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一、统一军政的努力1、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中国有三个政权互相对峙,分别是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奉鲁军阀在北京组织的安国军政府。北京安国军政府与武汉、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对抗的同时,这两个国民政府之间也在对立和争斗之中。武汉方面组织了东征军,集中江西,准备讨蒋;南京方面也派出军队与之相拒。
冯玉祥在“七一五”前后几次发出劝和通电,主张通过会议解决宁汉纠纷。“七一五”后,宁汉两方在反共问题上已经没有分歧,渐有妥协的趋势。7月24日,武汉的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孙科等回电冯玉祥,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8月8日,蒋介石、李宗仁、胡汉民等通电表示,欢迎武汉重要分子到南京“柄政”。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突然宣告下野。其原因,一是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等力主“倒蒋”,而且声浪很大;二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与蒋貌合神离;三是蒋亲自指挥的津浦线上的战事打了败仗,并且受到日本出兵山东的干涉。蒋感到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于是采取了暂避锋芒、观望形势、乘机再起的策略,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中有影响的人物胡汉民、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等亦纷纷离宁赴沪,南京方面的实权便主要落在桂系手中。但这样一来,促进了宁汉的合流,因桂系本有联汉攻奉之意。8月下旬和9月上旬,武汉的谭延闿、孙科和汪精卫、陈公博先后到达南京。汪陈以国民党中央的“正统”自居,主张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宁汉纠纷问题。但他们的主张没有得到宁方的响应。汉方的谭延闿、孙科也不再听命于汪。在此形势下,汪只得自认“防共过迟”,表示要“自劾下野”、“听候处分”。孙科提出成立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的建议,得到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的赞同。特委会于9月15日成立。17日,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这时国民党的各派,如西山会议派、桂系、汪精卫、蒋介石等,不断争斗,各派之间分分合合,到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在南京通电复职,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重新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并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统一中国。一、统一军政的努力1、宁汉合流2、二次北伐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把何应钦掌握的军队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将冯、阎、李的军队分别编为第二、三、四集团军,三人分任总司令。蒋冯阎桂四派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再度进行北伐,展开同奉系军阀的战争。
1928年6月1日,北伐军向北京和天津发起全面进攻,张作霖退出北京,安国军撤往山海关、锦州一线。4日,张作霖乘专车返回沈阳时,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称为“皇姑屯事件”。南京政府占领直隶后,改称为河北省,北京改称北平。在此前后,新疆、热河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停战。12月29日,又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废弃了北洋军阀的五色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东北易帜增强了蒋介石的实力,抵制了日本的侵吞东北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是爱国的进步举动。30日,南京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结束。一、统一军政的努力1、宁汉合流2、二次北伐3、中原大战国民党对奉系军阀的战争刚一结束,蒋冯阎桂四派之间的矛盾立即尖锐起来,围绕着地盘分配和军队“编遣”问题展开激烈的争夺。
编遣会议前的中国六大军权太原阎锡山开封冯玉祥广州李济深武汉李宗仁沈阳张学良南京蒋介石
国民党训政开始后,把“裁兵”作为“为整军理财之第一要务。”当时,全国形成了6个军权中心:南京中央,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开封中心,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太原中心,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武汉中心,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广州中心,李济深,第八路军,与武汉中心接近,二李辖两广,两湖等地区;沈阳中心,张学良,东北边防军,辖东北三省。每一中心拥有大量军队,除南京中央政府外,其余中心(沈阳除外)均设政治分会,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各中心不但以军治民,而且以军治党及以军分党,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编遣会议的流产
1929年1月1日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蒋、冯、阎、李等48人出席。编遣会议基本实现了蒋的“人裁已不裁”的基本意图,但编遣方案遭到冯、阎、李的一致抵制,计划流产。
