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_第1页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_第2页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_第3页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_第4页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相关问题1.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大纲一、总则1.1了解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1.2了解建筑结构的经济比选知识。1.3掌握建筑结构及一般高耸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及常用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1.4了解钢、木、混凝土及砌体等结构所用材料的基本性能、重要材料的质量要求和基本检查、实验方法;掌握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指标取值。1.5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施工技术。1.6了解建筑防火、防腐蚀和防虫的基本知识。1.7了解防水工程的材料质量要求、施工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二、钢筋混凝土结构2.1掌握各种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和设计方法。2.2掌握基本受力构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局部受压及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了解构件裂缝、挠度和疲劳强度的验算。2.3掌握基本构件截面型式、尺寸的选定原则及构造规定。2.4掌握现浇和装配构件的连接构造及节点配筋形式。2.5了解预应力构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施工的基本知识。2.6掌握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计算要点及构造措施。2.7了解对预制构件的制作、检验、运输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三、钢结构3.1熟悉钢结构布置原则、构件选型和主要构造。3.2掌握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3熟悉轴心受力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3.4掌握构件的连接计算及其构造要求。3.5了解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和安装方面的要求……3.6了解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四、砌体结构与木结构4.1掌握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4.2掌握墙梁、挑梁及过梁的设计方法。4.3掌握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4.4掌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4.5掌握底层框架砖房的设计方法。4.6掌握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4.7熟悉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4.8了解木结构设计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五、地基与基础5.1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5.2熟悉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5.3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5.4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的变形特征和计算方法。5.5掌握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和设计方法。5.6掌握建筑浅基础及桩基础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5.7了解土坡稳定分析及档土墙的设计方法。5.8了解地基抗液化的技术措施;了解各类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础的的一般施工方法和要求。六、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6.1了解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的影响;掌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的组合方法。6.2掌握常用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和)的受力性能及适用范围。6.3了解概念设计的内容及原则,并能运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6.4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原理;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截面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6.5了解水塔、烟囱等一般高耸结构的选型要求、荷载计算、设计原理和主要构造。