方发展以巩固西方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地位,美国采用政治、军事高压手段迫使俄停止对车臣的军事行动,并要求俄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普京反唇相讥:为什么美国不邀请阿富汗塔利班恐怖分子到白宫谈判?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一节永不停歇的石油战七、车臣战争:油在作祟

(2)车臣问题及其被关注的根源

车臣问题及其被关注的根源:车臣是俄罗斯最早的是由产区,对俄具战略和经济意义;物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客观西方控制里海石油,输出管线的规划(避开俄罗斯的路线)车臣战略地位重要。俄据不会放弃车臣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小结1.浸淌鲜血的战争——博弈的极端状态能源资源之争——能源动力取胜欧洲列强的争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垒苏联解体美国独霸局面形成2.政治表象和本质石油政治(地缘政治)背后利益争夺下的博弈气候政治利益重新分配格局形成环境政治新的利益规则的重建表象——反恐、人权、政治信仰、独立和主权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小结3.无时无刻不在的压力和博弈历史和战争——矛盾激化的极端状态现实和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常态博弈压力历史和现实形式对比过去:发展驱动前提下资源(单约束)而引发争端当今:发展驱动下的约束条件愈加复杂多变(多约束)从经济(资源)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多因素约束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二、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三、中国能走出三荒的严冬吗四、能源安全美国也伤神五、尼日利亚探明储量43年将采完六、巴基斯坦的电荒七、欧盟的日子不好过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

——长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激化的体现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2.日益激化的全球资源与能源问题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1901—1997的97年间,全世界采出矿物原料价值增长近10倍,其中后20年为前60年的1.6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能耗成正比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增长过快,比1995年增长1倍多农业和工业高速发展压力排挤其他物种,使他们濒临灭绝向大自然索取过多,使土壤、森林、海洋遭受侵蚀速度明显加快,降低了地球承载力和大气品质,污染趋势有增无减能源危机20世纪起八十年代席卷世界的两次能源危机震惊人类能源争夺引起连绵不断的战争能源枯竭是贫困化加剧难以遏制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5.6%,一举超过了2008年经济衰退前的峰值,达到了197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经合组织国家消费增长了3.5%,为1984年以来的最大增幅;非经合组织国家增长了7.5%,消费量超出了2000年水平的63%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2010年11月9日,国际能源局(IEA)发布了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该报告称,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25年里驱动全球能源需求。2010年的《世界能源展望》称,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在2008年到2035年间会上升75%,到2035年,中国占世界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上升至22%。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国际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在华发布的《203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石油等液体燃料供应的增长,将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增长

96%的能源消费增长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费国,两国的人口、GDP和能源需求总和将占全球总量的35%。未来20年,全球94%的石油需求净增长将来自中印两国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主要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单位:1015Btu)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结构性矛盾之一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及预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长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激化的体现:我们所利用的主要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能,其中绝大部分是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结构性矛盾之二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液体燃料供应增长主要来自欧佩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英国石油

BP公司于2011年1月22日发布能源趋势报告“2030年能源预测”,BP公司的预测指出,在今后20年内世界能源增长将以新兴经济体为主,能效改进将会加快,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增长的18%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占燃料份额将上升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按新的政策情况,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年度支持分解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思考题生物燃料的生产在中国是否可行的讨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其与国际能源发展形势是否相适应的讨论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能源消费引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能耗越多,国民生产总值就越大,社会也就越富裕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能耗成正比关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人口与一次能源消费的关系(210个国家)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的关系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

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成正相关关系,即国民生产总值越高,消耗的能源越多。但二者不是严格的正比关系,因为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创造一定量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将会逐步减少。这从1995年至200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由58478.1亿元增加至95933.3亿元,增长了39%,而能耗由131176万吨标准煤增加至132000万吨标准煤,只增加了0.62%。说明在这7年里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表3

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2002年)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消费总量(万吨标准油当量)人均消费量(千克标准油当量)

界524110196821699高收入国家270745201125395中等收入国家18143969591338低收入国家417108005493印度尼西亚81715609737日

本31181516934058韩

国11476203504272马来西亚391851752129菲律宾9764201525泰

国205883341353埃

国361652290417943巴

西2641190661093法

国24154265884470德

国24071346354198意大利20562172722994英

国26400226513824中

国98912285796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表4

部分国家单位GDP能耗情况

(按汇率计算)