1929年3月,首先爆发蒋桂战争。战前,蒋桂间的斗争一直在进行。蒋为了制桂,设计把同桂系站在一起的李济深诱至南京加以软禁,另命陈铭枢、陈济棠统治广东。同时暗送军火给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唆使鲁反桂。桂系便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将鲁免职,并进攻长沙。3月25日,南京政府下令讨桂,蒋桂战争爆发。由于被蒋收买的桂军一部在前方倒戈,桂军仓皇后退,在鄂中鄂西一带被包围、收编。到四月桂军完全失败。6月初,桂系的三个主要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通电下野。战后蒋的势力伸入两湖。冯玉祥1927年底,蒋介石与冯玉祥拜帖结为兄弟,云“安危共仗,贫苦同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然而,不久两人因利益分配发生冲突。蒋桂战争刚结束,蒋冯战争就在酝酿。冯本来答应同桂系联合反蒋,但在蒋桂兵力相等、胜负未定的时候,他采取陈兵以待、观望战局的态度。桂系败后,蒋冯两军的对抗便紧张起来。冯集中兵力,令其部下通电讨蒋。5月,冯正在积极备战的时候,他的部下韩复榘、石友三等被蒋收买,叛冯投蒋,给冯一个沉重的打击。蒋为击败冯的西北军,拉拢山西阎锡山,任命他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蒋阎勾结之后,西北军陷于孤立,11月底,西北军退回陕西,闭关自守。蒋冯战争结束。当桂系、冯玉祥等反蒋先后失败后,晋系军阀阎锡山得到各地实力派的支持,形成了反蒋联盟,他们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共同讨蒋。1930年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双方在鲁西豫东开始大规模接触,中原大战爆发。
中原大战爆发后,蒋介石和阎、汪、冯等都极力争取东北的张学良。张一直采取观望态度,最后决定倒向蒋方。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随即派兵入关。21日占天津,26日占北平。阎汪退到太原。整个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东北军入关与中原大战酝酿和交战同时,扩大会议也在筹备和举行。1930年3月,汪精卫由香港派陈公博等到北方接洽。正值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也在平津活动。陈、邹与阎会商的结果是请汪北来。5月,汪精卫提出:首先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以树中枢”,然后由这个扩大会议筹备召开国民党“三大”和“国民会议”。这个主张得到各方赞同。8月,扩大会议在北平开会多次,通过了宣言,选举了常务委员会,决定组织政府,筹备召开国民会议,起草约法。扩大会议推阎、汪、冯、李、谢等为国民政府委员,阎为主席。9月9日阎汪等就职,冯李也各在所在地宣布就职。东北军入关后,蒋军也展开反攻,中原的晋军、西北军等皆败退投降,南方的桂军也在7月被打退,到10月23日,冯玉祥宣告下野,11月4日,阎锡山宣布取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在1929年至1930年的国民党各派系混战中,蒋介石连连得手,通过政治分化和军事打击下,冯玉祥的西北军全被消灭,阎锡山的晋军全被收编,李宗仁的桂系龟缩于广西,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内势力最强大的军事领袖。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确立了在中国的正统地位。一、统一军政的努力1、宁汉合流2、二次北伐3、中原大战4、宁粤对峙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地位是脆弱的,就是国民党内部也长期不统一,像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多年来游离在南京统治之外。尤其是1931年西南反蒋运动造成以后宁粤之间长时期的对峙。对峙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的“约法之争”。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专制统治1、开始训政国民党军阀占领京津后,即于1928年7月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六条。其中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但“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要受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可见,国民党的所谓“训政”,根本点在于以党治国,以党训政。国民党训政时期的五院制国民政府五院八部五委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内政外交军政财政农矿工商教育交通建设设计侨务蒙藏其他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由胡汉民等提出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8日正式公布实施,确定了训政时期的五院制度,对由五院组成的国民政府职权划分有较详细的规定。同日,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蔡元培、戴季陶分别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院长。
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又通过《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其中规定:对“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国民党要“独负全责”。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之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中华民国人民须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誓行三民主义,接受四权使用之训练,努力地方自治之完成,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当时规定训政时期为六年,1935年结束。以党治国,这是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政治基础,也是孙中山训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内史学界对此否定居多,认为其结果走向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不过,如果抛开意识形态不讲,充分考虑二十世纪二、三年代的中国社会特点、政体和国情,国民党党治体制在当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在实施中又导致诸多弊政。国民党党治体制最大可诟病的地方至少有以下几处:(1)国民党错误地将党治理解为独享、独占政权,对异党进行无情地打击,甚至不允许与南京国民政府有不同政见的民众团体存在;(2)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争斗频繁,以党治国不易实现,流弊甚多;(3)在民国与党国之间,南京国民政府摇摆不定,党治逐步加强,偏离民国,走向党国;(4)国民党党员训政意识和素质普遍不高,训政之前先应训党;(6)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训政时提出只进行6年,结果一拖再拖,以种种理由推迟实行宪政的时间,时人不满者很多。