2.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各科题量、分值、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1、各科题量及分值1.1、钢筋混凝土结构20道题1.2、钢结构8道题1.3、砌体结构与木结构20道题1.4、地基与基础16道题1.5、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16道题以上各科均为必答题。平均每题1分,满分80分。2、考试时间分配考试时间为上、下午各4小时,但不确定各科目在上、下午的配题数量。3、题型特点考题由连锁计算题、独立单选题组成;连锁题中各分题的计算结果一般不株连;问答题(即不需计算的单选题),在整个考题中约占20道左右。3.结构师考试:阅读试卷失分情况总结针对注册考试题目计算过程的评阅,在此过程中发现不少非技术性因素(其实不见得没有掌握题目考察的内容)而失分的情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铅笔作答。卷子的说明部分已明确要求不可以以铅笔作答,但是还是有不少以铅笔作答的,以铅笔作答是无效的,从而造成失分。2、写有计算过程的卷子应把选择的答案清楚填写。有不少人采用打勾、划圈的方式,甚至没有对所选答案进行填写,这些都是不行的。即使计算完全正确,也会造成失分,十分地可惜。3、对于计算过程的书写应力求完整且思路清晰。如果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即使发生一些数值运算错误(当然数值运算错误也应尽量避免),一般也不会失分,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虽然有数值运算错误,但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的。计算过程不完整,也很容易造成失分。4、计算中应注意各种参数的正确选用,例如计算跨度、净跨、材料强度的调整系数、内力的调整系数等。因此复习时不但要搞清楚应用那一个公式,还要搞清楚公式里的每一个参数的意义。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计算墙梁托梁剪力的问题,很多人以托梁的计算跨度代替了托梁净跨,从而失分。还有在木结构的几个题目里,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材料的调整系数。5、很多题目的正确答案,其实并不需要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但由于卷子的要求和评阅是针对计算过程的,因此此类的题目还是应该写出计算过程或者说通过计算求得正确答案。6、即使再简单的计算过程也应完整的写出来,仅仅列一个规范条文为是不可以的。例如有个题目是验算板配筋率的,那么最小配筋率取值的计算、满足最小配筋率的配筋值的计算都应有计算。还有一个题目,考的是框架梁顶的通长钢筋配筋值,简单地把已给出的梁顶梁底配筋值较大者除以4就可以得出,因此很多人就没有列出计算式,仅仅简单列了一个规范条文,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其实具体的规范条文反而可以不写(写了当然更好)。7、计算应力求准确。针对抗震规范.2条有一个题目,很多人对此题目应该说完全可以正确作答,但由于没有严格地去求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例如求的是梁外皮处柱截面弦长,从而引起的误差足以失去正确答案。8、计算值与备选答案完全一致并不一定说明是正确的,往往准确的正确答案与备选答案的任何一个都不完全一致,应该注意到卷子的用词——“最接近”。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时出题者自己做标准答案时就出错了,造成一些不大的误差,从而出现备选答案没有一个与准确的正确答案完全一致。因此在答题时应充分相信自己,对于有充分把握的题目不要去强求与某一个备选答案完全一致。阅卷时就发现有人本来计算完全正确,可能由于数值与备选答案的任何一个都不相同,因此去做了修改,与某一个备选完全答案相同了,但是却是错误的。9、题目提供的条件应仔细阅读,明白其在工程上意味着什么,特别是钢结构部分的题目。例如杆件的计算长度(特别是平面外杆件的计算长度),题目不会直接给出,但会提供一些判断的信息,很多人会忽略到,从而造成取值错误。对于一些非完全对称构件(例如T型),应注意其放置方向,有这样一个题目,几乎所有人都搞错了。部分题目会有一些提示,这些提示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必经途径,如果你在答题过程中没有用到,那么你的答案一定是错误的。10、计算应注意多条件控制。有很多计算要通过多个公式进行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后取较大值或较小值。例如木结构有两个题目,由于有两个控制条件,通过计算会得到两个数值,比较以后选取较小者得到正确答案,很多人只考虑了一个条件,就很难得到正确答案,更不用说计算的完整性了。4.地震烈度与房屋倒塌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地震烈度值划分为1—12度,烈度为3度的时候,门窗轻微作响;6度的时候,房屋出现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裂缝;9度的时候,房屋严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10度的时候,房屋大部分倒塌,不堪修复;11度,房屋毁灭;12度,山河改观。在地震过程中,地震力是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什么是地震力?汤泉比喻说,这是一种惯性力,就像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一样。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地震对房屋的破坏程度首先与地震大小有关,其次与房屋本身的质量有关,第三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有关。如何尽量降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汤泉说,首先必须选择安全的建筑场地。