单位:千克油当量/美元国

家1980年1990年2001年美

国0.470.230.15日

本8德

国0.310.160.13英

国1法

国3意大利2韩

国0.480.240.27马来西亚0.260.30.35泰

国0.290.250.39巴

西0.420.170.23菲律宾4埃

及0.530.220.34印度尼西亚9中

国1.041.240.49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年鉴》

表4是部分国家的单位GDP能耗情况。不难看出,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如:2001年日本单位美元能耗只有0.08千克油当量,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的6倍。2005年北京市单位美元能耗约为0.4千克油当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日本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2003年日本生产一吨乙烯消耗629千克标准煤,而中国是889.8千克标准煤,是日本的1.4倍;吨钢可比能耗日本是646千克标准煤,中国为726千克标准煤,比日本高12%;水泥综合能耗日本是128.4千克标准煤,中国是181千克标准煤,为日本的1.4倍;火电厂供电日本每千瓦小时耗煤312克(2001年),中国为385克,是日本的1.2倍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能源强度将下降

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这是由于一些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对能源的需求将增长,而能源强度将下降。自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翻了四番多,收入(以GDP为度量)增长了25倍,一次能量消费增长了23倍。现代能源经济受到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化和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趋势的影响

单位收入(GDP)的能耗继续下降,并且在加速。能效提高和长期的结构转向低能源强度相结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各地区与国家因消费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日发布题为《里约20年:追踪环境变迁》的报告,聚焦全球环境变化趋势,过去的20年,环境变化席卷全球:目前世界的温室气体在迅速增长、生物多样性正在流失,自然资源使用量增加了40%,甚至超过全球人口的增长率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及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推动了水、能源、食品、矿产和土地等资源需求的增长,自然资源在不知不觉中被大量消耗逼近枯竭,越来越多地受到生态系统、资源生产率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

20年间,世界各国确立并强制执行了多边环境协议和公约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在争议中,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了全球政治视野,成为环境领域的首要议题。碳排放交易已经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兴概念和有效方式,而生态补偿机制、栖息地额度交易以及自然保护区储备银行成为新的市场机制框架,可用于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并对经济决策产生影响。目前,全球至少有45个生态补偿项目和1100个补偿银行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相关认证以及生态标识的发展尽管循环再利用工作在世界各地刚刚起步,但废弃物资源化已经成为主流政策并在全球展开实践生物质燃料、太阳能和风能商业化进展迅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得到明显改善,一大批致命的化学品已被禁用,2010年,全球已经停止生产氟氯化碳(CFC)纳米技术在能源、健康医疗、饮用水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要谨慎评估这项新技术的潜在环境风险

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多边环境协议签署国发展趋势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各环境领域的援助金额变化趋势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1.持续削弱的全球能源资源全球环境变化重要数据汇总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2.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资源问题(1)供需矛盾加剧,面临资源基础的持续制约和可能的下一轮危机:能源结构存在问题: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了最大部分(39%)政治和地理因素:目前2/3的世界石油储量集中在波斯湾地区,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令西方时时担忧煤炭、石油燃烧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气体等。世界将难以继续过量承受超过临界值的污染物。目前每年向大气排放60亿吨碳无法处理,数字还在加大。。。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

年19601970198019902000310320330340350300浓度CO2(ppmv)360370夏威夷MaunaLoa观象台测量的大气CO2浓度变化06年已达到379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事实

——(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南极LawDome冰芯资料显示的近1000年大气CO2浓度360340320300280CO2浓度(ppmv)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50年40年1、最近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中最暖的基本结论2、温度的升高与CO2浓度的升高是同步的,近50年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高温暴雨大风雷暴洪涝厄尔尼诺泥石流國家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人均量(b)

1.中國7,219.2

19.12%

5.5公噸(72)

2.美國6,963.8

18.44%

23.5(7)

3.歐盟5,047.7

13.37%

10.3(39)

4.俄羅斯1,960.0

5.19%

13.7(18)

5.印度1,852.9

4.91%

1.7(120)

6.日本1,342.7

3.56%

10.5(37)

7.巴西1,014.1

2.69%

5.4(74)

8.德國977.4

2.59%

11.9(25)

9.加拿大731.6

1.94%

22.6(8)

10.英國639.8

1.69%

10.6(36)