在确立和强化训政时期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大张旗鼓地筹办地方自治。在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根据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完成县自治案”而制定的《训政工作分配年表》中,规定1930年内各县肃清盗匪、完成县组织及训政人员初期训练,1932年底以前初期调查户口和清丈土地完毕,1933年底以前各级自治筹备机关已经设立,同时完成训练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复决、创制四项直接民权,到1934年底以前完成县自治。不过,由于内忧外患,国民党筹办自治基本流于形式,效果欠佳,以至于到了1934年先前确定的完成县自治期限将至,全国大多数县份只能做到完成县政府组织,划定自治区,编定乡镇,少数县召开过乡民大会、镇民大会,选举正副乡、镇长,成立乡镇公所。因此,1935年11月国民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一些代表叹惜“训政之期限将至,而自治之成绩殊少”,“全国一千九百余县中在此训政将告结束之际,欲求一达到建国大纲之自治程度,能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者,犹杳不可得,更遑言完成整个地方自治工作”。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专制统治1、开始训政2、特务政治的确立为了加强对国民党内部的控制和对全国人民的统治,蒋介石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组织。1928年,蒋介石授意陈果夫、陈立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形成了以二陈为中心的CC系(CentralClub)。二陈又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设立了“党务调查科”,在各地设立调查室,建立了全国调查网,专门从事特务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二陈成立了“国民党忠实同志会”,到各省市秘密组织分会。二陈又在南京成立了特工总部,侦查、逮捕异己分子和共产党人。CC系分子遍布国民党各种机关和部门,进行各种特务活动。
1932年3月,蒋介石指使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康泽等人,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接着在复兴社内成立了核心组织力行社。力行社仿照墨索里尼的褐衫党和希特勒的黑衫党,身着蓝上衣、黄裤子,故称蓝衣社。蓝衣社设有特务处和别动队,主要在国民党军事系统从事特务活动。1934年,蓝衣社特务处扩大成为军事委员会特务处。
戴笠1937年4月,党务调查处和军委会特务处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陈立夫兼局长。1938年8月,其中的第一处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第二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系统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进一步法西斯化。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专制统治1、开始训政2、特务政治的确立3、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控制二次北伐胜利后,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宣言,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当时蒋介石逐步操纵南京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体制及他个人的独裁地位,到1932年3月,形成了以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合作共管党务的局面。国民党和蒋介石取得全国政权后,发布许多命令、条例、法案,镇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如1927年的“清党条例”,1928年的《制止共产党阴谋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1931年的《危害民国治罪法》,此外还制定了《出版法》《宣传取缔审查办法》《图书杂志审查办法》等,查禁取缔各种进步出版物及报刊杂志。为了控制和束缚全国人民,南京政府在地方推行保甲制度。1931年5月,为配合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先在江西试行保甲制度,在红军根据地的周围建立保甲组织。保甲制度将各县划若干区,组编保甲。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组织的任务主要是清查户口,进行“党化”教育,摊派保甲经费,编练民团,修筑工事,保卫地方。保甲制度实行联保连坐法,规定保甲各户互相监视,不准通匪纵匪,否则各户连坐。
为统一人们的思想,蒋介石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内容,要使国民的衣食住行统统符合礼义廉耻。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要做到“重组织,尚团结,严纪律,守秩序,知振奋,保严肃”。新生活运动推行了两年多,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强调“雪耻复仇”,“尽忠报国”,为抗战服务,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新生活运动是以中国古代儒家的礼义廉耻为基础,吸收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公共道德、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某些文明,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相结合的精神产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官方思想文化待点。