那些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饱含水的松砂层、古河道、旧池塘、容易产生开裂、沉陷的陡坡、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不适合建房屋。建房时房屋平面布局首先要力求平面上的对称,并尽可能简单;其次房屋重心要低,屋顶用轻质材料;第三,要注意房屋高度和梁的跨度要有所限制,两栋房屋之间要适当留建防震缝;第四,房屋整体性要好,构建要联成整体,采取措施加强连接点的强度和韧性。女儿墙等附属物要与主体结构有可靠锚固;第五,墙体和构造柱要用马牙槎咬合,圈梁要闭合。屋顶与墙体应联成整体,尽量不采用预制板屋顶而采用现浇屋顶;第六,建筑材料力求比重轻、强度大、韧性好;第七,要提高施工质量,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满。5.箍筋无支长度的理解箍筋的无支长度目前常见的理解有两种:第一种理解为“肢距”,其基本点是“没有拉筋的纵筋认为是不起支承作用的”,并且有《构造手册》、《图集》等左证。第二种理解为“竖向筋间距”,其基本点是“无支长度就是竖向筋间距”,未见其它左证。我认为这两种理解都失之偏颇。关于理解为“肢距”:(1)如果可以理解为“肢距”,为什么规范不象对框架柱的要求一样直接表达为“肢距”而非要叫“无支长度”来“迷惑”大众?(2)《构造手册》、《图集》等作为设计参考资料只要能满足规范要求都是可以用的,但它们不是规范,也不是对规范的讲解和说明。(3)即使下一版规范改为“肢距”,也不能说明现行规范的本意就是“肢距”。关于理解为“竖向筋间距”:(1)如果可以理解为“竖向筋间距”,为什么规范不直接表达为“竖向筋间距”而非要叫“无支长度”来制造混乱?(2)理解为“竖向筋间距”依据是什么?箍筋的无支长度规范中未定义,“条文说明”、“规范应用讲解”、“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等较为权威性的数据也未对其说明和解释,我认为“箍筋的无支长度”应该理解为“箍筋在竖向和水平向均无支承的长度”。理由如下:(1)构造边缘构件的“地位”比较次要,且“工作环境”比框架柱要好,所以对其箍筋的要求可以比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适当放宽一些;(2)限制“箍筋的无支长度”的目的是防止箍筋“无支长度”过长而易在施工中造成箍筋过大弯曲而失去箍筋对构造边缘构件混凝土的约束作用,(3)箍筋水平向无支长度过大即使没有“初始弯曲”也起不到对构造边缘构件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因此规范又规定了“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4)这种理解与“肢距”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与“竖向筋间距”的差异在于当墙厚度大于350时,无须在构造边缘构件核心区设置竖向筋,但核心区不设竖向筋时箍筋需要另外方向的拉筋(箍筋)提供水平向支点;至于核心区域箍筋即使有竖向“初始弯曲”,由于混凝土竖向压力的存在,这种竖向“初始弯曲”对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影响也不大。(5)不论是理解为“肢距”还是理解为“竖向筋间距”都有要求过严之处,但也都能满足规范要求。箍筋的无支长度示意图6.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结构的最大高宽比: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扭转:A级高度——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楼板:有效楼板宽≥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开洞面积≤该层楼面面积的30%无较大的楼层错层凹凸: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侧向刚度: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相邻下一层的25%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宜)≥相邻上一层的80%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65%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75%(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水平位移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舒适度要求: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0.15m/s2,办公、旅馆0.25m/s2◆伸缩缝1.最大间距:现浇45m,装配65m2.可适当放宽最大间距的条件:①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②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③每隔30~40m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砼两个月之后浇灌④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⑤采用收缩较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砼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⑥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防震缝1.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宜小于70mm。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15m的部分,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缝宽加宽20mm2.