11.墨西哥629.9

1.67%

6.1(65)

12.印尼594.4

1.57%

2.7(101)

13.伊朗566.3

1.50%

8.2(54)

14.義大利565.7

1.50%

9.7(45)

15.法國550.3

1.46%

9.0(47)

16.南韓548.7

1.45%

11.4(31)

17.澳洲548.6

1.45%

26.9(5)

18.烏克蘭484.7

1.28%

10.3(40)

19.西班牙438.7

1.16%

10.1(41)

20.南非422.8

1.12%

9.0(48)

21.土耳其393.2

1.04%

5.5(73)

22.波蘭374.6

0.99%

9.8(44)

23.沙國374.3

0.99%

16.2(13)

24.泰國351.3

0.93%

5.6(71)

25.阿根廷318.3

0.84%

8.2(53)

26.奈及利亞296.6

0.79%

2.1(112)

27.台灣271.2

0.72%

11.8(26)

28.委內瑞拉266.3

0.71%

10.0(43)

29.巴基斯坦240.6

0.64%

1.5(128)

30.荷蘭224.4

0.59%

13.8(16)

(a)計量單位為百萬公噸,包含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當量(CO2e)表示。

(b)按人均量排名的全球4大碳排放國,分別為卡達(每人55公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38.8公頓)、科威特(35.0公噸)與盧森堡(27.5公噸)。

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WRI)2009年氣候分析工具,總共評估186個國家。數據為2005年資料

荷兰研究机构“荷兰环境评估局”称,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两国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规定2013年以后气候变暖对策的“后京都”框架磋商中,国际社会势必会进一步施压要求中美两国实质性的参与该机构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水泥生产的最新统计分析了2007年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结果显示,世界总排放量的276亿吨之中,中国为67.2亿吨,远超美国的59亿吨排名前五的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占了总排放量的71%。而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5.1吨,仅占美国人均19.4吨的约四分之一该机构分析称,水泥生产是制造业中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而中国的水泥生产量将近占了世界的一半。随着四川大地震灾后房屋道路重建工程的水泥需求量增加,预计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多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2.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资源问题(2)全球资源结构面临重大调整,资源分配方式将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煤炭和铁矿开发,殖民主义方式对资源进行侵占和垄断——日不落帝国推动了工业革命美国:开发廉价能源,控制石油能源及有色金属矿产——金元帝国实现进一个世纪的世界霸权,实现世界基础资源结构第二次重大转变今后(主导国未定):新技术革命,尖端技术成为核心,被称为太空金属、超导金属、电子金属的稀土金属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材料基础(3)全球未来资源能源争夺将更加激烈,局部战争难以避免英国:煤炭和铁矿开发——日不落帝国推动了工业革命美国:控制石油能源及有色金属矿产——金元帝国实现进一个世纪的世界霸权新技术革命,尖端技术英国最新研发出新碳基超导物质

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基础资源结构在发展和政治博弈的推进下不断转变和上升,不断实现新一轮的主体和分配结构的替代思考题讨论未来的世界资源主导结构从资源利用和分配方式的历史轨迹分析讨论未来世界基础资源结构发展的趋势?我国如何占领先机争取主动(怎样实现我们常讲的跨越式发展)?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二、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二、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1.国际油价形成机制(1)已形成较完善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三大期货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五大现货市场: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以上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定价机制(2)三大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石油贸易的50%左右都参照布伦特(英国)原油定价西得克萨斯轻质油价、布伦特油价和OPEC一揽子油价具较强的相关性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二、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2.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基本面、阴谋论、环境论?)(1)市场供求的脆弱平衡——石油的有限性日益显著产量增长缓慢,供应设施脆弱,鲜有大油田发现,储量和产量有限性显现全球每天消耗8000万桶,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俄国、德国与韩国,现有油田大多走过壮年,步入稳产和衰减阶段需求旺盛,供求平衡脆弱,产能有限,供求差距进一步拉大掌握全球1/3石油资源的OPEC2006年起有计划地削减原油输出量,以防止油价下跌,同时作为抬高其成员国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手段(2)美元贬值促使油价飙升——美元作为原油交易的结算货币,产油国通过涨价弥补美元贬值的损失,是油价上涨的首要因素第一章浸淌着鲜血的石油战争第二节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二、全球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