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经政策1、财政和金融政策南京政府成立后,连年用兵,军费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1928年6月、7月,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整理全国财政,主要整理税源和税务。划分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来源范围,中央财政收入靠关税、盐税和统税,地方财政收入靠田赋和营业税。中国的关税过去一直控制在外国人手中,改订新约后,南京政府可以自由制定、使用和管理关税,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21%上升到1929年的51%,成为南京政府的主要财源。盐税历来是中国政府的重要财源,1931年3月,南京政府公布“盐法”,统一盐税,使盐税占了盐价的四分之三,增加了国民政府的收入。之后又实行新税制,即统税(统一的货物税)和特种消费税。到1936年,关、盐、统三税占了财政总收入的64.6%。
1928年11月1日,国民党在上海成立中央银行,对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南京政府强行加入官股,而控制了两行。1933年,南京政府又设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1935年改称中国农民银行)。在这四行之外,南京政府还于1930年成立了邮政储金汇业局,1934年成立中央信托局。同时插手控制国内的二、三流银行,基本完成了金融垄断。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财经政策1、财政和金融政策2、币制改革国民政府又实行了币制改革。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金融货币极为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1928年,经过经济学家、浙江政府委员马寅初提议统一国币应先废两改元。1933年4月,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规定一律使用银币,不得再有银两。中央造币厂新铸的中山银元也于7月1日上市,从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统一了货币。在工商界和经济学界的支持下,废两改元获得成功。但也蕴涵缺陷:中国是用银国,不是产银国,以银做本位,必然会受世界银价波动影响。
在中国推行废两改元前后,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也发生重大变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多数国家采金本位制。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1931年4月起,英国、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美国则在1933年起,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中国当时是一个银本位国家,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银根紧缩,物价低落,市场萧条,失业人数与日俱增,沉重打击了民族工商业。改革币制再次迫在眉睫。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财政部币制改革布告》,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定货币,不得行使现金(包括金银及银元在内),以防止白银偷漏。至此,沿袭已久的银本位制废止了,以纸币为本位的新货币──法币应运而生,揭开了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新的一页。
白银外流与法币发行币制改革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以法币为全国统一货币,禁止使用银币,严禁白银出口,奖励白银进口,对社会上的杂银、银制品,积极进行收兑。这些措施,使国家的现银储备增加了,金融稳定,物价回升,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1936年发展到中国资本主义的最高峰。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中国货币,并最终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这在中国货币发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国民政府为稳定外汇,规定法币对外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金1先令2便士半,100元等于美金30元。外汇的稳定,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使法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趋于稳定,不至受到国外银价放长或紧缩的影响,这对国内资金积累是极为有利的。法币的价值基础已不再是银本位,但也未规定其含金量,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并无价值,潜伏着无限制滥发钞票的危险,一旦发行失控,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外交1、改订新约改订新约,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请求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简短(汇编10篇)
- 第二章 函数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职高简单高考题目及答案
- 酒店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美食餐厅推广营销案例分析
-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研究
- 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 农产品检测技术革新-2025年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创新报告
- 2025年车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晋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成人高考大专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带答案
- 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 国企公司合并方案(3篇)
- 2025年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昆山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外委人员管理办法
- 《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