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情况确定缝两侧房屋高度不同时,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3.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设,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4.相邻结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加宽防震缝墙体布置◆宜双向布置,尤其是抗震时应避免单向布置◆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一、二、三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且所有部位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墙肢长度不宜超过8m,且墙段总高与墙肢高度之比应大于2。当墙肢较长时宜开设洞口,各墙段间设置弱连梁◆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6)◆当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一种措施:◆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取值:(说明:当有地下室时,墙肢总高度应从地上一层(首层)算起,但底部加强部位应额外加上地下室的高度)截面设计◆构件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砼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5当其比值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限值,当一、二级抗震时,应较正常墙肢的相应值减0.1,三级抗震时为0.6当其比值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设计,但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变,且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双肢剪力墙的抗震震设计中,墙墙肢不宜出现现小偏拉,当当任一墙肢出出现大偏拉时时,两墙肢均均应将弯矩设设计值和剪力力设计值乘以以1.25的增增大系数(说明:剪力墙墙墙肢不同受力力状态的延性性优劣——小偏拉<大偏拉<小偏压<大偏压)◆剪力墙截面设计的的内容:平面面内的斜截面面受剪、偏压压或偏拉、平平面外轴心受受压◆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下,墙内宜设设置暗柱,并并注明暗柱纵纵筋的连接方方式,无暗柱柱时应进行局局部受压承载载力验算◆一级抗震时,墙体体的水平施工工缝处宜进行行抗滑移验算算截面厚度◆一、二级抗震时,底底部加强部位位≥其他部位≥(《砼规》/1)补充::当墙端无端端柱或翼墙时时,≥层高的1/112◆三、四级抗震时,底底部加强部位位≥其他部位≥◆非抗震时,≥◆当不能满足上述要要求时,应进进行墙体的稳稳定计算(高高规附录D)◆剪力墙井筒中,分分隔电梯井或或管道井的墙墙肢截面厚度度可适当减小小,但不宜小小于160mmm。◆截面尺寸还应符合合受剪要求◆剪力墙的厚度不宜宜小于楼层高高度的1/225(《砼规规》)轴压比限值◆一般剪力墙底部加加强部位——三级抗震无无规定、二级级抗震0.66、一级(7、8度)抗震0..5、一级(9度)抗震0..4其他部位——无规规定◆短肢剪力墙各部位位统一规定为为三级抗震00.7、二级级抗震0.66、一级抗震震0.5,一字字形墙应各降降低0.1砼强度等级◆≥C20,带筒筒体和短肢剪剪力墙的结构构≥C25截面配筋◆竖向和水平钢筋不不应单排设置置:截面厚度度hw≤400时,可双排排配筋;400≤截面厚厚度hw≤700时,宜三排排配筋;截面厚度hw≥≥700时,宜四排排配筋◆短肢剪力墙的全部部纵向配筋率率——底部加强部部位≥1.2%;;其他部位≥1.0%◆端部纵筋◆墙肢每端的竖向钢钢筋不宜少于于4φ12或2φ16,该处对对应的拉筋直直径不小于66mm(间距距250mmm)(《砼规规》)◆非抗震设计时,剪剪力墙端部构构造配置不少少于4φ12的纵筋,沿沿纵筋配置不不少于直径66mm、间距距250mmm的拉筋(《高高规》/5)————同上条◆纵筋搭接长度:≥≥laE和la(抗震震和非抗震)竖向和水平分布钢钢筋一般剪力墙:◆最小配筋率:一、二二、三级抗震震时,0.225%;四级级和非抗震设设计时,0..20%◆间距:≤3000mm;直径径:≥8mm,但≤墙肢厚度的的1/10◆以下特殊部位的剪剪力墙的分布布钢筋应加强强,最小配筋筋率不应小于于0.25%,间间距不应大于于200mmm房屋顶层剪力墙长长矩形平面房房屋的楼梯间间和电梯间剪剪力墙端开间间的纵向剪力力墙端山墙◆温度、收缩应力较较大的部位,剪剪力墙水平和和竖向分布钢钢筋应适当加加强(《砼规规》)◆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接搭接接头间距:同同排水平分布布筋搭接接头头之间的水平平净距≥500mmm上、下相邻水平分分布筋搭接接接头之间的垂垂直净距≥500mmm搭接长度:≥11.2laaE和1.2la(抗震震和非抗震)◆竖向分布钢筋搭接接搭接接头间距:可可在同一高度度搭接搭接长度:≥11.2laaE和1.2la(抗震震和非抗震)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0mm,直直径不应小于于6mm(一般般取为φ6@6000)◆底部加强部位,约约束边缘构件件以外的拉筋筋间距应适当当加密(一般般取为φ6@4000)◆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影区域内拉筋筋的水平间距距不应大于纵纵向钢筋间距距的2倍(《砼规规》)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设置范围:一一、二级抗震震的剪力墙底底部加强部位位及其上一层层的墙肢端部部◆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设置范围:一一、二级抗震震的剪力墙其其他部位的墙墙肢端部三、四级和非抗震震设计的剪力力墙全部部位位的