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_第1页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_第2页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_第3页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_第4页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规模分析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

轮胎按结构设计划分,分为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斜交轮胎具有胎面和胎侧强度大的特点,但胎侧刚度较大,舒适性差。高速时帘布层间移动与磨擦较大,因此并不适合高速行驶。子午线轮胎最早是由米其林公司于1946年发明。

与普通斜交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弹性大,缓冲力强,承载能力大,耐磨耐刺,但制造技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子午线轮胎又细分为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

轮胎按有无内胎,分为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又称原子胎或真空胎)。目前无内胎轮胎已普遍采用,这种直接依靠轮辋密封轮胎气压的轮胎与钢轮组合方式,消除了爆胎隐患,行驶更安全,自重减轻,更省油。

轮胎按用途划分,分为汽车轮胎(含轿车及轻载(轻卡)胎、载重胎)、工程机械轮胎、农用轮胎、工业车辆轮胎、力车胎、摩托车胎和航空轮胎等。

一、轮胎行业发展史

1493一1495年哥伦布发现橡胶

哥伦布在第二次探索新大陆期间,到达海地岛时第一次接触橡胶,并将它带回国。很快,当地就出现一种以硬橡胶制作的轮胎,与今天的轮胎不同,它属于非充气的,有舒适性差,噪音大的缺点。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其里程碑意义,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1839年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发明硫化方法

查理斯固特异成为橡胶硫化过程的发明人。

1845年世上第一条充气轮胎

苏格兰土木技师Rw汤姆臣于1845年发明世上第一条充气轮胎,并被1847年《科学美国》杂志称为划时代的产品。可惜由于当时愚昧的尊重绅士传统,刻意推崇马车的尊贵而限制配充气轮胎蒸汽机的发展,充气轮胎无用武之地。

1888年英国邓录普公司开发充气自行车胎

爱尔兰人JB邓禄普。骑当时的硬橡胶轮胎自行车,因舒适性差而触发他做充气自行车轮胎的想法。就这样,“沉睡”了40多年的充气轮胎再一次被“唤醒”,并成功安装在自行车上,开启一个新的充气轮胎的时代。

1900年使用棉帘线

1905年在月台圈部位使用钢丝

1905年轮胎使用碳黑

1931年美国DLPONT公司成功地将合成橡胶用于工业化生产

1938年使用人造丝帘子布(RAYONCORD)

1942年使用尼龙帘子布(NYLONCORD)

1948年法国米其林公司开发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radialtire)子午线轮胎是轮胎的一种结构形式,区别于斜交轮胎,拱形轮胎,调压轮胎等。子午线轮胎的国际代号是“R”,俗称为“钢丝轮胎”。

1948年B.P.GOODRIC日汁发无内胎轮胎

1983年使用涤纶帘子布

1971年倍耐力公司开发VR轿车胎(V一240km/h)

1979年费尔斯通公司开发微型备用胎

1983年法国米其林公司开发飞机子午线轮胎

1983年普利司通轿车轮胎的新断面设计理论日COT--行驶中的优化断面设计理论.通过高效利用充气压力,解决了乘坐舒适性与转向稳定性之问不兼容的难题

1987年普利司通货车及客车轮胎断面设计理论TCOT诞生通过断面的改变实高性能

1987年首利司通无按缝冠带层研制成功并应用于轮胎生产,消除困冠带层接头对高谏安全性的影晌

1984年普利司通波形带束层研制成功并应用于超低断面轮胎的生产,新结构抑制了带束层中产生的应变,提高了耐久性

1994年普利司通及独创DONUTS(多能驰)轮胎优化设计法诞生,通过把汽车前沿设计方法(GIJTT)、改进后的环状胎圈(O一Bead)和长链碳(L.L.Carba)(基础轮胎技术)3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升发出先进的轮胎。

1996年普利司通开发AQDONUTS技术.不仅着眼轮胎的性能。还同时考虑对轮胎使用中后期性能下降的抑制

2000年RFT(Run一FlatTire:可缺气行驶轮胎)研发成功并实施应用。采用该技术该轮胎即使在无内压的情况下.也能以8Okm/h的速度行驶80公里以上。

二、中国轮胎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轮胎行业产量规模巨大,行业整体比较分散。2018年中国汽车轮胎产量达到6.48亿条,其中半钢子午胎产量达4.76亿条。从销量结构看,乘用车轮胎出口数量超过2亿条,占比超过40%,而在国内销量中,配套和替换乘用车胎销量分别超过1.1亿条和1.5亿条。从市场结构看,国际轮胎品牌在中国乘用车胎市场产能占比超过40%;从竞争格局看,中国乘用车轮胎市场较为分散,从产量看top3市占率不足20%,从收入规模看收入超过100亿的企业有3家,规模在50-100亿元之间的企业还有14家,龙头的规模地位并不十分显著

半钢子午胎销量逐步增长,斜交胎逐步被替代。2018年中国汽车轮胎产量达到6.48亿条,与2017年产量基本持平,其中子午胎产量6.09亿条,子午化率接近94%。从具体品类看半钢子午胎产量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1.84亿条增长至2018年的4.76亿条,全钢子午胎产量从2007年的0.56亿条增长至2018年的1.33亿条,而斜交胎产量逐步被替代,其产量从2007年的0.95亿条减少到2018年的0.39亿条。

乘用车轮胎国内销量和出口数量整体都在稳步增长,内销占比逐步提升。乘用车轮胎国内销量从2008年的1.9亿条稳步增长至2018年的3.1亿条,出口数量从2008年的1.1亿条增长至2018年的2.1亿条,出口占比约为40%左右;而商用车轮胎出口数量2014年以来稳定在0.9亿条,出口占比较高。

乘用车产量短期难有大幅改善,乘用车配套胎市场更多看国产替代。中国乘用车在2017年开始增速逐步放缓,叠加消费环境的恶化,短期看乘用车销量和产量难有大幅改善,乘用车轮胎配套市场的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对于国内轮胎企业而言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国产替代。2011年到2018年配套胎需求量从7256万条增长至11744万条。

2017年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2018年乘用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整车制造环节的销售利润率从2016年开始出现较明显的下滑,从2016年的12.4%下滑道2018年的6%,整车厂要求零部件企业更多的年降,部分领域加速采购性价比更高的国产零部件产品

从行业替换系数看,中国乘用车单车的替换需求与国外差距并不大。替换系数的单位是条/辆·年,中国乘用车轮胎的替换系数接近1,与欧洲接近1.1的替换系数相比差距并不大。

从行业供给端看,轮胎行业的产能逐步向头部品牌集中。从被动去产能角度看,国家和轮胎生产大省都在合理规划轮胎产能分布,淘汰环保问题较为严重以及产品和技术落后的轮胎生产线,让轮胎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而从主动去产能角度,轮胎行业本身是重资产行业,2015年以来美国对中国轮胎行业进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给轮胎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叠加经济去杠杆下资金周转压力,部分企业破产或者被收购从而退出市场。

2018年,截至目前已有25家轮胎企业破产、解散。另外,在这25家破产的轮胎企业中,山东地区的企业有13家,而这13家中,有12家为经营5年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