墙肢端部部◆在设置约束边缘构构件的范围内内,若墙肢底底截面在重力力荷载代表值值作用下的轴轴压比小于下下述的规定值值,可按构造造边缘构件设设置(《抗震震规范》/11)(《砼规规》)——一级抗震(9度)0.1、一级级抗震(8度)0.2、二级级抗震0.33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的约束边缘缘构件◆配箍特征值λv按按下表取用,约约束边缘构件件的长度lcc取下表数值值、1.5bw和450mmm的最大值项目一级(9度)一一级(7、8度)二级λv0.2000.2000.20lc(暗柱)00.25hhw0.220hw0.20hwlc(翼墙或端柱柱)0.220hw0.15hw0..15hww(说明:,hw为为剪力墙墙肢肢长度)◆当有端柱、翼墙或或转角墙时,lc≥(翼墙厚度+300mm)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300mm)(《砼规》/1)◆翼墙长度不得小于于其厚度的33倍,端柱截截面边长不得得小于墙厚的的2倍,否则视视为无翼墙或或无端柱◆竖向钢筋的配筋范范围不应小于于图中阴影面面积,一、二二级抗震时分分别不应小于于6φ16和6φ14,且分别别不应小于阴阴影面积的11.2%和1.0%(一般来说,端部部纵筋配置在在阴影范围内内,阴影范围围之外、lcc范围之内部部分的纵筋按按竖向分布钢钢筋配置)◆λv要求的箍筋范围为为图中阴影所所示,箍筋直直径不应小于于8mm,一、二二级抗震时,箍箍筋间距分别别不应大于1100mm和和150mmm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的构造边缘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范围见上图,最最小配筋率应应符合下表规规定底部加强部位其他他部位抗震等级纵向钢筋筋最小用量(取取较大值)箍箍筋纵向钢筋筋最小用量(取取较大值)箍箍筋最小直径(mm)最最大间距(mmm)最小直直径(mm)最大间间距(mm)一级———————0.0008Ac,6φ148150二级———————0.0006Ac,6φ128200三级0.0055Ac,4φ12615000.004AAc,4φ126200四级0.0055Ac,4φ12620000.004AAc,4φ126250◆箍筋的无支长度不不应大于3000mm,拉拉筋水平间距距不应大于纵纵筋的2倍(当拉筋隔一拉一一时,纵筋间间距≤150mmm;当每道纵纵筋均设拉筋筋时,纵筋间间距一般均可可满足要求≤300mmm)◆当墙端部为端柱时时,端柱的纵纵筋和箍筋宜宜按框架柱的的构造要求配配置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按按框架梁设计计◆楼面主梁不宜支承承在连梁上◆连梁可作刚度折减减,折减系数数不低于0..5◆连梁应进行斜截面面抗剪承载力力计算,当连连梁截面尺寸寸不满足抗剪剪要求(超筋筋)时,可如如下处理1.减小连梁截截面高度2.可对连梁进进行内力调幅幅,以降低剪剪力设计值。此此法应尽量避避免,且调幅幅范围应当限限值,因为连连梁已经进行行了刚度折减减3.当连梁破坏坏对承受竖向向荷载无明显显影响时,可可考虑在大震震作用下该连连梁不参与工工作,按独立立墙肢进行第第二次多遇地地震作用下的的内力分析,墙墙肢按两次计计算所得的较较大内力进行行配筋设计◆纵筋设置:1.规范未规定定纵筋的最小小配筋率,可可参照同一级级框架梁的要要求,但纵筋筋在保证受弯弯承载力的前前提下,应越越小越好,以以使连梁在地地震作用下尽尽早屈服、耗耗散能量,形形成抗震的第第一道防线2.洞口上、下下两边的连梁梁内纵筋面积积不宜小于被被洞口截断的的水平分布筋筋面积的一半半,且≥2根,≥φ12mmm(《砼规》)◆箍筋设置:1.抗震设计时时,连梁箍筋筋沿全长的构构造按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箍筋的构造要要求采用2.洞口连梁全全长配箍:直直径≥6mm,间距≤150(《砼砼规》)3.顶层连梁的的纵向钢筋锚锚固范围内,应应设置箍筋(《抗抗震规范》),箍箍筋直径与该该连梁的箍筋筋相同,但间间距不宜大于于150mmm◆腰筋设置:1.连梁范围内内,墙体的水水平分布筋应应作为连梁的的腰筋拉通连连续配置(一般情况下,连连梁腰筋即为为墙体水平分分布筋)2.连梁截面高高度大于7000mm时,两两侧腰筋的直直径不小于110mm,间间距不应大于于200mmm3.连梁跨高比比不大于2..5时,两侧侧腰筋的面积积配筋率不应应小于0.33%4.腰筋置于连连梁箍筋的外外侧(00GG101)◆一、二级抗震,且且连梁跨高比比≤2、墙厚≥200时,连连梁内除普通通箍筋外,宜宜另设斜向交交叉构造钢筋筋(《抗震规规范》),其其直径不小于于12mm,斜斜筋应按受拉拉钢筋的锚固固长度要求锚锚入墙内开洞、错洞◆当剪力墙面开有各各边长小于8800mm的的非连续小洞洞口,且整体体计算中不考考虑其影响时时,洞口四周周可不另设加加强钢筋,应应将被洞口截截断的墙内分分布钢筋分别别集中配置在在洞口四边,且且钢筋直径不不应小于122mm◆剪力墙面内边长小小于300mmm的洞口要要按要求预留留◆穿过连梁的管道宜宜预埋套管,洞洞口上下的有有效高度≥,且洞口处处宜补强钢筋筋,单侧补强强≥2φ14◆连梁被洞口削弱的的截面应进行行承载力验算算◆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后,如下措施施予以加强::1.加厚洞口附附近楼板,提提高楼板配筋筋率,双层双双向布筋,加加配斜向钢筋筋2.洞口边缘设设边梁、暗梁梁3.楼板洞口角角部配置斜向向钢筋短肢剪力墙特殊规规定◆定义:墙肢截面高高度与厚度之之比为5~8◆截面厚度不小于2200mm◆最大适用高度应比比一般剪力墙墙结构的规定定值适当降低低,且不应大大于100mm(7度抗震)和和60m(8度抗震)◆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的第一振型底底部地震倾覆覆力矩不宜大大于总力矩的的50%◆抗震等级应比一般般剪力墙提高高一级采用◆7、8度抗震时时,宜设置翼翼缘,且一字字形短肢墙平平面外不宜布布置与之单侧侧相交的楼面面梁◆不应适用于B级高高度和9度抗震的A级高度楼盖◆高度超过50m时时,宜采用现现浇楼盖◆现浇楼盖砼强度宜宜在C20~C40之间,板板厚可按跨度度的1/355~1/45采用用施工图绘制◆地上和地下部分,剪剪力墙的水平平分布筋均在在竖向分布筋筋之外侧◆洞口错开时,宜将将连梁锚入暗暗柱内,形成成暗框架◆设计说明:1.剪力墙的底底部加强区的的范围2.剪力墙的拉拉筋为φ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